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散文文案(晚安宝应夜读)
晚安散文文案(晚安宝应夜读)“鼻子流血怎么会和吃东西有关呢?”儿子不解地问。我知道儿子又重味、嗜辣成性了,便果断地说:“八成是你们怕烧饭,每天光吃辣牛肉、辣鸡爪使然。”我对“保姆”们直言不讳地说,也不能随孩子太重口味。要培养孩子多吃新鲜蔬菜的习惯,否则,营养失去平衡。她们当中有人说孩子不听,有的说儿媳妇也和孙子一样嗜麻辣鹅如命。我说,您每天不给他们准备油炸鸡大腿不就行了吗?她们随声附和,是要憋憋他们哩!从古到今,长辈省给晚辈吃是天经地义。孩子喜欢的厚味荤菜吃不完,自己宁可一口不尝,也要存放给孩子吃二顿。这样就更造成孩子多“荤”少“素”、“味”前“滋”后的不良习惯。长此以往,两代人的“爱”将酿为三代人的“害。”有一次,儿子打电话带着哭腔对我说:“妈,我鼻子流几次血了。”
我们常说,这道菜吃得有滋有味。这“滋味”一般指味道。破释“滋味”一词却有两层涵义。
“滋”指滋养,营养;“味”指味觉,味道。我们平素做菜既要讲究“滋”,又要讲究“味”。从养生的角度要求,我们更要讲究“滋”。即“滋”前“味”后。
然而,现代家庭、食堂、饭店等,绝大部分却本末倒置,“味”前“滋”后。
如今,中青男女多数在外打工,老年人理所当然做起孙辈的贴身“保姆”。我几次遇见一群阿姨买的都是一色的火腿肠、鸡大腿。我问为什么不买些新鲜鱼肉?阿姨们眉飞色舞地说,孙子不喜欢新鲜鱼肉,素菜更不上筷子。笃爱吃炒火腿肠、炸鸡大腿。
我对“保姆”们直言不讳地说,也不能随孩子太重口味。要培养孩子多吃新鲜蔬菜的习惯,否则,营养失去平衡。她们当中有人说孩子不听,有的说儿媳妇也和孙子一样嗜麻辣鹅如命。我说,您每天不给他们准备油炸鸡大腿不就行了吗?她们随声附和,是要憋憋他们哩!
从古到今,长辈省给晚辈吃是天经地义。孩子喜欢的厚味荤菜吃不完,自己宁可一口不尝,也要存放给孩子吃二顿。这样就更造成孩子多“荤”少“素”、“味”前“滋”后的不良习惯。长此以往,两代人的“爱”将酿为三代人的“害。”
有一次,儿子打电话带着哭腔对我说:“妈,我鼻子流几次血了。”
我知道儿子又重味、嗜辣成性了,便果断地说:“八成是你们怕烧饭,每天光吃辣牛肉、辣鸡爪使然。”
“鼻子流血怎么会和吃东西有关呢?”儿子不解地问。
“病从口入,怎么无关呢?牛肉、鸡肉、辣椒都是高热性食物,最容易生火。以后要正常烧饭,多食瓜果蔬菜,少食辣椒和高热量荤腥;再忙都要记住多喝开水,少喝饮料。”
“照您说,省得看医生了。”
“当然。许多小病不要动辄朝医院跑,多从饮食上找原因。烹调少用调料提味,多用绿色配料升味,尽量保持原滋原味。味重既减少营养,又损害肠胃。”
“知道了,谢谢妈!”
儿子逐步改变了不良饮食习惯,这几年鼻衄不治自愈。
近些年来,亲朋好友有喜事都到饭店设宴,又几乎是晚宴。每次赴宴喜忧参半,喜的是久违了的至亲至朋欢聚一堂,忧的是面对一桌五彩缤纷的菜肴难以下箸、左右逗趣:辣椒开胃,脂肪给养。未及分辩,冷不防一大块烤鸭飞到你盘里,挡得住诱惑却碍不过面子。
辣是提味开胃,不至于“辣妹子”当家,不吃饿得慌,吃了泪汪汪吧?!脂肪是补养给力,不至于“荤小子”称霸,怕啖胃空空,啖之油腻腻吧?!而许多人以荤食代米饭则更伤肠损胃。
我想,大厨们大概投“辣癖”们所好,一贯把辣椒作为“美味剂”,一旦失手或者以为留陈食材有的是,即以超量辣椒、鸡精等佐料提鲜升味。这样,哪怕“生死臭”,也能“烹熟香”,但人嘴是最精密的“测味器”,除非狼吞虎咽不肯慢嚼细品,如老牛食荸荠——食而不知其味。
厨手们奉行“油多不坏菜”“咸味含味”常理,就差把油瓶翻下锅、打死卖盐的了。每样菜的卤汤结成一层浓厚的油面,倒是让油肠肥肚的食客吃得津津有味。而清淡寡味者常常望而生畏,只瞪眼,不动箸。其警惕隐藏健康“杀手”之举,无不是智者。但眼睁睁看着原装原样的菜浪费,又忍不住勉强吞几口。
随着饮食文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机关、学校、饭店等各行各业的大厨及家庭主男、主妇很考究科学烹调。他们不主张熏烤煎炸,而是提倡炖炒蒸煮。不是尽用各种“王牌”的调料调味,而是尽量用鸡、肉等高汤及葱姜蒜等来增鲜进味。
“安身之本,必滋于食。”现在是商品丰富、物质横流的世界。五花八门的“舶来品”琳琅满目,就地培育的“高档货”比比皆是。我们要明智选购,科学烹调。选购时宁精毋滥、避陈求新;烹调时荤素调配、浓滋淡味;能生食的炝拌不熬煮,须熟食的蒸煮不熏烤,尽量保持原滋原味。
如果烹调不当,即使再绿色的食材也会成为“垃圾”食品。若是饮食不节,哪怕味道再好,也会影响健康。譬如,白开水最解渴,而许多儿童甚至成人却习惯用饮料解渴。多食必伤胃以致腹泻,最终得不偿失。再譬如,鸡蛋整煮比散蒸有营养,散蒸蛋又比煎炒蛋有营养。然而,许多儿童甚至成人都喜食醇香味佳的煎荷包蛋。同样,他们也嗜好熏烤得焦黄、哪怕焦黑又浓香稣脆的肉食品及麻辣饼点,而对蒸煮的清淡寡味的荤类及暄绵的杂粮糕馒却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堪忧的问题。
“真水无味,真味淡泊。”奉劝家庭“主男”“主妇”们及“难调众口味”的厨师们,来个“末本倒置”,将“味”前“滋”后变为“滋”前“味”后,既做得好吃,又吃得健康。
作者简介:
于琳,笔名雨荷,退休教师。业余爱写散文、论文,作品散见于县、市、国家级报刊和多种文学平台。本人崇尚自然,热爱生活,感悟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