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1938年的一个晚上,一列日本的火车正在铁轨上飞速行驶。游击队员,声东击西其实,刘少奇木箱当中的黄金,是要被送去延安的。毛主席率领着红军的主力驻扎在延安,人数众多,可是延安当地的资源有限,老百姓们自己生活都困难,这些战士们就更困难了。而且国民党反动派也把周边交通切断,所以延安更需要援助。刘少奇筹措了万两黄金,由铁道游击队护送,将东西成功送到了目的地。铁道游击队作为重要助力,有着怎样的发展故事呢?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2年,刘少奇押运几只巨大的木箱来到了微山湖,游击队员在帮忙收拾东西的时候,突然发现木箱缝隙中透出金属的光泽。

这位队员有些好奇,偷偷拨开了一点缝隙,结果看到里面装着的全部都是黄金。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1)

这可给游击队员吓坏了,他活了小半辈子,还没看过这么多黄金呢。至于刘少奇为什么会携带黄金,队员们倒是不得而知,内心有诸多猜测。

其实,刘少奇木箱当中的黄金,是要被送去延安的。

毛主席率领着红军的主力驻扎在延安,人数众多,可是延安当地的资源有限,老百姓们自己生活都困难,这些战士们就更困难了。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2)

而且国民党反动派也把周边交通切断,所以延安更需要援助。刘少奇筹措了万两黄金,由铁道游击队护送,将东西成功送到了目的地。铁道游击队作为重要助力,有着怎样的发展故事呢?

游击队员,声东击西

1938年的一个晚上,一列日本的火车正在铁轨上飞速行驶。

火车像一条巨龙,上面载着许多医疗用品和食物,正准备送去前线战场。

这个时候,日军的全面侵华战争已经打了一年,战争正在最激烈的时期,中国人民在战场上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列火车,在夜间就好像一个恐怖的怪物,下一秒似乎就会张开血盆大口,吞噬中国人的性命。

这看起来坚不可摧的庞然大物中间,却翻飞着几道灵活的身影。这些人,是抗日义勇军中的战士。

他们从小在铁道边长大,所以对于攀爬火车和飞跃铁轨的动作十分熟悉。他们爬上火车,就是为了盗取物资。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3)

洪振海和王志胜,都属于这个队伍。他们二人是老乡,家里祖祖辈辈都在路矿上生活,所以俩人都练就了一身的好本事,可以在快速行驶的列车外面行动自如。

因为这份特殊的本事,他们二人计划组建一支特别的队伍,专门针对日军的运输列车搞破坏。

于是1938年年底,他们合作撬了洋行掌柜的生意,以这里为据点,创建了峰县抗日情报站。或许朋友们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但是它后来的名字你一定知道,那就是“铁道游击队”。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4)

这个抗日情报站发展了两年,期间完成了众多秘密任务,也有很多年轻人慕名而来,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当中。

一直到1940年,这个情报站摇身一变,变成了鲁南铁道队,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游击队了。

在游击队流传下来的故事当中,神出鬼没几乎已经成为了代名词。他们一向遵循着毛主席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原则,轻易不能让敌人发现他们的踪迹。

那些在火车上飘忽不定的身影,足可以用一句翩若游龙来形容。

刚成立不久时,游击队就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一个任务。那一次,他们需要将一列运输着粮食的日军列车截获,将他们的物资全部抢走。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5)

这一批物资对于日军战场十分重要,他们和我军进入了相持阶段,物资消耗十分迅速,所以急需要这些东西救命。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后勤保障无法完善,那么前线冲锋陷阵的战士们靠什么来保证身体呢?

日本的军人,对他们自己的政府并没有完全信任,相比起中国军民之间深厚的情感连结来说,他们不值一提。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6)

这一次重大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游击队员们也立下了军令状。

他们两人一组,分散到装有物资的车厢中,一人负责吸引敌人的注意,一人负责搬运。

另外,在铁轨附近还埋伏着一队接应的人马,随时准备安置这些物资,并且立马在战友牺牲的时候补位。

吸引敌军的游击队员,身形十分迅速,快到让人只能看见残影。他们先在一个地方虚晃一枪,然后立马借着黑暗隐藏在敌人的视线盲区。

等敌人注意到这边之后,他们又立马通过隐秘的通道转换战场,把敌人耍得团团转。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7)

1941年到1944年,是这里的游击队员们工作的高峰期。

每一列驾驶列车经过这里的司机,提起这些游击队员都心有余悸。

他们很难被抓到,又很容易产生破坏。

党中央也非常重视这支特殊的队伍,不仅多次派领导人前来指导工作,还给这些游击队员们提供更加充足的物质保证。

尽管那个时候大家都很艰难,但彼此扶持,互相理解,大家都能拧成一股绳,朝着赶走侵略者的共同目标奋斗。

  • 筹集黄金,紧急护送

1942年,铁道游击队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护送党内领导人刘少奇前往微山湖。刘少奇要赶到延安,为大部队送去资金支持。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8)

延安那边生活很困难吗?当然,事情是这样的。

毛主席在1935年率领红军主力部队战胜长征的各种艰难险阻,顺利到达了延安。一大批人加入这里的生活区,瞬间导致延安当地的资源捉襟见肘。

延安本身就位于西北地区,自然资源匮乏,自然环境也相当恶劣,种植业很难在这里发展起来。

老百姓的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苦了,如今看到红军战士过来,还要想方设法地省口粮,把东西送给战士们。咱们中国的老百姓,从来都是打从心底里尊敬和关爱军人。

