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诺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诺曼诺夫王朝的那些君王)

诺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诺曼诺夫王朝的那些君王)伊凡六世·安东诺维奇是沙皇安娜一世的外甥女、梅克伦堡的安娜·利奥波德芙娜和不伦瑞克的安东·乌尔里希之子。伊凡的母亲梅克伦堡-什未林的安娜·利奥波尔多芙娜是沙皇伊凡五世唯一的外孙女,俄罗斯女皇安娜一世唯一的外甥女。1740年10月5日,伊凡的姨祖母安娜一世在临终时收养了他,并宣布伊凡是她的当然继承人。安娜还宣布由她的长期情人兼顾问,库兰公爵恩斯特·约翰·冯·拜伦担任摄政王直到伊凡成年。不久库兰公爵恩斯特·约翰·冯·拜伦就被伊凡父亲策划的政变中被抓获并流放西伯利亚,伊凡六世的母亲摄政。1741年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发动政变登上了皇位,长期囚禁伊凡六世。1684年伊凡六世被新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处死。罗曼诺夫王朝男性绝嗣,沙皇伊凡五世的次女安娜·伊凡诺夫娜·罗曼诺娃即沙皇彼得二世的堂姑母,被拥立为新沙皇。安娜1710年与库尔兰公爵结婚,但不到三个月其夫死,遂以遗孀身份成为库尔兰女公爵,统治库尔兰公

1、米哈伊尔一世(1612年-1645年)

诺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诺曼诺夫王朝的那些君王)(1)

米哈伊尔一世(Михаил I),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首位沙皇。1598年俄罗斯留里克王朝沙皇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即费奥多尔一世病逝绝嗣,俄罗斯陷入政局混乱中,甚至导致1610年波兰入侵并占领俄罗斯首都莫斯科。1712年俄罗斯贵族击退波兰军队,并选举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做沙皇,俄罗斯进入诺曼诺夫王朝时代。

2、阿列克谢一世(1645年-1676年)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即阿列克谢一世是米哈伊尔一世的儿子,幼年起就受到了良好教育,在少年时代就成为当时俄罗斯最有学识的人之一。1645年夏,沙皇米哈伊尔病逝,年仅16岁的阿列克谢继位,成为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二位沙皇。1654年俄罗斯吞并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实力进一步膨胀。沙皇阿列克谢曾两度大婚,第一个妻子是来自名门世家的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的玛丽娅,生有十三个子女,长女索菲娅·阿列克谢耶夫娜、长子费多尔三世、次子伊凡五世;第二个妻子是纳塔丽娅·纳雷什金娜,生有生下彼得一世等三个孩子。

3、费奥多尔三世(1676年-1682年)

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玛丽娅·米洛斯拉夫斯卡娅。他的两个哥哥均早年夭折,因此被立为皇储。费奥多尔自幼多病,患有坏血症,体质衰弱,但费奥多尔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在勤奋博学的父亲的影响下,他喜欢读书。在费奥多尔三世统治期间,俄罗斯进行了重要的军事改革,加速了俄军的现代化,按照欧洲标准开始装备和训练军队。从此武官只负责军队和国防事务,行政、司法等民事统统移交给文官处理。1676到1681年第一次俄土战争后,土耳其承认第聂伯河以东的东乌克兰属于俄罗斯领土,基辅也被划入俄罗斯版图。费奥多尔生前所推行的最后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就是筹划建立俄罗斯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即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

4、伊凡五世(1682-1696年)

伊凡·阿列克谢维奇·罗曼诺夫是阿列克谢一世与玛丽亚·米罗斯拉夫斯卡娅之子,1682年费奥多尔三世死后绝嗣,全俄缙绅会议确认伊凡五世为第一沙皇,伊凡五世的弟弟彼得一世为第二沙皇,但实权掌握在摄政的同母姐姐索菲亚公主手中。索非亚把伊凡五世留在莫斯科,彼得一世和皇太后避居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彼得一世设立了“少年军”,并在1689年率领“少年军”发动政变囚禁摄政的姐姐索菲亚公主,还剥夺了伊凡五世的实际权力,伊凡五世成了“高级囚徒”。1696年伊凡五世驾崩,彼得一世成为唯一的沙皇。

5、彼得一世(1682-1725年)

