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剧本哪个势力最强(复盘官渡之战之二)
官渡之战剧本哪个势力最强(复盘官渡之战之二)以刚犯上的审配但袁绍并没有采纳。他采纳谁的意见呢?郭图和审配的。郭、审二人建议按照袁绍自己的决心,立即集结军力,与曹操决一死战。两人为何这样主张呢?审配是是刚正不阿但头脑糊涂 。而郭图却是拍马屁。因为他知道袁绍的性格就是好大喜功,急功尽利。沮授这样的意见是正确的。其一,曹操在政治上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相应措施让他的政治优势转变成劣势, 这叫做有理。其二,在实力强于对方的情况下,采取边境袭击、长期作战、运动制敌的方式对付敌人,充分发扬了自身的实力优势,降低了毕其功于一役的风险,这叫做有利。其三,通过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在长期对抗中找到对方弱点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这叫做有节。有理、有利、有节,这样的谋略才是积极稳妥地。曹操在政治上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官渡之战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开战前,沮授和田丰都苦苦哀求袁绍不要出兵。后来,田丰被袁绍打入监狱,沮授被曹操俘虏。当袁绍失败的消息传回邺城时,众人都纷纷向田丰祝贺,说先生这下总算可以出头了。田丰却道,这一次我是死定了。那么田丰到底死没有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我们先总结袁绍失败的原因,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田丰
失败原因之一:不义之师。
这也是田、沮二人反对袁绍发动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沮授说,现在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天子也才刚刚安顿在许都,这时候你要发动战争是没有道理的。我们现在占据着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应当把我们平定北方、安定民生的事迹向皇帝汇报,让皇帝知道我们的功绩。如果曹操从中作梗,我们就可以告他阻塞言路,混淆政听。同时,采取骚扰边境、袭击据点的方式牵制曹操,让他没办法安心发展,巩固内政。长此以往,我们就会找到机会击败对手。
沮授
这样的意见是正确的。其一,曹操在政治上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相应措施让他的政治优势转变成劣势, 这叫做有理。其二,在实力强于对方的情况下,采取边境袭击、长期作战、运动制敌的方式对付敌人,充分发扬了自身的实力优势,降低了毕其功于一役的风险,这叫做有利。其三,通过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在长期对抗中找到对方弱点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这叫做有节。有理、有利、有节,这样的谋略才是积极稳妥地。
曹操在政治上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袁绍并没有采纳。他采纳谁的意见呢?郭图和审配的。郭、审二人建议按照袁绍自己的决心,立即集结军力,与曹操决一死战。两人为何这样主张呢?审配是是刚正不阿但头脑糊涂 。而郭图却是拍马屁。因为他知道袁绍的性格就是好大喜功,急功尽利。
以刚犯上的审配
这时的袁绍实力确实强过曹操,因此他觉得自己能够一战而下,不耐烦搞什么边境骚扰,步步为营,这样的方式不适合他四世三公的身份,我袁绍多厉害呀,怎么可以搞这些蝇营狗苟的小动作,在正面战场以堂堂正正之势击败对手才潇洒痛快、气壮山河嘛。
急功近利的袁绍
于是郭图就说了,兵书有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敌则战之。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现在的军力是曹操的十倍啊,为什么要前怕狼后怕虎地零敲碎打呢,按照兵书的要求,是可以一战而胜的,拿下曹操完全不在话下。这其实就是一段空话,拍马屁的人最喜欢说这种话,郭图就是这样的小人。而袁绍是最喜欢别人拍他马屁的,听了之后就沾沾自喜了。
小人郭图
沮授没办法,只好说重话了,主公,平乱除暴,这叫做义兵。以强凌弱,这叫做骄兵。自古义兵必胜,骄兵必败。现在曹操挟持天子在许昌,我们出兵在政治上讲不通,是输了道理的。再恃强凌弱,在道义上也讲不通。如果在策略上还要急功尽利,这样下去是非常危险的。
师出有名
沮授的这段话提示了一个道理,什么道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上是否正确,道义上是否有理非常重要。因此,袁绍出兵的决定在政治上失利,在道义上失利,在战略上失策,是其失败的首要原因。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失败原因之二,指挥失策。
有人说,战争是靠实力来说话。政治上的失利也可以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补救。1万对10万,或者2万对20万,山坡上抓猪也抓不回来呀。可是,袁绍在这场战争中指挥上也连续失误。白马之战,不坚持打白马而救延津,军队被曹操调动,受制于人。这是第一误。
官渡之战局势图
从官渡之战的局势图可知,曹操退守官渡,他步步紧逼,拉长了补给线,这是第二误。两军相持,不采纳许攸的意见偷袭许昌,劫持天子,这是第三误。曹操奇袭乌巢,不全力营救而反攻曹营,导致粮草被烧,却逼得许攸向曹操献计,这是第四误。可以是说一误再误,与其说官渡之战是曹操善用兵,不如说袁绍太愚蠢。
许攸献计
袁绍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叫见事迟。意思就是反应慢半拍,跟不上节奏。官渡之战双方相持,刘备率军在许都附近捣乱。曹操决定先打刘备。下面有人反对了,我们现在正在跟袁绍对垒,分兵去打刘备太危险了,袁绍才是我们的主要矛盾啊。
皇叔才是英雄
曹操说,不用担心,我这个老朋友反应慢,不足为虑。而刘备才是个英雄,如果不尽快解决后患无穷。果不其然,袁绍确实没有把握住大好的战机。期间田丰曾建议袁绍出兵,袁绍说什么呢?你看我小儿子正生病发烧,我的心情不好很烦,哪里还有什么心思打仗啊。
小儿子生病了,我哪里有心思打仗呢?