如此一来,大家的生活条件就更加困难了。

而且雪上加霜的是,蒋介石虽然没有办法命令反动派直接攻打延安,但是他们可以围而不攻,把我党军队隔绝了起来。

物资无法顺利补给,延安的情况几乎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

刘少奇当时远在鲁南地区,听闻延安这边的情况之后,立马自告奋勇,为同志们筹集后勤保障。他所处的地方,正好有一座“玲珑金矿”,刘少奇便打算在这里做文章。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9)

不过可惜的是,这里的金矿早就被日本人给占领了,外人无法随意进入。

我有个办法,听说金矿上最近在招工,咱们选十几个兄弟,假扮成矿工混进去。

反正你我都是劳动人民出身,也不怕在工地上露馅。咱们每天下工出来的时候,就想办法带点儿金子出来。

第二天,十几名同志按照计划,进入了金矿。他们有的人把金子藏在馒头里,有的人用饭盒和脏脏的包做遮掩,有人甚至敢明目张胆地把金子埋进长长的头发里面。

时间久了,监工放松了警惕,也没有太严厉的盘查,这给了他们更多的可乘之机。

不仅如此,大家还在金矿产业链条的下游动脑筋。有的金子要被送给日本人,我们的游击队员们就发挥优势,把这些金子给截获下来。

有的金子是中国百姓收到的,共产党员们就会选择告诉百姓实情,请大家自己做决定。

“送给延安的,那我这就捐了,我主动送出去。”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10)

“咱生活还能得到喘息的机会,全靠战士们在前面卖命,哪儿不帮助他们的道理呢?”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首长,您拿去,我们不求任何回报,只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地下战场。”

刘少奇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差点儿被这些老百姓搞得泪流满面。他带着大家的努力和心意,筹集了足足万两黄金,小心地收入到木箱当中,在游击队员的护送下赶往延安。

这一路,由经验丰富的王志胜和刘金山负责主要护送任务。王志胜作为队长,提前做好了各种计划,并且还准备了应急预案。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11)

他们先到云涧峪稍作调整,王志胜先出去查看前方路段的情况。他回来的时候,满面凝重。

“前面有一个伪军岗哨,人数众多,而且盘查还挺严,咱们怕是不好硬闯,只能想个办法抹去他们的怀疑。”

几人又根据新的情况,调整了战术,第二天继续上路。在遇到盘问岗哨的时候,王志胜率先上去,偷偷给了其中一个伪军一包烟,各种好话说尽了,把对方哄得眉开眼笑。

趁此机会,王志胜说:“长官,咱哥儿几个想加入你们,只可惜没有门路。

这样,您几位大爷先去休息,我们顶替你们站岗,你们看看我们的表现,给我们开个方便之门,你看行不?”

伪军果然被说动,把衣服脱下来给了游击队员们。如此一来,刘少奇过去的时候,就可以不用经过盘查了。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12)

然而,意外的发生只在一瞬之间。

  • 完成任务,功成身退

刘少奇运着木箱,骑着一头骡子,假扮着普通农民的姿态,准备混过去。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可谁知道刘少奇骑的骡子却突然被探照灯给惊了,直接翻进了一旁的沟壑当中。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13)

刘少奇自然也跟着摔了下去,黑灯瞎火的也看不清情况怎么样。

队员们都吃了一惊,但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不过这头骡子可能知道主人家干的是大事,又或者真的通灵性,在沟壑里面竟然一声不吭,直到危机解除,才轻轻叫了几声。

万幸的是,刘少奇也没出什么大事儿,大家还可以继续赶路。

接下来的路程同样是有惊无险,游击队员们灵活应变。在每一处看似危险的场景中,他们都能有许多新招数,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刘少奇作为党内领导,也亲眼看到了每一位队员身上的韧性和战斗力。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14)

他们成功通过了津浦线,顺利走过了敌占区,终于成功到达了微山湖。从微山湖到延安的路程,将由这里的队员接着为重要物资和领导人保驾护航。

有一位小队员在交接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木箱当中的黄金。看到他诧异的神色,刘少奇也并没有解释什么。

他希望这里的所有人都能跟着他一起平安到达延安,他不想看到任何一位战友的牺牲。

这万两黄金,真的在延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广大红军战士和老百姓们,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把延安建设成为更好的根据地和家乡。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15)

这一次重要任务的完成,对于铁道游击队来说,只是一个里程碑,但并不是终点。

为国为民的道路,终点还在很遥远的地方,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还有猝不及防的解放战争,游击队员们从来都保持着最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着每一次挑战。

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游击队的压力小了很多。

之后发生的解放战争,也几乎是大规模平原作战,他们的作用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大了,所以铁道游击队也正式宣布解散。

虽然队伍不存在了,但队员们的精神永在。他们有的人主动选择了分散到各个地方的解放军驻军当中,在前线战场上继续出自己的一份力。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16)

而有的人厌倦了血火斗争,所以选择了回到解放区,安安分分过自己的生活。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隐瞒自己曾经的身份和经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新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些游击队员们也大多隐姓埋名,主动掩盖了英雄的光辉。

他们不期盼国家的优待,更不愿意给组织上添麻烦,他们曾经的选择,都是出于自愿和情怀,并不想要任何的回报。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17)

如今仅存的游击队员,是当年年纪最小的李洪杰,他也已变成满头银丝的老英雄。念及曾经的经历,他只说:

“我愿意一生坚定地跟着党走。”这不仅是李洪杰的心声,相信也是其他游击队员们的心声,也是他们一生的写照。

结语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鲁南大地上驰骋的铁道英雄,燃尽了所有的光辉,照亮了这片大地。

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毛泽东说延安经济难)(18)

游击队的旗帜,不仅仅是具象的那一面旗,更是化身到了每位队员的心中。他们以精神凝聚力量,以热情奔赴战场,在铁道上起舞,用生命吟颂歌。

如果没有这些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怎么会有如今的太平盛世。

对这些前辈们,各位读者怎么看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