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临终遗言,一生惧怕两人(蒋介石临终遗言)
蒋介石临终遗言,一生惧怕两人(蒋介石临终遗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之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时事所迫,蒋介石假仁假义的同意,但是面对“好兄弟”张学良的背叛,小肚鸡肠的蒋介石却铭记在心,甚至在临死之际也不愿放过,囚禁了张学良整整54年,凭一己之力断送了张学良本可大有作为的一生。当着一众群众的面,张学良言之凿凿的保证 一周之内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于是,1936年的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扣留蒋介石,逼迫其停止“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思想,联合中国共产党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
1936年12月9日,东北大学的学生在示威的过程中振臂呐喊,而奉蒋介石命令前来驱逐的张学良却是于心不忍。
张学良
因为学生们说的是实话,也是张学良的心里话。
当着一众群众的面,张学良言之凿凿的保证 一周之内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
于是,1936年的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扣留蒋介石,逼迫其停止“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思想,联合中国共产党一致抗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
时事所迫,蒋介石假仁假义的同意,但是面对“好兄弟”张学良的背叛,小肚鸡肠的蒋介石却铭记在心,甚至在临死之际也不愿放过,囚禁了张学良整整54年,凭一己之力断送了张学良本可大有作为的一生。
兵谏扣押 联共抗日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之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这是1936年12月12日,包括张学良在内的18位高级将领联合发表的《对时局通电》。
《解放日报》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
面对动荡的时局以及蠢蠢欲动的日本军,联合抗日还中国百姓安宁是当时的必要之举,但是狼子野心的蒋介石却并不这么认为。
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奉行的执政之道,即便是民不聊生,战火之中的百姓苦不堪言,但是蒋介石为了自己一权独大却是丝毫不顾。
可是蒋介石的良心泯灭,但是中国多得是有志之士。
蒋介石
张学良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联合抗日,为了攘外,面对顽固自封的蒋介石,面对步步紧逼,要让炮火瞄准中国共产党的蒋介石,张学良只能选择正义之道。
因为受难的百姓等不了了,而张学良也对蒋介石的所为感到心寒。
张学良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接连在中国土地之上引发的战火,蒋介石不仅视若无睹,甚至还在1936年的12月亲赴西安督战,强逼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军队进攻陕北红军。
攻,则伤国之根本;退,则被遣散流调,自己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不说,中国将或面临的战火则更会是无法预料。
张学良不忍心,但是蒋介石却丝毫不觉得有何不妥。
张学良
甚至在特务军警在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游行上,已经打伤一名学生的情况之下,蒋介石依旧下达“必要时可以开枪”的指令。
一二九运动
这是中国的同胞,但是蒋介石却丝毫不顾情谊,只要是阻挡他所谓大业实现的人,他都不会手下留情,甚至包括昔日里与自己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张学良。
但是张学良却不愿再任蒋介石放纵下去,国共必须团结起来联合抗日,才能守卫中国的领土完整,才能避免更多的人员伤亡。
于是在1936年的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促成了国共合作的达成,也让国共双方顺利结为了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
这是国之所趋,但却并非是蒋介石的内心所愿。
张学良的兵变是蒋介石的意料之外,但是蒋介石又怎会甘心将言语权拱手让人?
