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女装严选(开在LV旁最低调的羊皮靴店)
lv女装严选(开在LV旁最低调的羊皮靴店)作者原本在澳洲过着安稳的日子,却受到创业梦想的驱使,在29岁那年搬到了美国加州,和朋友一起注册了UGG的商标,再从澳大利亚订了几双羊皮靴作为样品,就开始了创业之路。初创期:如何开拓市场?那么,作者是如何白手起家创办了UGG的?他的创业经历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今天推荐的这本书是《逆势销售》,我们一起来看看羊皮靴品牌UGG是如何白手起家,如何从年销售额1000美元做到1000万美元的。本书作者布莱恩·史密斯,著名羊皮靴品牌UGG的创始人。我们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3个阶段来讲述作者的创业历程。
在各大城市里,我们都可以看到UGG的专卖店,它和LV、Gucci等大牌比邻而居,是世界顶级羊皮靴的代名词。
然而,在它开业的第一年里,它却无人问津,只卖出了1000美元的销售额。
在经历了过无数的艰难困苦后,UGG终于涅槃重生。
直到今天,UGG已经遍布全球,成为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时尚大牌。
那么,作者是如何白手起家创办了UGG的?他的创业经历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是《逆势销售》,我们一起来看看羊皮靴品牌UGG是如何白手起家,如何从年销售额1000美元做到1000万美元的。
本书作者布莱恩·史密斯,著名羊皮靴品牌UGG的创始人。我们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3个阶段来讲述作者的创业历程。
初创期:如何开拓市场?
作者原本在澳洲过着安稳的日子,却受到创业梦想的驱使,在29岁那年搬到了美国加州,和朋友一起注册了UGG的商标,再从澳大利亚订了几双羊皮靴作为样品,就开始了创业之路。
他们跑展会,跑渠道,甚至摆过摊,却没有任何人对此感兴趣。
因为羊皮靴来源于澳洲,美国人对此没有概念,他们认为这就是一款保暖用的靴子,何况南加州气候炎热,这里的人们对于保暖的需求并不高。
因此,UGG连续两三年打不开销路。此时的作者需要思考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羊皮靴的需求是否真的存在?
经过调查和思考,作者发现,羊皮靴之所以能在澳大利亚流行起来,并不是因为保暖,而是有别的原因。
在澳大利亚,冲浪是一项很流行的运动,冲浪者回到岸上时,喜欢把湿淋淋的脚直接伸进羊皮靴里,羊毛可以迅速吸水,并让脚暖和起来,这样就不会得风湿病。
因此,冲浪者才是羊皮靴这个新产品的突破口。
于是,作者把羊皮靴拿到美国的冲浪用品店里时,所有人都很识货,都知道这是在澳大利亚冲浪者圈子里很流行的羊皮靴。
可见,找到真正有需求的那个群体很重要,我们认为自己的产品是什么样的,和真正的使用者所认为的可能并不一样,产品的定位找到了。
但是,问题又来了,冲浪用品商店的老板们,嘴上都说好,却没人打算掏钱进货。
因为人都是保守的,羊皮靴在美国毕竟是个新事物,充满了不确定性,万一进了货,卖不掉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要靠过硬的产品和口碑来打开市场。
于是,作者开始经常和美国的冲浪者们厮混在一起,没事就会从车后备箱里拿出羊皮靴来推销。
他会让美国的冲浪者们也体验一下澳大利亚的做法,那就是不穿袜子,直接把脚伸进羊皮靴里,那种柔软舒适的体验感一下子就征服了他们,然后口口相传。
接着,作者还针对经销商设计了优惠方案,比如买六赠一。
于是,冲浪用品商店也开始愿意找作者进货了,最后,作者开始在当地的一些冲浪者杂志上刊登广告,广告上的模特们穿着羊皮靴,坐在沙滩上,旁边放着冲浪板,渐渐地,在美国的冲浪者圈子里,羊皮靴已经开始为人所知。
成长期:遭遇财务难题
UGG已经通过了市场的验证,在这个阶段,需求和商业模式已经得到验证,创业者要做的只是继续狂奔,但是,这一时期的问题也更多了。
首先,从初创期到成长期的过渡,是需要运气的。
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然事件,就有可能改变公司的命运。
在一次滑雪展会上,作者雇佣了两个广告模特,她们刚好是迪斯科的爱好者,在工作之余,就直接穿着UGG的靴子跑上舞池。
结果,其中一位模特的抹胸背心突然滑掉了,瞬间,舞池一片疯狂,而这一幕也被摄像机传播了出去,成为头条新闻,UGG也跟着一夜成名。
参展的第二天,UGG的展位被围得水泄不通。仅仅3天的展会,他们就拿到了近10万美元订单,相当于去年营业额的一半。
此时,UGG的成功也带来了其他竞争者,跟进者、模仿者层出不穷,UGG再也不能独善其身了。
但竞争对手的出现并非坏事,毕竟,羊皮靴在美国一直局限于冲浪和滑雪的圈子,普通美国人就算知道羊皮靴的存在,也不会想买。
但是,随着大量羊皮靴品牌的出现,美国的普通老百姓们对这类产品也越来越习以为常了。UGG也不再仅限于冲浪用品店里销售,而是在所有相关门店里推销。
