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徐建的生日(徐建我有一个鲟)

徐建的生日(徐建我有一个鲟)2005年底,徐建脱下军装。他放弃了转业安置的机会,回到老家搭乘鲟鱼养殖的“快车”,开启了他的养殖征程。据了解,冶源镇是养鱼大镇,地处弥河上游,当地山泉众多,泉水含氧量高,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鲟鱼品质好、品相好、口感好和市场认可度高、易运输等优势。“鲟鱼属于亚冷水鱼,对水温的要求不像虹鳟鱼那样高。早在2000年,我们这里就开始从养殖虹鳟鱼向养殖鲟鱼过渡,并在2006年前后达到盛期。鲟鱼肉味鲜美、骨软、营养价值高,从鱼皮到鱼子,全身都是宝。”徐建介绍道。今年43岁的徐建,曾在陆军某炮兵团服役8年。其间,他因训练成绩优异,多次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士官的嘉奖,却不幸在一次高强度训练中受伤,被评为六级伤残。在临朐县冶源镇东南一隅的徐家王舍村,静卧弥河畔,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这个紧邻冶源水库的村庄是临朐淡水鱼养殖的策源地之一,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便有陈庭文等人尝试养殖虹鳟鱼。在1984年12月20日大众

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不负韶华

徐建的生日(徐建我有一个鲟)(1)

退伍后在鱼塘内外的摸爬滚打,让徐建很快就成了远近有名的养殖大户。他还时刻谨记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带动了一大批乡亲们共同养殖鲟鱼脱贫致富。

徐建:我有一个“鲟”富梦……

徐建的生日(徐建我有一个鲟)(2)

□ 本报记者 卢昱 本报通讯员 刘明志 刘瑞华

在临朐县冶源镇东南一隅的徐家王舍村,静卧弥河畔,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这个紧邻冶源水库的村庄是临朐淡水鱼养殖的策源地之一,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便有陈庭文等人尝试养殖虹鳟鱼。在1984年12月20日大众日报第2版上,有一篇《虹鳟鱼进农家》的稿件,开头便算了一笔经济账:“临朐县冶源镇徐家王舍村农民陈庭文,今年养了七千尾名贵虹鳟鱼,平均尾重超过二斤,扣去成本,获纯利三万元。”

溯水而居,凭水养生,依水前行。徐家王舍村的乡亲们与淡水鱼有着不解之缘。4月5号下午,村里新一代的养殖达人徐建在自家“观鱼台”上忙活着。他在只有20多厘米宽的鱼池沿上来回穿梭,脚下一条条乌黑发亮的鲟鱼时而闪转腾挪,时而空游无所依,好不欢快!“瞧,那边那两个鱼池是鲟鱼;那边的三个是亲鱼池……今年的长势不错,等市场放开了,就可以卖了。”他一边比画一边如数家珍般介绍道。

看花容易绣花难

今年43岁的徐建,曾在陆军某炮兵团服役8年。其间,他因训练成绩优异,多次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士官的嘉奖,却不幸在一次高强度训练中受伤,被评为六级伤残。

2005年底,徐建脱下军装。他放弃了转业安置的机会,回到老家搭乘鲟鱼养殖的“快车”,开启了他的养殖征程。据了解,冶源镇是养鱼大镇,地处弥河上游,当地山泉众多,泉水含氧量高,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鲟鱼品质好、品相好、口感好和市场认可度高、易运输等优势。“鲟鱼属于亚冷水鱼,对水温的要求不像虹鳟鱼那样高。早在2000年,我们这里就开始从养殖虹鳟鱼向养殖鲟鱼过渡,并在2006年前后达到盛期。鲟鱼肉味鲜美、骨软、营养价值高,从鱼皮到鱼子,全身都是宝。”徐建介绍道。

近年来,鲟鱼产业已成为临朐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陕西、新疆等20多个省市,打响了临朐水产养殖的品牌。目前全县有600多家养殖户,养殖面积1500多亩,年繁育苗种2000多万尾。

