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人生与财富(和买卖人罗振宇)
罗振宇人生与财富(和买卖人罗振宇)一年后,迫于生存,张小龙像卖孩子一样卖掉 Foxmail,他很失落,黯然伤神,买了辆车,一个人去了西藏,消失了 5 年。自己一个人撸出来了Foxmail这样牛逼的软件,吸引了 200 万用户,反响还不错,就是一毛钱也没赚到。那一年,李彦宏还没有回国,刘强东还在中关村卖光盘,马化腾辞了职,在深圳借朋友的一间舞蹈室创业,34 岁的马云还在北京挨家挨户推销自己的黄页,大部分人,连门都不给他开。那是互联网大佬们,集体吃糠咽菜的一年,酒杯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张小龙和他们一样,前一秒想着是改变世界,后一秒想的是下一顿饭钱在哪。
01
孤独是所有艺术家的天性和宿命,他们只擅长通过作品来与世界和用户沟通。
迄今为止,如果中国互联网真正有什么殿堂级的应用的话,那毫无疑问是微信。
1998 年,中国互联网江湖还是一片惨淡。
那一年,李彦宏还没有回国,刘强东还在中关村卖光盘,马化腾辞了职,在深圳借朋友的一间舞蹈室创业,34 岁的马云还在北京挨家挨户推销自己的黄页,大部分人,连门都不给他开。
那是互联网大佬们,集体吃糠咽菜的一年,酒杯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张小龙和他们一样,前一秒想着是改变世界,后一秒想的是下一顿饭钱在哪。
自己一个人撸出来了Foxmail这样牛逼的软件,吸引了 200 万用户,反响还不错,就是一毛钱也没赚到。
一年后,迫于生存,张小龙像卖孩子一样卖掉 Foxmail,他很失落,黯然伤神,买了辆车,一个人去了西藏,消失了 5 年。
等他再现江湖时,每个人的手机里,都多了一个叫微信的 APP。
和菜头说,张小龙是“沉默到像谜一样的男人,是中国为数不多具有文艺气质的产品经理”。
张小龙像是一个深山里的人,从不出去应酬,抽烟永远只抽 KENT,穿衣服还是一身套头衫加牛仔裤。同款的衣服一买几十件,颜色都不变。
就是这么鬼使神差,一个没有什么应酬的人,孤独敏感的人,做着中国最强的社交工具。
这么多年来,作为哲学家的张小龙,一直在告诉我们:少即是多,繁即是简。
鲁迅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大路所到之处,热闹繁华;小路,冷清寂寥,颇有种朱自清笔下“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但很多时候,世间的道理,常常物极必反,真理往往是简单至朴素的。这就好比 " 我爱你 " 三个字,已经将表白浓缩到了极致,少一个字不行,多任何一个字都嫌啰嗦。
直到今天,微信一直难得地保持着当年的简单,无论产品功能如何拓展,底部栏依然只有4个按钮;
直到今天,微信「摇一摇」依旧没采纳马化腾防对手抄袭的建议,极简是无法被超越的;
直至今天,小程序发布依然没有入口,这么一个牛逼的功能,但并不主动展示,换做其他的产品经理,恐怕早硬广 软文地满大街跑了。
和几年前的演讲一样,他依然很随意的说着:“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2011年11月7日凌晨3点48分,张小龙写到:“大部分的所谓创新,都是把问题搞复杂化而已”。
今天再看这句话我依然觉得很有力量。
“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啊?”
在复杂的时代,只有张小龙是活得专注、朴素。大音希声,一切极简主义。
这不是神话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见自己想见的人,至于其他,都不在意,这种人生你不觉得很酷吗?
