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

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在先生诞辰101周年的今天,东方出版社推出新书——《生命的认知——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文集》。对南怀瑾先生更好的纪念,就是读他的书。他启发了无数国人重新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重建文化自信;他有教无类,言传身教,立言、立德、立功;他目光深远,反对故步自封,提倡融会古今中外文化精华,与时俱进。

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1)

今天,是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纪念日(农历二月初六)。

南怀瑾先生,一代大师,一代传奇。

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不管外界赋予他多少标签,终其一生,先生都身体力行,知行合一——

‍‍‍‍‍‍‍他致力于民族振兴和改善社会人心,为文化重建奋战了七十年;

他启发了无数国人重新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重建文化自信;

他有教无类,言传身教,立言、立德、立功;

他目光深远,反对故步自封,提倡融会古今中外文化精华,与时俱进。

对南怀瑾先生更好的纪念,就是读他的书。

在先生诞辰101周年的今天,东方出版社推出新书——《生命的认知——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文集》

纪念,是为了缅怀,为了传承;

是为了汲取、弘扬精神;

更是为先生“弘扬儒释道诸子百家,接续中国文化断层”的宏愿共同努力。

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2)

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3)

南怀瑾老师尽其一生都在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他对于现代前沿的生命科学、认知科学,也始终给予极大的关注,一直强调传统文化和生命科学以及认知科学要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深入研究。

他曾立志“以传统书院之传习为基础,配合现代前沿科技研究方法,希望综合同志者之力,发掘固有传统文化之精华,在认知科学、生命科学主流方向上有所贡献,以冀为人类文化之前行,探寻一条正途。”(叶小文《向南怀瑾先生请益安身立命之说》)

先生晚年回到大陆以后,讲了很多有关生命科学与认知科学的课程,包含了他对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思考。这些资料正在整理中,目前已经出版的有《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人生的起点与终站》《禅与生命科学的认知》《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等。

中国文化的认知研究:知觉和思想从哪里来?

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目前是世界上比较流行、前沿的一门科学。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认知科学?

南怀瑾先生说,“如果真正讲认知科学的话...就是中国文化讲的知性,也就是讨论能够知道一切的“能知之性”是什么,这才是正题;当然也包括了灵魂等问题。”(《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他认为,其实早在千年前的佛教中,就已经存在真正的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大家都晓得初唐时代的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弘扬唯识学,就是佛学里的生命科学与认知科学。以现在来讲,这是真正的认知科学,就是说生命的来源,怎么有知觉与思想?知觉与思想从哪里来?”(《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同时,不仅是佛教,儒释道三家都含摄了生命科学的道理,“中国文化的儒释道三家,各有三句话需要了解的,就是佛家讲“明心见性”,儒家叫“存心养性”,道家说“修心炼性”。实际上,这就是生命的大科学。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南师认为,中国儒佛道三家对“生命本源”的认识,比世界其他宗教的“生命学说”都要深刻而科学。

南怀瑾先生的忘年之交,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在苏州吴江庙港举办的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上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生命认知这一问题作了风趣而又深刻的演讲:

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4)

宗性法师

今天我发现整个社会呀,很多人都很关注生命,但是,今天普通老百姓关注生命,他不去关注生命的本体或本质,更多的是关注生命的现象。因此,大家关注生命,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算命。

我曾经去乘飞机的时候,有一个乘务员,她一直追着我,说:“大师呀,我找你有点事儿呀!”我说:“啥事儿,你天天在这个飞机上服务好,别坠机就行了。”她说:“不行啊,我碰到你一次不容易。”那我说:“你说吧,有什么事?”她说:“你会算命不?”我说:“我不会。”她说:“人家讲的,大师都会算命。”哎呀,我一听这话就不好往下说,那我说:“你讲吧。”她就讲,她讲了半天,生辰八字一报,我说:“你命挺好的。”她说:“你还没看呢!”我说:“我怎么没看呢,你都上天了,命还不好,谁还比你好哇!”她后来再也不找我了。

