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从熬一锅葱油开始(肥葱细点香油慢焰)
美味从熬一锅葱油开始(肥葱细点香油慢焰)汉武帝晚年昏聩,以致爆发巫蛊之祸,他和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太子刘据自杀,太子家人多遇害,但刘据的孙子、襁褓中的刘病己却活了下来,这就是后来的汉宣帝。汉宣帝在狱中长大,人生经历波折诡谲,他未登基时常出去买饼,而他光顾的店家立刻生意火爆,这事他自己也感觉奇怪。到了西汉,饼就开始大显身手了!《西京杂记》里说,汉高祖刘邦建国后,把父亲接到长安皇宫中居住,是为太上皇,但太上皇却很不开心,因为他想念老家那些卖肉、卖酒、卖饼的人,想和他们一起斗鸡踢球,于是高祖作新丰县,把老家那些人都搬到新丰,太上皇才高兴起来。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讲故事,多爱拿饼说事儿。《韩非子》里说,孙叔敖特别廉洁简朴,他任楚庄王令尹时,吃粗米饼,喝菜羹,吃干鱼。《墨子》也曾用偷邻家饼的富人,来比喻窃取宋国、郑国城池的楚国。来自头条号免费正版图库秦朝一时轰轰烈烈,但却只持续了短短十几年时间的时间,饼还没来得及搞事情,秦朝就灭亡了。
饼啊,太厉害了!简直令人惊叹!因为饼从古至今就受到各色人等的喜爱,这使得饼的历史长河波澜壮阔、奔放豪迈。但饼却又不停地花样翻新,风雅谐趣点缀其间,除了是吃食,饼还是武器、是卸妆工具、是流行风尚、是占卜用品、是贺寿食物,不仅如此,饼的画像还成了空!真是让人不得不说,一部饼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中国社会史!
来自头条号免费正版图库
先说饼的名字,饼为什么叫“饼”呢?《释名》说,饼,调和面粉使其合并,就称为饼,饼上面撒上胡麻,也就是芝麻,就称为胡饼,饼蒸吃叫蒸饼,煮着吃叫汤饼,其实就是煮面片,还有一种叫索饼的,就是面条了。细分起来,稻米做的饼,称为餈,而面粉做的,就称为饼。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做饼的习俗,在距今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就有用来烤饼的陶制鏊子出土,河洛曾在博物馆中见到过,样子和如今金属制的鏊子一模一样!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讲故事,多爱拿饼说事儿。《韩非子》里说,孙叔敖特别廉洁简朴,他任楚庄王令尹时,吃粗米饼,喝菜羹,吃干鱼。《墨子》也曾用偷邻家饼的富人,来比喻窃取宋国、郑国城池的楚国。
来自头条号免费正版图库
秦朝一时轰轰烈烈,但却只持续了短短十几年时间的时间,饼还没来得及搞事情,秦朝就灭亡了。
到了西汉,饼就开始大显身手了!《西京杂记》里说,汉高祖刘邦建国后,把父亲接到长安皇宫中居住,是为太上皇,但太上皇却很不开心,因为他想念老家那些卖肉、卖酒、卖饼的人,想和他们一起斗鸡踢球,于是高祖作新丰县,把老家那些人都搬到新丰,太上皇才高兴起来。
汉武帝晚年昏聩,以致爆发巫蛊之祸,他和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太子刘据自杀,太子家人多遇害,但刘据的孙子、襁褓中的刘病己却活了下来,这就是后来的汉宣帝。汉宣帝在狱中长大,人生经历波折诡谲,他未登基时常出去买饼,而他光顾的店家立刻生意火爆,这事他自己也感觉奇怪。
来自头条号免费正版图库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说是收到了天书,要王莽登基,并列出了十一位辅政大臣的名字,其中有两个陌生的名字:王兴和王盛。后根据姓名和容貌,最终选定了两个人,城门令史王兴和卖饼的王盛,这样卖饼儿王盛就从布衣之身直接与朝中大臣同列了。
王莽死,东汉立。梁冀,东汉顺帝皇后的哥哥,汉质帝曾说他是“跋扈将军”,被他用汤饼毒杀。
质帝死,桓帝立。桓帝运筹帷幄,终于用唐衡等五个宦官杀了梁冀。宦官唐衡的哥哥唐玹任京兆尹,要杀弹劾过他的赵岐,赵岐隐姓埋名,逃到北海买饼,后受到孙嵩的保护,在他家夹壁中藏了好多年,直到唐衡、唐玹兄弟皆死才重见天日。
桓帝死,灵帝立。灵帝喜欢胡物,就是西域的东西,尤其爱吃胡饼,也就是芝麻饼,结果胡饼在京师盛行起来,成了一时风尚,人人都想吃。汉朝不久灭亡,但胡饼却一直流行着,后来还发生了很多事情,都和胡饼有关。
来自头条号免费正版图库
曹魏灭汉,曹丕称帝。何晏,父亲早逝,他被曹操收养,后娶了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就是后来和曹爽一起被司马懿灭了三族的那位何驸马。《世说新语》上说,何驸马很白,魏文帝曹丕怀疑他敷了粉,于是在大夏天让他吃热汤饼,何驸马热得出了很多汗,自己用衣服擦汗,肤色更加白皙光亮。
曹丕死,他的儿子曹睿继位,是为魏明帝。他想让卢毓推荐适当的人选当“中书郎”,却又不想要那些徒有虚名的人时,说“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从此,画饼就成了空名,而画饼充饥就成了成语。
司马炎建国号为晋,取代曹魏政权。《晋书》上说,何曾,西晋开国元勋,每顿饭要花费万钱,还说“无下箸处”,蒸饼上如果没有裂开成十字纹,他就不吃。西晋文学家束皙曾做《饼赋》,赞叹饼的美味。
