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到底是干嘛的(为什么有些合伙人)
合伙人到底是干嘛的(为什么有些合伙人)“第一眼看到我老板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谈起带教合伙人,入职半年的小沈开门见山地说。关键词:“公私”分明这份名单最早流传于豆瓣小组,由实习生、律师助理等人主导,分别列举了他们眼中好与不好的律师团队。尽管这份名单的客观性、真实性仍有待考究,但却反映了律所中职场后辈的朴素愿望,即希望遇到一位好相处、真诚的合伙人。对于合伙人而言,工作氛围融洽与否往往也决定了团队能够走多远。相信大部分合伙人都不希望受到下属的排斥。那些不受欢迎的合伙人,或许是忽略了以下这些下属的期待。
作者 | 智合编辑部 张宏妹
来源 | 智合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仅供交流,如有异议请私信联系删除
还记得前一段时间法律圈内热议的“律所黑白名单”吗?
这份名单最早流传于豆瓣小组,由实习生、律师助理等人主导,分别列举了他们眼中好与不好的律师团队。
尽管这份名单的客观性、真实性仍有待考究,但却反映了律所中职场后辈的朴素愿望,即希望遇到一位好相处、真诚的合伙人。对于合伙人而言,工作氛围融洽与否往往也决定了团队能够走多远。
相信大部分合伙人都不希望受到下属的排斥。那些不受欢迎的合伙人,或许是忽略了以下这些下属的期待。
关键词:“公私”分明
“第一眼看到我老板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谈起带教合伙人,入职半年的小沈开门见山地说。
一身粉色职业装,一头金色波浪发,《律政俏佳人》中的艾丽激起了多少女生对律师的向往,小沈就是其中之一。以至于多年后,当她第一次见到团队合伙人时,“律政俏佳人”这个尘封多年的词汇再次浮现在她的脑海中。
虽然已步入中年,却仍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漂亮、精致、开朗、有魅力,喜欢寻访美食…对于带教合伙人,小沈几乎用遍了所有能够想到的美好形容词。
与多数律师助理一样,小沈进入团队后的工作集中于修改合同、草拟服务方案等基础工作,遇到其他团队人手不足的情况,也会被分到一些工作。
一个月前,正逢五一假期,早早盘算好的游玩计划却因工作群内其他合伙人的一条工作安排宣告破产。想拒绝,却始终没能开口。
半晌,老板的一条微信“炸”开了沉寂的工作群:
“年轻人也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如果她不想有其他安排的话,没必要强行安排人家去做。”
小沈松了一口气,尽管最终计划仍然泡汤,但老板维护她的那一刻,打心眼里涌入一股暖意。
“我最欣赏老板的一点,就是她工作很有原则,不会因不紧急的工作来打扰下属的私生活。”
其实小沈所在的团队事业仍处于上升期,业务多但人手少,经常会有紧急工作,加班实属家常便饭。在小沈看来,紧急工作加班无可厚非,但前提是理解和尊重年轻人的生活。
单就这一点,小沈便已知足。
关键词:洞察力
在老板面前秒变小“迷妹”的,除了小沈,还有小赵。
她已在国内某一线大所的IPO团队任职3年。谈及自己的带教律师,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我从没见过她发火,最近几年团队里也基本没有人离职,大家都很喜欢她。”
一次团队聚餐上,合伙人对一众年轻律师、助理说道:
“基本上入行五年便可以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做合伙人。如果不合适,我会将我观察到的告诉你们,这样你们也可以早些规划,避免在不合适的圈子里浪费时间。”
听到这,小赵的心定了下来。毕竟,初入职场,多数人都希望有一个引路人来打破对职场的迷茫和无所适从。
除了这些,小赵最佩服的,还是老板对团队成员的洞察。
IPO团队分工是明确的,从律师助理到高级律师、合伙人负责的事项不同。同时合伙人对成员性格特点、能力亦有了解,从而根据个人能力分配相应的工作。
“在团队中工作是很舒服的一件事,大部分工作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同时也会适量分配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你既不会因为长期重复性的工作而倦怠,也不会因难度大而产生畏难心理。”
前一段时间,一份关于律所的黑白名单引起法律圈热议。这份黑白名单由律师、律师助理等主导,分别列举了团队氛围差与好的律师团队。小赵的带教律师便在白名单中。
关键词:尊重
比起前面两位姑娘,小李的工作经历相对更为坎坷。
刚毕业,小李只身前往北京闯荡。由于是非名校法学院毕业,又未通过法考,找工作时屡屡碰壁。接连换了两份工作后,辗转来到现在的带教合伙人手下。到今年,刚好是第4个年头。
一直以来,小李对自己接连两次未通过法考耿耿于怀——此前几次经历中,不乏有合伙人以学历、资质为由克扣薪资的,但小李的老板没有。
“对我和其他同事,老板一直是一视同仁的,并没有因为没过法考就削减我的待遇。”
两年前,小李法考第二次失利,一度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合伙人看出小李不在状态,便抽空开导。
“当时我在律所已经工作一段时间了,没过法考,也拿不到律师证。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哪一年才能执业。其实当时是很绝望的。”小李说,“但我老板并没有因为这个去否定我的能力,反而一直在鼓励我,告诉我每个人的成长路径不一样,不必因为一时失利而看轻自己。”
关怀之余,合伙人的广博的知识、视野也是小李所敬佩的。
小李的带教合伙人曾就读于北京某大学新闻专业,对金融财经方面的知识亦有涉猎。近年来加上业务的训练,他对各类金融工具的应用融会贯通,对时政、财经新闻的分析业已自成体系。
“我会一直跟我老板干下去的。”谈到未来的职业发展,小李毫不犹豫地说。
团队律师想要的是什么?
