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坛镇坚持项目为王推动乡村振兴(打造乡村善治样板)
雨坛镇坚持项目为王推动乡村振兴(打造乡村善治样板)· 奔富路越来越有奔头 ·02苏吕村由原苏吕和苏岙两村融合而成,区域面积3.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150人。如何为群众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环境,是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摆在眼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柳市镇苏吕村地处柳市镇东大门,新老104国道穿村而过。打造整洁、美丽的村容村貌不仅关系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事关柳市镇形象提升。经过反复研讨和多次排摸,结合乐清市掀起的“全域美”和“美丽乡村”创建高潮,村“两委”启动拆整工作,确定了全村189个拆整点位,这些形形色色的拆整点位有的是长期遗留的“钉子点”,是难啃的骨头;又像一个个依附在肌肤上的褥疮,严重影响村庄形象。村“两委”发布通告,要求党员干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亲友做起,率先垂范带动群众参与。“一肩挑”干部李剑锋带领村干部上门入户,做宣传、解释、引导工作,使拆整工作顺利推进,包括个别角落的乱堆垃圾、乱搭乱拉电线管线、乱停乱放车辆都得到一次性整治。现在漫步
苏吕村地处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东北角,多年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常常与脏乱差、散小弱相提并论。近年来,苏吕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获评“浙江省善治示范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于2022年1月12日刊登题为《浙江:
纵深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文章中,介绍了苏吕村推行“清廉苏吕”的经验做法。
苏吕村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实现蝶变?且看苏吕村的发展之路。
01
· 村容旧貌换新颜 ·
苏吕村由原苏吕和苏岙两村融合而成,区域面积3.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150人。如何为群众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环境,是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摆在眼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柳市镇苏吕村地处柳市镇东大门,新老104国道穿村而过。打造整洁、美丽的村容村貌不仅关系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事关柳市镇形象提升。经过反复研讨和多次排摸,结合乐清市掀起的“全域美”和“美丽乡村”创建高潮,村“两委”启动拆整工作,确定了全村189个拆整点位,这些形形色色的拆整点位有的是长期遗留的“钉子点”,是难啃的骨头;又像一个个依附在肌肤上的褥疮,严重影响村庄形象。村“两委”发布通告,要求党员干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亲友做起,率先垂范带动群众参与。“一肩挑”干部李剑锋带领村干部上门入户,做宣传、解释、引导工作,使拆整工作顺利推进,包括个别角落的乱堆垃圾、乱搭乱拉电线管线、乱停乱放车辆都得到一次性整治。
现在漫步在苏吕村,道路变宽了,天空变净了,村容变靓了。环顾左右,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苏吕公园、党建主题公园、儿童公园、菜场、美食街、水果市场成为附近村民休闲、购物、美食的好去处。
02
· 奔富路越来越有奔头 ·
改革开放以来,柳市镇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也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电器之都”。20世纪90年代,苏吕村辟出一块占地98亩的苏吕工业园,当时搭建的是蛇皮瓦简易棚,入驻的是“低小散”企业。经过20多年的风吹雨打,许多厂房早已锈迹斑斑、破败不堪。2014年,一个拆旧建新、孵化高科技企业的构想在时任村“两委”干部酝酿中产生。不久,苏吕工业区启动了小微园建设,在短短6个月时间里,拆除2.5万平方米违章厂房。当好不容易腾出重建空间时,他们又面临着一个接踵而来的2.2亿元资金缺口问题。开弓没有回头箭,村“两委”10名党员干部愣是冒着风险以个人名义贷款1000万元,筹齐了土地出让金摘牌费用。
土地出让金解决后,一转身又面临厂房建设资金问题,时任村干部又马不停蹄地与几家有意向的企业对接沟通,获得9000万元担保融资,确保了小微园如期顺利动工。
4年后,2018年,苏吕小微园“苏吕大道”两侧,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20幢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为加快产业升级换代,园区提高企业准入门槛,经过引进筛选,52家科技创新型、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企业搬进了新厂房。2021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3.5亿元,村集体收入也从不足300万元增至2400万元。目前,村里又开始启动小微工业园二期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占地60亩的一批新厂房即将建成。
随着园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村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村内开办了326家产业链加工企业,2021年村域工业总产值达25亿元。同时,一万余名企业员工为苏吕大道两旁100多家商超、餐饮店面带来了人气,村民户均年租金收益达2.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在短短5年内从4.7万元增长到8.3万元。
富起来的苏吕村,村民的养老、医疗保险全部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该村还先后建成占地6000平方米的党建公园和3000平方米的儿童公园,助力村民精神富裕。
03
· 智慧“智治”更管用 ·
苏吕村的人口基数较大,经常性和建设项目支出也不少,村庄社会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将集体资金管好用好,让老百姓放心?这个问题常常萦绕在“一肩挑”干部李剑峰的脑海里。机会来了,2020年,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要求推进“互联网 村级公共服务”,加快村级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对新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接受能力强的李剑峰说干就干,他在苏吕村推动建立起一套智能系统平台,“智慧苏吕”应运而生。村里一方面推动网格建设工作,建立“一户一档”全民档案,组织全村23个警格长协助23位微网格员开展工作,实现治安巡察和情况排摸全覆盖;同时将党务、村务、财务统统纳入“智慧苏吕”大数据平台,构建村域内数据响应系统,实现社会治安线下与线上、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智能化管理。
村民通过“民情一码通”系统和“红色直通车”论坛,实现村社运行一网通办、重大事务一键表决、村务监督一码知晓、村民办事一次不跑、助企服务一站办理的“智治”能力。“智慧苏吕”还衍生出了“智慧清廉”“智慧监督”“智慧决策”等功能,并将苏吕小微园纳入系统,着力打造清廉小微园区。过去村民对村集体支出和项目建设“雾里看花”,现在只要打开手机,通过手机客户端便能将小到不足10元、大到上万元的支出查看得明明白白。工程项目从可行性论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再从决定、招投标、开工建设、验收等各个环节看个清清楚楚。村干部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拍照,并将资料、照片定期上传平台,使村民在第一时间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比如“苏吕儿童公园”,从项目决策到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再到开工动土和建设竣工,村民均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三务”智慧运作,打消了村民的所有疑虑。
同样,村“两委”干部、警格、网格员可以通过“智慧苏吕”平台了解、督查消防整治、安全生产、危房排查、疫情防控等工作执行情况,相关进度在平台上一览无余。
苏吕村将权力运行、村务管理等“家底”悉数“搬”上智慧系统平台,置于阳光下运行,获得了村民的认可和信任。“过去我们对村情、村账有个大概了解,但并不很清楚。现在有了‘智慧苏吕’平台,我们随时查看相关情况。在平台上还能建言献策,并且很快得到回应,办事程序完全透明。”村民李余才深有感触地说。
柳市镇纪委书记陈鑫对“智慧苏吕”平台也是赞不绝口,“农村小微权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涉及的农民宅基地处置、审批住房和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及农村邻里纠纷如何处理,村民非常关注。数字化智慧平台上线,让村民一看一目了然。村干部清正廉洁、团结奋进,真正让老百姓感到放心、舒心,对村集体发展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陈俊贤 林新华)
原标题:乡村振兴新标兵——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苏吕村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