02
1998年,罗振宇还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攻读博士。
2014年,他将“罗辑思维”打造成一个品牌,从那以后,罗振宇的个人品牌被树立起来。
“罗辑思维”的成功,也是罗振宇的成功。而这种成功所带来的变现也让罗胖从一个电视人变成了一个商人。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那些罗胖们不会告诉你们的事》,提到他是商人不是慈善家,嘲笑他鸡汤忽悠可以,但这几天群起而攻之拿他和权健划等号的恶意有些言过其实,毕竟无论知识付费的性质如何,至少本意非恶。
罗振宇曾在《十三邀》中对许知远说,“我告诉自己,不要做一个理想主义者,要做一个现实主义者,要做一个鼠目寸光的人,很多人说情怀,我说我没情怀。我一个买卖人,我对得起买自己东西的人就是最大的情怀......”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罗胖从央视出走,必然有“向利而往”这样的一条动机。
商人出身的罗振宇毕竟缺少文人的底蕴。
虽然罗胖团队竭力想塑造一个无所不知的知识分子人设,但他本人的知识涵养已经难以支撑起所讲述的内容,这也是罗振宇最为人诟病的一点。
就好比你听大学老师讲经济学原理肯定没问题,术业有专攻,知识分子也不等于你什么都懂啊,换成薛兆丰甚至是郎咸平可能都好一点。
知乎有人提出了两个概念,“实力装逼”和“凌空装逼”。高晓松、梁文道属于前者,他们有较高知识底蕴,遇到陌生领域,虽然不懂,但是也能侃出一套不错的说辞,这叫“实力装逼”;罗振宇就是后者了,没有太多底蕴,是认真但很多靠台本,实属“凌空装逼”。
作为商人的罗振宇,没有文人的身份,却犯了和文人一样的毛病:喜欢抢夺解释权。
什么叫“解释权”呢?简单来说,就是为事物提供一个定义,提供一种解释的权力。
文人抢夺解释权的方式是抢先提出理论、定义,目的是供后世引用,不断巩固自己在学界的权威。在这一点上,罗振宇野心很大,因为他提出了一大堆概念,比如“小趋势”。
这个概念在表面上很有道理,但不能深究。这种决定论看似非常有道理,因为它是从结果倒推回原因,所以只是一种原因的归纳,却无法预测未来,也没有现实指导性。
这也是罗振宇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只提出问题,却不提供工具。他非常犀利地揭示出了问题所在,引起受众的焦虑,但是却不提供解决焦虑的办法。
(两本可以帮助大家认清时代的书)
最后等大家急得抓耳挠腮之时,罗胖像卖碟的一样,打开大衣:来订阅我们的“得到”吧,这是他商人底色的露出。
和菜头说,粉丝把罗振宇神化了。我看不尽然,商人毕竟是商人,但除了范蠡,还没有一个商人能成为神。
粉丝们未必不能认清他的本质,追随一个愿意给他们的现实焦虑提出一种解决方案的人,即便是一个商人,即便他给出的方法是知识付费。
因为错的不是付费知识,错的更不是对知识的渴望。
03
公众号“采铜的创想世界”通过搜索关键词统计数据了张小龙的演讲,2018年度热门关键词,一次都未提及。
而说得最多的是:用户114次、朋友105次、时间43次、希望37次、问题30次、真实18次、原则16次、善良12次、做什么10次、愿意10次.......
这里不是想表明张小龙和罗振宇谁更高尚,谁更物质,谁更接地气,谁更忽悠。属性不同,使命感也不同。
说白了就是罗振宇的理论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但张小龙的工具可以。
张小龙说:“有时候打游戏,才是正经事。生活里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处理,其实我们不属于自己,反而是进入到一款小游戏,我们放空自己,最像自己。”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罗振宇:“有时候看看书,才是正经事。生活里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处理,其实我们不属于自己,反而是进入到一本书,我们沉淀自己,最适合自己。”
同理,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水木然新书《价值规律》正式上市!
这些年来我之所以坚持不做知识付费
就是不想让知识变成奢侈品
而是想让知识可以普罗大众
这本书很便宜,但字字如金
感谢各位的支持
让我一直写到现在
2019年,让我们再出发!
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