张学良
更何况,张学良扣押蒋介石的本心只是为了逼迫其同意联共抗日,并不会对他的人身安全造成任何的威胁。
但是蒋介石却依旧对张学良起了杀心。
在重返南京主场,重新拿回权利之后,蒋介石立马撕下了伪善的面具,扣押囚禁了张学良,上演了一出让日本帝国主义心满意足的内战戏码。
蒋介石
身为战争的挑动者,怀揣“歼灭中国”野心的日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中国内战,好让他们实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坐享其成。
但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心想的黄粱美梦,中国共产党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中国的有识之才也一定会尽全力阻止其发生。
虽然张学良被捕入狱,但是有一些人士直谏蒋介石,让其对张学良从轻处置,其中就包括宋美龄。
蒋介石
因为出现在西安事变谈判桌上的代表之一便是宋美龄。
南京政府在得知张学良并不想加害蒋介石的情况之下,派人奔赴西安,与西安方面谈判,其中之一便是宋美龄。
在宋美龄和宋子文的劝说之下,自恃“虎落平阳”的蒋介石才最终做出了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决定。
宋美龄
但是张学良也从宋美龄处得到了一张“护身符”。
“吾一定尽全力让汉卿回西安”,张学良选择了相信,但是宋美龄却食言了,因为蒋介石的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这一点,从蒋介石对孙中山的所作所为便是有目尽显。
另立政府 恩将仇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离世,留下了“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遗愿。
孙中山
可是两年之后的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却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正式宣告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
对于一手将自己提拔重用的孙中山,蒋介石却选择了恩将仇报,甚至想要取而代之。
为了寻求支持,蒋介石通过联姻的手段,想要获得美国的支持,把中国的分内之事,掺杂了外部力量。
在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上,蒋介石更是全面改变了孙中山的革命政策,转而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新权力中心。在1928年的4月,与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北进,在与北洋军阀张作霖的对战之中取得了胜利。
张作霖
值得一提的是,张作霖正是张学良的父亲。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乘坐列车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重伤,遗憾离世。
而子承父业的张学良就成为了东三省的保安总司令,拿到了东北的统治权。
因为东北易帜的举动,张学良正式宣告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成为了蒋介石手下的一员大将。
在张学良的支持之下,蒋介石如履平地一般地解决掉了孙中山的追随者,顺利坐上了国民政府大总统的“宝座”。
蒋介石
其中抹不掉的是张学良的功劳。
为了稳固这个肱骨之将,蒋介石开始以兄弟和张学良互称,但是不同的追求却注定会让二人殊途同归。
在家国大业面前,张学良选择了国,但是蒋介石自始至终的选择都是自己。
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是蒋介石被迫的无奈之举,于是他便把所有的罪责全部发泄到了张学良的身上。
张学良和蒋介石
但这只是蒋介石囚禁张学良的原因之一,另一个要义便是蒋介石对张学良在东北的势力感受到了惧怕。
为了避免猛虎归山,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蒋介石选择了囚禁张学良,并且还打算就此一直囚禁下去。
但是为了给自己囚禁的行为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彰显自己“假仁假义”的善心,蒋介石还是做足了表面功夫。
1937年1月,张学良被专机送到了溪口镇的深山当中,开始了自己的囚禁生活。
张学良
蒋介石没有用镣铐束缚张学良的手脚,但是对于正值青春年少,满腔抱负的张学良而言,远离水深火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实在是比死还难受。
这时候,蒋介石就体现了自己的心机。
为了树立自己亲民的“宽宏大量”,在囚禁张学良后不久,蒋介石就把其夫人和赵四小姐先后送到了张学良的住所。
张学良
因为心爱之人的出现,张学良的郁闷情绪才有所缓解。
1938年11月,蒋介石将张学良和杨虎城囚禁在了贵州省修文县的阳明洞。
此后几十年的囚禁生涯里,张学良去过很多的地方:贵州息烽县的阳郎坝、桐梓县的天门洞小西湖、重庆歌乐山的白公馆…都有张学良生活的痕迹。