看花容易绣花难。鲟鱼的饲养过程十分讲究,从鱼苗到成品鱼,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过硬的技术。“当时我和徐海洋怀揣仅有的5万块钱到山西,购买了第一批鲟鱼苗,一共7000斤,在邻村冯家王舍承包了一个小鱼塘。”徐建说,当时没有经验,通过跟养殖高手学习养殖技术,还经常上网查询资料自学,养得还不错,正赶上当年鱼的价格较高,卖到22元一斤。就这样,徐建掘到人生第一桶金。

“我们这一带最初养殖的品种是‘史氏鲟鱼’,在养殖过程中,乡亲们逐渐发现这种鲟鱼虽然品相好、肉质鲜嫩,但存在不耐运输、不耐病的问题。后来我先后去北京、河北等地考察,发现了‘西伯利亚鲟鱼’和‘小体鲟鱼’的杂交品种,此种鲟鱼抗病能力强、耐运输,并且肉质更好。2005年后,冶源一带就逐步淘汰了‘史氏鲟鱼’的养殖,转而养殖杂交鲟鱼。”徐建说。

“喂鱼要按时按点,春夏秋冬都得卡着点喂。根据鱼的大小,喂食的间隔时间不同,饲料也不一样。饲料是关键一环。一开始我们用一些小品牌的饲料,转化率很低,养殖效果都不理想。”为此,徐建多方考察,先后去了湖北、天津、江苏等地考察饲料,2016年又去了济南章丘、辽宁葫芦岛、北京怀柔等鲟鱼养殖规模较大的地方,学习先进的养殖模式,走南闯北积累了一些经验。

徐建说,“平时我们都是从凌晨4时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1时。一年到头,没有一天能睡个囫囵觉。如果遇到打雷下雨天气,就得一直在鱼塘边上盯着,防止鱼被闪电击伤和鱼塘进浑水导致鱼缺氧。有时洪水来了,连冲带淹,损失更大。”

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坎坷亦难迈。“原来附近五六十家养殖户都是单打独斗,自己进苗、寻摸饲料,销路既窄又不稳定,风险特别大。”徐建说,2008年底,由于外地商客来拉鱼的时候恶意压价,本地的优质鲟鱼卖不出去,当年好多养殖户都亏得血本无归。

如何突破竞争者重围,闯过市场关口?如何准确把握节奏,充分考虑养殖户利益,防止鲟鱼产业大起大落?在徐建看来,当时本地的鲟鱼产业模式落后、发展不稳,要想快速发展,还要迈过两道坎:一道是“人”坎。当时的鲟鱼养殖者大部分都是“跟风养殖”,实际没有多少经验。一些养殖户有守成思想,更重短期收益,想要说服他们主动闯关,难;另一道是“钱”坎。不少养殖户收入不稳定,既无力出资改进鱼的品种,也不愿投资扩大规模,要想实现一次全新的产业升级,也难。

合作社的“铁饭碗”

“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要做新风尚的示范人,要做和谐的引领人,要做群众的贴心人。”翻开徐建的党员笔记,他认认真真把这句话写在扉页上。

“事实上,对全县的鲟鱼产业来说,绕不开一场‘革命’。”徐建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合作社是一个突破口,即由“单打独斗”转为“抱团取暖”。2007年,徐建把鱼池拓展到了水资源更为充沛的东城街道胡梅涧村,之后取得长足发展。2010年,他牵头成立了临朐首家鲟鱼合作社——顺通鲟鱼养殖合作社。“2019年,我又到徐家王舍村承包了一个鱼塘。目前我自己有20个鱼塘,我们合作社有五六十户乡亲,整个合作社一年销量200万斤左右。”徐建说。

“当时合作社规定是5家起步,我们当年就吸纳了12家养殖户,算是规模比较大的。”目前,周边五六十户已经全部吸纳到了合作社中,涵盖青州、沂源、沂水、临朐等20多个县市区。

