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铜锅涮肉标配涮菜是什么(食.荐诚心找茬)
老北京铜锅涮肉标配涮菜是什么(食.荐诚心找茬)-结果自然是:将军“大获全胜”,这涮羊肉也就“流传了下来”。我相信,不论是在北京干燥寒冷的三九天,还是在成都湿冷入髓的严冬季节,一顿涮羊肉,一顿麻辣火锅,都是给这两座城市的人们最为完美的馈赠:北京涮肉据传说,这是元代某位南下远征的蒙古大将军,因思念家乡羊肉味道心切,命厨师立即准备佳肴不得有误。由于条件所限,厨师急中生智用沸水涮制了极薄的羊肉片,辅以简单的佐料呈上。
“妈,咱家今儿晚上吃什么呀?”
“咱今儿涮锅子!你爸刚刚下楼买肉qie了。”
“妈 ,尖晚桑次啥子噢?”
“尖晚桑次火锅,你爸刚刚下楼买肉切了哈。”
我相信,不论是在北京干燥寒冷的三九天,还是在成都湿冷入髓的严冬季节,一顿涮羊肉,一顿麻辣火锅,都是给这两座城市的人们最为完美的馈赠:
北京涮肉
据传说,这是元代某位南下远征的蒙古大将军,因思念家乡羊肉味道心切,命厨师立即准备佳肴不得有误。由于条件所限,厨师急中生智用沸水涮制了极薄的羊肉片,辅以简单的佐料呈上。
结果自然是:将军“大获全胜”,这涮羊肉也就“流传了下来”。
-
成都火锅
相传泸州长江边上的码头,船夫生火做饭驱寒,用一个瓦罐盛汤,煮上各种蔬菜,再加上辣椒花椒祛湿。
所谓“菜当三分粮,辣椒当衣裳”,这食法深受船工们的喜爱,然后在长江边各码头传开了,并在成都和重庆发扬光大。
【贰.用锅】炭火铜锅 v.s. 鸳鸯铁锅
北京涮肉
在家吃涮肉的时候,通常就是用电涮锅或者电磁炉将就了;但要是选择下涮肉馆子,大多数时候咱还是愿意去那种提供老式铜锅的店。
北京涮肉铜锅有大有小,中部是一个烟囱式的管道,里面盛炭火,吃起来烟囱中冒着白气儿,羊肉在沸水中一涮即熟。近两年,还有人在潘家园儿倒卖铜锅子的,咱也不知道是图一什么。
-
成都火锅
红锅的话是一个圆铁锅。鸳鸯锅大致有两种,中间一条波浪线将红锅白锅划开;或者是中间一个小圆圈用来装白锅,周围是红锅,以前前者较多,后来基本是“锅中锅”形式了。
还有一些九宫格火锅,可能是为了方便不相干的人一起吃火锅,也可能是为了怕一些菜浑汤;也有一人一锅形式的。不过传统上来讲一般还是前三种。
【叁.锅底】白水清汤 v.s. 麻辣油锅
北京涮肉
老北京涮肉最不注重的可能就是锅底了。有葱段,有姜片,有点枸杞子,再抓小半把儿香菇,齐活了。更有甚者,直接就是一锅开水,万千滋味全在肉里和小料里。
-
成都火锅
成都火锅的锅底制作方法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多说了,主要说说锅底材料吧。
大致分成牛油锅和清油锅,前者更辣。材料大概有牛油或者清油、豆瓣、葱姜蒜、各种香料以及大量的青花椒和红花椒。花椒的数量怎么说?把火锅比作一杯茶,花椒就像茶叶吧(主要是浮起来的那个感觉)。锅上面是红红的一层油,来北京之前我都不知道下面还有白色的汤的(因为我们那边油太多,北京的火锅红油较少,煮沸的时候大量的白汤就漏出来了)。
【肆.小料】麻酱韭花 v.s. 干碟香油
北京涮肉
一千个人心中,得有一千种涮羊肉小料。您甭管是东来顺的,还是南门涮肉的;或者是自己家弄的,爷爷家弄的,都不一样,都各有千秋。
一般来说,主料必须是芝麻酱,讲究点儿的二八分和上花生酱,辅料包括酱豆腐,韭菜花,花椒油,盐,醋,酱油...多了去了,比例也得依据食客的口味再三地调整。
当然了,近几年随着各地风味火锅入驻京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往麻酱小料里加点川味辣椒油,广味耗油,台式沙茶酱什么的。不过个人建议您还是别把整个厨房的调料罐都给放小料碗里,原汁原味是最好,不然这肉味还吃得出来吗?
