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没到200度需要戴眼镜吗(近视不到100度要戴眼镜吗)
近视没到200度需要戴眼镜吗(近视不到100度要戴眼镜吗)正视眼的人眼睛在看近时,双眼内聚,瞳孔缩小,调节反射,这被称为三联动。这里我们要插播一个知识点:眼的三联动所以,当孩子被检测出-0.25,双眼眼位与调节集合正常,且单眼裸眼视力0.6以上,双眼裸眼视力0.8以上,可暂不配镜。但一定要密切关注视力变化,至少3个月进行一次视力复查。前面我们说过我国近视的诊断标准;很显然50度已然属于近视。既然是近视,就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当然是要配眼镜的。但很多家长认为:“才50度,只是看远不清楚,看近又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不需要戴眼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认识,孩子一旦戴上眼镜,度数就会越戴越深,当检查出孩子近视不到100度时;他们就觉得这么低的度数;可以再等等,先不要戴眼镜。
那这样的做法对吗?“近视不到100度,究竟要不要戴眼镜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目前的诊断标准,根据散瞳后验光测定的等效球镜(SE)度数判断近视度数,可以把近视分为低、中和高三个不同程度:
从上面的分类可以看出,25度的确无法被诊断为近视。然而这个度数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临界点,因为这个度数有极大的可能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进一步增长。
所以,当孩子被检测出-0.25,双眼眼位与调节集合正常,且单眼裸眼视力0.6以上,双眼裸眼视力0.8以上,可暂不配镜。但一定要密切关注视力变化,至少3个月进行一次视力复查。
前面我们说过我国近视的诊断标准;很显然50度已然属于近视。既然是近视,就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当然是要配眼镜的。
但很多家长认为:“才50度,只是看远不清楚,看近又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不需要戴眼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里我们要插播一个知识点:眼的三联动
正视眼的人眼睛在看近时,双眼内聚,瞳孔缩小,调节反射,这被称为三联动。
内聚是为了使物体成像于两眼视轴,利于双眼融像;瞳孔缩小是为了减少眼内的光线,因为靠的越近进入眼内的光线越多;调节反射是睫状肌收缩,晶状体突度增加,整个眼球的屈光力增加,使发散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正是因为有了联动的同时作用,我们才能在看近时看得清楚,看得舒服。
睫状肌调节、双眼集合、瞳孔缩小,这三者有你强我强,你弱我弱的关系,即如果调节的幅度增大,那么集合(内聚)的角度也相应增大。
如果是近视眼,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整个眼球的屈光力增加,那么看近的时候,可以不动用调节反射或者比正常调节的更少,但内聚的角度和正常一样,这必然导致调节和内聚的不相协调;为了解决这个不协调,要么增加调节,要么减弱内聚,最终打破眼外肌之间原有的平衡,可能出现调节痉挛,尤其可能出现外隐斜甚至发生斜视。
如果近视了不戴眼镜,调节需求减少,久而久之眼睛的调节功能下降,增加视疲劳,更可能会加快近视增长!所以,我们建议,即使只有50度,也应该配戴眼镜进行矫正。
这个时候,家长们又有疑惑了,孩子戴上眼镜后会不会导致度数加深?
戴眼镜促使近视加深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但如果近视了不佩戴眼镜反而会延误近视的矫治。
对于真性近视的儿童,戴镜后视力会得到及时的矫正,但是由于其仍处于生长发育期,眼轴的增长会导致近视度数的增加,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其度数有可能会继续增长,至成年后才能相对稳定。
已故的澳大利亚著名眼视光专家华柏恩教授,根据629名亚裔儿童的近视度数增长情况(图左侧数据),推导出以下的事实:
如果一个7岁儿童近视100度,不采取任何近视控制手段,仅仅是验配普通眼镜,那么到16岁时,他(或她)的近视度数将变成600度,属于高度近视。(图右侧蓝色曲线);如果可以控制50%的近视增长,这就意味着,同样情况下这个儿童的近视会变成300度(图右侧红色曲线)。
所以目前国际上对于近视控制的研究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就目前科技的发展而言,我们只能做到尽量控制近视的增长速度,但还不能做到完全阻止近视的发生或者发展。
目前为止,控制近视较为有效的手段如下:
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硬性角膜接触镜、周边离焦控制隐形眼镜或框架眼镜、青少年渐进多焦点眼镜或是缓解疲劳眼镜及视觉训练等。
但是具体选取哪一种方式来控制一定要经过正规的医院和眼镜店的视光师或是医师检查后方可进行,因为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应症,需要“对症用镜”,并且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