村民冯元泉最早加入合作社,也最早从合作社受益。“我从2006年开始养鱼,一开始小打小闹养了三五千条,又要操心养殖,又担心价格,还怕没有销路,一年也就赚个两三万块钱,赔本的时候也常有。”冯元泉坦言,加入了合作社后,什么都正规化,不用愁销路,只需把鱼养好就行。这几年规模已达三五万条,去年光一个养殖池就卖出5吨鲟鱼,保守估计一年能赚到10万多元,也算是端上“铁饭碗”。

“政府对我们的发展非常支持。主管部门会帮助我们积极建净化池,邀请专家来定期培训,农业农村局相关技术指导员经常下来调研,对鱼的用药情况、水质是否达标等进行指导。”徐建介绍道。

方向找准,路径已定,成败在人。如今,越来越多像冯元泉式的养殖户加入到了“合作社”大军中。目前,全县共拥有淡水鱼专业养殖合作社8家,统一提供技术推广、疫病防治、市场销售、兽药研发、资金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形成了集鱼卵采集、孵化、喂养、销售及饲料加工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全县建成无公害水产品基地14处,鲟鱼、鳟鱼等34个水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

回望鲟鱼养殖之路,徐建感触颇深。从最初的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到外出考察、探索鲟鱼养殖新模式,再到现在的鲟鱼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近5000万元,凭着坚定和毅力,徐建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攻,鲟鱼产业发展有星火燎原之势……

敢作敢为迈大步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徐建的鲟鱼产业初具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创新性发展,蝶变成当地数一数二的鲟鱼养殖基地。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在徐建看来,自己又进入瓶颈期:从当地的资源来看,适合养殖的就那么几百亩地,鲟鱼养殖基本饱和,发展空间有限,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是就此“吃老本”,还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徐建一直在咂摸这个问题。

近年来,临朐依托优质水资源,大力推行鲟鱼、虹鳟鱼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引导农民走“科研、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路子,推进“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建设,在冷水鱼里培育热产业。

这种大趋势,让徐建有了拓展规模的打算。他想走出临朐,发展“飞地”,将共同致富的星星之火送到更多地区。有临沂沂水,济南章丘、商河等地的商户,盯住了鲟鱼发展这一“香饽饽”,纷纷打算与徐建签订联手销售和共同投资创建鱼池的合同。仅沂水县崔家峪村就与徐建所在合作社签下100万元的合同,拟在当地建设5亩地共计30个鱼池。

“我们的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现在一般通过视频或实地探访的形式去指导治疗鱼病、投喂饲料等方面的技术问题。鲟鱼养殖最常见的是肠炎,一般在六七月份是高发期,我一般会通过鱼皮、鱼嘴鱼鳃、体液等方式判断是否得了肠炎,发现后我会从喂药剂量、水质水温等方面提出建议。”徐建说。

徐建一心想着如何让大家伙一起致富。这么多年,他悟出一个理儿:四平八稳踱方步、悠闲轻松走碎步,都不会有大作为;只有敢作敢为迈大步,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2019年10月,他远赴黑龙江双鸭山地区考察海产品深加工项目。

“这个项目主要建设极速冷冻系统、快速分割系统、脱腥除臭系统、低温烘干系统、冷薰封闭系统等,项目达产后利润率在20%左右。”徐建说,针对本地大体积鲟鱼运输不便、不好装盘、不易销售等情况,也可以借鉴双鸭山模式,在本地建一个深加工市场,通过制作火锅鱼片、鱼子酱等产品消化掉这些大鱼,逐渐拓展产业链。

“我之前还找过一些生鲜产品加工厂合作,把鲟鱼做成剁椒鱼头,效果不是很理想。我们本地还有加工鱼肉饺子馅的企业,在这些项目上也可以深挖一下潜能。”徐建说。

让鲟鱼产业脱胎换骨

当记者问及眼下的复工复产情况时,徐建说,目前鲟鱼养殖尚未出现大问题。“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减少了喂鱼的次数,从原来的一天两喂到一天一喂或不喂。2月底,高速公路逐渐放开通行,我们从天津逐步拉鱼饲料过来,一次拉七八吨,能正常供应合作社十家养殖户共40万余条鱼的饲养。”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徐建也感受到压力。

