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奖停办什么原因(为什么红星奖像大风刮来一样不值钱)
红星奖停办什么原因(为什么红星奖像大风刮来一样不值钱)从获奖比例来看,红星奖似乎目前还并没有像国外赛事一般慷慨,IF金奖一年能诞生75位,红点至尊奖(best of the best)一年能诞生八九十位,红星奖显然是看到了前人的经验,在06年创立之初,便将每年夺得至尊金奖的名额锁定在了仅有一席。2014年,IF设计奖全球共计55个国家参赛者提交作品4615件, 共计1 626件作品获IF设计奖,其中75人斩获IF设计金奖。同比世界同类设计赛事数据:2019年,IF设计奖全球共计52个国家参赛者提交作品6375件,共计1190件作品获IF设计奖,其中65人斩获IF设计金奖。2017年,IF设计奖全球共计59个国家参赛者提交作品5575件, 共计1137件作品获IF设计奖,其中75人斩获IF设计金奖。
先看数据:
2019年,红星奖共有国内外4000余家企业报送6000余件产(作)品参评,获奖作品共计438件。
2017年,红星奖共有国内外2313家企业报送10044件产(作)品参评,获奖作品共计397件。
2014年,红星奖共有国内外1561家企业报送6037件产(作)品参评,获奖作品共计286件。
同比世界同类设计赛事数据:
2019年,IF设计奖全球共计52个国家参赛者提交作品6375件,共计1190件作品获IF设计奖,其中65人斩获IF设计金奖。
2017年,IF设计奖全球共计59个国家参赛者提交作品5575件, 共计1137件作品获IF设计奖,其中75人斩获IF设计金奖。
2014年,IF设计奖全球共计55个国家参赛者提交作品4615件, 共计1 626件作品获IF设计奖,其中75人斩获IF设计金奖。
从获奖比例来看,红星奖似乎目前还并没有像国外赛事一般慷慨,IF金奖一年能诞生75位,红点至尊奖(best of the best)一年能诞生八九十位,红星奖显然是看到了前人的经验,在06年创立之初,便将每年夺得至尊金奖的名额锁定在了仅有一席。
华为 mate x 荣获2019年红星至尊金奖
考虑到目前咱们国内对于国际设计大奖的舆论导向,无论是IF还是红点都在被年年唱衰,“变水”的质疑声层出不穷,就更别说咱国内刚刚冉冉升起的红星奖了,恨不得奖杯都是大风刮来的,水的一塌糊涂。
可当我们真去理性评价奖项的时候,首先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是否还有比IF、红点更权威的工业设计赛事?
想必至少现在还没出现,如果非要挑出拔尖儿的A货,目前也仅有美国的IDEA和日本的G-Mark可以与IF、红点并驾齐驱。可若真刀真枪比划起来,美国IDEA工业设计优秀奖(Indu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与前文提到的两位大哥一比还是略显年轻,刚满40岁,而且评奖规则带有较为厚重的美国色彩,侧重品评产品设计的商业价值;而G-Mark(Good Design Award)则立足日本本土,国际影响力与前三位相比稍逊一筹,对产品细节和创新实用性的要求更加看重。
其次,说回到红星奖,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咱们国内有比红星奖更权威、更重量级、更人尽皆知的工业设计赛事吗?(如果有,或不相上下,大家都可以在今天的评论处写出他的名字)
所以,为什么红星奖要承受那么多的非议...
二俗话说的好:那些打不倒我们的困难,只会让我们更强大。
自中国1978年开始经济飞速发展之初,咱们国门内的舆论声音便兹要一谈起国外的东西,那便一定是先进的,一定的值得学习的,恨不得国外的月亮总是圆,国内的东西一钱不值,渐渐地“崇洋媚外”成为了内几十年的舆论基调——对国外的东西总要高看一眼,对国内的东西总会优先排除。
如今00后的读者可能已经感受不到当年的盛况,因为中国正在飞速进步,不过咱们通过一些大家都多少经历过的事情,还可以隐约感受到早年消费意识形态遗存下的影子。就拿手机在一线城市的消费认知来说,大约在2016年以前,国产手机基本不会出现在18-35岁这一主力消费群体的考虑范围之内,那会手机只认两款:苹果、三星。
康石石当年也是热血青年,一定要支持国货,所以在13年,14年分别入了一台华为、一台中兴,如今实话实说,当时的使用体验真的是刚用半年就卡的不行。可当时康石石还很年轻,而且头铁嘴硬,非说国产手机没问题,全赖安卓系统。
差不多当年用的就是这款↑
如今回头看来当年的自己多少还是青涩。那些打不倒我们的困难,只会让我们更强大,那些舆论声浪中的质疑,只会令有心做事的人越做越好,没有必要回避,自己人也没有必要袒护自己人,有问题说出来就好,对大家都好。
如今手机国货崛起,康石石手里捧着华为Mate 20 pro香的不行,从刚出一直用到现在,oppo,vivo,小米,一加等品牌也是6的飞起。别人一问:你用什么手机,谁也不会再怯怯懦懦的小声回答,而是从兜里立马掏出手机,开始一顿安利爆吹。
挺好,这是对红星奖遭受质疑的善意解读。
三红星奖真的没问题吗?