在团队成员的需求方面,不少合伙人心中都有一个相似的答案:经济待遇与专业能力的提升。
但细究起来,也不完全准确。那么,团队律师要的究竟是什么?
经济待遇?
不
3年前,刘律师从待了4年的律所离职。与刘律师一同离开的,还有其他几位同辈同事。原因,是青年律师对所内薪酬分配积怨已久。
“转所的主要原因无非就是钱嘛,大案没有,与合伙人合作的案子又一直分不到钱。所内几个兄弟商量转所,就跟着一起了。”刘律师说。
这是主要原因,却不是根本原因。
刘律师正式执业前,曾担任当地一家国企法务8年之久。有着一定的专业基础,刘律师执业后业务上手迅速,但瓶颈期来得也快了些。
“我执业后很快就独立了,但连着3年都是一直在接小案子,大案要案合伙人不想放手,也不愿教。其实说起来,离开的根本原因还是长期没有长进,太过焦虑了。”刘律师说。
刘律师的经历,反映了初级、中级律师的一些共性愿望,即渴望职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吝赐教的合伙人或许是他们更期望遇到的。
能力提升?
不
对于初级、中级律师来说,薪酬问题产生的部分原因,或许来自于提升专业与创收能力的需求。
但就这一点而言,无论是合伙人还是律师、律师助理,似乎都有苦衷。
小蔡是深圳某律所一小众业务团队的成员,日常工作多集中于法律检索、客户沟通、写法律意见书初稿等基础性工作。但由于专业壁垒较高,小蔡在专业提升方面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
“小众领域圈子小、专业壁垒也高,我的工作相较于其他领域尽管不多,但可发挥的空间却很小。”工作有限,小蔡愈发迷茫:首先是不知如何打破这层专业壁垒,其次对自己工作的完成质量也没有底。
于小蔡而言,重要的是合伙人对自己工作的反馈和评价。而在多数合伙人看来,带队工作事多且杂,一来很难抽出时间与成员一一沟通,二来能力提升、学习是自己的事,凡事不能依靠合伙人主动。
可现实情况是,有好几次想找老板请教,但几乎每次都约不到老板时间;好不容易约到了,老板也只是三言两语、不痛不痒地说上几句,未来如何发展、向哪里改进,却仍茫茫然。
近年来随着法律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法律人才竞争层层升级有目共睹。高学历法律人才比比皆是,学历从学士到博士,执业资格从中国到美国。
在“食物链”中,底端的初、中级律师和律师助理,永远是内卷最直观的感受者。
这种法律圈生态下,过去“师徒制”的带教方式似乎不再流行了,合伙人与律师、律师助理之间更多是“老板-雇员”的关系,往往也意味着律师团队内部的职业正在分化,完成工作与专业提升可能是两码事。
团队律师想要的是什么?亦师亦友的带教者。
团队氛围?
不
公私分明、强洞察力、尊重、视野……尽管原因不同,受欢迎的合伙人却存在一个共同特质:致力于打造融洽的团队工作氛围。好的团队关系,往往可以弥补工作、管理中的不如意,激发内部成员斗志,化解工作中面临的困难。
“律师的团队工作具有很强的人和属性,合伙人性格好、团队融洽肯定能让工作轻松愉快很多,哪怕需要经常性的加班。”小沈说。
两个月前,刚刚独立的王律师转入南京某律所执业,此前她曾在国内某规模大所的诉讼团队工作。人手不足、长期加班导致的健康问题,是她离开团队的主要原因。
前一个带队合伙人为人处世十分严谨,对文书质量、办案流程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有时过于吹毛求疵,一份起诉书无论在内容、表述还是格式上,都需要反反复复地修改。这是王律师长期加班的一个原因。
“成为律师,加班是不可避免的,一位严格的老板总能让你学到很多。但工作不紧急的时候,我也希望能有一点私人空间,哪怕一周只有半天。”王律师说。
团队的关系亦繁亦简。团队律师想要什么?概括而言,宽严兼济的合伙人是也。
领导者,团队关系的核心
团队内部关系或许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团队专业水平的跨越发展,却是实现团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带队合伙人的风格,往往决定了团队的工作氛围。
但严格的合伙人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工作氛围的沉重。想要建立和谐的团队关系,了解团队成员真正的需求是关键。
近年来,很多律所、团队纷纷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招揽人才,但在以上故事中,薪酬反而并未占有太大分量。
律所、团队间的人才竞争,不仅是物质间的较量,更包括其他多个层次。
相似的,团队管理中,洞察成员需求也如此。
人们常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探索人类需求。在这一理论中,人类需求被分成5个等级,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而在一个律师团队内部,团队成员的需求等级往往已经走到了后三个层次。
无论是三位合伙人受到喜爱的原因,还是后三位律师对合伙人的期许,归根结底都是下属对个人发展与受到尊重的渴望。
上海执业的储律师已有超过十年的团队管理经验。多年来,其团队内部一直维持着较低的人员变动,究其原因,正视、尊重成员需求是关键。
储律师对于团队关系的管理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带队合伙人在团队中,既是管理者,也是引导者:
“只有设身处地站在团队成员的角度想问题,才能明白他的需求是什么;引导成员从团队的角度思考问题,你的决策才会被理解。”
作为律师,工作与家庭往往不能两全。而在储律师团队中,总会尽可能为此类矛盾提供转圜余地。
回归主题,究竟该如何成为受欢迎的合伙人?
或许第一步要做的,便是找个时间,与你的团队成员来一次友好的互动。
作为领导者,团队发展与管理的最终都将服务于团队效率与专业能力的提高。但在面对这一终极问题时,如何调动团队内部的能动性却是前提条件。对于合伙人来说,在决定以什么方式面对下属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团队能够走多远。
毕竟,领导者才是团队关系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