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cnn工作照(CNN北京记者站前站长吉米)

cnn工作照(CNN北京记者站前站长吉米)这几年间,他写了大量评论性的文章,从爱国、民主、自由的角度呼吁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反对对媒体的镇压,文章都登在大学学报上他自己的专栏。他还组织游行,跟随所参与的戏剧团到工人罢工的地方去露天演出,鼓励他们的行为,演出的剧目大多是反映农民和工人真实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诉求。吉米是典型的当时菲律宾那个时代的产物,他出生时二战结束不久,菲律宾刚刚独立;青年时则赶上了马科斯总统的统治时期。马科斯家族的腐败、物价上涨、土地问题、学术自由被限制以及对越南战争的反对的国际浪潮,这一系列的问题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终于在1970年的前四个月里,在菲律宾爆发了一系列学生运动,被视作菲律宾学生运动的高潮,吉米也参与其中,成为学生领袖中的一位。时代施给他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观察中国。贾樟柯 《我们的时代 十年敢想录》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

可以说,吉米在学生时代比大多数人都幸运,他一直有一个自由的空间任他发挥,使他的才华可以得到充分展现,也在不同的阶段遇到给他指引、鼓励他的老师。

后来他来到中国、意外滞留中国、成为一名记者都不全是偶然发生的事,在学校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乖学生,不会仅仅满足于在课堂内和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在社会上更不会满足在一个地方守着一份平凡的工作,过着循规蹈矩的日子。或许他之后那些被认为很传奇的种种经历,正是他体内那不安分的灵魂所渴望的人生。

时代赋予了他特殊的身份,

时代造就了他来到中国,

时代施给他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观察中国。

贾樟柯 《我们的时代 十年敢想录》

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

吉米是典型的当时菲律宾那个时代的产物,他出生时二战结束不久,菲律宾刚刚独立;青年时则赶上了马科斯总统的统治时期。马科斯家族的腐败、物价上涨、土地问题、学术自由被限制以及对越南战争的反对的国际浪潮,这一系列的问题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终于在1970年的前四个月里,在菲律宾爆发了一系列学生运动,被视作菲律宾学生运动的高潮,吉米也参与其中,成为学生领袖中的一位。

这几年间,他写了大量评论性的文章,从爱国、民主、自由的角度呼吁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反对对媒体的镇压,文章都登在大学学报上他自己的专栏。他还组织游行,跟随所参与的戏剧团到工人罢工的地方去露天演出,鼓励他们的行为,演出的剧目大多是反映农民和工人真实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诉求。

这样的经历和想法在今天的吉米看来,可能有些天真和浪漫,这些怀抱激情和理想的青年们渴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当时菲律宾民不聊生的现状。但是很快,政府意识到单纯的谈判和对话已经无法平息这样大规模的罢课、罢工,放任自流只能使得国家没有办法正常地运作下去。为了控制局面,维护自己的统治,马科斯政府开始用军队来镇压各种游行活动,包围了当时学生们占领的学校,与学生有一些正面的直接的冲突和对抗。

提到学生运动,中国人民大多会第一时间想起五四运动,这个被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时间一直被中国人民铭记于心,其蕴含爱国主义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的精神也在今天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而历史又是何其的相似,在半个世纪后的菲律宾,也有这样的一群爱国青年,面对当时的腐败混乱的变态社会,他们放下了书本,走出了校园,冒着不可预知的危险,勇敢地站在当政者的面前,去干涉和纠正。

吉米就是其中一员,他看到了政府的不作为,看到了反抗的刻不容缓,同时也朦朦胧胧地意识到反抗的不易。且不说吉米所参与的学生运动是否是的政府做出了让步和改变,至少它们让执政者意识到了人民的力量,意识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是否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谁也没办法给出标准答案,谁也没有资格去评价这一切是否值得。倘若没有这一场学生运动,吉米就不会被政府列上“黑名单”,也不会滞留中国,背井离乡这么多年,而一切又是这么巧合,吉米与中国的四十余年的缘分也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70年代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两团狂飙相继卷来时候的一小段间歇,一个沉重的喘息。这个十年,头一段和60年代的狂飙之尾相接,末一段又可以感受80年代狂飙的来临,但无论如何,它好像又不能构成一段独立的历史,这十年显得很匆忙,又显得很短暂,有如两场大戏之间的过场,有如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夹缝。