但西晋国祚不长,不久后八王之乱,元气大伤,又兼五胡乱华,百姓与世族南渡,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东晋疆域大体上在淮河、长江流域以南,而北方分裂,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来自头条号免费正版图库
十六国之一后赵皇帝石虎也爱吃蒸裂的饼,《太平御览》上说他常用干枣、核桃做馅饼,蒸之使坼裂方食。几乎与石虎同时期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似乎喜欢吃胡饼,当时的丞相王导是王羲之的堂叔,王导住在首都建康的乌衣巷中,就是今天南京夫子庙旁、秦淮河畔的乌衣巷,那里曾经是东晋世家大族风流云集之地,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从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来这里凭吊,写了那首著名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王,就是指王导;谢,指的是王羲之的好友谢安。扯远了,主要是太喜欢刘禹锡的诗了。
还说东晋,东晋太傅郗鉴想在丞相王导的子侄中选女婿,选婿那天,人人都着意修饰希望中选,唯独王羲之毫不在乎,坦腹东床,吃着胡饼!这事《晋书》和《世说新语》都有记载。
姚泓,十六国时期后秦最后一位皇帝。他的叔叔姚绍负责军事,公元416年,姚绍请胡僧预测吉凶,胡僧做了一张很大的胡饼,坐在饼上,先吃西边,后吃北边,然后吃南边,最后一卷吞之,一言不发就走了。这年五月,姚军大败于清水,九月,东晋刘裕的军队北讨,平定颖洛,次年席卷丰镐,生禽姚泓,后秦灭亡。
来自头条号免费正版图库
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建国宋,史称南朝宋。439年北魏统一华北,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写了《文心雕龙》,批评了束皙的《饼赋》,他认为束皙是写好文章的人,但却把才华用来写这些诙谐的文章,而这些丑恶之言,有亏德音,仿若溺者的妄笑、囚徒的狂歌。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杨坚定国号为“隋”,589年隋灭陈朝,统一中国,然而短短三十年后,隋恭帝杨侑禅让于李渊,隋朝覆灭,唐朝建立。唐朝各种饼依然盛行,白居易曾写诗说,“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韩愈羡慕人家牙好,就说,“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
来自头条号免费正版图库
唐玄宗登基之初,勤于政务、励精图治、奉行节俭,他偶然看见卫兵把吃剩的饼扔进水窖里,差点处死了卫兵。太子李亨有次为玄宗切羊肉,手上弄上了油污,他用胡饼擦拭,然后把胡饼吃了,玄宗很高兴,说,就应当这样惜福。后来安史之乱,潼关失守,玄宗出逃至咸阳集贤宫,到了日中还没有吃饭,杨国忠上市场上买了胡饼献给玄宗吃。这是杨国忠人生的倒数第二天,翌日,行到马嵬坡,杨国忠就被陈玄礼的兵将所杀。
宋朝朱熹,他可能曾经上当受骗,吃到过里外不一的饼,因此特别喜欢用饼来说理。他说,意要诚,如蒸饼,里、外皆是白面;意不诚,如外面虽白,里面却是粗面。他又说,用同样的好面做饼的里外,就是自慊,而用好面做皮,不好的面做心,便是自欺。朱敦儒说馋,便说,“肥葱细点,香油慢焰,汤饼如丝。” 陆游写家乡的美味,说,“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生孩子、过生日要办汤饼会、吃寿面,这风俗不知是从何时兴起,但是在宋朝时就盛行了。 陈起过生日不想喝寿酒,就想吃个寿面,于是写诗说,“今年都告免,汤饼却相宜。” 王灼恭贺村里的朋友得孙子,说,“遥知汤饼局,欢传溪上村。” 仲并恭贺朋友家得了男孩,也写诗说,“留取明年会汤饼,要看徐卿第二雏。”
来自头条号免费正版图库
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国号大元。1276年,宋恭宗被俘,元世祖命令宋皇家三宫北迁大都,太皇太后的宫廷琴师汪元量随行。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被囚于元大都,汪元量多次去牢房探视文天祥,二人互有诗作。1288年,太皇太后仙逝,汪元量便离开元大都南归,出家当了道士。他回忆在元大都的十三年,更觉“万事一画饼”。
元代的张耒,他有一个邻居是卖饼的,那卖饼儿每天天不亮就开始沿街叫卖,大寒烈风也不能阻挡,张耒写诗说那卖饼儿“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过生日吃寿面的风俗在元代继续流行,张翥为朋友贺寿,写词说,“愿年年,汤饼会。”
到了明清,且看《西游记》、《红楼梦》里,各种饼就更是花样百出了,也无须一一记叙了。(本文原创,请勿转载)
参考文献:
《释名》
《说文解字》
《韩非子》
《墨子》
《西京杂记》
《汉书》
《后汉书》
《世说新语》
《三国志》
《晋书》
《艺文类聚》
《太平御览》
《幽明录》
《全唐诗》
《文心雕龙》
《明皇杂录》
《太平广记》
《资治通鉴》
《朱子语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