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贫困户变身养鸽达人(啐啄同力共破贫局)

贫困户变身养鸽达人(啐啄同力共破贫局)好事多磨。正当大家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让合作社的运营陷入停滞。7500只乳鸽积压在场里无法销售,20000只鸽子面临饲料短缺。赵彦龙只得向后盾单位——和田地区税务局——求助。后盾单位在严格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为合作社协调了屠宰场,解决了乳鸽宰杀和销售的问题,又发动干部职工筹集资金,购买了30吨豌豆和90吨玉米的鸽子饲料,解决了合作社的燃眉之急。同时,赵彦龙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也积极利用微信朋友圈等线上销售渠道推销乳鸽,最多的时候,每天可以卖出300多只。这种线下和线上销售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疫情期间乳鸽的销路和合作社的正常运营。关键时刻,赵彦龙成了大家的主心骨。他先是个人出资10万元垫付了工人工资,又带领工人走遍和田市大大小小的养鸽场,在六个月的时间里,一边给别人免费打工,一边学习技术,终于破解了鸽子产卵、受精、小鸽子破壳等一系列难题,并且学习到了一对种鸽养育三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赵妍

贫困户变身养鸽达人(啐啄同力共破贫局)(1)

新疆自治区税务局派驻和田市巴什吐格曼村第一书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赵彦龙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张雪 王红 王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税务局派驻和田市巴什吐格曼村第一书记、“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简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赵彦龙,因地制宜发展肉鸽养殖产业,带领深度贫困村脱贫,三年实现收入三百万元,为当地留下了带不走的致富产业和成熟的技术团队。

2018年年初,赵彦龙主动申请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来到巴什吐格曼村,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当时全村321户村民中有146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亩,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赵彦龙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发现很多农户有养鸽子的习惯,再结合当地人喜食鸽子的饮食传统和较大的市场需求,他们认为,发展肉鸽养殖产业也许是一条脱贫之路。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2018年年底,和田市昆和种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占地面积100亩、拥有6个标准化养殖鸽舍和2个种鸽散养棚的鸽子养殖场正式运营。合作社聘请了专业的技术场长进行技术保障和培训,解决了18名村民的稳定就业问题,并且托养了全乡200户贫困户的10000只鸽子。

然而养鸽场刚刚建成就遭遇了各种考验。首先是养殖技术有限导致鸽蛋孵化率低,乳鸽出栏数量不高,工人收入上不来;其次,村民难以适应鸽子集约化养殖的劳动强度:原来在家养鸽子,每天只喂一次就够了。在养殖场,每天要投喂五次,还要喂食保健砂、认真记录鸽子的受精、产卵、乳鸽破壳时间,定期消毒和防疫,他们抱怨养鸽子比养孩子还累。和田市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端,常年受到大风和沙尘天气侵袭。2019年的一场沙尘暴,吹断了养鸽场的供电线,6台孵化机断电6小时,直接损失15万元,这使得原本惨淡经营的合作社雪上加霜,高薪聘请的技术场长离职了,很多村民也萌生了去意。

关键时刻,赵彦龙成了大家的主心骨。他先是个人出资10万元垫付了工人工资,又带领工人走遍和田市大大小小的养鸽场,在六个月的时间里,一边给别人免费打工,一边学习技术,终于破解了鸽子产卵、受精、小鸽子破壳等一系列难题,并且学习到了一对种鸽养育三只小乳鸽的技术,达到了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极大提高了乳鸽产量和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同时,他还改进管理方式,培养本村鸽子养殖户如则麦麦提・伊米尔哈孜成为新的技术场长,场长和工人收入都与乳鸽出栏数量挂钩,极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合作社的单月收入从2018年12月份的1万元达到了2019年12月份的最高值24万元。2019年,巴什吐格曼村村民人均收入8900元,实现整村脱贫。

