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骄傲轻敌而失败的战役(功败垂成的蔚山之战)

骄傲轻敌而失败的战役(功败垂成的蔚山之战)后备兵不详。共计47000左右左协辽东副总兵李如梅 率领游击陈寅、游击茅国器、游击卢得功、千总陈大纲、朝鲜忠清道节度使李时言。明军士兵13000人 朝鲜兵4000人共计 17000人中协 山海关副总兵高策 率领副总兵祖承训、副总兵吴惟忠、宣镇游击颇贵、保定游击李化龙、游击柴登科、朝鲜尚庆道右兵使成允门。明军士兵12000人 朝鲜士兵3000人 共计15000人右协 蓟镇副总兵李春芳和副总兵解生 率领游击牛伯英、游击卢继忠、游击杨万金、游击陈愚闻、朝鲜尚庆道左兵使郑起龙。明朝士兵13000人 朝鲜士兵2000人 共计15000人

自稷山之战后日军以明白只要明朝干预,那么就不可能顺利占领朝鲜。紧接着鸣梁海战后,想要维持庞大的补给线也很困难。最终在丰臣秀吉下令让日军在朝鲜南部筑城,准备长期消耗战,以此促成谈判。按《萩藩阀阅录》记载万历二十五年十月,除加藤清正、小西行长、岛津义弘、浅野幸长、毛利秀元等大名留在朝鲜南部筑城。其余日军尽数撤回日本。

同时期,日军还赖着不走让明朝十分恼火。万历皇帝督促邢玠,赶紧把那群不要脸的人赶回老家。每日数万大军在朝鲜需要大量补给从国内运去,耗费资金巨大。旷日持久不得把国内拖垮。

骄傲轻敌而失败的战役(功败垂成的蔚山之战)(1)

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十日,邢玠在王京祭师。

十二月二十日由经理杨镐提督麻贵为前线总指挥。率领明军三万八千人,朝鲜军九千人共计四万七千人。

左协辽东副总兵李如梅 率领游击陈寅、游击茅国器、游击卢得功、千总陈大纲、朝鲜忠清道节度使李时言。明军士兵13000人 朝鲜兵4000人共计 17000人

中协 山海关副总兵高策 率领副总兵祖承训、副总兵吴惟忠、宣镇游击颇贵、保定游击李化龙、游击柴登科、朝鲜尚庆道右兵使成允门。明军士兵12000人 朝鲜士兵3000人 共计15000人

右协 蓟镇副总兵李春芳和副总兵解生 率领游击牛伯英、游击卢继忠、游击杨万金、游击陈愚闻、朝鲜尚庆道左兵使郑起龙。明朝士兵13000人 朝鲜士兵2000人 共计15000人

共计47000左右

后备兵不详。

为什么打蔚山?因为蔚山是加藤清正的驻地。明朝方面考虑的是,自从战役以来加藤清正部最为嚣张,而且位置靠西南。曾经渡过图们江还跑到女真部落去烧杀抢掠,俘虏朝鲜两王子。在日军中也被称为“虎加藤”。明朝方面想打掉这个刺头,趁势把所有日军赶回家。不幸的是加藤实际是日军中最会防守的,他以筑城大师闻名日本。修过很多日式城堡,在19世纪日本著名的“西南战争”中,西乡隆盛被死死地拖在熊本城下动弹不得,西乡隆盛战败后也感叹道“我不是败给政府军而是败给了清正公”。

骄傲轻敌而失败的战役(功败垂成的蔚山之战)(2)

今日的熊本城

蔚山日军的布置 日军总兵力根据各方记载推断出在23000人左右。其中岛山倭城守将 加藤安政 、东面城隍堂(出丸,浅野丸)浅野幸长、城外阵地 加藤与左卫门和宍户元续、城西阵地太田一吉。加藤清正在西江浦,还未到岛山倭城中。蔚山老城已经被拆,因为被加藤清正认为不好守,岛山倭城靠太和江可持险而据。

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拂晓。李如梅率领300精锐“衔枚摘玲,偃旗息鼓”。悄悄靠近日军外围哨营,日军还在休息。外围驻守的浅口某某与冷泉元满触不及防,当场被斩杀。部下被杀137人,营地周围剩余的日军全部溃散。巧合的是本该守在城里的加藤安政此时就在营外,他目睹了全过程,刚刚反应过来,明军骑兵已经追上。在家臣的死拼下幸存下来。李如梅下令放火引起混乱。随后城内的日军已经完全反应过来,浅野幸长、宍户元续、太田一吉从各方率领军队共计万余人。“倭兵突出,纵万余徒,各披戴鲜明盔甲,铳炮齐发”《两朝平壤录》。

