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历史真正的华妃结局(却没有华妃的张扬跋扈)

历史真正的华妃结局(却没有华妃的张扬跋扈)查资料的时候,我发现徐氏并没有被留下名字,这大概也是古代女子的命运,就算你留下了硕果累累,但被记载下来的身份,也只是朱棣的皇后——徐氏。天才少女:聪明需要德行加持有人说徐皇后是地表最强贤内助,有人说朱棣的天下,有她的一半功劳。徐皇后却说:我只是做了我想做、能做、还有该做的事情。1

众所周知,为了防止外戚专政,明朝的皇后,大多出身平民,而朱棣的徐皇后,却是个例外。

徐皇后不仅出身好,还天资聪颖品学兼优,妥妥的学霸一枚。

从十二岁进宫,到四十六岁撒手人寰,她跟永乐大帝朱棣,相知相伴了三十多年。

陪着朱棣从镇守边疆的藩王,到君临天下的永乐大帝,一路披荆斩棘,风雨同舟。

有人说徐皇后是地表最强贤内助,有人说朱棣的天下,有她的一半功劳。

徐皇后却说:我只是做了我想做、能做、还有该做的事情。

历史真正的华妃结局(却没有华妃的张扬跋扈)(1)

1

天才少女:聪明需要德行加持

查资料的时候,我发现徐氏并没有被留下名字,这大概也是古代女子的命运,就算你留下了硕果累累,但被记载下来的身份,也只是朱棣的皇后——徐氏。

徐氏是朱元璋钦点的儿媳妇,她的父亲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徐达。

徐达跟朱元璋,可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两人从小就一起玩。成年后,徐达又跟随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凭借自己过人的军事才能,成了朱元璋的得力干将,跟着老朱一路南征北伐。

洪武元年,徐达领军攻克通州,包围大都,元朝灭亡。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开创明朝,战功累累的徐达,被封为开国六国公之首——魏国公。

也许是深谙朱元璋的脾气,也许自身也带有一身正气,当上了开国功臣后的徐达,并没有被胜利和荣誉冲昏了头脑。

有次朱元璋召徐达进宫聊天喝酒,两人追忆当年,觥筹交错,越聊越开心,朱元璋往徐达的杯里倒了一杯又一杯的酒,直到徐达趴下,朱元璋露出一抹玩味的微笑。

他命人把徐达送到自己称帝之前曾经住过的宫殿里,睡在自己过去的床上,目的就是想试探一下徐达,看对方是否有那么一瞬间的心有不甘。

没想到,半夜徐达醒来后一问,马上跳下床跪到台阶上,仿佛朱元璋就在眼前似的,对着空气跪拜完就走了。皇权,徐达没有一丝一毫的贪恋。

这下朱元璋总算放心了,业务能力强又毫无异心的员工,必须笼络住呀。

这时候,旁边的人在朱元璋的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皇上,听说徐达家有位‘女诸生’。”

何为‘女诸生’,简单点来说,跟今天的女学霸、女博士差不多。

他们说的这位‘女诸生’,正是徐达的嫡长女徐氏。

徐氏自小,便天赋异常。她爱看书,而且过目不忘,小小年纪就熟读经史,还特别喜欢模仿古代圣贤的言行举止,徐达因此,曾特意请来了家庭教师给她授课。

这么个人才,朱元璋当然也不会放过。他灵机一动,于某天退朝后,把徐达叫住,拍了拍老兄弟的肩膀说:“听说你家大闺女饱读诗书,贤良淑德,正好我的四儿子也不赖,不如咱们来个联姻,亲上加亲吧。”

皇帝赐婚,哪个做臣子的敢反对。就算明知道皇帝的亲家不好当,徐达也只好叩头,道一声:谢主隆恩。

就这样,洪武六年,年仅12岁的徐氏被召进宫,跟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订婚。

三年后,徐氏正式嫁给朱棣,被封为燕王妃。

有一个谨言慎行的父亲,又有一个通古博今的头脑,进宫后的徐氏果然没让大家失望。

她待人接物,处处恭敬谦卑,进退得宜,不出风头不逾矩。

跟朱棣也志趣相投,能聊到一块。朱棣案前读书,徐氏就侍奉在旁;朱棣被老爹派去凤阳“军训”,为日后就藩作准备,徐氏也不辞劳苦相伴相随。

“殿下是百户,臣妾就做殿下的百户妻。”

夫妻情深,大概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打下感情基础的。

婆婆马皇后,对这位儿媳妇十分满意,多次称赞她:

“燕王妃所行,足以仪范宫闱。”

徐氏无疑是聪明的,年纪轻轻的她,早就在她看过的书里,和父亲的身上,学会了一个道理:

一个人唯有高处不自傲,时时谨守自己的本分,摆正自己的心态,方能走得长远。

历史真正的华妃结局(却没有华妃的张扬跋扈)(2)

2

当家主母:贤惠也要有勇有谋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看似没有选择的权利,但若做好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行所当行”,有时候,也能化被动为主动。

洪武十三年,燕王朱棣被分配到北平就藩,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那时候,国家的版图跟现在的不同,北京还不是首都,而是边关要塞。