好事多磨。正当大家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让合作社的运营陷入停滞。7500只乳鸽积压在场里无法销售,20000只鸽子面临饲料短缺。赵彦龙只得向后盾单位——和田地区税务局——求助。后盾单位在严格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为合作社协调了屠宰场,解决了乳鸽宰杀和销售的问题,又发动干部职工筹集资金,购买了30吨豌豆和90吨玉米的鸽子饲料,解决了合作社的燃眉之急。同时,赵彦龙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也积极利用微信朋友圈等线上销售渠道推销乳鸽,最多的时候,每天可以卖出300多只。这种线下和线上销售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疫情期间乳鸽的销路和合作社的正常运营。

昆和种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和田市最大的种鸽养殖合作社,如今有种鸽20000羽,月出栏乳鸽15000羽,三年来累计收入三百万元。在此就业的村民人均月收入稳定在1800-4000元。养殖场保安员阿卜杜拉・麦麦提敏年近六十,家里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过去靠零散务工为生。赵彦龙邀请他来养殖场上班,当他拿到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激动得双手颤抖;场长如则麦麦提・伊米尔哈孜家里有五口人,过去是贫困户,如今他和爱人都在养殖场上班,夫妻俩每个月有五六千元的收入,还开上了小汽车。扶贫要扶志。巴什吐格曼村整村脱贫之后,很多村民有了固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内心充满了为新生活奋斗的勇气和信心,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2020年,巴什吐格曼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1600元,赵彦龙也因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时刻,载誉归来的赵彦龙选择继续驻村一年,推动村里的肉鸽养殖产业提质增效。今年,他准备与邻村的熟食品加工厂合作,利用熟食厂的技术对乳鸽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为农民增收。

三年多的驻村工作,赵彦龙从一个每天面对纳税人的税务干部,成为了一个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村干部,从一个不懂养殖的门外汉成为了一个养鸽能手。驻村期间,他与家人聚少离多,虽然离家只有半小时车程,但他大多数时候却只能通过电话和网络视频了解女儿的近况。自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以来,自治区税务局每年选派近2000人参加驻村工作,全疆每年74000余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把驻地当故乡,把村民当亲人,为了保证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牺牲小家,默默奉献。

赵彦龙喜欢把巴什吐格曼村的脱贫比喻成小鸽子破壳:即将孵化的幼鸽在内啄壳谓之“啐”,亲鸽助其出壳在外鹐啄谓之“啄”,啐啄同时,方能孕育新生。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巴什吐格曼村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得以激发,他们必将在第一书记赵彦龙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贫困户变身养鸽达人(啐啄同力共破贫局)(2)

赵彦龙(左三)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为合作社新产品——卤制乳鸽——拍摄宣传照。

贫困户变身养鸽达人(啐啄同力共破贫局)(3)

和田市昆和种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巴什吐格曼村集体经济,拥有和田市最大的种鸽养殖场,现有种鸽20000羽,18名村民在此稳定就业。图为赵彦龙在鸽舍检查鸽子生长情况。

贫困户变身养鸽达人(啐啄同力共破贫局)(4)

和田市昆和种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场长如则麦麦提・伊米尔哈孜(左)和爱人古丽凯莱木・艾合麦提(右)。如则麦麦提家过去是贫困户,如今夫妻俩在合作社上班,月收入约五、六千元。

贫困户变身养鸽达人(啐啄同力共破贫局)(5)

赵彦龙(右)和合作伙伴商谈供应乳鸽的情况。昆和合作社的鸽子采用玉米、黄豆等原粮喂养,乳鸽肉质细腻,是绿色健康食品,销路很好。

贫困户变身养鸽达人(啐啄同力共破贫局)(6)

和田市昆和种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的每对亲鸽养育三只乳鸽技术,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极大提高了乳鸽出栏数量和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贫困户变身养鸽达人(啐啄同力共破贫局)(7)

和田市昆和种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巴什吐格曼村集体经济,拥有和田市最大的种鸽养殖场,现有种鸽20000羽。图为工人在为鸽子接种疫苗。

贫困户变身养鸽达人(啐啄同力共破贫局)(8)

和田市昆和种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保安员阿卜杜拉・麦麦提敏。阿卜杜拉过去是贫困户,现在在合作社上班,每月有两千元左右的稳定收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