所以,我的个人的看法是什么呢?今天的人们,很多用算命的方式来关注生命,我觉得这个需要改变。算去算来,没有用的,还得自己努力。所以我后来也送给她一句话,我说我这个“大师”呀不是算命的大师,我把我自己叫什么呢,认命的大师。当然,首先哪,我觉得也不是什么大师,因为她在飞机上要加一个“大师”,我就没办法,顺着她这个路就去了。所以我呢,顶多只是一个认命的人。

我们儒家文化里头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果我们不能知道这个生命的根本,总是在生命的现象外面转,我们很多时候,容易迷失方向。

特别是今天,这个转型期的时代或者社会。因为这一百多年来,整个国家和民族走过很多曲折的道路。所幸的是,我们现在这三十年,我们国家和民族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大家物质生活条件都非常好了,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好像比较充分,可以上月球去,可以下海底里面去。但是呢,我感觉今天我们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唯独认识自己的方法不够,包括认识自己本来生命的根儿也不够,因此就造成我们大家今天在物质条件的冲击下,容易浮躁,容易没有方向,甚至有时候没有安全感。

所以我想,我们今天要认识生命的第一步,就是不要被生命的现象所迷惑,一定要通过生命的现象去追溯我们这个生命的源头。我刚才用了一个词儿,叫生命的“本体”,这也只是个概念,只能用这个概念来描绘它,至于那个后面是什么,是需要离开这个概念,去真正用觉知的那个慧去体会的。

六祖大师告诉我们,那个能够体会的最后的境界是什么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它是不可说的,说出来的描绘出来的都不是那个本原性的东西。

因此,我觉得我们今天在这个物质发达、社会高速发展、外面的世界异彩纷呈的时代里头生活,大家一定不要被这个现象界所迷惑,一定要透过这个现象,去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有方向,才会有安全感,你的人生也才会有一个正确的轨道。这是第一个我想要和各位分享的。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你的命运控制在自己手上

南怀瑾先生认为,真正的认知科学,不仅仅是哲学,更是一门大科学。

“真要建立认知科学的方向的话,要好多科学家参与,尤其是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家,等等。等我庙港那里的建筑好了,我通知你约一些科学家来,像研究物理学的、真空物理学、量子物理学、化学、医学等等,这些人一起来,我们再来讨论。"(《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一切的众生,不止人,这个知性哪里来的?最初怎么动的?不但是只讲理论,还要拿脑科学,脑医学,同一切医学,以及物理、化学等等,配合起来研究。”《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关于脑科学对生命认知的影响,台北医学大学讲座教授洪兰博士在南怀瑾先生逝世5周年纪念活动上,借助具体实验案例,针对时下人们的有关困惑,作出了精彩阐述:

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5)

洪兰博士

好莱坞有一位电影明星叫帕德里夏•妮尔(Patricia Neal),她在1964年拿过奥斯卡金像奖,当时跟她演对手戏的那个人叫保罗•纽曼(Paul Newman),各位太年轻可能就不认得了。1964年拿金像奖那一年她38岁,一年后,39岁的她中风了。

在1965年,中风是无药可救的,根本不知道大脑里面是什么样,也没有CT扫描,更不要讲核磁共振或者是振子断层扫描了。她躺在地上被救活,左脑整个坏掉,左边的视觉皮质也坏掉了,所以她右眼戴着眼罩,嘴巴不能说话,右边的身体瘫痪了。医生就跟她讲:“你这么严重的中风,这辈子不可能再上舞台了,怎么演戏呀,眼睛也看不见了,嘴巴也不能说话,身体也瘫了。”

可是她刚刚拿过金像奖,她非常不甘愿从事业巅峰突然掉下来,因为当时不甘愿,所以她下决心一定要再回舞台,她的复健就是一个主动的复健。经过四年的复健以后,她重回荧屏演戏拿到艾美奖,大家都没有想到有这么厉害的人。后来有了核磁共振以后,我们就把她找回实验室,跟她说:你当年中风的时候,只有电脑断层扫描,明明看到你的左脑区都黑了,你的右手是左脑控制的,你的左脑都黑成这个样子了,为什么你的右手会动?现在有功能性核磁共振了,请你动一下你的右手,让我来看看是谁在管你的右手。

