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物整理师秘密(入殓师我是遗物整理师)
遗物整理师秘密(入殓师我是遗物整理师)《入殓师》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它的故事能同时被东西方人接受 是因影片中有对生命的尊重与赞美 更有引发思考的日本文化中独特的“死亡之美”“物哀之美”。从大提琴家到入殓师 小林同样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并最终在给父亲的入殓中 与从小就抛弃自己的父亲和解 小林的生命得到了最大的慰藉与救赎。影片最升华的地方是对活着的人的抚慰 通过入殓师这个职业 小林代谢掉了积压在内心的巨大伤痛 也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入殓师》中 失落的大提琴家小林在走投无路之时 找到了一份高薪职业——入殓师 在从业过程中 为了拍纪录片他假扮过尸体 跟着入殓公司社长一起为亡者整装入殓 送走了独居老太太、男扮女装的男青年、满脸唇印的老人、可爱的孩子、平凡的妈妈等不同的人 遭受到了家属、妻子、朋友的歧视与误解 也打动了不少人 得到敬佩和尊敬。在一次次为死者操办的入殓仪式中 小林从不理解、不能承受、一次次想放弃中 慢慢体会到了这份职业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近日 2009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入殓师》4K修复版重映 影迷们可以在影院观看高质量的《入殓师》版本 并聆听和感受久石让的音乐带来的无限想象空间。
《入殓师》中最著名的一句台词是:“死可能是一扇门 逝去并不是终结 而是超越 走向下一程。”这部影片以死亡为主题 实则呈现的是如何去生 而影片中对死亡的日式美学呈现 更是震撼了无数影迷。
《入殓师》之后 以亡者、告别、离去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 观众不断地在这类影片中感受到慰藉和温暖 接受教育。
《入殓师》中 失落的大提琴家小林在走投无路之时 找到了一份高薪职业——入殓师 在从业过程中 为了拍纪录片他假扮过尸体 跟着入殓公司社长一起为亡者整装入殓 送走了独居老太太、男扮女装的男青年、满脸唇印的老人、可爱的孩子、平凡的妈妈等不同的人 遭受到了家属、妻子、朋友的歧视与误解 也打动了不少人 得到敬佩和尊敬。
在一次次为死者操办的入殓仪式中 小林从不理解、不能承受、一次次想放弃中 慢慢体会到了这份职业的特殊和重要 并爱上了这份职业。
很多人被这部电影打动 是因影片中传递的对待死亡、亡者的态度 但这部影片的主线讲的还是小林的重生与救赎。小林是从小就热爱大提琴的艺术家 沉醉于悠扬深邃的音乐 能让他体会世界与生命的美妙 而为亡者穿上美丽的寿衣、涂上钟爱的口红、化上栩栩如生的妆容 何尝不是一门艺术。
从大提琴家到入殓师 小林同样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并最终在给父亲的入殓中 与从小就抛弃自己的父亲和解 小林的生命得到了最大的慰藉与救赎。影片最升华的地方是对活着的人的抚慰 通过入殓师这个职业 小林代谢掉了积压在内心的巨大伤痛 也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入殓师》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它的故事能同时被东西方人接受 是因影片中有对生命的尊重与赞美 更有引发思考的日本文化中独特的“死亡之美”“物哀之美”。
小林和社长尊重亡者 温暖、体面地送他们最后一程 家人们心无遗憾甚至其乐融融地与死者告别 影片想传递的是生命体征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的死亡 情感上的牵绊依旧存在于生死之间。
影片大量的为死者化妆、穿衣、打扮的镜头 让观众看到日本文化中温柔、细致的入殓仪式让死亡不再残忍、悲哀 而是呈现一种悲剧之美、哀愁之美 相比残酷、恐怖方式对死亡的呈现 这种温柔更能走进观众心间。
“死亡”也是影视作品常拍常新的主题 尤其是日本影视剧在不断地聚焦这个主题 拍出各种新意。
2018年播出的日剧《非自然死亡》 从法医的视角凝视亡者 法医们通过接收的一具具非正常原因离世的遗体 对其进行解剖以求找到案件的真相 让死者有尊严 正义归位。
日剧《人生删除事务所》从电子社会独有的“电子遗物”为主题 主角们赖以为生的工作是接受客户委托 在其过世后偷偷抹去一切不方便公开的电子记录 而在删除亡者的电子遗物时 发现了各种藏匿其中的真相 主角用自己的善良、正义感给他们寻求尊严。这两部剧都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生与死的问题。
今年也有两部该类题材的剧引发关注。一部是电影《人生清理员》 一部是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
《人生清理员》以命案现场清理员为题材 透过一次次清扫命案现场的过程 既“整理”了亡者家属的心灵 也疗愈主人翁内心深埋的伤痛。影片借助清理员这个职业讲述一个个生死故事 影片手法追求真实 突出专业性 淡化戏剧性。
而《我是遗物整理师》则是更能让普通观众接受的治愈作品 该剧改编自一名遗物整理师的散文集 所以剧中有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 也有虚构的故事。
这部剧与《入殓师》的叙事手法有些类似 一条主线是堕落拳击手叔叔和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侄子的自我成长、自我救赎之路;一条线索是通过整理一个个去世人的遗物来处理生与死的关系 用温柔、催泪的情节来化解各种人间的矛盾 抚慰活着的人的心灵 让亡者安息。
需要遗物整理的人 在凄冷孤独中、深陷绝望中或者毫无准备中去世 有工伤得不到治疗在出租屋离去的年轻打工者 有被儿子觊觎财产的独居老人 有惨死的幼儿园教师 有共赴死亡的老夫妻……而遗物整理师通过整理他们的遗物 还原其生前的一些真相 让生者、死者都不留遗憾。
比如 孤零零去世的老太太 不是“守财奴”而是想用攒下来的钱给儿子做一套定制西装 讲述母爱的深邃 感化了“不养老”的儿子;再比如 整理师找到了幼儿园老师家中的监控器 为惨死并被罪犯侮辱的老师找回了她的美好和善良。剧中有的故事虽然过于理想化 但不失治愈。
遗物整理师在东亚文化中 跟入殓师一样 可能是一种晦气的、丧丧的职业 但这部剧借助这个职业讲的是一个个温柔的故事 通过“遗物”来重新审视生死、人性与爱的普遍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 影视剧聚焦相关死亡的主题也在不断变化 包括日本影视作品在内 从多角度来审视生与死 教会大家怎样更好地面对人生。当下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地将死亡主题与推理、悬疑、天才叙事等其他影视元素相融合 形式更加新颖 但最终目的还是让观众更多地去感同身受 反思人生。
在这类题材影视作品中 爱的温度永远都会超越了死亡的恐惧和冰冷 不断地提醒人们好好对待生 正确理解和尊重死亡 体会到生命存在的价值。让亡者不留遗憾地离开 给生者留下永恒的美丽回忆 得到安慰和治愈的是观众 是这类影片存在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