这个问题太难针尖对麦芒,点对点的公开评价了。
不过无法否认的是,红星奖问题是有的,但需要两面来看。
红星奖的创立时间为2006年,起初只设立有工业设计一个评奖范畴,但却在近年开始越过交互设计,接受服务设计作品投稿,大有弯道超车,直抵行业正前沿的架势。(一个基础小知识:服务设计脱胎于交互设计,交互设计脱胎于工业设计;学科前沿性:服务设计>交互设计>工业设计)
这无疑是具备未来战略眼光的。这就像极了依托强大理工科背景,率先在国内针对“未来产业转型和智能可持续设计”加大教研筹码,在AI 与算法日益波靡和改变世界的当下,实现弯道超车,一跃成为设计专业全国第一,QS全球排名第十三的同济大学。
当然,同济大学目前已经顺利完成弯道超车,红星奖不过刚刚起步,能不能超车,定论还为时尚早。
不过可以比较肯定的是,如今红星奖在服务设计的选拔真是有些举步维艰。康石石看了一下历年的获奖作品,怎么说呢,喜忧掺半吧。
忧:交互设计目前都还仍处于舶来阶段,需要大量依靠留学生归国弥补国内人才空白与行业认识短板。红星奖直接一步跨过交互设计,选拔服务设计优秀作品,步子迈大了,难免容易扯着档。获奖作品,温柔点说,水平参差不齐吧。
喜:水平参差不齐,自然便意味着获奖机会多。而且服务设计在中国才刚刚起步,谁能在起步阶段获得个中国工业设计全国大奖,那以后得奖的同志,还不都得成为各位的晚辈了。
而且,巧了的是红星原创奖除了面向全球设计师、发明人、企业征集作品外,各位在读学生也可以参奖投稿,这可真是一个乱拳打死老师傅,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ibi的窗口期。不过话说话来,在一个全新的领域还真没法按年纪大小,论资排辈呢。
那各位同学能够斩获红星奖的机会大吗?
先不急说这个,我们先看看红星奖的奖项构成。
如图,已解释的非常清楚,各位同学目前只能参评红星原创奖,但可以申获的奖项却不止原创奖一个。
我们再看下,近三年的获奖人数:
三年加一起算一个平均值的话,原创金奖、银奖、原创奖、未来之星、优秀设计师奖,每年评出约59个。
学生拿奖的概率大吗?这个问题真没法回答,因为肯定拿实力说话,这又不是六合彩抽奖。但拿奖的可能性有吗,这个康石石可以肯定回答:有。
毫不避讳的说,截止2020年5月19日,康石石东家汉艺国际教育目前只诞生了一位红星原创奖得主,也是据目前康石石所知仅此一位申请了红星原创奖的汉艺学员。
N同学,本科毕业自北方工业大学(标准一本,但双非),环艺专业,工业设计零基础,在汉艺学习时长:2年,最终获得的是2019年的红星原创奖,大约是她在学习了一年左右时间的时候,提交的参评作品。
实话实说,红星奖是大风刮来的感觉不仅多数人有,连N同学也一样对红星奖充满了不自信。
N同学的获奖采访节选
就在采访的过程中,她都在一直强调我觉得把作品做好比获奖更重要。是这么个道理,但是红星奖确实也帮助她踩着今年皇艺3月最后一批次申请的截止日期,在5月成功拿到了Product Design的录取通知。
所以,红星奖香吗,香,不过肯定目前还不如IF,Red Dot,IDEA,G-Mark香。红星奖好拿吗?至少服务设计类作品会比工业设计类作品好拿。
真的,康石石放几本在我们这学习服务设计的学生作品集,大家自己去官网对比,不能说绝对获奖,这谁也打不了包票,但机会真的有点儿大……
燃同学 服务设计 获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米兰理工大学等世界名校offer
李同学 服务设计 成功申请米兰理工大学,并获国家公派留学资格
刘同学 服务设计 获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等名校offer
对了,今年红星奖的报名截止日期是2020年6月15日,汉艺的小同学们大家快冲鸭,你们手里的项目做好的直接投,还需要完善的1个月时间也够。
另外,红星奖和IF、红点不太一样,没有报名费和评审费。所以各位是还在纠结红星奖不香吗,还是担心自己拿了个大风刮来的全国设计大奖?这篇文章读到这里,这些顾虑应该都不再存在了吧...
最后,如果各位同学需要参赛作品指导,或者有留学/保研的作品集创作问题,可以通过头条私信与康石石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