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众公园玫瑰长廊(三圣乡荷塘新添了个凉亭)
成都小众公园玫瑰长廊(三圣乡荷塘新添了个凉亭)不同于一般程式化的设计,栏杆是不连续地、截断地分立其上,参差有度。十六根四四方方的白色钢柱,笔直挺拔地支撑着方方正正的白色钢顶板,尺寸均衡,整齐划一,整个空间内部又被分成了好几个小的空间。等你迁延顾步地带着沉醉荷景的心情往池心走去时,它才会悄然地进入你的视线。自此开始,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要打望一下它。它的“白与简”给了人们一种独特体验。钢结构配玻璃、极简主义风格的现代设计,放在总让人联想起古代传统文化的荷塘里,竟然毫不违和,这不得不让人折服。
文:专注成都花花世界的生活美学平台“蓉城花开”。
说起三圣乡荷塘月色,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古色古香,典型的东方建筑,高大,醒目。
今日,荷塘月色”里多了一个“凉亭”,着实令人眼前一“白”。
这个低矮、小巧、简朴、紧致的凉亭并不喧宾夺主,从远处望去,它以“隐秘”的姿态淹没在曲曲折折的荷叶之中,以至于在你刚踏入荷塘时,根本察觉不到它的存在。
等你迁延顾步地带着沉醉荷景的心情往池心走去时,它才会悄然地进入你的视线。
自此开始,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要打望一下它。
它的“白与简”给了人们一种独特体验。钢结构配玻璃、极简主义风格的现代设计,放在总让人联想起古代传统文化的荷塘里,竟然毫不违和,这不得不让人折服。
十六根四四方方的白色钢柱,笔直挺拔地支撑着方方正正的白色钢顶板,尺寸均衡,整齐划一,整个空间内部又被分成了好几个小的空间。
不同于一般程式化的设计,栏杆是不连续地、截断地分立其上,参差有度。
颇有意思的是,整个建筑四平八稳、平横竖直的线条,打破了荷叶荷花曲折有致、变化流动的线条感,给荷塘增添一丝凝重之感。
事实上,这不是“凉亭”。连设计者何多苓自己都没起个确切的名字。
它虽然可以避雨、遮阳,但并不能容纳大量的人。里面没有任何可以坐的地方,而正中挺立的四根柱子,又阻碍了人的活动,人在这里“停”和“走”都不太方便。
因而,你要怀疑,它是否应该被叫做通常意义上供人休憩的“凉亭”。
但又想,也许这正是要义所在:它的“不方便”让来的人不得不很快离开,不得不继续回到荷塘里“游走”。
事实也的确如此,人们从荷塘的这头走来,在这里稍作停留,又很快离它而去,人群“被迫”流动。
极简、流动。
设计者何多苓说,这个凉亭“供游人驻足观望,然后继续走,不需要其他理由。所以也不设座位”。
白荷、荷绿。
白绿,荷绿的配合,有着青葱的清新感。
荷风荷香荷景,从四面随风而入,凉亭八方之间没有雕饰和窗格,没有阻拦和隔离,更显开放、自由。
翟永明曾写过一句话,“诗不是一个建筑,可以是一个亭子或者高台,四面来风,八方招摇,自由进出。”这话写于20年前,但恰似这凉亭的预言。
置身其中,像是站在一只洁白的船上,方寸之间,它的“白”与“简”又充分赋予人想象。
因为凉亭,人好像更能专注地体会荷花、荷叶、荷池,这一叶一花一水“本身”的情致。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相比下午、傍晚的景致,白日与黑夜相接的时刻更具风情。月亮从海一样的天空中浮现出来,从下面这个角度看,月亮好像一个固定的原点,在它和凉亭之间,好似有由月光组成的无数根无形的锁链。、
凉亭设计者何多苓,1948年5月生于成都,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人物。
注:蓉城花开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感谢阅读。更多内容请关注“蓉城花开”,专注成都花花世界的生活美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