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青海省工程机械厂从建厂以来,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路程,曾几度易名,从青海省工程机械厂到天津鼎盛集团青海省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再到今天的洁神集团,给青拖人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青海省工程机械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原来设计推土机的基础上,改造老产品120马力推土机,研发出多种推土机系列产品,其性能和质量上均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极大地提高该产品的荣誉度和知名度。昔日的厂房似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青海省工程机械厂,经过技术革新,在生产拖拉机的基础上,生产不同型号的推土机,XT12型通井机、3XN车斗可换式自动装卸车,工业生产总值达到3480.7万元。厂区内铺设有铁路支线,专门装载各种机构设备运往全国。 1983年青海工程机械厂自行设计生产出的XN400车斗可换式自装自卸车在全国机械工业产品评比会上获得“专用功能优秀奖”和国家经委授予“新产品设计金龙奖”。

1984年12月中国首次南极洲科学考察队在南极洲的乔治王岛举行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奠基典礼,南极长城站的建立有青海的一份功劳,青海工程机械厂生产的QT120推土机功不可没。之后的1988年、1993年和2005年相继有三台QT120推土机被运往南极。今天小编为您讲述那段难忘的岁月。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1)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2)

1、曾生产过推土机的 青拖厂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3)

青海工程机械厂,原名为青海拖拉机制造厂,位于西宁市城北区柴达木路61号,为青海国营中型企业,隶属于青海省机械厅。1965年8月,根据中央三线建设指挥部的部署,将辽宁省鞍山红旗拖拉机制造厂迁来西宁市,经青海省政府批准,将迁来的新厂正式命名为青海省拖拉机制造厂,地址在城北区马坊乡。

青海省拖拉机制造厂最初属于国务院第八机械工业部领导,1970年下放给青海省,直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领导。1966年9月先后从河南洛阳拖拉机制造厂及开封机械安装处迁来部分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全厂职工为2800人,后来由于少数职工以生活不适应为由,返回原籍。到1985年,全厂职工2550多人,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主要生产拖拉机、推土机及其他机械设备。经省政府批准,于1983年初更名为青海省工程机械厂。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4)

昔日的厂房似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青海省工程机械厂,经过技术革新,在生产拖拉机的基础上,生产不同型号的推土机,XT12型通井机、3XN车斗可换式自动装卸车,工业生产总值达到3480.7万元。厂区内铺设有铁路支线,专门装载各种机构设备运往全国。

1983年青海工程机械厂自行设计生产出的XN400车斗可换式自装自卸车在全国机械工业产品评比会上获得“专用功能优秀奖”和国家经委授予“新产品设计金龙奖”。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青海省工程机械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原来设计推土机的基础上,改造老产品120马力推土机,研发出多种推土机系列产品,其性能和质量上均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极大地提高该产品的荣誉度和知名度。

青海省工程机械厂从建厂以来,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路程,曾几度易名,从青海省工程机械厂到天津鼎盛集团青海省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再到今天的洁神集团,给青拖人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5)

2、有些机械产品 远销国外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6)

厂里有位老工人叫任雪钢,他生于1965年,随父辈来到西宁,正好与青拖厂同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事情在他的脑海里还是记忆犹新的。他父亲在世时,经常给他讲述建厂初期那段艰难岁月。他父亲常对他说:“当年马坊这个地方就是一片荒草滩 ,后山上连草都没有。喝水要到湟水河用马车拉,吃的是青稞面馍。最初,从鞍山红旗拖拉机制造厂迁来700多人,有少数人受不了这里的环境气候和生活条件,陆续回到东北了。”

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吓倒青拖人,大家克服重重困难,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刚开始还依靠苏联技术,以红旗100型拖拉机为样机,生产的拖拉机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后来通过技术革新,自主研制出大臂式垃圾车、油田通井机、大型推土机。青拖厂生产的机械产品越来越多,而且质量好、性能佳,许多产品供不应求,实现产销两旺,有的产品还远销到美洲、澳洲、非洲等地。

如今,在很多城市的家属区,都有一个很大的垃圾箱,待居民们将垃圾放满垃圾箱后,就会有垃圾车拉走。任雪钢说:“这种车就是我们厂生产的大臂式垃圾车。现在看来,它已经有些落后了,但是这种由青拖自主研发的垃圾车,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却是全国最好的,最先进的垃圾车。”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7)

当年从苏联进口的拖拉机样机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8)

3、推土机四进南极考察站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9)

1986年是青拖人最难忘的一年,同时也是青拖人值得庆贺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青拖厂生产的QT120推土机被南极科考队选中,开始肩负起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1984年12月中国首次南极洲科学考察队在南极洲的乔治王岛举行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奠基典礼。要建站,要进行科学考察,自然离不开一些必要的机械设备。于是,我国南极科考队便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可靠性高,并在高寒地区的特殊环境中具有良好性能的机械设备。任雪钢说:“当时,南极考察队来到青拖厂考察设备。经过现场测试、评比,便看中了青海省拖拉机厂生产的QT120推土机,全厂职工一片欢腾。因为在全国范围内选中了青海省拖拉机厂生产的QT120推土机,无疑是对青海拖拉机厂产品的肯定和赞誉。”

