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俗人一身正气的话(天地之中话中用)
做个俗人一身正气的话(天地之中话中用)《庄子》中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说庖丁是一个宰牛的屠夫,有一次他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牛的肌体组织结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消说碰大骨头了。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
曲成万物是事物的常态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曲,是折叠弯曲,隐蔽、藏匿的意思。善于学习的贤人,通过反复的学习而推究事物委曲细微的道理,由此也能达到诚的境界;一个人发自内心地真诚,就会有外在的形象表现出来,这种真诚的状态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日益显著的特点,最终这些显著的特点会产生光明的一面,愈发光明而后能使人心感动,就会使事物发生转变,人心和事物发生了质的转变,就可以化育万物,只有天下至诚之人才能化人化物于无形。
世间万事万物的道理是相通的,东方的圣人和西方的圣人总是因着环境的不同、情势的不同、人的性情的不同而设立不同的教化,由诚到明是圣人的成就之路,由明到诚是是圣人设立教化的目的和意义,“诚”是宇宙天地的实相,“明”是人人本自具足的明德。这是中外圣贤一贯通行的大道。对于大多数的俗人来讲,更为平实的是“曲诚之道”,这也是一条平常、平易、中庸、中用的人间修行之路。
《直方周易》系辞中有云:“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变化无穷无尽,各行其道而不会出现误差和偏过,大道看上去委委曲曲,却成就了万事万物的本性,没有一件遗漏,白天和黑夜循环往复,大道就是这样的玄妙无常,至神至妙,没有边际,简易、不易、变易而没有形体。“范围者,拟范天地而周备其理也。曲成者,乘变以应物,不系一方者也。”“曲成”的关键在于“乘变以应物”,顺应时势,随机应变,以顺应天地万物之变化。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曲则全,枉则直”,天地万物生成变化往往是迂回曲折的,大道的本质特性是“成”,大道的行迹往往是委曲、隐蔽的,只要人常常存着成人成己成物成性的诚心,就能够合了大道的本心,能够成其性,全其身,圆满道德,最终达成“曲成万物而不遗”。孔颖达曰:“圣人随变而应,屈曲委细成就万物,而不有遗弃细小而不成。”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要想达到真诚的状态,如果不能明白世间善恶的道理,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的真诚的。“为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只有德行合天的至诚之人,能够真正地尽自己的本性。中国古代的圣贤设立了“五经六艺”的教育,五经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易经》。《周礼》中说:“养国子以道,乃教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五礼分别为:吉礼、凶礼、宾礼、嘉礼、军礼这五礼。六乐分别为:《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武》、《大濩》。《云门大卷》是古代最早的礼仪性乐舞。五射分别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这五种射箭的科目。五御是五种驾车的方式,为: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这五种马车战术。六书分别是:象形、形声、指事、会意、转注、假借五种读书学习方法。九数又叫九种数学计算的术数,即是: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五经”是教化众生成圣成贤的学问,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都是开发自性的教育,“六艺”和中国古代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礼”是天地之间的秩序,代表的是“仁义道德”的等差多寡,“不学礼,无以立”。“乐”生于人心,同于伦理,激发人类共同的情感,协和贵贱好恶,使贤愚不肖皆能和乐,并感于仁爱正义。董仲舒说:“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民也著。故声发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肤,臧于骨髓。”“大乐于天地同和,大礼于天地同节”。礼乐能够启发人的“易直子谅之心”,即正直、平易之心,礼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开发人的心性。”“射”和“御”,能够锻炼一个人的眼力、体力、意志力、驾驭力和统御力,能够保持君子强健的体魄,也是古代人们生活和自我保护的本能。“书”的教育是学习知识和语言、并且转换为智慧的过程,是开发自性的最为重要的行为。中国的“数”是以天干地支、河图洛书、阴阳五行的时空数量为基础的量论模型算法,可以超越时空维度,辨别吉凶悔吝,可以参赞天地之化育。