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6)

各位请看,这是同一个人的三张大脑片子,脑的形状是一样的,只是扫描的高度不同,都能看到红色的区域,她右边的运动皮质区,把她左边坏掉的功能给拿过来了。所以说功能是可以转换的,而且年纪越小的时候受伤,转换得越快。

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7)

这是一个4岁小女孩的大脑,她阅读的梭状回(fusiform gyrus)因病变切除了,是个黑洞。这个地方是处理字母的地方。它变成黑洞,人就不能阅读了。可她到11岁的时候,阅读没有问题,把她请来照核磁共振,右边的脑把她病变的左脑的功能给拿过来了。所以各位看到,一边是正常人的脑,一边是病人的脑。

我们阅读的时候是左边的梭状回(fusiform gyrus)起作用,我拉个平移线过来,右边把她病变的左边的功能给拿过来了。所以各位就很清楚地看到,我们大脑的观念跟过去不一样了,它是一个循环、轮转(cycle),它受到环境的影响,大脑产生观念,观念就引导了行为,行为产生结果以后,就回过头改变大脑。

所以我们就去跟老师讲:“不能骂孩子是猪,骂他是猪,每天都是猪,最后变成猪。”这叫自我实现,这个现象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就注意到了,但是之后过了20年,人们才在大脑里找到它的神经机制。

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8)

上面左边这张图是还有八天出生的小猫神经元,右边这张图是同一只猫,同一个神经元,只不过小猫变老猫了。猫在小时候,有着密密麻麻的神经联结,长大后,常常走的神经路线变粗,不常走的神经路线没有了。这什么意思呢?每一个人都是过去经验的总和。你过去的经验造成现在的你,这就非常重要了。这就像我们常说的,“你今天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就影响他的神经联结,就影响他明天行为的表现”。这是在医学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

这个实验改变了我们对于忧郁症的治疗方法。过去忧郁症的病人躺在医生沙发上,想不好的事情。现在就跟他说:不可以了,你每天想不好的事情,你的负面情绪神经就很“大条”,但凡碰到一点点跟它有关的事情,这个回路就马上活化起来了。

所以我们在精神科的墙上,一定会看到丹麦哲学家祁克果说的话,他告诉你,“生命只有走过才能了解”。牛奶打翻了,不要想谁害你打翻的,找到害你打翻的人,覆水难收,捡不起来,要赶快去赚钱买一罐新的牛奶,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念。所以我们为什么会讲,“造命者天,立命者我”,你的神经是控制在你自己手上。

认知科学发展的当下误区以及未来展望

虽然今天人们对于生命的兴趣与探索越发深入,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

南怀瑾先生曾经指出:“正如我所想的,认知科学走到旁门左道了,没有真正向认知科学的本题发展。换句话说,他们对认知科学的研究,配合了脑科医学、心理学,慢慢和西藏密宗尤其与达赖那一派的结合,把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演变成对前生后世有没有灵魂存在的问题了。这个路线,离认知科学主题也越来越远了。”(《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他认为真正的认知科学是探讨“人的思想怎么来的?究竟是脑还是心,是唯物还是唯心来的?”是对于能够知道一切的“能知之性”是什么进行的深入研究。

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9)

关于未来世界文化的趋势,南怀瑾先生在同西方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谈话时说,“现在这个世界文化,今后一定追求认知科学、生命科学。所以你这位管理大师赶快转到这一面来。现在转到这个上头来,你是一马当先,先领头了。”(《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他在晚年的讲课中,曾劝勉同学,不要拘泥于传统复古的道路,而是要融会古今中外文化精华,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不是在这里天天打打坐,听这些古老的东西,而是要将古老的旧文化,变成现代领导人类世界走进一个新的文化里程,这是我所理想的一条路。”(《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本文中宗性法师、洪兰女士的演讲均摘录自《生命的认知——南怀瑾先生逝世5周年纪念文集》

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10)

《生命的认知》

本书收录了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各自的角度对生命认知这一深刻议题进行的讨论,见地透彻,精彩纷呈,发人深思。

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11)

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