经过实践证明,青拖厂生产的QT120推土机在南极零下40 C时很少出现故障。曾经担任QT120推土机装配工作的张长顺师傅,每次回忆起装配QT120推土机的场景时,他都十分骄傲和自豪,满脸都是幸福的泪花,那一年他只有20多岁。张长顺师傅激动地说:“当时,为了让QT120推土机的性能达到最好效果,全厂各部门都选出了技术过硬、思想觉悟高的优秀职工,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生产制作QT120推土机的零配件,然后又从这些零配件中选出质量最好的一个,安装在要进入南极科考队的那台推土机上。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全厂上下不分白天黑夜,灯火通明,大家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夜以继日,鼓足干劲地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务。”

据张长顺的回忆, 别说推土机的零配件是这样的,就连QT120推土机上的标志牌“青海工程机械厂”字样,也是厂里挑出最好的高级钳工进行制作,为了达到最佳效果,许多地方的工艺都是那位钳工用手抠出来的。由于原青拖厂生产的QT120推土机性能可靠、质量过硬,以后又有几台QT120推土机先后被运往南极中山站,不断地为南极科考服务。1988年、1993年和2005年相继有三台QT120推土机被运往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10)

曾经的原厂区已变为住宅区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11)

4、使用20多年的推土机 帮了大忙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12)

青海工程机械厂为我国南极科考服务的同时,为了使QT120推土机正常运作,还需要配备优秀的机械师一同前往,随时对QT120推土机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保证在驾驶、保养、维护等方面做到万无一失。因为工作地点远离祖国,加上工作环境属于高寒地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2005年,张长顺和工友7人被青海工程机械厂派往南极考察站,参加QT120推土机的保养和驾驶工作。张长顺师傅激动地回忆说:“1986年,我只是参加要前往南极的那台QT120推土机的装配工作,想不到现在我也能去南极科考站了。”后来回国后有同事问他,当时去南极的感受,他笑了笑说,可以用“新鲜、刺激”来形容。

我们知道,要进入南极,必须在南半球冰化后的夏天,那里和我们北半球的气候完全相反。张长顺说:“我们坐了许久的船后,才到南极。说来也怪,不知道什么原因,那年南极的冰没有化,不得已才下了大船,换乘小艇,沿南极冰层的缝隙中穿过去,才上了雪龙号。可是QT120推土机体型大,根本无法运上雪龙号。”

在南极工作,只能在短暂的夏季进行。也就是每年的11月中旬到翌年的三月中旬之间施工(指南半球的夏天)。如果在这段时间里完不成任务,就只好等到第二年的夏天。那年张长顺的任务是修一条从陆地到一座小岛上的路,可是推土机无法运到修建的地方,一时大家被难住了。正在这时,一台土黄色的QT120推土机进入他们的视线,走近一看,它就是他们于1988年生产的QT120推土机。让张长顺高兴的是,这台推土机经过20多年的使用,现在居然还可以运行。张长顺自豪地说:“有了这台推土机,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那年的修路任务。”

如今,50多年过去了,原来的青海拖拉机制造厂更名为青海工程机械厂,现在它又被青海洁神集团取代。但是属于青海工程机械厂生产的青拖QT120型推土机不仅在国内外使用,而且走出国门,漂洋过海,为中国南极科考工作作出巨大贡献,每当工人师傅们回首那段辉煌的岁月,仍然难以忘怀,那份骄傲与自豪早已穿越了时空,留在记忆深处。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13)

5、带头下井挖淤泥的 老书记

85岁徒手上南极(青海造的推土机4次开上南极)(14)

一位笔名“平安吉祥”的朋友这样回忆:我念中学就搬到青拖厂的新教学大楼,大楼四层宽敞明亮,操场比足球场还大,操场有篮球场、足球场、跑道等,在当时相当好,厂里重视子弟教育,老师大部分都是从厂里抽调的工程师,所以厂子弟学校培养出来好多人才。我的少年时代就以学习为主,玩的时间少了,主要活动就在学校的操场。经过3年的学习考上了中专,因爸爸身体不好要调回鞍山,决定不念,这可能是我人生的一点遗憾。不过我相信随遇而安。

这里要说说我爸,他是个和蔼可亲的爸爸,为人正直、善良,他在机动科当书记时为保证青拖厂水源地卫生安全,带头下井挖淤泥,工人们都喝点酒,他胃不好没喝,从此得了风湿,后又影响到心脏,医生诊断不宜在西宁工作,1980年春节前离开青海。四年后在鞍山心脏病发作去世。爸爸把一生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青拖厂。2011年我回到青拖家属院,只有一些老房子在我的记忆里,厂子已面目全非,我没进厂,我要把记忆留在脑海里。当看到青拖厂原厂景时那种痛犹如切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