——李陀《七十年代》

“红色大陆”考察员

回不去的是家乡

1971年6月,吉米所在的学生组织接到了中国友协的邀请函,邀请他们组织一个十五名成员的菲律宾青年代表团来中国考察访问。吉米对邻国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怀有极大的好奇心,在他看来,人民公社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生产关系,对当时土地问题十分严重的菲律宾充满了诱惑。而中国又实在是一个很神秘,很模糊的国度,很多菲律宾人称其为“红色大陆”。吉米立刻下定了决心,要亲眼见见这片一直存在于他想象里的“红色大陆”。

当时在菲律宾,去中国是非法的,可是这并不能阻挡吉米的热情和好奇,年轻气盛的他也并未冷静的思考可能带来的后果。

后来在中国的这段时间,他才知道菲律宾马尼拉发生了一起爆炸,马科斯总统以此为由开始实行戒严,同时逮捕了几百人,包括像吉米这样的大学学生领袖。吉米和另外四人在报纸上发现自己上了政府的“黑名单”,吉米渐渐认识到,回家成了一个难题。

滞留中国一年后,吉米的菲律宾护照过期,他成为了一个无国籍的人,祖国也就彻底回不去了。

更令他想不到的是,马科斯的军阀统治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初,整整十二年,从1971年到1983年,吉米都没有办法回到祖国。

“北大人”

我很幸运

1977年,因“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作为外国学生的吉米单独参加了专门为留学生准备的考试,并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这重新起航的一刻,为他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刚刚踏入北京大学校园不久的吉米就意识到,当时空气中迷散着浓厚的追求独立自由的学风,其中有一重要的部分叫做“德先生和赛先生”,而这一象征着追求真理的北大精神也将或迟或早地深深浸入每一个北大人的心中。

cnn工作照(CNN北京记者站前站长吉米)(1)

图一:吉米在26楼前留影

古朴的燕园风物让吉米意识到了这所高等学府的非同一般,而她本身所沉淀的历史记忆也让吉米心驰神往。吉米对北大最为敬佩的地方就是深藏于其中的大师风度。

近代史大家王晓秋先生为吉米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打开了一扇大门,在他的帮助下,吉米最终写成了关于“一二·九运动”的毕业论文。时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的汤一介先生和在中文系任教的他的夫人乐黛云先生时常邀请留学生们到家里做客聊天,这些关于哲学和中国现状的沟通交流让吉米受益匪浅。

这些先生们让吉米深刻地感受到了北京大学学风之厚重与人性之热度。时至今日,先生们的风骨仍长留在吉米心中。

cnn工作照(CNN北京记者站前站长吉米)(2)

图二:吉米与北大的同学们一起讨论(图片来源:《我的中国四十年:CNN北京记者站前站长吉米口述》)

回想起自己在北大最喜欢的地方,吉米先想到的不是未名湖,而是静静的六院。六院是北大图书馆后面的老房子。六个小院子,中间有块大绿地,安安静静地透着与世无争的美丽。吉米也喜欢体育馆和图书馆,因为这些老建筑里不光记录了他的青春,更沉淀了久远深广的历史。吉米喜欢北大的这种味道,也希望它能一直保持下去。

结语

兼容并包,兼收并蓄,这是北大的老传统,也是北大的新精神。燕园里容许有各种声音的出现,也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担起大任。改革开放的初期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青年人,尤其是北大的青年人更是大胆的。大家敢说敢干,甚至敢于否定过去,敢于大胆地讲出自己的见解并勇于实践。在吉米看来,大胆、开放、自由、创新,这些都可以描绘北大人的精神状态。

作者:杨梦雨

编辑: 沐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