所以后来朱棣迁都北京,有了“天子守国门”这么一说。

徐氏作为燕王妃,自然也同去。从京师南京到北京,夫妻俩离开皇宫搬进了燕王府,开始了当家作主的生活。

朱棣平时公务繁忙,要经常领兵打仗,扫荡边境,而且还喜欢身先士卒,常常以身涉险。

徐氏不止一次劝自己的丈夫:不要那么拼命,不要那么拼命。

可没办法,作为皇子的使命感早已植根在朱棣的心里,他的任务就是要维护边境太平。

丈夫为国家守着国门,徐氏就为丈夫守着家门。

偌大的燕王府,徐氏一个人扛了下来,府里的一切大小事务,几乎都不用朱棣操心。

劝不动,就只好做他最温柔的港湾。

这期间,徐氏还要兼顾为朱家开枝散叶。朱棣一生共有9个孩子,前面7个,都是徐氏生的。

夫妻俩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就这样在燕王府,战战兢兢地经营着自己的小日子。

要不是后来京师政局有变,太子朱标早死,其儿子朱允炆登基后急着削藩,徐氏跟朱棣,也许会在燕王府相伴到老。

为了保一家大少的命,朱棣装疯卖傻了几年,但终觉不是长久之计,手握兵权的他,听从了手下的意见,决定起兵反抗。

起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和平年代造反,这在历史上,就没有成功的先例。

可是丈夫既然有这样的选择,当妻子的也只好鼎力相助。

“他是我的夫君,不论他做什么,想怎么做,我都会与他同进同退。”

朱棣要起兵,就要先扩充兵马,打造兵器。为了掩人耳目,徐氏在燕王府养了上百只鹅,用鹅的叫声掩盖地下兵工厂的打铁声。

起兵的大旗掀起后,徐氏凭借自己早年在父亲身边的耳濡目染,多次给朱棣出谋划策,充当半个军师。

靖难之役进入白热化阶段,朱棣领兵外出攻打其他地方时,朝廷趁机派大军包围北平,想一举灭了朱棣的窝。

生死存亡之际,徐氏沉住气,全力辅助大儿子朱高炽,部署防御。人手不够,她便发动城中所有将领士兵、百姓的妻子家眷,每人发一副盔甲,一起登城作战。

她自己,更是亲自披甲上阵,抛石头、扔瓦砾,誓死守着城门。

看到燕王妃如此英勇,全城的士兵百姓都士气高涨,跟敌军奋战到底,支撑到朱棣回来解围。

“臣妾做的这一切,不为权势,不为皇位,只为自己的丈夫平安。”

比起她婆婆马皇后当年的怀饼救夫,徐氏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既有有临危不乱的谋略,更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胆量。哪怕身处政治斗争的漩涡,她依然坚定地跟着自己的丈夫,同舟共济。

历史真正的华妃结局(却没有华妃的张扬跋扈)(3)

3

贵为皇后:高处更要保持清醒

靖难之战打了四年,朱棣取得最后胜利,成功从侄子手上夺过皇位,迎来了他的永乐时代。

徐氏也从燕王妃,一跃成为徐皇后。

在外人看来,也许这就是无上的荣耀,人生的巅峰了。可在徐氏看来,只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朱棣初登皇位,历经战事后的国家百废待兴,徐氏便提醒丈夫,要多让百姓休养生息,还要广纳贤才,新臣旧臣一视同仁。

另一方面,她积极开展“太太社交”。三不五时地把朝中重臣的夫人们,召到后宫来,又是送衣服又是送礼物,为的就是循循善诱,让夫人们回去,也能做好贤内助的工作,君臣上下一心。

不止,闲暇下来,徐氏还把自己前半生的妇德经验,统统写进《内训》,又收编古人的嘉言善行,归纳总结为《劝善书》。

后宫妃嫔人手一本,想在大明的后宫上演《甄嬛传》?有监督委员徐皇后在,门都没有!

后宫安宁,则前朝稳定。家安,则国安。

论格局视野,论公关手段,徐皇后算是做到天花板级别了。

当然,她也没有忘记妻子的本分工作。

朱棣登基后,继承朱元璋工作狂的作风,忙起来的时候,经常忘记吃午饭。

徐氏了解自己的丈夫,默默地陪他一起饿肚子,饭菜凉了又热,直到朱棣忙完回来,再一起用膳。

晚上朱棣还常常加班,徐氏也在一旁尽心侍候,他批阅奏章她磨墨,人生走了一大圈,仿佛又回到最初相识的日子里。

朱棣看着心疼,叫她早点回去休息,好好吃饭,可徐氏还是坚持。

大概对她来说,最幸福的时光,不是大婚当天,也不是登上皇后的宝座。

而是烛光下,能安静地守着眼前的男人,那个自己辅助了一辈子,也依靠了一辈子的男人。

可惜好景不长,这样安稳的日子没过几年,徐氏就先朱棣很多步,走了。

永乐五年,徐皇后去世,年仅四十六岁,朱棣哀痛万分。

为了哀悼她,朱棣白衣素服一年,辍视朝一年,暂停了临朝听政,只在偏厅办公。

徐皇后生前,朱棣没有册封过一个妃子,直到徐皇后去世两年多了,才册封后宫嫔妃,可是皇后一位,朱棣直到去世都没有再立,整整悬空了17年。

在他的心里,她是真正的妻子,是唯一的皇后。

徐皇后之后,天下再没有其他人,能懂他的喜怒哀乐,能跟他并肩作战,能与他耳鬓厮磨。

为了百年之后,能同埋地下,朱棣硬是把徐皇后的灵位,安放在南京的皇宫中整整六年。

等紫禁城建好了,迁都的时候,才把徐皇后的灵位一起带到北京,埋进新建的皇陵里。

徐皇后的这一生,真正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历史真正的华妃结局(却没有华妃的张扬跋扈)(4)

4

在历史的舞台上,哪怕只留下一个姓氏,徐皇后也是令人难以忽略的那一页。

命运赋予了她常人难及的身份和能力,她不仅稳稳地接住,还打破了时代对于女性的局限,刚柔并济,可攻可守。

女人身上的无限可能,终究还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去开垦。

作者简介:文小雅,汤小小轻松高效写作班学员。

图片来源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