青少年有网瘾家长到底怎么办(父母沉迷网络怎么办)
青少年有网瘾家长到底怎么办(父母沉迷网络怎么办)与其从负面解读中老年人沉迷网络,不如从正面看待: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享受到互联网发展的红利,中老年生活得以丰富和提升。另一方面也应看到,部分老年人频繁刷手机,更多是用以打发无聊的时间,这也提醒子女,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沟通和陪伴,满足其情感上的需求。我们到底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呢?大概是从生日愿望变成“父母身体健康”开始吧。总有一些时刻,我们会恍然大悟,父母是自己花心思、花时间最少,却最爱我们的人。大多时候他们并不是我们第一顺位的倾诉对象,我们时常会忽略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其实父母也渴望被子女需要,那种被需要其实就是爱,稀松平常但也迫切真挚。从此刻起,若你在外工作,那就把每天一个问候电话当作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顺吧;若你在父母身边,请在晚饭过后陪他们聊聊天、看看电视、喝喝茶,用行动告诉他们:“我需要你”!
随着互联网与智能化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有了新的身份“网民”,近几年来短视频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消遣,然而短视频平台向中老年用户市场的下沉,诱发了一系列让年轻人担忧的现象:父母常常视频刷到深夜、游戏玩到忘我、金币集到疯狂、网购停不下来,父母们依旧乐此不彼,很多人发出呼吁:救救网瘾父母吧!
近日,网络上关于“父母沉迷网络需要担心吗?父母沉迷网络怎么办......”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据CNNIC2021年6月调研数据显示,全国网民的日均上网时长为3.74小时,而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在中老年群体中,有51%的中老年群体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10万中老年人每天上网超过10小时。从各个官方数据以及大家的讨论度来讲,此现象表明:这些中老年人一边在网络中寻找慰藉,一边又像做了错事的“孩子”,接受子女的“说教”。
面对一些沉迷网络的父母,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我的个人观点是不必过于担心。时代在变化,父母辈的整体形象也在变化,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休闲方式上,也表现在他们的精神面貌上。另外,从沉迷看电视剧,到沉迷刷短视频,再到如今的一些父母沉迷看网络小说,这些都要放在互联网深入发展、嵌入大众生活肌体的大背景下去看待。以前,我们常说90后、0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却忽略了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社交媒体的大众化、生活化,父母辈也在逐渐向网络“移民”。现在,轮到他们“沉迷网络”了,我们当年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如今又为何不试着去理解父母呢?如今,他们也开始喜欢上了子女曾经喜欢的事物,我们不妨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一些换位思考的看待和处理。
的确,当父母老了,他们在很多方面,就成了需要被“说教”的孩子。比如,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扫码、刷卡、刷脸等新潮的消费方式,看到一些网络消息就当成了正儿八经的新闻,甚至还经常转发一些“伪科学”的养生知识……在诸多生活常识方面都落后于年轻人。而短视频的流行恰恰可以做到打破年龄、文化层次、个人趣味等几乎所有的桎梏,不管你是谁,年龄有多大,认不认得字,都会在上面刷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故而被它吸引的人们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成为了“网民”,当然年轻人在这方面是最首当其冲的一批。但随着短视频平台向中老年用户市场的下沉,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家庭关系、生活技巧、广场舞、戏曲、养生、茶艺、做菜、象棋、文玩等多种内容,都是中老年人喜爱的,这些内容以更加新奇和好玩的形式推送给父母们,沉迷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与其从负面解读中老年人沉迷网络,不如从正面看待: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享受到互联网发展的红利,中老年生活得以丰富和提升。另一方面也应看到,部分老年人频繁刷手机,更多是用以打发无聊的时间,这也提醒子女,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沟通和陪伴,满足其情感上的需求。
我们到底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呢?大概是从生日愿望变成“父母身体健康”开始吧。总有一些时刻,我们会恍然大悟,父母是自己花心思、花时间最少,却最爱我们的人。大多时候他们并不是我们第一顺位的倾诉对象,我们时常会忽略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其实父母也渴望被子女需要,那种被需要其实就是爱,稀松平常但也迫切真挚。从此刻起,若你在外工作,那就把每天一个问候电话当作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顺吧;若你在父母身边,请在晚饭过后陪他们聊聊天、看看电视、喝喝茶,用行动告诉他们:“我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