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和阳虚的区别和症状表现(阳虚都是哪方面的)
阴虚和阳虚的区别和症状表现(阳虚都是哪方面的)阳虚虚: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周身无力。热:手、足心发热,心中烦热。干:眼、鼻、口、咽干,易“上火”,大便干小便黄。躁:夜间盗汗、睡眠不宁、躁汗,还会出现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情绪易波动等现象。
看中医的时候,总会听到阴虚、阳虚等症状,阴虚和阳虚都是哪方面的“虚”?应该怎么调理呢?
阴虚和阳虚是什么?中医理论中,阴虚主要是人体体液亏损、阴液不足,有这种体质的人多有消瘦、潮热、口燥咽干等情况;阳虚则是指体内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退。
阴虚、阳虚主要症状
阴虚
热:手、足心发热,心中烦热。
干:眼、鼻、口、咽干,易“上火”,大便干小便黄。
躁:夜间盗汗、睡眠不宁、躁汗,还会出现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情绪易波动等现象。
虚: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周身无力。
阳虚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
完谷不化:消化不好。
精神不振:萎靡懒动。
舌体胖大:体内阳气衰弱,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导致舌淡而胖,受到牙齿挤压舌头边缘出现齿痕。
阳虚体质者还常有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溏稀等症状。
阴虚和阳虚怎么分辨呢?看面色:阴虚者常见面色发红,阳虚则是面色苍白。
看舌象:阴虚舌质红,发干,阳虚舌头胖大,颜色淡白。
看情志:阴虚者感觉烦躁想发火,难以控制情绪波动;而阳虚者多出现抑郁情绪。
看寒热:阴虚热,阴虚体质者手、足心发热,晚上容易失眠、盗汗;阳虚寒,阳虚体质者比较畏寒、怕冷。
阴虚、阳虚如何调理?饮食上
阴虚:补阴可以缓解阴虚证,多吃滋阴补肾的食物,如芝麻、绿豆、藕、大白菜、银耳、百合、山药等,少吃辛辣、煎、炸、爆、烤的食物。
阳虚:需要温补,饮食上需要忌寒凉,绿茶、冷饮少喝,可以适当吃一些温热暖胃的食物,如羊肉、胡椒、生姜等。
起居上
阴虚:保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尽量晚上11点之前休息。
阳虚:多晒太阳,最好是晒背,秋冬避寒,春夏养阳。
情志上
阴虚:烦躁、憋闷等不良情绪要适当发泄。
阳虚:阳虚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驱散忧思,谨防惊恐和大悲等不良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