却没想到这是明军的诱敌之计,李如梅佯装不敌,撤退至百年岩附近。麻贵早已率领杨登山和摆赛带领3000骑兵埋伏左右。待到日军进入埋伏圈后,突然夹击。尚庆道节度使李时言,看到后大受震撼“麻贵所率鞑子二百余名,皆持环鞭,乱打如雨疾雷。(日本兵)不及掩耳,铳筒亦不暇放。贼兵之走,亦如我国人(朝鲜人)之走。以此见之,铳筒于马战,亦末耳。”《宣祖昭敬大王实录》

骄傲轻敌而失败的战役(功败垂成的蔚山之战)(3)

明军伏击日军

日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太田一吉身中三箭,摔下马,家臣拼死断后,恰好大河内秀元及时赶到将太田一吉拉上马,逃出生天。明军顺势又放起火,把城外哨营全部焚毁。明军骑兵之精锐,朝鲜人看了感叹不已“今此蔚山之役,天兵初日乘贼不意,以兵马蹂之。贼仓皇不能支吾,奔败不暇。”日军溃兵不断往岛山城逃跑。

到中午13点时,明军三路全部赶到。差不多下午5点时杨镐也赶到前线,在短暂的会议后。准备明天从东,西,东北三方攻城。加藤清正这时从西生浦得知蔚山被攻,非常震惊。他连忙率领50人从海上进太和江入城,当时明军还不知道加藤清正在太和江上,反正是发现了日军所以用大炮向其开火,虽然成功击毙20余人。但加藤清正还是成功逃入城内。

二十四日卯时,大概凌晨5点左右。杨镐下令对岛山城发动总攻。由茅国器部攻打东面,李春芳攻西面,李如梅攻东北面。其中茅国器势头最快连破三寨,奋命先登。李春芳带军打头阵,家丁黄伞更是力破数人,斩倒日军军旗。将明军军旗插上太和江寨。反而李如梅遇到麻烦他此时正攻城隍堂是由浅野幸长镇守,他在阵前站着,身边的日军士兵都不敢后退。见无法攻破,李如梅下令炮击,顷刻之间大量炮弹落入,引起大火。“各样火炮俱发,轰天震地,烟焰沸空。城中倭屋,一时火起,北风大起,风火所被,贼众披靡”。但火太大了,李如梅暂时没法攻入。浅野幸长见大势已去,退回岛山倭城。就在此时,西北方向的陈寅宛如天神下凡,仅仅率领数百人攻入岛山城甚至连破三层木栅。日军这时惊慌失措,明军却鸣金响起,陈寅在得知后无援军只得撤退。

这段在《明史纪事本末》中叙述为杨镐下令鸣金,因为李如梅此时才刚刚攻破城隍堂,其他明军也同样刚刚摸到岛山倭城边上,只有陈寅所部攻入岛山倭城。杨镐素来和李如梅关系很好,不予先登功劳给陈寅。而在《宣祖昭敬大王实录》描述中却不一样,“岛山破城时,李副总兵如梅督兵二百余名,已入内城,几擒清正,麻嫌李专擒清之功,勒令回兵,并令他兵不为继进。以致先入二百余名,为贼所杀,清贼失捕。”因为之前提到过,左协总指挥是李如梅,那么陈寅部是不是就由李如梅所令,趁机破城呢?然后麻贵突然下令鸣金了。明军内部矛盾很严重,但无论情况如何,明军最终还是停止进攻。给了日军喘息之机,天气逐渐转冷,后几天连续的雪加雨对攻城方极为不利。日军也加强了防御,加藤清正已经入城。明军想再攻城就十分困难了。

经历二十三到二十四,明军一共斩级一千二百四十余级。朝鲜军斩级三百余级。根据大河内秀元的《朝鲜阵记》“当天共伤亡一万八千三百六十人”。这么看了差距巨大,因为明军斩级审核极其严格,杀敌数通常是战级的几倍。大概推出一个中间数,日军总伤亡应该在接近一万左右包括但不限于最开始被突击,引入埋伏圈,溃散,烧死,和慌乱中落入太和江溺死的。 明军此时伤亡应该不多。很多现代日本学者也不认为就前两天能够伤亡一万八千之多。这个也算是孤立例,只能被当参考对象。及使一万八千不准确也说明日军在前两日伤亡惨重。

