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唐代三类钻石塔(宜阳五花塔前发现唐代不空和尚石经幢)

唐代三类钻石塔(宜阳五花塔前发现唐代不空和尚石经幢)作者:严郢 唐大唐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公元756年不空和尚奉敕从武威还都,住兴善寺开坛灌顶。后来长安被安禄山攻陷,不空仍然秘密派人向肃宗奉表起居,“又频论克复之策”。因此至德二年(757)肃宗还都以后,不空备受皇帝的礼遇。乾元元年(758),不空上表请搜访梵文经夹加以修补,并翻译传授,得敕许将中京(长安)慈恩、荐福等寺,东京圣善、长寿等寺,以及各县寺舍、村坊,凡有旧日玄奘、义净、善无畏、流支、宝胜等三藏所带来的梵夹,都集中起来,交给不空陆续翻译奏闻。这是唐代对梵文佛典的一次大规模的集中(在兴善寺)。可惜会昌五年(845)唐武宗灭法,大兴善寺被毁,大批的梵夹也就损失了。大历九年(774),不空示寂,世寿70,僧腊50。代宗为之辍朝三日,在《追赠不空和尚诏》中说:“……本乎尚德,敬顺时典,可开府仪同三司,仍封肃国公,赠司空。谥曰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全唐文》卷四七)建中

唐代三类钻石塔(宜阳五花塔前发现唐代不空和尚石经幢)(1)

唐代三类钻石塔(宜阳五花塔前发现唐代不空和尚石经幢)(2)

端午节前回老家几天,今日去三乡回来顺道到五花寺游览一下。洛阳地区这几日骄阳似火,干旱少雨,温度38-40℃,又是收麦季节,乡亲们干农活也是苦啊。

五花塔在炽热的阳光下矗立云端,疫情影响院内空寥无人。我在五花塔四周前后左右拍照留存,发现塔南方新立一碑:“达摩祖师滅化处”,背后一谒语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第十”:“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传闻南北朝时达摩一苇渡江北上洛阳嵩山少林面壁九年,后在河洛地区传法立宗,在宜阳昌谷的五花寺传法,陕州的熊耳定林寺禅定,这也是五花寺名的由来。

唐代三类钻石塔(宜阳五花塔前发现唐代不空和尚石经幢)(3)

拍照时又发现塔右南方为一残破一米多高石经幢,上方为篆字“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下部有:“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查宋高僧传得知释不空:(704-774)西域人,幼父亡十岁时随母叔父到甘肃,十五岁到长安,二十岁时在洛阳广福寺出家。开元二十一年从金刚智三藏受五部瑜伽灌顶,唐玄宗,唐代宗,唐肃宗三朝器重的密宗高僧。曾有祈雨止风,洛阳北邙巨蛇超度,唐肃宗安史之乱平定预言等众多灵异其事。不知此石经是出土于三乡五花寺,还是其他地方转移过来的,此石经疑似唐代之物,应该加以保护。又查看石经背后有题记:“王克明字智叔,政和癸已春以疾终于家,其弟世渊世卿在永举葬于寿安甘露乡郡守之原。诸子…智叔之夙心助修善缘,遵奉佛业乃先建于墓前,……宣和庚子二日……王迥*字并书题”等,还有“圆通圣人,宣凤元年”等字样,应是宋代石经幢。

不空于天宝五年(746)到达长安。他奉敕在净影寺从事翻译,并被延至宫中,设内道场,为玄宗等灌顶,又开坛广为四众授法。

唐代三类钻石塔(宜阳五花塔前发现唐代不空和尚石经幢)(4)

公元756年不空和尚奉敕从武威还都,住兴善寺开坛灌顶。后来长安被安禄山攻陷,不空仍然秘密派人向肃宗奉表起居,“又频论克复之策”。因此至德二年(757)肃宗还都以后,不空备受皇帝的礼遇。乾元元年(758),不空上表请搜访梵文经夹加以修补,并翻译传授,得敕许将中京(长安)慈恩、荐福等寺,东京圣善、长寿等寺,以及各县寺舍、村坊,凡有旧日玄奘、义净、善无畏、流支、宝胜等三藏所带来的梵夹,都集中起来,交给不空陆续翻译奏闻。这是唐代对梵文佛典的一次大规模的集中(在兴善寺)。可惜会昌五年(845)唐武宗灭法,大兴善寺被毁,大批的梵夹也就损失了。