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与沙皇费奥多尔三世、伊凡五世都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的儿子,1682年与哥哥伊凡五世一起被确立为沙皇,但实权掌握姐姐索菲亚公主手中。1689年彼得一世发动军事政变囚禁索菲亚公主并软禁伊凡五世,开始控制俄罗斯大权。彼得一世1697年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甚至亲自化妆出国学习,1698年开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1703年在涅瓦河口建立新首都圣彼得堡,1721年成功获取瑞典大片土地和波罗的海出海口,称俄罗斯帝国皇帝。1722年到1723年发动对波斯的战争夺取里海西岸和南岸部分地区;同时继续向远东扩张,侵占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1725年彼得大帝病逝在圣彼得堡,他身后留下了从波罗的海到白令海峡,从北冰洋到里海的庞大帝国。

6、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1727年)

叶卡特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是是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农民塞缪尔·斯科夫龙斯基之女,原名玛尔塔·海伦娜·斯科夫龙斯卡。俄罗斯入侵波兰时,玛尔塔成为沙皇重臣缅希科夫的女仆甚至情人,1703年在缅希科夫家中遇到彼得一世,1704年成为彼得一世的情妇,并为沙皇生了一个儿子,1705年玛尔塔皈依了东正教,并更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1711年叶卡捷琳娜和彼得一起参加了第三次俄土战争,1712年正式成为彼得一世的新皇后。1724年叶卡捷琳娜被正式加冕为副王,1725年彼得一世病逝后没有指定继承人,叶卡特琳娜在缅什科夫等人支持下成为新沙皇,但实权掌握在缅什科夫等人手中。1726年叶卡特琳娜建立了俄罗斯科学院,临终时缅什科夫假借叶卡特琳娜的名义把彼得一世的孙子彼得二世列为皇储。

7、彼得二世(1727-1730年)

彼得二世·阿列克谢耶维奇是彼得一世皇太子阿列克塞·彼得洛维奇的独生子,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父系直系继承人中的最后一个皇帝。1718年彼得一世怀疑皇子阿列克谢参与推翻他的谋反,将阿列克谢下狱而死。1727年权臣缅什科夫拥立彼得二世为沙皇,军政大权被缅什科夫控制。不久彼得二世支持多尔戈鲁基公爵等保守派逮捕了缅什科夫,朝政被多尔戈鲁基家族、纳雷什金家族、列普宁家族等保守派势力把持。1730年彼得二世病逝绝嗣,罗曼诺夫家族男性谱系至此中断。

8、安娜一世(1730-1740年)

罗曼诺夫王朝男性绝嗣,沙皇伊凡五世的次女安娜·伊凡诺夫娜·罗曼诺娃即沙皇彼得二世的堂姑母,被拥立为新沙皇。安娜1710年与库尔兰公爵结婚,但不到三个月其夫死,遂以遗孀身份成为库尔兰女公爵,统治库尔兰公国,以后终身未嫁。安娜担任沙皇后,对政务漠不关心,一味寻欢作乐,主要靠她的情夫比隆和一群德国顾问来管理国家。因为安娜没有子女,她就指定姐姐叶卡捷琳娜的子女为继承人。1739年,安娜的侄女嫁给了布伦瑞克公国的统治者安东·乌尔里希公爵,次年他们的儿子伊凡诞生,被安娜女皇指定为继承人。

9、伊凡六世(1740-1741年)

伊凡六世·安东诺维奇是沙皇安娜一世的外甥女、梅克伦堡的安娜·利奥波德芙娜和不伦瑞克的安东·乌尔里希之子。伊凡的母亲梅克伦堡-什未林的安娜·利奥波尔多芙娜是沙皇伊凡五世唯一的外孙女,俄罗斯女皇安娜一世唯一的外甥女。1740年10月5日,伊凡的姨祖母安娜一世在临终时收养了他,并宣布伊凡是她的当然继承人。安娜还宣布由她的长期情人兼顾问,库兰公爵恩斯特·约翰·冯·拜伦担任摄政王直到伊凡成年。不久库兰公爵恩斯特·约翰·冯·拜伦就被伊凡父亲策划的政变中被抓获并流放西伯利亚,伊凡六世的母亲摄政。1741年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发动政变登上了皇位,长期囚禁伊凡六世。1684年伊凡六世被新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处死。

10、伊丽莎白一世(1741-1762年)