十二月二十四日夜间,太田一吉在加藤清正授意下配合西生浦援军出城作战。此时明军用大炮江西生浦援军打退,太田一吉见明军有防守,随即撤回城内。

十二月二十五日早上,明军用大量火炮轰击岛山城。但由于日军将城筑于山顶上,明军重型大炮多为加农炮射角矮,无法击中“山坂峻高,炮石有碍”。随后又换为虎蹲炮,可虎蹲炮射程近,威力小。明军只得暴露在日军的铁炮范围内。就算昨日日军伤亡万人左右,日军还有一万三千人。守城是完全足够的,明军在炮击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强攻。试图能够重现陈寅昨日那样的情况,明朝联军才刚到城下就被火力压制,“铁丸如雨,人不得接足,贼齐用鸟铳、火炮、弓矢、擂石拒堵”。

骄傲轻敌而失败的战役(功败垂成的蔚山之战)(4)

明军强攻岛山倭城

左协游击陈寅还是如昨日一样奋勇先登,但刚要登城就被打中大腿血流不止,周边士兵拼命保护。最后被抬回后方。日军火力强盛,各处攻城明军伤亡加剧,真定营中军张应元冲锋在前,连发五箭、射杀三倭,结果被日军铁炮合击,枪弹入脑,当场阵亡。朝鲜军也多有死伤,庆尚左道兵马虞侯权应心、庆州义将金应泽、安东义将边仲一、青松义将沈清躳皆被铁炮射杀。杨镐和麻贵见状愤怒不已,但士兵皆受阻于日军铁炮不得不退却,只得鸣金收兵。

这一天,明军官兵阵亡400余人,负伤2000余人。朝鲜士兵伤亡也很惨重,多有士兵逃亡。但收获还是有的,在交战中,明军俘虏了4名日本士兵,从他们口中得知了城中缺水少粮。杨镐和朝鲜经理半接使李德馨商议后,准备对岛山城强攻改围困。断绝外部支援,李德馨建议准备火油和干柴堆积到城下,用火攻。杨镐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令他明天由朝鲜士兵执行此任务。傍晚,杨镐调遣中协高策和祖承训前往太和江边,堵截外来支援和城内逃跑。吴惟忠派人前往杨镐帐下,劝其仿李如松攻平壤一样,围三阙一。杨镐大怒“今将令出我,岂敢胡言相扰!当即趁未备,急攻之可下也”。随后将其调至守江。

十二月二十六日,西生浦的日本援军趁着早上大雾前来支援,他们先是将船只泊于蓝江,之后乘船迫近太和江,试图登陆岛山。早已等候的明军发现了他们,立即在江岸上的放炮,阻止日本水军登陆。大量的炮弹和火箭飞向日军,最前面的两三艘倭船被明军击沉,剩余日军赶紧逃跑。杨镐得知击退日本援军后,按计划下令朝鲜兵执行烧城,明军则去探寻可能流入城内到水流和周边的泉井将其捣毁。

骄傲轻敌而失败的战役(功败垂成的蔚山之战)(5)

明朝多次用火炮阻击西生浦援军

朝鲜经理接伴使李德馨、都元帅权栗亲自督战,权栗杀死了畏敌不前的朝鲜灵山县监全悌,传示朝鲜军中,警告朝鲜将士不得后退。在权栗的督战下,朝鲜士兵不敢不进,直奔岛山城下,但日军不断从岛山城上向朝鲜军施放铁炮,弹丸如雨穿透了朝鲜军的木盾,给朝鲜军造成了较大伤亡。日军见到前来的是朝鲜人,突然士气大涨,居然相继杀出。无论朝鲜将领如何呼喊,制止不了朝鲜士兵后退,杨镐见状只得鸣金。日军用长枪挑起朝鲜士兵丢弃的盔甲洋洋得意地返回城中。

其实日军此时缺水严重,病员伤兵也得不到该有的治疗。当天晚上,许多绝望的士兵悄悄的逃出城内向明军投降,加藤清正派人面见杨镐,希望能得到一些水和食物还有药品后就立即投降,但同时加藤清正非常狡猾,他用的部下金大喜八夫的名义。然而杨镐却只回信先投降,再谈其他的。加藤清正十分无奈,也祈祷到道“日本如果是神之国,就下些雨滋润一下人们吧!如今缺水严重,我们连洗手的水都没有。”《阵中日记》。

骄傲轻敌而失败的战役(功败垂成的蔚山之战)(6)

