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拓跋氏(北魏母子争权夺利)
魏国拓跋氏(北魏母子争权夺利)从这个角度来看,冯太后的第一次执政,必然是无法令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满意,所以大家找了一个理由,就把冯太后赶下台了。魏献文帝拓跋弘获得了亲政的机会,他当时只有十四岁。如果冯太后的工作能够令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普遍满意,那么魏献文帝拓跋弘就绝对没有夺回权力的机会,因为大家无法确定拓跋弘是否会向冯太后那样尊重他们的利益。如果拓跋弘的做法和冯太后没有本质的区别,那又何必多此一举,随意撤换执政者呢?冯太后的第一次执政并不成功,只持续了不到两年就结束了。很多人认为:冯太后第一次执政还算成功,只是因为魏献文帝拓跋弘当了父亲,所以冯太后理应归还执政权,这种说法未免也太把政治当儿戏了。戊申,魏主李夫人生子宏。夫人,惠之女也。冯太后自抚养宏;顷之,还政于魏主。——《资治通鉴》·宋纪十四
魏文成帝拓跋濬去世之后,冯太后干掉了辅政大臣乙浑,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执政生涯。
太后执政到底好不好?从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的角度来看:如果自己不能执政,那么太后执政就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太后在执政过程中侵犯了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的利益,他们就可以打着尊崇皇帝的旗号压制太后;如果皇帝在亲政后侵犯了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的利益,他们还可以通过支持太后继续执政的方法压制皇帝。
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太后还是皇帝,都必须尽力讨好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这种权利格局对于他们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冯太后的第一次执政并不成功,只持续了不到两年就结束了。
很多人认为:冯太后第一次执政还算成功,只是因为魏献文帝拓跋弘当了父亲,所以冯太后理应归还执政权,这种说法未免也太把政治当儿戏了。
戊申,魏主李夫人生子宏。夫人,惠之女也。冯太后自抚养宏;顷之,还政于魏主。——《资治通鉴》·宋纪十四
如果冯太后的工作能够令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普遍满意,那么魏献文帝拓跋弘就绝对没有夺回权力的机会,因为大家无法确定拓跋弘是否会向冯太后那样尊重他们的利益。如果拓跋弘的做法和冯太后没有本质的区别,那又何必多此一举,随意撤换执政者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冯太后的第一次执政,必然是无法令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满意,所以大家找了一个理由,就把冯太后赶下台了。魏献文帝拓跋弘获得了亲政的机会,他当时只有十四岁。
魏献文帝拓跋弘亲政之后,却开始试图扩张皇权,他是怎么扩张皇权的呢?答曰:严刑峻法。
亲政两年之后,魏献文帝拓跋弘曾试图制订一条法律:“受贿超过一只羊或一斛酒的,都要判处死刑。行贿者以同谋罪论处,检举者可以获得一定的官职。”
魏主诏:“吏受所监临羊一口、酒一斛者,死;与者以从坐论。有能纠告尚书已下罪状者,随所纠官轻重授之。”——《资治通鉴》·宋纪十四
在我看来,法律永远都是摆在台上的道具,只是用来具现台下较量的道具。
严惩贪污受贿当然是很好的法律,但魏献文帝拓跋弘却把刑罚定得这么重,显得十分不近人情。一旦皇帝决定打击某一位不服从自己的官员,只需要把这个罪名往相关官员的脑袋上一扣,几乎就是百发百中的。别说当官的了,就算是我们平民百姓,又有多少人是一点小便宜都没占过的呢?
对于官员而言,一只羊或一斛酒恐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便宜,他们甚至都不会在意这些小便宜,可这些小便宜最终却会成为官员的罪证,岂不令人胆寒?
如果真想严惩贪污受贿,就必须从打击既得利益集团做起。如果只有某个人受到这种不合人情的法律严惩,大家只会认为这个人的命不好,或是在政治斗争中失势,却不会认为他真是死于贪污受贿。
在此之前,魏献文帝拓跋弘还制订了一些减轻底层百姓负担的法律,实施之后效果不错。
魏主始亲国事,勤于为治,赏罚严明,拔清节,黜贪污,于是魏之牧守始有以廉洁著闻者。——《资治通鉴》·宋纪十四
与此同时,拓跋弘又杀死了重臣慕容白曜和李敷,这两个人可不是什么小人物:慕容白曜开府仪同三司,李敷袭爵高平公,他的弟弟李奕与冯太后关系密切。可拓跋弘在杀他们的时候,只不过用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换言之,这两个人之所以被杀,完全是因为他们挡住了拓跋弘的集权之路。
四年冬见诛。初乙浑专权,白曜颇所侠附,缘此追以为责。及将诛也,云谋反叛,时论冤之。——《魏书》·卷五十·列传第三十八·尉元等
敷既见待二世,兄弟亲戚在朝者十有余人。弟弈又有宠于文明太后。李列其隐罪二十余条,显祖大怒,皇兴四年冬,诛敷兄弟,削顺位号为庶人。——《魏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李顺
以上的林林总总,我们大概可以看出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雄心壮志。
但这种有雄心壮志的皇帝,肯定很难令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满意。在这种背景下,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又转而支持冯太后出山,于是冯太后开始了她的第二次执政生涯。
当众人异口同声地要求冯太后重新执政的时候,魏献文帝拓跋弘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禅位!