伊丽莎白一世·彼得罗芙娜是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一世的第三个女儿,1741年因宫廷政变推翻伊凡六世而即位。她宣布继承彼得一世的传统,废除了声名狼藉的内阁,恢复了俄罗斯元老院,并把权力集中于它。1757年俄罗斯参加“七年战争”,重创腓特烈二世率领的普鲁士军队。1762年普鲁士即将崩溃时伊丽莎白一世病逝,新沙皇彼得三世立即和普鲁士签订和约,放弃了所有的胜利果实,普鲁士奇迹般取得胜利。但这也导致彼得三世“卖国”引起几乎整个俄罗斯军官的反对,促成皇后叶卡特琳娜二世废黜丈夫自己担任沙皇。

11、彼得三世(1762)

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原名卡尔·彼得·乌尔里希,出生于荷尔斯泰因公国,几乎不会说俄语,是荷尔斯泰因·哥道普的卡尔·腓特烈和安娜·彼得罗芙娜之子,彼得一世的外孙,也是沙皇伊丽莎白一世女皇的外甥,因为伊丽莎白一世未婚无嗣被挑选为继承人。彼得三世即位后,解散了秘密刑侦衙门,没收了教会的土地,建立国家银行,扶助工商业发展,解除外贸禁令,停止了对旧礼仪派教徒的迫害。彼得三世最为人诟病的一个决定就是放弃在七年战争中的所有胜利果实,单独与普鲁士媾和。彼得三世的皇后叶卡特琳娜在情夫格利哥里·奥洛夫等人支持下发动近卫军政变,废黜彼得三世,自立为沙皇。彼得一世被俘后签署了退位诏书,被叶卡特琳娜二世宣布“消化不良”病逝。

12、叶卡特琳娜二世(1762-1796年)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少年索菲娅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经常给孟德斯鸠写信,直到登基后都与孟德斯鸩保持书信往来。1744年索菲娅公主皈依了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1745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与彼得皇储结婚,婚后5年依旧是处女,只好读书打发时日,皇储彼得副官的切尔内绍夫成了她的情人。175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生下儿子保罗,1758年近卫军军官格里高利·奥尔洛夫成了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情人,这使得她有能力在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病逝后发动政变。1672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与奥尔洛夫的儿子出生,沙皇彼得三世获悉后下令逮捕叶卡特琳娜二世,结果因为彼得三世放弃七年战争俄军浴血奋战获得的利益投靠普鲁士激怒军方,军方支持特卡特琳娜发动军事政变,叶卡特琳娜二世顺利成了新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俄罗斯期间,一面富国强兵一面对外扩张,并把波将金等军官发展为情人,俄罗斯逐渐成为欧洲军事强国,领土扩展到高加索与波兰。从一个普鲁士贵族家的普通女儿,到远嫁到俄罗斯深宫的小媳妇,再到雄视欧洲大陆,引得无数启蒙运动思想家竞折腰的一代女皇。

13、保罗一世(1796-1801年)

保罗一世·彼得罗维奇是管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长子,1796年叶卡特琳娜二世病逝后保罗继位。保罗时代立法频繁,在他统治的短短五年多时间里,竟签署了2000余项法律,平均每个月就有40项法令出台。保罗签署的最重要的法令就是1797年的皇位继承法。保罗一世改变了彼得大帝时代的做法,规定君主不得擅自指定皇位继承人,君主的长子自然而然地就是皇位继承人。他试图迫使贵族阶级接受骑士制度,这使得许多忠心耿耿值得信赖的大臣都离他而去。保罗一世与他的父亲彼得三世一样崇拜普鲁士,这也导致俄国军方反对保罗一世。1801年保罗一世遇刺身亡,临终前被迫签署退位诏书把皇位交给儿子亚历山大。

14、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年)

亚历山大是保罗一世的长子。亚历山大出生后,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欣喜万分,马上就把长孙抱走,自己抚养。亚历山大一世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法语和德语,五岁的时候学习地理,曾拿着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地球仪,在老师指导下,在一个半小时之内,竟然掌握了祖母当年花了数年才掌握的地理知识。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逝世,保罗一世登基,亚历山大正式被立为皇储。1801年宫廷政变后,亚历山大开始主政,首先是更改了保罗一世时代的大部分法令,恢复了贵族的特权,宣布大赦逃亡的农奴,将保罗时代被判刑的12000多人从流放地赦免或者平反,解除了贵族子弟不准出国留学的禁令,恢复从欧洲的贸易进口。俄罗斯军队在同拿破仑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一路西进,攻陷巴黎,整个欧洲的命运都掌握在亚历山大一世的手中。在1813年至1814年间,亚历山大一世成为欧洲反法同盟的盟主,1814年更是以反法联军总司令的身份,在巴黎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1825年“十二月党人”密谋反对亚历山大一世,这一年他在休假中离奇死于亚速海港口城市塔甘罗格。

