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Lydia Gorstein - J.S.Bach: Partita II C Minor BWV 826 – S.Rachmaninoff: 3 Preludes Op.23&32 – F.Chopin: 24 Preludes Op.28Prelude No. 4 Op. 23作为俄罗斯音乐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之一,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一直呈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甚至被誉为俄罗斯最后一位浪漫主义风格的作曲家。文章从其钢琴创作经历谈起,结合其作品,就钢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风格进行了具体分析。一、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创作概述 1873年4月,拉赫玛尼诺夫出生于俄罗斯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幼喜欢音乐,他的祖父是一位水平很高的钢琴演奏家,所以他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启蒙音乐教育。12岁的时候,拉赫玛尼诺夫就读于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师从俄罗斯钢琴学派中的尼古拉·兹维列夫。由于天赋出众和个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1)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2)

Sérénade in B-flat minor from Morceaux de fantaisie Op. 3 No. 5

Arcadi Volodos -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3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3)

李室萱演奏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 《小红帽》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曲的浪漫主义质素

作为俄罗斯音乐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之一,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一直呈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甚至被誉为俄罗斯最后一位浪漫主义风格的作曲家。文章从其钢琴创作经历谈起,结合其作品,就钢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风格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创作概述

1873年4月,拉赫玛尼诺夫出生于俄罗斯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幼喜欢音乐,他的祖父是一位水平很高的钢琴演奏家,所以他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启蒙音乐教育。12岁的时候,拉赫玛尼诺夫就读于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师从俄罗斯钢琴学派中的尼古拉·兹维列夫。由于天赋出众和个人的勤奋努力,他很快就在同龄学子中崭露头角。1891年,他完成了著名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然后以钢琴家的身份顺利毕业。从1892年开始,他迎来了音乐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先后创作了钢琴曲《幻想小品集》、交响诗《波西米亚随想曲》等,为自己迎来了最初的赞誉。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生涯遭遇转折,精心创作的交响乐以失败而告终,给了他巨大的打击,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才逐渐恢复。1900年,他创作出《第二钢琴协奏曲》,标志着又一次创作高峰的来临,较为成功的作品包括《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前奏曲》《交响诗死亡岛》等。1917年,他为了躲避国内的战争环境而移居美国,随之迎来了第三次创作高峰,创作出了《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三交响曲》《克莱里主题变奏曲》等。1943年,拉赫玛尼诺夫病逝于美国,一代音乐巨星陨落。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4)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5)

Prelude No. 4 Op. 23

Lydia Gorstein - J.S.Bach: Partita II C Minor BWV 826 – S.Rachmaninoff: 3 Preludes Op.23&32 – F.Chopin: 24 Preludes Op.28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6)

二、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曲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一)诗意的浪漫

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中,而且自始至终都对音乐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文学中的诗歌。诗歌本身和文学家创作诗歌的手法和风格都直接反映在了音乐中,如诗歌中的象征主义。这一流派主张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在诗歌中虚拟出一个世界,然后在这个世界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追求。拉赫玛尼诺夫自幼就十分喜欢文学,和当时俄罗斯的象征主义诗人,如巴尔蒙特、布洛克等人都是好友,这种象征主义的诗意追求,自然也会影响到自己的音乐创作。表现最为明显的当属其最为著名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创作于拉赫玛尼诺夫第一次创作遭遇滑铁卢之后,在亲友的不断鼓励下,他慢慢走出阴霾,重新燃起了创作的激情,也诞生了这部不朽之作。

  • 第一乐章中,整体的风格是英勇豪迈的。略显低沉的引子过后,直接奏出了坚定、刚毅的第一主题,表现为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 第二主题中,这种坚定和刚毅,转为了一种明朗,让人觉得第一主题中的那种情绪是从容不迫的。第二乐章中,作者用如歌的旋律和精致的和声,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俄罗斯风情画卷,给人一种怡然自得的感受。
  • 而在第三乐章中,作者采用了快板的节奏,像是突然醒悟,又回到了现实中,虽然没有了那种激情澎湃,却有一种自信于其中。象征主义诗歌虚拟世界建构的手法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此时的拉赫玛尼诺夫正处于一个恢复上升期,他在作品营造的世界中,对往事进行了回忆,然后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慢慢打开,用一种坚定和热情,将过往那些阴霾的情绪一扫而光。特别是第二乐章中对俄罗斯的风景描写,尤其反映出作者此时的自信。希望自己能够以一个新的姿态和面貌,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也就是说,他在作品中实现了理想和现实的交织,体现出一种诗意的浪漫。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7)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8)

Concerto No. 2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n C minor Op. 18: I. Moderato

Tbilisi Symphony Orchestra - Rachmaninoff: Concerto No.2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n C minor Op.18;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43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9)