在男儿报国立业的最好年华,蒋介石却让张学良与世隔绝,入目只有儿女情长,切断了张学良一切“东山再起”的可能。
张学良和杨虎城
毁人诛心,其招数真可谓是阴险毒辣。
蒋家垮台 终获自由张学良也并非是等闲之辈,面对蒋介石随时将起的杀心,他自不会坐等宣判。
更何况他满心所想的就是能够在抗日战场上为祖国尽一点自己的力量,可即便面对铮铮男儿的这个渴望,蒋介石却固执己见得不与满足。
张学良和蒋介石
但是面对蒋介石,张学良依旧抱有幻想。
在1956年蒋介石的70大寿上,张学良还托人给他送来了一份礼物:一块精美的欧米茄表厂制造的百年纪念表,意在指出时间到了,希望蒋介石能够将其释放。
蒋介石
可是收到手表的蒋介石却置若罔闻,只是照旧囚禁着张学良,甚至在逼近人生终点的时候,张学良的处置也依旧是蒋介石的内心牵挂。
1975年,蒋介石的身体已经日渐垮塌,为了蒋家的不倒之势,蒋介石精心将自己的儿子蒋经国推到了台前,想要让他子承父业,继续大业。
在1975年的4月5日,预感自己大限将至的蒋介石将蒋经国叫到自己的身边,如数家珍的“分享”着自己的心得,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在上任之后大有作为。
等到最后的时候,蒋介石握紧蒋经国的双手,反复告诫其在自己死后也一定不可放虎归山,要让张学良始终活在自己的掌控之内,不能给其实权。
即便已是临终,在蒋介石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旧把张学良视为猛虎,因此不愿给其自由。
面对父亲的临终委托,蒋经国重重的点了点头,接过了继续囚禁张学良的任务。
蒋介石和蒋经国
1975年4月5日下午,蒋介石的状况急转直下,死在了台湾的行馆之中。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的张学良,内心却是说不出来的复杂。
他不懂蒋介石为什么执意要将自己囚禁在他的眼皮之下,张学良也不懂为什么就连蒋介石辞世也不愿还他自由?
手无实权且已是74岁高龄的张学良又能做什么?
更何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然成立,自己都无权利傍身的蒋介石又为何依旧固执的将张学良视作不可小觑的猛虎?
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之下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国民党负隅顽存的力量也只能是罔顾现状的不堪一击。
蒋介石的临终遗言让张学良啼笑皆非,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为蒋介石对自己别样的重视感动。
张学良
但是在多年的囚禁之中,张学良从来没有辱骂蒋介石一句,因此在蒋介石离世之后,张学良还是托人送去了自己的挽联:
“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短短十六字,尽显的是张学良对蒋介石的矛盾情绪。
而宋美龄在得知蒋介石临终也不忘叮嘱蒋经国继续囚禁张学良的时候,留下了悔恨又自责的泪水。
因为是宋美龄言之凿凿地对张学良许下了让他重返西安的承诺,但是即便做决定的是自己的丈夫,宋美龄也没能兑现自己的诺言。
蒋介石和宋美龄
1978年,上台的蒋经国恪守父言,依旧囚禁张学良。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蒋经国却在1988年的1月13日,猝然离世,蒋家王朝走到了穷途末路。
蒋经国
而囚禁了大半生的张学良也终于在1990年恢复了自由身。
张学良终于用54年的时间获得了渴慕的自由,但这又有什么用?
胸怀大志的青年成为了耄耋之年的老人,作为被年龄束缚了手脚,看淡一切的张学良在1995年的时候放下国内的一切离开了台湾,侨居美国夏威夷,直至北京时间2001年10月15日离世。
在蒋介石的心中,张学良是自己地位的威胁者,是威风凛凛的假想敌,是自己发动内战,实行攘外安内道路上的绊脚石。
张学良
但是张学良却是用自己54年的囚禁生活,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立下了自己的功劳。
虽然他没能以军人的身份出现在抗日的战场,但是毛主席依旧评价其为“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周总理也曾说过“不论张学良将军是死是活,我们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毛主席周总理
2009年,张学良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也算是对逝去故者为民族贡献的安慰。
张学良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非议,但是人无完人,他确实是利用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经此一事,蒋介石对他产生隔阂,囚禁了张学良半生也是不争的事实。
是非对错,好坏公平,时间的长河会证明一切。
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但是在家国大事面前,张学良的献身精神却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