“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受进出口的影响。最近饲料要涨价,养殖成本也在增高。这是生产的前端,在销售的后端,我们也陷入困境。原来把鱼拉到海鲜市场,市场直接对接各大餐饮、商超等行业,但现在餐饮业受疫情影响很大,尤其像婚宴、生日宴等聚集性活动的减少,直接导致海鲜产品的滞销。但我们积极想办法对接,前段时间先后到江苏、河南那边对接市场,得到了不错的反馈。最近三五天送一次鱼到济南。那里辐射面大,市场消化能力很强。”徐建说。

徐建坚信,困难是暂时的。他也趁这个机会,静心思考如何让鲟鱼品牌走出去。

“按照‘微笑曲线’理论,活鱼售卖是底部,开发产业链、打造品牌等是高附加值领域。”徐建认为,让鲟鱼产业脱胎换骨,必须走从底部的生产领域向两侧延伸、向高端攀升的全产业链之路。

“冷链运输是本地鲟鱼养殖的优势之一,当前我们主要借助京东、顺丰等网店平台开辟线上销售渠道,初步建立起‘电商 鱼产品’模式。”徐建说,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微商、直播等平台优势为顾客“带货”,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作用,不断扩大临朐鲟鱼品牌的知名度。

如何把鲟鱼产业做大做强?徐建认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是赢得未来的关键一环,“品牌的左手连着生产,右手连着消费”。

“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再好,不吆喝就没人知道。”徐建说,这些年,临朐很多农产品都是借助节庆的平台,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五井隐士的柿文化旅游节、山旺镇的樱桃节等,都助力农产品延伸产业链,拓展销售渠道。鲟鱼产品也同样可以借鉴节会、农博会等平台,培育和打造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

“下一步,我想去江苏看看,对阳澄湖大闸蟹、盱眙小龙虾等这些早已名声在外的产品,探索他们的品牌发展路径,结合我们当地实际,进一步做大做强鲟鱼产业链。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了解、熟悉我们的产品,争取将鲟鱼打造成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徐建憧憬道。

临朐鲟鱼捐鄂记

徐建的生日(徐建我有一个鲟)(3)

“身为一名退役军人,不能到抗疫一线,我心里特别着急。那么多医护人员都到湖北一线参加抗疫,他们那么辛苦,我总得为他们做点什么。”几经周折,徐建负责组织的价值十万余元的7800斤鲟鱼抵达黄冈。

□ 本报记者 卢昱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当年在部队医疗队的临朐小伙徐建承担了整个部队东院区的消杀任务,保证了部队在疫情期间的绝对安全;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已过不惑之年的徐建再次“梦回吹角连营”,他组织乡亲们为黄冈捐了7800斤鲟鱼。

在徐建家的相册中,记者见到一张1997年他从军时的彩色照片。当时20岁的徐建,身着绿色军装,目光坚毅,俊朗的脸庞充满朝气。照片背面,一句誓言简短有力:“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

两次经历,徐建都在践行着23年前的铮铮誓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身为一名退役军人,不能到抗疫一线,我心里特别着急。那么多医护人员都到湖北一线参加抗疫,他们那么辛苦,我总得为他们做点什么。我自己养的鲟鱼营养价值丰富,可以提升身体免疫力,给他们捐一些,希望他们早日战胜疫情,平安归来。”徐建说起自己捐赠的初衷。

徐建告诉记者,从2月6日开始,他们就策划这个事情。经过多方联系、协调,他们终于在2月19日对接上了黄冈市黄州区的红十字会,并且联系上了一辆可以去湖北的运输车,这让徐建舒了一口气。