大历九年(774),不空示寂,世寿70,僧腊50。代宗为之辍朝三日,在《追赠不空和尚诏》中说:“……本乎尚德,敬顺时典,可开府仪同三司,仍封肃国公,赠司空。谥曰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全唐文》卷四七)建中二年(781),德宗教准不空弟子慧朗在大兴善寺为不空立碑。

唐代三类钻石塔(宜阳五花塔前发现唐代不空和尚石经幢)(5)

唐代三类钻石塔(宜阳五花塔前发现唐代不空和尚石经幢)(6)

《贞元释教录》记载,不空先后在长安、洛阳、武威等地译出《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等显密经轨总计111部143 卷,其中绝大部分为密宗典籍,为密教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他与罗什、真谛、玄奘并称为“四大译师”。

唐代三类钻石塔(宜阳五花塔前发现唐代不空和尚石经幢)(7)

大唐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

作者:严郢 唐

和尚讳不空,西域人也。氏族不闻于中夏,故不书。元宗烛知至道,特见高仰,讫肃宗、代宗三朝,皆为灌顶国师,以元言德祥,开右至尊。代宗初,以特进大鸿胪裦表之。及示疾不起,又就卧内加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皆牢让不允,特锡法号曰大广智三藏。大历九年夏六月癸未,灭度于京师大兴善寺。代宗为之发朝三日,赠司空,追谥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荼毗之时,复遣中谒者赍祝文祖祭,申如在之敬。睿词深切,嘉荐令芳,礼冠群伦,举无与比。明年九月,以舍利起塔于旧居寺院。和尚性聪朗,博贯前佛万法要指,缁门独立,邈荡荡其无双。稽夫真言字义之宪度,灌顶升坛之轨迹,即时成佛之速,应声储祉之妙,天丽且弥,地普而深,固非末学所能详也。敢以权见,序其大归。昔金刚萨埵亲于毗卢遮那佛前受瑜伽最上乘义,后数百岁,传于龙猛菩萨;龙猛又数百岁,传于龙智阿阇黎;龙智传金刚智阿阇黎;金刚智东来,传于和尚。和尚又西游天竺、师子等国,诣龙智阿阇黎扬攉十八会法。法化相承,自毗卢遮那如来貤于和尚,凡六叶矣。每斋戒留中,导迎善气,登礼皆答,福应较然,温树不言,莫可记已。西域隘巷,狂象奔突,以慈眼视之,不旋踵而象伏不起。南海半渡,天吴鼓骇,以定力对之,未移晷而海静无浪。其生也,母氏有毫光照烛之瑞;其殁也,精舍有池水竭涸之异。凡僧夏五十,享年七十。自成童至于晚暮,常饰供具,坐道场,浴兰焚香,入佛知见。五十馀年,晨夜寒暑,未曾须臾有倾欹懈倦之色。过人绝远,乃如是者。后学升堂诵说,有法者非一,而沙门惠朗,受次补之记,得传灯之旨,继明佛日,绍六为七,至矣哉!於戏法子,永怀梁木,将纪本行,托馀勒崇。昔承微言,今见几杖,光容渺漠,坛宇清怆,篹书昭铭,小子何让?铭曰:

呜呼大士,右我三宗。道为帝师,秩为仪同。昔在广成,轩后顺风。岁逾三千,复有肃公。瑜伽上乘,真语密契。六叶授受,传灯相继。述者牒之,烂然有第。陆伏狂象,水息天吴。慈心制暴,慧力降愚。寂然感通,其可测乎?两楹梦奠,双树变色。司空宠终,辩正旌德。天使祖祭,宸衷凄恻。诏起宝塔,旧庭之隅。下藏舍利,上饰浮屠。迹殊生灭,法离有无。刻石为偈,传之大都。建中二年岁次辛酉十一月乙卯朔十五日己巳建。《全唐文/卷0372》

唐代三类钻石塔(宜阳五花塔前发现唐代不空和尚石经幢)(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