加藤清正

十二月二十七日早上,大雨落下。本是冬天却下起了大雨。只能说加藤清正运气极好。城内的士兵终于喝到了一些水,加藤清正也更加坚定的认为守住就有办法。中午,西生浦的日本水军冒雨出动,30艘倭船迫近太和江江岸。杨镐、麻贵命令朝鲜官兵对岛山城急速做出围城的样子。浙江兵在太和江边与日军水路援军大战良久,两边皆发大炮,炮声不断,最终日军再次退去。由于下午雨越来越大,明朝联军更不好受,前期明军运用大量的火攻烧毁了日军的外围营地,导致25日到27日都只能风餐露宿。“二十七日,大雨如注,雨宿,加以猛风号吼,至夜,雨下不止,人马饥冻,而天时如此,极为闷虑。”《东征记》

十二月二十八日,明军将大炮移至鹤山城上,利用佛朗机大炮,向岛山城开火。最开始连续击毙数人,但由于距离较远,又上风雨交加炮击不利,没能取得较大成效。这天中午明军和朝鲜军同时攻城,连续几天的下来士气已远远不如前,稍受到挫折,就退了回来。到了晚上,雨逐渐停了,加藤清正派家臣加藤和重次及近藤四郎右卫门率100精锐骑兵,突然杀出烧毁明军数营后,又回到城内。

十二月二十九日,雨已经完全停了,此时正刮北风。杨镐又令李德馨督朝鲜士兵火攻,这次明军也协调作战,辅助朝鲜士兵。但和二十六日一样,刚靠近城下,就被日本铁炮齐射。联军无法靠近。杨镐下令严防死守,并催李德馨转运粮饷。麻贵提出改变战术,不再死困。按二十五日吴惟忠的方法围三缺一,放个口子给日军,如果日军出来了,埋伏在路边痛打日军。但杨镐直接拒绝了麻贵的方法。夜间,西生浦援军又来了,岸上明军利用大炮将其逼退。

骄傲轻敌而失败的战役(功败垂成的蔚山之战)(7)

被围住的岛山倭城

十二月三十日,因城中粮食耗尽,加藤清正准备自杀,却被部下救下。部下昨夜冒死派人去将城外尸体腰上的粮食收集,发现还能坚持两天(我感觉是吃人肉了)“于是城中及饷路绝矣,夜汲濠水,濠多尸,混血饮之以救渴。嚼纸或煮壁土而食,或食牛马,牛马亦尽。出城外取战死者腰间粮以充食,将帅共一饭,分数箸以与兵士,与之共艰苦”《朝鲜征伐记》加藤清正与部下吃过饭后,清醒了不少。他与浅野幸长联名写信“至二十三日以来,城内粮食已经耗尽,我们只能困守本丸到三之丸。若再不来援军,我们只能尽武士之道,对此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希望援军尽快早来,我军将宁死不屈,奋勇杀敌。庆长三年,正月一日”。由数名死士强行将信带出。

万历二十六年一月二日,根据《浅野家文书》记载收到了信后,日军中离蔚山最近的各部立即集结。

第一队,岛锅直茂 1600人、毛利吉成150人、蜂须贺佳政2200人、黑田长政600人

第二队,山口永宗3000人、生驹一正600人

第三队,毛利秀元5000人。

共计13150人。

除此之外还有松浦镇信、藤堂高吉、吉川广家、岛津义弘都陆续派人参加。

杨镐得知日本援军大举出动后,命令摆赛、颇贵领兵前往箭滩,堵截日军陆路援军,又命令吴惟忠、茅国器把守太和江江岸,挡住日军水路援军。

骄傲轻敌而失败的战役(功败垂成的蔚山之战)(8)

蔚山地理位置

一月三日,日军放出虚假消息“加德、安骨、竹岛、釜山、梁山等地倭将,领六万兵来救”。传至明军营中后,明军和朝鲜军都震惊了。联军能战之人这时最多不超过三万,日军一来援军居然达到六万。杨镐发现事到如今,只能放手一博,他不敢围点打援,只能下令强攻岛山城。这天深夜,杨镐亲自上阵让各队持火把夜攻。有士卒退却不战,被杨镐当场斩杀。游击李化龙怯战,也被杨镐捆绑,巡游军中。诸将见此情景,皆拼命作战。最后时刻快要来临,加藤清正及城内各大名,拼死抵抗。直到一月四日早上清晨,联军都无法攻上三丸。水路的日军援军已经赶到太和江,陆路援军有部分已与箭滩的吴惟忠部接触。从南面和江边都有将领派人向杨镐汇报大批日军来袭。