作者认为,渠道的铺设是有“临界效应”的,也就是说,要抢市场,渠道就必须铺设得足够广。
在“临界点效应”的指导下,在创业的第10年,UGG的销售额已经突破200万美元大关。
但一切并没有看似那么顺利,成长期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财务问题。
随着业务规模越来越大,对现金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果不做好财务管理,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窟窿反而会越来越大。
那场滑雪展会事件,让UGG有了10万美元的进账,但是作者事后核算了一下,毛利润太低,但是货款,广告费,展会费等成本却越来越高。
最后核算下来,净亏损额近8万美元,风光的营业额背后,其实是血淋淋的亏损,和巨大的资金压力。
即使当时UGG突破200万美元营业额大关时,现金流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作者只好把房子抵押掉,借钱周转。
当初的电脑老板约翰也急着退股走人。作者托关系找到了3个金主来收购UGG的全部股份。
在这一年,作者的股份也被收购,从老板变成了普通销售员,拿着工资和佣金。
但创业者注定无法安逸,作者还是希望能和大股东谈条件,重新入股UGG,成为老板,但3个金主就想尽各种理由阻扰他。
虽然很绝望,但作者依然为了UGG努力工作,终于在第9年,大股东心软了,他收购了另外两个股东的股份,并力排众议,吸纳作者重新成为股东。
UGG的成长期一直持续到创业的第10年,在这一年里,UGG突破200万美元,在加州有着75%的市场占有率,是名副其实的羊皮靴老大,市场格局已经形成。
成熟期:遇管理难题出售公司
在这个阶段,市场已经非常稳定,内部治理是重中之重。创业者如果不能从打江山转型到治江山,企业也会随时破产。
此时,UGG凭借已经占据的市场地位,市场格局逐渐稳固,财务问题也随之解决。
但此时,团队问题,成为了最主要的问题。
在创业的第12年, UGG一改往日的草莽作风,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董事会,有股东会,还有各种部门,这时候的UGG,因为组织的膨胀,出现了政治斗争。
此时,部门取代了个人,董事会的投票也取代了创业者的本能,作者一旦提出什么想法,就会遭到其他股东的反对,因为其他股东只希望卖货赚钱,对于带有不确定性的创新计划毫无兴趣。
比如,作者煞费苦心地向董事会解释进驻百货商场的重要性,却被股东会当场否决。
当作者拿下4000双定制款靴子的订单时,又被其他股东骂了回去,而其中的原因,只是其他股东觉得推出定制款太麻烦而已。
当作者把滞销库存卖掉,换回20万现金时,又被其他股东指责不走流程,没有上报董事会审批。
公司化后的UGG,俨然成了个官僚主义和政治斗争的笼子,过去放开手脚打天下的感觉没了,反而处处掣肘。
甚至还出现了人格攻击,有的股东形成了小圈子,污蔑作者通过虚假报销来吃回扣,直到作者当场调出信用卡账单后才证明了清白。
不仅如此,公司里畅所欲言的氛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拍领导马屁。
最后,失望的作者辞去了董事会席位, 安安心心当起了中层主管。
这些事也让作者发现,自己虽然是个优秀的创业者,擅长从零到有创办一个品牌,但是,他并非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创业者不能总是把公司抓在自己手里,如果将它托付给其他人才有发展的机会,那就应该放手。
于是,作者和其他股东一致同意,将UGG出售给德克斯集团。
这是一家成熟的,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和供应链体系的集团,而作者终于全身而退,实现了财务自由。
这一年,是UGG创业的第17个年头,营业额已经突破了1100万美元。现如今,在德克斯集团的管理下,UGG一路高歌,已经成为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大品牌。
写在最后
从这本《逆势销售》书中,我们发现,创业者要有全局思维,要能进化。
作者从销售起家,却一直习惯于销售,但是,作者一直没有补足自己的短板,尤其是财务和团队管理方面,而这些最终都成了他创业的障碍。
比如,创业十几年,现金流问题一直没解决,经常周转不过来。
再比如,作者经常为解燃眉之急,拉个并不知根知底的人入伙,最后才发现对方人品不行,结果请神容易送神难,差点被人踢出去,这种事情频频上演。
在控股权的原则上,虽然吃了教训,却还是因眼前的困难而让步,最后,作者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足,只得将公司出售。
但是,人无完人,对于一个28岁只身前往美国,45岁成为千万富翁的人来说,他的人生就是天道酬勤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