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曾经的自己的散文(散文曾经的少年)
遇到曾经的自己的散文(散文曾经的少年)夜色已浓,分别在即。已是夜里十点多了,大街上的人还是不少,故乡白雪初融,立春后的寒风仍然凛冽,新年的笑语仍然喧阗,我们微笑着纷纷作别,就像二十多年前。曾经,也有一群少年,在浩荡的春风里各奔东西。这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在今年春节刚过,随着手机的一次震铃,“腰岭同学群”就这么不经意地却又隆重地上场了,几乎同时,我听得到记忆之门因年久才被打开发出的“嘎吱”声,少年时光像久违的春潮一点一点涌到我的心海。我惊奇地发现手机的震动声,像天籁之音如此美妙,仿佛那里存贮了我整个的少年时代。我如饥似渴地读着每一条信息,辨认着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面容,聆听着一声声来自远方的问候,点击收藏着一段段视频……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像一个背井离乡多年终于踏上归途的游子,又像热恋中的年轻人,从睁开眼就魂不守舍地去“群里”浏览,很快就发现,群里的同学们都像我一样,有着“近乡情更怯”的激动。终于,我们相聚在入夜的灯光下,岁月公
在那个叫作腰岭的村里,有一排褪了色的红砖房子,推开一扇掉了漆的木板门即是一间教室。教室前墙上的黑板是水泥抹的,后墙跟儿一到冬天就摞起柴垛,每一段木柴是我们拾来的。
深秋的下午总有一两周不用上课,被我们美其名曰为“拾柴节”。不待老师一声令下,我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像撒欢的马驹冲向大山,总是在我们还没有玩够时,柴垛已经高得快顶着天棚了。老师就指挥着男生在教室中间用砖头砌个底座,在上面竖一个大柴油桶,尾巴一样的炉筒子伸向窗外。这个过冬的炉子,对于住在邻村而中午带饭的同学来说,简直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东西。只要垫上一张干净的作业纸就可以烤馒头,不过有时柴续多了,纸瞬间化成了火蝴蝶,残留的纸粘在了馒头上,有人揣着好奇心连纸一起吃下,竟然说纸糊了的味道像味精。
老师大多是民办的,为了生计就得放下粉笔摸起锄头。夏天太阳还很大很热就给我们放学了,于是在冬天的夜晚就上晚自习,时间一般安排在吃过晚饭后。天完全黑下来了,大山在夜色中静默,村落在黑影里变小,教室里点起了二百度的大灯泡,炉子烧得都有一小块发红了,我们就像过年一样兴奋。尤其在老师还没有出现时,是一片沸腾的欢乐。几个高个儿的男生偷偷地把女生的大棉袄扔上柴垛,女生尖叫着讨还;小个儿的男生在座位里用蚊子一样的声音聊着天儿。晚自习后,是另一种期待。男生自然不肯老实地回家,便在路边一个土包上做起了文章,他们把白天里平淡无奇的小土包叫成了“坟”,并大讲特讲从聊斋里看来的故事。更有胆大的男生一出教室就飞奔到那里,猫在阴影里怪叫着,自然引出了女生集体地尖叫,但很快便是笑声、追逐声唤醒了沉睡的山村,各家的狗也跟着狂吠。当年,老师们在课上颇为认真的讲解已经模糊了,只有这课前课后的两个镜头,随着年龄的增长分外清晰。
那时的男女生不说话,可是总有几个男生去挑衅长得好看的女生。男生越是去搭讪,女生就越矜持如公主,直至男生胆敢揪女生辫稍儿时,女生的花拳绣腿毫不留情,男生被击到痛处正欲还击,女生们亮出青春期刚发育好的嗓音,足以招来老师的相助。即使双方“老死不相往来”,班级仍然流传着一个恋爱的故事。不知是谁率先发现,一个男生给一个女生写了纸条,从此以后,再看他俩之间的举手投足似乎都与我们不一样了。故事的结局是他俩没成为一对,但他俩却给当年的我们带来久久的兴奋和无穷的精神财富:那是最初的关于长大成人的讯息与美好……
这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在今年春节刚过,随着手机的一次震铃,“腰岭同学群”就这么不经意地却又隆重地上场了,几乎同时,我听得到记忆之门因年久才被打开发出的“嘎吱”声,少年时光像久违的春潮一点一点涌到我的心海。我惊奇地发现手机的震动声,像天籁之音如此美妙,仿佛那里存贮了我整个的少年时代。我如饥似渴地读着每一条信息,辨认着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面容,聆听着一声声来自远方的问候,点击收藏着一段段视频……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像一个背井离乡多年终于踏上归途的游子,又像热恋中的年轻人,从睁开眼就魂不守舍地去“群里”浏览,很快就发现,群里的同学们都像我一样,有着“近乡情更怯”的激动。
终于,我们相聚在入夜的灯光下,岁月公平地每个人的身上都留下的影子,一览无余。我们叹息着,如果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擦肩而过或许不能相认。但很快,每个人就卸掉了中年的枷锁,重温少时的快乐。当年就义不容辞地被女生欺负的“受气包”,又是很快进入角色。我们又心有灵犀地提起那个早恋的故事,恰巧故事的男女主人公都在,却都表现出一脸的无辜,这时“老蔫”语出惊人“除了你们俩,俺们那是没扣大棚的苗啊” 。曾经背着书包晃荡今天已是粮食收购业老板的“玉米哥”,说苦日子都过去了,可是母亲却不在了,挣再多钱有什么用!那一刻,我们在沉默中回到现实。是啊,曾经的少年时代已经在二十多年前像一只美丽的鸟儿真的飞走了,现在我们真的人到中年了,收获的同时必须去面对无奈,我们不再是为自己一个人活着。
留在村里种地的同学,每年夏天的烈日及春种秋收的忙碌,让他们的皮肤粗糙,但他们自有他们的收获,他们的笑容是那样坦然。还在他乡打拼或已经拥有自己一片天地的同学,身上自有一份魄力和自信……笑声一次次响起,我们为这个平凡的集体而自豪。我们是从山村里走出的一群少年,简陋的教室里有我们的读书声,冷硬的山风里有我们的笑声,崎岖的山路上有我们并不高远的理想。现在的我们,虽然从事的都是普普通通的职业,但是我们有弥足珍贵的东西:每位同学都在人生的道路上辛勤执著,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夜色已浓,分别在即。已是夜里十点多了,大街上的人还是不少,故乡白雪初融,立春后的寒风仍然凛冽,新年的笑语仍然喧阗,我们微笑着纷纷作别,就像二十多年前。曾经,也有一群少年,在浩荡的春风里各奔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