终于杨镐绷不住了,他下令全军撤退。伤兵和步兵先撤,随后是炮兵,由骑兵断后。为了防止粮食器械落入敌手,他下令焚毁所有不好带走的物资。杨镐带着亲兵下完命令后立即逃跑,参将摆赛拉住杨镐的马,无论怎么劝都劝不住。城内日军看到明军撤退立即追击,杨登山和摆赛赶紧还击。暂时逼退日军,李如梅护送杨镐一路北逃。撤退命令太突然了,明军大多都没反应过来,当时现场乱成一团。把守箭滩的吴惟忠、祖承训与把守西江口的卢继忠等部,并未收到杨镐的撤兵命令,不知道其他明军已经撤走,于是成了最后撤退的一批。“吴惟忠、祖承训诸将在箭滩者,未及撤回,为贼所猝迫,浙江步兵及骑兵,亦不知其将之已退,终乃仓皇颠倒而走。卢游击在西江口,亦不传知。”《宣祖昭敬大王实录》

卢继忠部几乎全军覆灭,是明军中伤亡最多的一部。三千人仅仅只有六百人逃回。“当日诸军撤还之际,水陆倭贼合兵追击,至于三十里之外。官军死者无数,或云三千,或云四千,其中卢参将一军则以在后几近覆没云,而军中讳言,时未知其的数矣。”《经略御倭奏议》。

自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到万历二十六年一月四日。在十二天内,明军最初的前两天,以微乎其微的代价取得了重大的战果,日军伤亡万余人,随着指挥权转移到杨镐手上后,明军攻城十天没取得任何较大进展。在最后一天杨镐在得知六万倭寇时,居然还孤注一掷的全力强攻,但在强攻失败后又仓猝跑路,导致全军大溃败。不得不说,主将无能累死三军是至理名言。二十一年后,辽东又来一次,只能说万历皇帝没有记忆。真的只能说非常可惜。

骄傲轻敌而失败的战役(功败垂成的蔚山之战)(9)

韩国古装剧中的杨镐

最后关于三方伤亡的情况

在国内《明史》和《明史纪事本末》及大量史书中都记载明军伤亡两万。但这是直接抄录丁应泰的《东事始末》。丁应泰在蔚山战役结束后弹劾杨镐时,一开始说明军战死近1万人(《万历邸钞》),朝廷极为重视,由于万历皇帝得知后,为了慎重选择让兵部去核验。后来因为心虚,丁应泰他上奏的明军阵亡数字缩减到了4800人(《宣祖昭敬大王实录》)。万历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丁应泰弹劾经略邢玠,否定明军驱逐日军的功劳。明神宗认为这会引起军队不满,动摇到大明的政权稳定,于是便将丁应泰革职并驱逐回原籍。他为此心存怨恨,便在自己的著作《东事始末》中,将弹劾杨镐时声称的明军阵亡4800人拔高到了2万人。

实际上,杨镐在遭到丁应泰的弹劾以后,朝鲜国王李昖就特地派遣李德馨调查过明军的实际伤亡人数,然后向明廷上报,题为“朝鲜国王为辩核冤枉事”,替杨镐辩诬。他们给出的数据是,明军阵亡1000余人、受伤3000余人,远远到不了2万人

根据中,日,朝三方史料和对比后。发现二十五日攻城伤亡2400,后续除了最后一天明军几乎没有强攻,最后一天伤亡多为撤退命令没有传达到的部队,其中卢继忠部3000人只有700人归队。也许真如丁应泰第二次报告中的4800人左右。考虑到其他日期多多少少也有出现伤亡,最多不超过7000人,远不可能是丁应泰被革职后所写的两万。

日方伤亡,各方史料差异也巨大,除了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野战伤亡较大以外,其余时间守城战损失较少,多为疾病和缺水和缺粮。考虑到此战后日军根本没有对明军发动稍有规模的追击,也没有主动对明军控制地进攻。战前日军蔚山地区本只有两万三千人,后来剩余不到一万。在各大名家书中,日军伤亡很少。这算是惯例了,日本大名喜欢将功劳夸大,伤亡减小。但是在一些将士的日记中却又非常惨重。比如大河内秀元的《朝鲜阵记》,直接提出总伤亡两万多,仅仅只有千百人无伤。但在日本史料中也是孤例,没法考证。其他史料中出现的字数多是伤亡万余。从战后日军人数及史料,能估算出日军总伤亡应该在一万三千到一万五千人左右。

朝鲜伤亡,根据《惩毖录》中描述朝鲜士兵战死400,受伤2000,逃亡4000。蔚山之战结束后能战者仅仅只有3800多人归队。连续3天的强迫朝鲜士兵执行火攻,是朝鲜士兵逃亡人数极多主要原因。此战中朝鲜主要伤亡在二十六日。后几日朝鲜军一触即溃,基本在后方。朝鲜军此战中勉强不算是拖后腿,但也没帮上什么忙。但九千朝鲜军最后只剩三千八归队,可以说明朝鲜军极为拉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