联系好后,徐建当晚就把捐赠鲟鱼的想法发到合作社的群里。这几年鲟鱼产量不高,一开始他还有所顾虑,可没想到,大家都很积极,当天晚上就有20户养殖户同意了。“我先带个头,捐2100斤。”徐建第一个在群里做出表率。“我捐500斤!”“我也捐500斤!”“我捐300斤!”……很快,数目就达到了7800斤,按照市场价是15块钱一斤,估计总价为12万元左右。

“活鱼捐赠,运输是个问题,黄冈那边的志愿者处理起来也是一个大麻烦事,干脆处理好了再送过去。”徐建考虑得非常周到。他在群里和大家商量好:一是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安全起见,选定村里的一处空地来集中处理这些活鱼;二是为了效率,谁家捐的鱼就由谁家来处理;三是捐赠的鱼必须是最肥美最鲜活的,鲟鱼每条不得低于2斤。

2月21日早晨6点,20多名养殖户戴上口罩就开始忙碌起来。“先由一组人开车到每家养殖户将鱼拉到集中点,一组人开始卸车后就开始清理鱼。先用高压水枪处理完,泡在冰水里10分钟,让鱼身体变硬,然后装泡沫箱,一层鱼、一层冰盖起来。算了算,我们当时一共用了67个泡沫箱,2吨冰。”徐建说,大家为了赶时间,一刻没停干到下午2点钟,连午饭都没有顾上吃。

“大家都互相提醒一定要把鱼处理干净,一定让黄冈前线的医生们吃到最干净的鱼。”养殖户徐守涛对当时的忙碌现场印象很深。“当时我们把鱼的内脏、血水全用高压水枪处理干净了,但留下了鱼鳃没处理。鱼新不新鲜全看鳃,活鱼的鳃是鲜红色的,但死鱼的鳃是白色的。我们就要向大家证明,我们捐的7800斤鱼,一条死鱼都没有,全是最鲜活的。”徐建说。

徐建说,7800斤鱼一共处理了2天时间。那么多条鱼,空气中充斥着浓浓的鱼腥味,但没人抱怨,在忙碌中盼着鱼儿早日送到黄冈。“那两天很冷,很多妇女手都冻裂了口子也还在坚持着。还有一个九山的养殖户,也想捐200斤。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捐上,他急得直跳脚。”

就在徐建和乡亲们忙活着处理鱼时,一个消息像一场冷水把他浇了个透心儿凉。“2月21日,我去镇政府给运输车办通行证等手续,司机突然说自己接了别的单,不给我们运鱼了。这可急死人了,都已经定好的事,说变就变,怎么和村民交代,怎么向黄冈交代啊!”徐建说。

“那是我经历的最漫长的两个小时。”徐建从政府回家已是中午11点,回到家他就开始联系中介,看能否再帮忙找辆车。“那天我打了上百个电话。”他边滑动着那天的通话记录,边向记者说,但中介都说不好找,去湖北太危险了,没人愿意去。

货车司机一爽约,村民们都有些灰心,甚至有好多人劝徐建打消捐鱼的想法。“这事我们就必须要办成!”徐建一拍桌子,“实在不行我自己开货车去!无论如何都要把鱼给黄冈送过去,这代表的是我们的心意!”

“自己去的话是没问题,但回来还要隔离14天。家里20个鱼池根本不能离人,到时候鱼就全完了。”徐建坦言,当时非常纠结,也很无奈。

就在他一筹莫展时,当天下午1点,中介给他来了电话,说辗转找到了一名从滨州回贵州老家的货车司机,对方同意帮忙运过去,运费6500元。“行,没问题!”徐建一口答应,紧急动身又跑了一趟镇政府,办好了通行证,并和司机定好了发货时间。

2月22日下午2点,67个冷冻泡沫箱被整齐地摆放到车上。目送载满鲟鱼的货车驶离村子,徐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2月23日中午,经过近二十个小时的运输,货车顺利抵达湖北黄冈,徐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