(二)标题的浪漫

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为作品标上一个题目,或者是几个词语,或者是一段话,阐明作品的体裁、风格和内容,以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浪漫主义时期,是标题音乐发展的高峰时期。因为浪漫主义音乐创作讲究情感的抒发,而情感本身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特征,如果能够给作品加上一个标题,则会让情感指向相对明确,以更好获得和观众的共鸣。所以,浪漫主义时期几乎每一位音乐家都对标题音乐有所涉猎,拉赫玛尼诺夫自然也不例外,他的大多数钢琴作品都有标题。如《阿列克》取材于普希金的诗歌,《春天》根据涅克拉索夫的诗歌改编而成,《第一钢琴组曲》中,冠以《船歌》《爱的夜晚》《泪水》等标题。由此可见,拉赫玛尼诺夫这些标题的灵感,多来自于诗歌和绘画,表现出了他心中追求像诗人、画家一样,能够尽情地进行心灵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如《音画练习曲》中,就是力求用音乐的手法来进行绘画和诗歌创作,完成心灵的画作和心灵的小诗。如作品33的第二首中,其标题是《世界上最让人渴望的就是梦境》,整个曲子是快板,曲式游离于大调式和小调式之间,旋律流畅如歌,并且辅以急速起伏的琶音伴奏。我们并不知道拉赫玛尼诺夫想要具体表达怎样的情感,只知道他在努力刻画自己的梦境。第六首降E大调,标题是《春天热闹的集市》。旋律线条鲜明、节奏规整,整个曲子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开头的三个小节,用柱式和弦的手法宣告春天的到来,然后用十六分音符的震音,将春天这种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场景推向高潮。第二乐段中,用双手和弦的跳跃和齐奏,描绘出了集市上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充分体现出了他的标题性作品的特点,即诗情画意和心灵的歌唱。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10)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11)

Concerto No. 2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n C minor Op. 18: II. Adagio sostenuto

Tbilisi Symphony Orchestra - Rachmaninoff: Concerto No.2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n C minor Op.18;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43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12)

(三)悲剧的浪漫

悲剧性是西方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也是浪漫主义矢志不渝的追求,因为有着特殊的人生和情感经历,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的悲剧性十分强烈,甚至到了一种极致的地步——死亡,他酷爱死亡主题,这样神秘的死亡情结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帕格尼尼主题幻想曲》是一部钢琴与管弦乐的作品,以帕格尼尼(意大利)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的主题为基础,通过变奏的结构形式创作而成,主要包含了引子以及24个变奏部分。其中,在第七变奏时,引入了《愤怒的日子》这一死亡主题的音调,第十变奏时钢琴又重现了《愤怒的日子》这一阴暗的形象。死亡主题始终贯穿在作品之中,时隐时现,好似凶恶的死神、可怕的命运一样,让人们只能听天由命,而无法全力摆脱。

  • 《科雷利主题变奏曲》是一部将佛利亚的舞曲作为音乐素材的作品,作曲家运用了极其梦幻般的写作手法,全曲共有主题、20个变奏、间奏、尾声合计23个部分,并多次在变奏部分引入了死亡主题。给人的感觉是死亡就在周围,却看不见,摸不到,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绪笼罩在身旁,可见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功力之深。这种对死亡情结的偏爱,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家庭的变故、社会的动荡以及俄罗斯民族所特有的忧郁气质,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他在创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情绪的影响,特别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与之相类似的情绪之后,更是深有感触,于是就共同造成了拉赫玛尼诺夫对于悲剧性的执著追求。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13)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14)

Rachmaninov: Prelude in G minor Op.23 No.5

Vladimir Ashkenazy - Rachmaninov: Complete Works For Piano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15)

(四)东方的浪漫

工业革命之后,随着资本主义殖民地的扩张,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渐频繁。拉赫玛尼诺夫所处的时代,一种名为“东方情调”的文化,在文学、绘画、建筑和音乐等诸多艺术形式中蓬勃发展起来。这里的东方,主要是指亚洲的中东部地区,包含土耳其、阿拉伯国家地区、中国、印度、日本等。艺术家将东方文化和自己的艺术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了有着异域风情的艺术佳作。拉赫玛尼诺夫同样对东方情调十分青睐。

  • 如《音画练习曲》作品33中的f小调,就是模仿阿拉伯地区的音乐风格创作完成的。整个曲子短小精悍,采用了快板,感觉更像是一首小型的进行曲。左右常用八度和弦,需要迅速果断地奏出。右手旋律则十分流畅和连贯,和左手的和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阿拉伯地区的音乐风格不谋而合。
  • 在《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第二主题抒情性、歌唱性很强,情绪明朗,充满诗意,从中可感受到俄罗斯辽阔的平原,是一首对美丽的大自然的颂歌,并具有一些东方色彩。这是因为作者创作之前曾到俄罗斯东部游历,目睹了亚洲东部大平原的广袤,然后有感而发创作出了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16)


  •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 18: II. Adagio sostenuto
  • Sydney Symphony Orchestra;Alexander Lubiantsev -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2 Piano Concerto No. 3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17)


综上所述,拉赫玛尼诺夫在钢琴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浪漫主义风格,实际上已经超出了钢琴本身。他的钢琴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人文特质,充满了民族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种种现实和美好的精神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升华。最后的浪漫主义者,可谓是对其最精准的定位,他秉承了浪漫主义音乐创作中优秀的因素,并且用特有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始终用情感、心灵虔诚地进行着创作。于是我们感受到了这种深情,这一段段发自内心的旋律。要想更好地学习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细致地了解他的钢琴音乐特色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俄罗斯这位世界顶级的钢琴大师在音乐方面所显示出来的独特魅力。

拉赫玛尼诺夫最悲伤的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18)

人人爱乐3.0已上线!全新版本,优质享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