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刘禅评价孔明(孔明劝诫刘禅不能自轻)

刘禅评价孔明(孔明劝诫刘禅不能自轻)刘禅是妄自菲薄吗,估计站在主战派角度是这样,沉溺在锦衣玉食中,不思进取,不愿恢复汉室江山,借口之一不就是蜀国弱小,敌人强大嘛。但换个角度,打仗就是拼国力,打消耗。没有绝对实力,通常会成为拉锯战,连年战争对一个政权和治下的人民会构成沉重的负担,历史上看,但凡主动或被动陷入常年战争的,最后的结局一般都不妙。《出师表》就没少劝诫的话,文章一开头便是再说这个。诸葛亮让刘禅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而且不应当轻视自己,也不应当援引不恰当的比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回到北伐之初,诸葛亮那时的心情估计喜忧参半。一方面多年准备,国力算是鼎盛,魏国又是局势不稳,曹丕死后,曹叡初掌政权。但另一方面,蜀国地盘不大,后劲有限,又名将凋零,人才队伍堪忧。当然,这里边最有利的,还是诸葛亮可以大权在握。刘禅虽然懦弱,但情商是可以的,他充分信任诸葛亮,自己该玩玩,该吃吃,啥也没耽误

“妄自菲薄”是说过分看轻自己,一般用来劝慰他人,或者自谦时用。

这个成语出自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出师表》大家非常熟悉,就算对内容已经不再熟悉,但提到这篇文章,基本读书人都知道,因为过去就是我们语文课本里的名篇。当然,作者的身份也很讨喜,诸葛亮是庙堂之上和乡野村下大家都熟知的人物,成了古代忠贞、智慧、正义,甚至有点仙气的完人,这给他这篇文章的广泛流传加分不少。

刘禅评价孔明(孔明劝诫刘禅不能自轻)(1)

这篇流传千古的文章写于公元227年,是诸葛亮决定起兵讨伐魏国,试图改变不利的地缘态势并恢复汉室江山的终极努力,自这年开始,蜀国倾其不甚丰厚的家底,连续与魏国作战,诸葛亮五次大规模用兵,最终在公元234年病逝于两军阵前。而后,在其安排和巨大的影响下,蜀国主战派仍掌握权力,继续出兵,姜维在随后近30年间,一直坚持与魏国武力对抗,不过也没占到便宜,反倒是控制局势的能力远不如诸葛亮,内忧外患中,被魏国邓艾偷袭,刘禅在成都都未作抵抗,虽外部还有姜维不少兵马,却直接投降,最终蜀国政权在连续多年征战中轰然倒塌。

刘禅评价孔明(孔明劝诫刘禅不能自轻)(2)

回到北伐之初,诸葛亮那时的心情估计喜忧参半。一方面多年准备,国力算是鼎盛,魏国又是局势不稳,曹丕死后,曹叡初掌政权。但另一方面,蜀国地盘不大,后劲有限,又名将凋零,人才队伍堪忧。

当然,这里边最有利的,还是诸葛亮可以大权在握。刘禅虽然懦弱,但情商是可以的,他充分信任诸葛亮,自己该玩玩,该吃吃,啥也没耽误。诸葛亮能调动所有资源,初期战事颇有成效,恐怕也与此有关。

细究起来,诸葛亮虽然尊刘禅为君,但心里想的显然会更多,他是相父,也知道刘禅水平如何,对刘禅态度、与刘禅对话,估计少不了居高临下的说教。为啥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一下释放了自己,也跟长期压抑有关。

刘禅评价孔明(孔明劝诫刘禅不能自轻)(3)

《出师表》就没少劝诫的话,文章一开头便是再说这个。诸葛亮让刘禅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而且不应当轻视自己,也不应当援引不恰当的比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刘禅是妄自菲薄吗,估计站在主战派角度是这样,沉溺在锦衣玉食中,不思进取,不愿恢复汉室江山,借口之一不就是蜀国弱小,敌人强大嘛。但换个角度,打仗就是拼国力,打消耗。没有绝对实力,通常会成为拉锯战,连年战争对一个政权和治下的人民会构成沉重的负担,历史上看,但凡主动或被动陷入常年战争的,最后的结局一般都不妙。

这里有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宋,唯一正牌武将建立的大一统的王朝,却重文抑武,对外打仗战绩丢人,屡受外敌欺辱。在普通人眼里,就是个丧权辱国、不思进取、孱弱的朝代。不过大宋又是不少历史学家及文人眼里的天堂,认为各方面综合看都算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高峰。虽然主客观原因让那段时间大宋周边强敌环伺,战争不断,不过宋还是通过经济手段维持边境和平,也维护了自己最大的利益,没被金摧毁中枢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确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刘禅评价孔明(孔明劝诫刘禅不能自轻)(4)

实际上,四川自古多割据政权,但鲜有从那里走出来并雄踞中原、成就霸业的,乱世中割据一方,也让西川成了不少士人、百姓的安居之地,这就是为啥原来的四川王刘璋虽综合能力不行,但治理蜀地却颇有声望,刘备夺取西川后,一直就存在外来政权与当地士人的融合问题。连年战争对人财物的大量消耗,以及补给路线的艰辛,都给让诸葛亮及其后继者吃尽了苦头。或者说,这就是诸葛亮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悲哀之所在。

如果蜀国能够忍辱负重,君臣都妄自菲薄下,至少存活时间更长些。晋是个短命朝代,能多耗百年,也说不定能改写下历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折腾,凝心聚力搞经济,这些都是历史曾演示给我们的,保持全民族强的认同感及向心力,拥有强大的国防及威慑力,又是一切发展的保障,繁华如南宋,却可顷刻在蒙古铁蹄下灰飞烟灭。多些妄自菲薄,也不全是坏事,这可让当年的蜀国保持清醒,对今天的我们也一样有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