中国文化里的“琴棋书画剑,诗歌茶香花”十大雅事都是开发自性“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性德的美育教育。
琴教的核心是自性的沟通,当自己演奏古琴的雅乐时,琴声已成为演奏者的心音,听众可以进入自我的超拔和升华。棋教的要点是“修定知机”,修习“谋定大局,洞灼机微”的能力,围棋和象棋的灵魂是“和”的文化,棋手的“手谈”其实是自性的交谈,是直觉智慧的切磋交流,可以练习自知和知人的能力。书法可以修心养气,通过书法虚实顿挫的心志变现,抒发人高尚的情操和胸怀,书法可以修养人的“静”“定”,可养浩然大气。绘画可以寄托情志、表达志向,增强一个人的艺术修为,能够开发人的相人、相器的能力,也是品位教育的必须。剑道可以训练一个人的勇气和胆气,锻炼人的爆发力、攻击力、进退自如的掌控力,培养一个人文武并重的品质,帮助养成自信、独立的人格。诗的教育不但可以训练一个君子写作和吟诵的能力,能够养成温柔敦厚的品质,能够启发一个人的真性情,是开发心性非常重要的教育。“歌咏”可以风化社会风气。中国的各类戏曲,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川剧、山东快板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戏曲主要由歌舞、说唱和滑稽戏综合而成,中国的戏剧和希腊的悲喜剧和印度梵剧并成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一台经典的戏曲,往往是含有史诗传唱、地方音乐、风情舞蹈、人文美术、武功杂技、表演艺术的综合人伦史诗剧,具有不可思议的教化、风化、感化人心的作用。香道,在中国古代的文化里,香是能够通神的,象沉香、檀香、麝香等上好的香料,可以通过鼻根嗅觉通达自性,修习禅定,能够培养一个君子的性情品位,香道祭祀也是一套完整的修习诚敬的修正系统,在中国的文化里,佛菩萨和神鬼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都有食香的雅好。茶道,可以辅助一个君子的德行教育,培养内敛自知的良好性情,“禅茶一味”是味觉修行的法门,一门深入,达致化境,可以成为入道的门径。花道修为。花道和中国古代的园林审美艺术相融合,小到花瓶的插花技术,一个雅趣的盆景设计,到整个园林的设计,发展到博古收藏和各类现代收藏,都可以开发一个君子的道德修养和美学修养,提升人的品位。中国自古建构的社会模型是终生学习修行的学习型社会模型,学习的目标是自性的成就,人人成为圣贤,可以参赞天地之化育。一位君子努力学习“五经六艺”的学问,圆满自己的智慧和性德,可以“由明到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成为圣贤;普通人也可以选择一经一德入手,或者选择适合自己一个技能,努力学习,加倍地练习,圆熟这本自具足的智慧,可以用作入道的门径,最终到达至诚的境界,也能够一通百通,达于化境,止于至善。这是中国文化里普通人的“曲诚之道。”
《庄子》中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说庖丁是一个宰牛的屠夫,有一次他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牛的肌体组织结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消说碰大骨头了。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组织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啦!所以十九年过去,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虽然我的技术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梁惠王听了,高兴地说:“好极了,听了你的这一席话,我从中悟到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法法可入涅槃彼岸的智慧。”这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做事就可以得心应手,逐渐地可以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可以如境照形、入于化境,达于至诚,“止于至善”。这本就是你自身本自具足的明德智慧,圆熟你的一个个明德,圆满你的智慧,可用作入道的法门,可以达致“诚”的状态,这是一个凡夫俗子的“曲诚之道”。不管你什么肤色,信仰什么宗教,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职业高低贵贱,年龄性别如何,要找到人生的幸福,圆满人生的缺憾,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世上有一种最为简单的法门:“曲诚之道”。用成人成物的真诚心去圆满你高尚的德性,或执持“仁、义”,或固持“信义、道德”,或修习“礼乐、伎艺”,或学习学问永不放弃,由明到诚,或努力到极致去做好你的工作,圆熟你的性德,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最终能够“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成全你自己本自具足的高尚道德,成就你的圆满心性和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