15、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

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维奇是,保罗一世的第三子。因长兄亚历山大一世死后无男嗣,次兄康斯坦丁大公放弃皇位继承权,因此被立为俄罗斯皇帝。1825年继位时镇压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贵族军官发动十二月党人起义,此后他加强对自由思想和革命运动的镇压,设立了秘密警察第三厅。镇压波兰1830年起义。虽然尼古拉知道有必要对落后的农奴制度实施改革,但却把改革限制在不与贵族利益发生冲突的范围内。实施了币制改革、法典编纂事业和国有农奴管理方式的改革。对外继续推行神圣同盟的宗旨,和梅特涅合作,镇压欧洲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运动。1849年镇压匈牙利民族运动。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与大英帝国、法国、奥斯曼帝国发生克里米亚战争。并在战争结束前自杀而亡。

16、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

亚历山大是尼古拉一世的长子。由于他的两位伯父,亚历山大一世和康斯坦丁大公都没有子嗣,故整个宫廷上下很早就意识到亚历山大是未来皇储——俄罗斯帝国的继承人。亚历山大在十九岁时就掌握了四门外语(英语、德语、法语、波兰语)以及诸多科目,包括数学、物理、地理、历史、东正教神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等。可以说,同此前所有的俄罗斯帝王相比,亚历山大接受的教育是最好的。他在任期间,在军事,社会,交通,司法,教育领域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1861年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他还主持了多项政治改革,制定了把俄罗斯君主制改造为君主立宪制的计划。1858至1864年之间,通过与中国清朝签订《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及《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使中国失去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1870年10月30日,利用普法战争和法国战败的有利时机,向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奥斯曼帝国等《巴黎和约》签字国发出通告,宣布《伦敦海峡公约》对俄罗斯在黑海禁止保有舰队的限制以及关于黑海中立化的条款失效,并在1871年的伦敦会议上将其正式推翻。他对俄国革命运动仍无情镇压,致使革命团体活动不断增多。1874年之后,革命者中的恐怖主义势力抬头,屡次试图刺杀沙皇。1881年3月13日他在圣彼得堡遭民意党成员刺杀身亡。

17、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年)

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次子,在皇储哥哥尼古拉1865年骑马摔死后成了新皇储,并按照哥哥的遗嘱娶了哥哥的未婚妻丹麦公主玛丽·苏菲·弗雷德里卡·达格玛(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亚历山大三世由于害怕被暗杀而经常住在首都郊外的行宫加特契纳,因此被称为“加特契纳的隐士”或“革命的俘虏”。即位初期采取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模棱两可的态度。实施地方长官制,破坏地方自治。限制大学自治权。对待异族强制推行俄罗斯化的政策,迫害犹太人,占领中亚,和英国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在来自丹麦的妻子的影响下(丹麦在普丹战争中败给普鲁士,被迫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对俾斯麦及威廉一世的德意志帝国产生反感。尽管此前的六位俄罗斯君主都为日耳曼血统,但是从亚历山大三世时代起,宫廷和贵族社会开始了斯拉夫化的进程。80年代末之后,因俄德关系恶化而亲近法国。在历山大三世期间,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达到一个顶峰,不但在军事上也在经济上,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强国。

18、尼古拉二世(1894-1917年)

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大德罗维奇,1868年5月18日生在圣彼得堡附近的 沙皇村(沙皇的夏宫),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与皇后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丹麦公主达格玛)之长子。尼古拉受过严格的教育。他会说一口流利的德语、英语和法语,也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亚历山大三世的谋臣、东正教事务总管理局局长颇别多诺斯柴夫是尼古拉的私人教师,对尼古拉的思想有很大影响。1905年俄罗斯在清朝的租借地旅顺被日本攻克之后,首都圣彼得堡发生流血星期日事件,引发了俄罗斯1905年革命。为了稳定国内形势,尼古拉二世签署了《整顿国家秩序宣言》宣布俄罗斯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再加上斯托雷平的改革才勉强粉饰太平,但是又陷入更复杂的巴尔干问题。俄罗斯军队在一战前线损兵折将的消息更是彻底摧毁了皇帝“小父亲”的形象,此前这个形象在俄罗斯百姓的心目中保持了几百年。其执政末期俄罗斯先后爆发了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8年7月16日深夜,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和他们在一起的仆人近10人被看管他们的布尔什维克秘密警察赶到地下室,使用机关枪扫射集体处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