-
成都火锅
小料必须是香油阿(芝麻油),会往里边加盐、味精、蒜、香菜、耗油等,根据自己喜好添不添加或者添加多少。一般串串香还会有干碟子,火锅有些也有,就是辣椒粉、黄豆粉、孜然等混在一起,吃干碟子更辣。将干碟子倒在油碟里吃味道更好(更重口味……)碟子做的好不好非常影响火锅的味道。
近来还出现了原汤碟,碗里加一些底料然后直接加锅里的那个火锅汤进去,奇辣无比……
对了麻酱什么的,老板表示只有扑克
【伍.食材 荤】羊肉当道 v.s. 五花八门
北京涮肉
这是最不用废话的一项了:涮羊肉仨字儿里得有俩字儿带着主食材:羊肉。上讲究的店,一只羊能切出数十种肉来,什么黄瓜条,上脑,羊腱子...不胜枚举。但要说能单凭舌头分辨出来的,那不是大厨,就肯定是老饕了。
上述的那种手切羊肉,大多出现在档次较高或者较为正宗的涮肉店内。“立盘不倒”的手切羊肉虽然好吃,但是价格也相对较高。东来顺的羊肉片,肥瘦相间,自家涮着吃也是很享受了。
羊肉为主,肥牛为辅。小时候还吃过羊尾油,现在还偶尔点盘百叶,但这涮百叶可就跟正儿八经的爆肚没法比了。
-
成都火锅
成都火锅荤菜五花八门。有猪黄喉,牛黄喉,鲜毛肚,千层肚,五花肉,火腿肠,鸭肠,鹅肠,脆皮肠,腰片,腰子,腰花,郡花,郡坝子,素肉,肥牛,肥羊,嫩牛肉,麻辣牛肉,耗儿鱼,黄辣丁,脑花,鸭舌,鸭掌,鸡翅,肥肠,血旺,鱼豆腐等等...
总的而言,特点就是什么都敢吃,特别是内脏,但是又别有一番风味和特色。其中,黄喉、毛肚、鹅肠是“上桌率”最高的菜,并且这三个菜火候都特别有讲究,恰到好处才能保证其香脆爽口的口感.
【陆.食材 素】白菜蒿秆 v.s. 应有尽有
北京涮肉
考虑到北京冬季食材的匮乏,涮羊肉所配的素菜基本上只有一种:大白菜。
咱实话实说,大白菜易熟,爽口,清油解腻的特点,是非常适合出现在一顿羊肉宴之中的。除此之外,蒿子秆儿也是最常出现的一种素食。
说到这儿给您提个醒儿:吃白菜的时候,您尽量单找一个小碟,把白菜的水控干,之后再蘸食小料。否则鲜嫩多汁的白菜叶子,不一会儿就得稀释并冲淡小料浓郁的麻酱香。
-
成都火锅
素菜虽然也是什么都吃,但主要还是以土豆、藕和豆制品为主。为什么呢?因为油重。
煮菜叶子太贴油,过油过辣也是通常难以接受的。不像北方火锅,成都火锅从来不会煮面,但是吃到后面的时候,通常会煮一些火锅粉。其材质大概是一种土豆宽粉或红薯宽粉,除麻辣爽口之外,还很有“嚼劲”,火锅粉也是很多路边摊的小吃之一。
【柒.食法】“涮”字为主 v.s. “煮”字当道
北京涮肉
个人以为,这吃饭没有什么一定之规,但的确,吃涮羊肉也没听说过上来先zhuai俩烧饼的。
一般来说,先吃肉,就着素菜,据说过去食品卫生过得去关的时候,有经验的食客会先吃两口生羊肉片,就吃那个新鲜可口,今天您要是不怕回去拉三天肚子,也可以这么干。涮肉的时候讲究随吃随涮,用筷子夹那么一两条羊肉,在锅中将其抖落开,涮那么十来秒就可以蘸料入嘴。
吃涮肉,可不是个急茬儿。约莫吃吃喝喝一个来小时,八成饱儿了,愿意煮面的煮面,愿意吃烧饼的吃烧饼。过去还讲究喝一碗锅子里的汤,但今天您可千万别这么干了,因为不定喝出什么来呢。
-
成都火锅
与涮羊肉不同的是,成都火锅的食法主要是“煮”,而不是“涮”。
一般来讲先煮荤菜,再煮素菜,土豆等容易浑锅的最后煮。食材大多是整盘整盘的下锅,除了一些容易煮烂的肥牛、鸭肠等,很少有用来涮的,因此火锅中大多数时候是保持一个食材洋溢的丰满状态,充满了食之不尽的幸福感。
一些较为特殊的食材,例如鸭肠,讲究七上八下15秒出锅;而猪脑花,则需要放在漏勺内整个下锅煮才行。
【捌.口味】京味咸鲜 v.s. 麻辣鲜香
北京涮肉
传统涮肉的口味,我总结就是咸鲜,最典型的北京味儿。您这一顿饭基本上吃不到甜的和酸的,充其量来点儿辣椒油,但那也是香多于辣。羊肉的肉香和小料的咸鲜,交相呼应,创造出一种经典的,别属于冬天的味道。
-
成都火锅
当然是特色的麻辣(大家都懂的...)鲜香,并且越吃越麻、越吃越辣。但不是干辣,还有一种吃了才能明白的香味……成都火锅吃得很慢,边吃边聊,一吃就是一晚上,饭点过去回家就可以睡觉的节奏。在这种成都式悠闲的吃法中,也让火锅锅底越煮越香,越煮越辣,越入味儿。如同成都人对生活的理解,让节奏慢一点,才能品出生活的滋味儿。
【别注】作者简介
图文来自四九城原创,转载烦请告知
本文于2014年10月25日
首推于微信公众号四九城(sijiucheng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