拓跋弘做出这样的决定,根本不是史书所说的看破红尘,而是源于与冯太后越来越激烈的矛盾。
最初,魏献文帝拓跋弘打算禅位给自己的叔叔——京兆王拓跋子推,这是拓跋弘的真实想法吗?显然不是。
帝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欲禅位于叔父京兆王子推。——《魏书》·卷六·帝纪第六·显祖纪
也有人说:拓跋弘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希望能有一位年长的皇帝压制冯太后,这种说法显然是经不住推敲的。
魏献文帝拓跋弘为了与冯太后争斗,不惜让皇叔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种说法实在是难以想象。如果拓跋弘真愿意这样做,他又为什么要禅位呢?还不如就让冯太后继续执政,那毕竟是他名义上的亲娘,总比叔叔执政好吧?
如果京兆王拓跋子推真成了一位强势的皇帝,冯太后固然有可能丧失重新执政的机会,魏献文帝拓跋弘的命运就一定会很好吗?他能确认自己的叔叔不会过河拆桥吗?
魏献文帝拓跋弘的这招叫“以退为进”,按照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中国人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如果京兆王拓跋子推真是一位强势的皇族,那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一定会抵制他继位的。因为对于强势的人而言,他绝不会心甘情愿地受到制衡。一旦他所拥有的力量不足以打破这种平衡格局,就很有可能选择掀桌子:“你们不让我好过,我就让你们所有人陪我一起下地狱!”
魏献文帝拓跋弘提出让京兆王拓跋子推来继位,必然会受到大家的抵制,在受到抵制之后,他再顺势让自己的儿子继位,成功的可能性就要大很多。拓跋弘毕竟是皇帝,第一次你可以驳回他的建议,如果第二次再驳回他的建议,就有可能惹怒皇帝,一般人不会这么做。
魏献文帝拓跋弘为什么要耍这种花招呢?主要原因还在于年龄。当时的拓跋弘只有十八岁,他的儿子也只有四岁。让这么小的孩子继位,本身就是有些荒诞的。如果初次建议就让自己四岁的儿子继位,没准会受到抵制。可一旦有了京兆王拓跋子推在前,皇帝那个四岁的小儿子继位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要么是京兆王拓跋子推,要么是我四岁的儿子拓跋宏,大家选一个吧!”(注:魏献文帝叫拓跋弘,他四岁的儿子,也就是未来的魏孝文帝叫拓跋宏,不是我写错。为防止大家看得迷糊,后面我会把魏孝文帝拓跋宏统称为“小皇帝”,特此申明。)
乃以馛为太保,与源贺持节奉皇帝玺绂传位于太子。——《资治通鉴》·宋纪十五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看起来似乎是魏献文帝拓跋弘吃了大亏:他不但被动丢掉了执政的位置,还主动丢掉了皇位。
可仔细一盘算,我却发现拓跋弘未必吃亏。
小皇帝继位之后,一边是太上皇拓跋弘,一边是冯太皇太后(奶奶辈),谁应该成为小皇帝的呢?太上皇拓跋弘自然更有法理优势,因为他是小皇帝的父亲,而冯太皇太后只是小皇帝的奶奶,关系隔了一层。
从这个角度来看,太上皇拓跋弘禅位,只是为了更方便与冯太皇太后争权夺利而已。
还有一个佐证就是:太上皇拓跋弘虽然已经禅位,却并没有遁入佛门求清净,反而一直以太上皇的身份处理国政,甚至把手伸进了军队,一再率军亲征。
二月,柔然侵魏,上皇遣将击之;柔然走。东部敕勒叛奔柔然,上皇自将追之,至石碛,不及而还。——《资治通鉴》·宋纪十五
面对太上皇拓跋弘的这种怪招,冯太皇太后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应对之策。但又一点可以肯定:经过拓跋弘这一轮的出招之后,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不但没有俯首帖耳,反而更加积极地支持冯太皇太后。
这种离奇的政治格局持续了大约五年,太上皇拓跋弘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史书的用词是“暴崩”,也就是突然去世。而当时就有流言,说是冯太皇太后毒害了太上皇拓跋弘。
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弈。显祖因事诛之,太后不得意。显祖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魏书》·卷十三·列传第一·皇后列传
我们能从史书上看到这个流言,在当时,这个流言的传播速度必然更为夸张。
如果不是冯太皇太后毒害了太上皇拓跋弘,那么敢于传播这种流言的人一定活不了多久。但这个流言的生命力却如此顽强,直接通过史书传播到了现在,毒害之说恐怕是确有其事。
但就算冯太皇太后毒害了太上皇拓跋弘,却并没有受到任何追究,反而直接跑到台前执政。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是整个北魏的上层社会集体抛弃了太上皇拓跋弘,所以冯太皇太后才敢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
兜兜转转了五年,北魏又回到了当初的政治格局:十岁的小皇帝与冯太皇太后,这对祖孙俩玩起了双头政治。
当初冯太后与魏献文帝拓跋弘玩双头政治的时候,仅执政两年就被赶下台;现在冯太后第二次执政,小皇帝从十岁长到二十岁,才获得了亲政的机会。而就算小皇帝获得了亲政的机会,也无法阻止冯太皇太后继续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事实。
自太后临朝专政,高祖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魏书》·卷十三·列传第一·皇后列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并不是拓跋皇族变弱了,而是冯太皇太后的手腕越来越成熟,由她执政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
但有一点要说明:冯太后虽然可以长期执政,却并不意味着她已经控制了皇权。
北魏的皇族拓跋氏始终牢牢地控制着皇权,在利益分配时依然享有优先权。如果冯太后真的控制了皇权,拓跋氏的特权必然会消失。
可事实显然不是如此,冯太后活着的时候,她顶多也就敢对着小皇帝张牙舞爪,其身份却始终是小皇帝的高级助理。而当她一死,小皇帝马上就把权力收了回来。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冯太后诛杀乙浑,史料离奇散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