指挥失策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不会用人。袁绍手下确实是人才济济,但荀彧和孔融却有一段对话非常经典。孔融问荀彧“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
孔融和荀彧
这么多人才,我们打得赢吗?荀彧回答“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这些人虽然都有自己的优势,但也都有他们自己问题,不足虑也。
荀彧
当然了,是人都会有毛病,谁没毛病呢?因此有毛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知人善用,也就是根据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工作,让每个人扬长避短,切实在所处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可是袁绍却没有这个本事。
知人善用
他的用人原则就是凭自己的喜好,谁拍自己的马屁他就用谁,谁给他提意见他就收拾谁。因此田丰给他提意见把人送进大牢。沮授给他提意见他就冷落在一旁。事实上,每一次需要做决定时,沮授、田丰和许攸都给他提供了正确答案,但他每一次都选择了错误的。不得不佩服袁绍还真是个天才。可惜了华北如此多的英雄豪杰都毁在他一人手里。
可惜了华北英杰
失败原因之三:内部失和。
主帅无能、指挥不当,这已经是非常糟糕的状况了。而更糟糕的就是这么一伙人,内部还不团结,按照现在的话讲,把正常的工作分歧上升为私人恩怨。本来马上要作战了,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参会者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通过军事民主充分征求大家意见,为定下正确决心提供保障,这才是科学决策的方式。
主意多却难断
但袁绍集团可不是这样,为了打赢这场战争,会上分成两派争论不休,开完会后就有人不开心了,主张作战的一方就给袁绍打小报告,主公你要小心沮授啊,这个人权力太大了。袁绍一听对啊, 沮授是三军监军,权力又大还总是对我有意见。于是削去了他的兵权。后来官渡大败,袁绍只顾着自己逃命,弃沮授之不顾,被曹操俘虏了。
沮授被俘
此外,袁绍家里的事情也不消停。袁绍有3个儿子,袁绍最喜欢幼子袁尚,想废长立幼让袁尚做继承人,但又说不出口,就想了一个办法,把3个儿子和1个外甥安排到自己的四个州,一个州一个,而把袁尚留在自己身边住在冀州。
袁谭
沮授又出来反对,说主公你这样是不行的,常言道“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只兔子走到十字路口,很多人去抢,“一人获之,贪者悉止”,一个人得到了,大家就会住手。你现在相当于把一只兔子放在十字路口,以后一定会引起内斗的?袁绍不听,结果他死后,果然三个儿子相互打了起来,手下的谋士武将分成两派,内祸不已。结果省了曹操不少功夫。
省了曹操不少事
由此可见,袁绍这个人在政治、道义、战略、指挥、用人、团结6个方面都有过错,焉能不败?想当初10余万精兵浩浩荡荡杀奔而来,帐下人才济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势不可挡时,曹操却盛情自若地说,袁绍这个人我太了解他了。志大才疏、外宽内忌、人缘不好,他集团内部““兵多而分化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虽然兵多将广粮食充足,在我看来迟早都要归我所有。
人才济济的袁绍集团
袁绍本人的性格分析。
据史书记载,袁绍家族“四世三公”,故吏门生遍布天下,官场根基十分深厚,他本人从小就乐于交天下豪杰人才,人格魅力和个人威信都很高,征讨董卓时又被推举为十八路诸侯联军盟主 ,按理说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但为什么有着如此家族背景和社会影响力的袁绍会走到这个地步呢?
被推为十八路诸侯盟主的袁绍
从两个方面来归纳。一方面袁绍这个人还是很有本事的,否则不会在乱世之中闯出一番基业,从他招纳的人才来看一点也不亚于曹操 。作为一名官二代,他没有躺在祖先的荣光上吃老本,而是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资源把家族事业推上了一个顶峰,袁绍的影响远远超过其父辈,这是需要确定的。另一方面,袁绍的个人性格制约了他的发展。
实力不亚于曹操的人才库
他的问题就是性格分裂。《三国志》评价,袁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意思就是这个人表面上风流俊雅,风度不凡,待人随和,不拘小节,骨子里却是猜疑、嫉妒、刻薄而狭隘。他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聪明、看不惯别人比自己正确、容不得别人比自己风光。为什么要打曹操,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风光。为什么贬沮授,因为沮授比他聪明,为什么要杀田丰,因为田丰比他正确。
天要亡我袁家
袁绍兵败回到邺城,袁军将士都说,如果早点听了田丰的话,怎么会是现在这样。袁绍听了受不了,回去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田丰。田丰自己是这样说的,如果主公打了胜仗一定会很高兴,高兴的人是很宽容的,而且还可以留着我当反面教材,逢人就提我以证明他的正确。而如果失败了,他一定会恼羞成怒,杀我出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