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难以超越的镜头感甄嬛传(甄嬛传中娘娘们爱看的戏到底是什么戏)
那些难以超越的镜头感甄嬛传(甄嬛传中娘娘们爱看的戏到底是什么戏)一日,青提夫人既无病痛,又无灾难,却无故而亡。究其原因却是其无母子之情,出身富庶却毫无怜悯之心,所以被无常勾了魂,因此被投入了饿鬼道。《劝善金科》敷演的是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唐代有一孝子名目莲,其母是青提夫人,母家虽富,却十分吝啬贪婪。青提夫人每每趁目莲离家时烹宰猪羊,并私自烹嚼,全无半点念子之心。如遇穷人求助,也是面色冷淡,无情处之,全无一丝积德行善之念。这些后妃按照自身品级高低的排序,依次点自己喜欢的戏目。每位娘娘也因出身不同,性格迥异,点出的戏目也就不尽相同了。那么这些娘娘爱看的戏有哪些?这些戏讲的又是什么?从中所折射出的人格特点又是怎样的呢?图片《甄嬛传》皇后
大家在看《甄嬛传》的时候,总是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珠围翠绕的后妃们,聚在清音阁看戏。
图为电视剧《甄嬛传》群妃观戏剧照
戏台上挂着一块匾额,匾额之上书着“风雅存”三个大字。戏台中间挂着一帆大幕,幕上绣着山水、奇松、怪石等图案。
戏台左右有二道小门,门上楷楷地题着“始作”、“以成”几个字,这就是《甄嬛传》里,雍正皇帝的妃子们平日里最大的娱乐项目了。
这些后妃按照自身品级高低的排序,依次点自己喜欢的戏目。每位娘娘也因出身不同,性格迥异,点出的戏目也就不尽相同了。
那么这些娘娘爱看的戏有哪些?这些戏讲的又是什么?从中所折射出的人格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皇后娘娘的最爱:《劝善金科》图片《甄嬛传》皇后
《劝善金科》敷演的是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唐代有一孝子名目莲,其母是青提夫人,母家虽富,却十分吝啬贪婪。青提夫人每每趁目莲离家时烹宰猪羊,并私自烹嚼,全无半点念子之心。如遇穷人求助,也是面色冷淡,无情处之,全无一丝积德行善之念。
一日,青提夫人既无病痛,又无灾难,却无故而亡。究其原因却是其无母子之情,出身富庶却毫无怜悯之心,所以被无常勾了魂,因此被投入了饿鬼道。
其子目莲因为人孝道,又勤修道学,后得道成神。待其精通神力之后,却观见母亲在阴间受苦,目莲不忍,便想方设法救其脱离苦海。
《劝善金科》故事原型《目莲救母记》的残本中记载其救母过程:
目莲得道之后,利用神通,抵达地府。从一殿开始寻母,几次寻母不见,便去西天求见佛祖,望佛祖为其指明道路。
佛祖告知其母在阿鼻地狱受苦,时值观世音圣诞 阎君赴香山大会 于是目莲便悄悄潜入阿鼻地狱,母子始得相见。
青提夫人在地狱倍受折磨 饥食热铁果脯 渴饮铜汁解渴 腹中岩浆爆满,口鼻之中冒着滚滚黑烟 双眼已被猛火灼瞎。目莲施法术 欲为其母解取枷索 帮其双目复明,却不得成功。
不料又被恶鬼抢去食物,无奈之下目莲只能拿出鸟饭与母充饥。目莲本想趁机救下母亲。
却遇阎君赴会归来,目莲只好作罢,再相机而动。
其间鬼判瞒过目莲,将青提夫人坠下城去解往七殿。目莲孝心感动阿鼻地狱班头,班头赠目莲戒尺,并以此为凭去找七殿狱宫弋子虚。待目莲赶到七殿,其母却已解往八殿。
目莲终于无计可施,便复求佛祖再四,佛祖叫目莲在盂兰盆会时,借十方僧众之力,超度其母。青提夫人终于转世为狗,目莲又度之以佛法,终得升入天堂。
在雍正时期,每当演《劝善金科》时,编者都会先道:“当今万岁爷 设为《劝善金科》,使人警醒。那《太上感应篇》里说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由此可见这出戏的总策划是雍正皇帝,皇后娘娘身为六宫之主,自然要响应中央的号召,不遗余力的宣传清代封建统治以忠君孝道为先的核心价值观。
华妃娘娘的最爱:《鼎峙春秋》图为《甄嬛传》华妃
《鼎峙春秋》是清宫大戏,共一百二十四出,吸取了元、明两代“三国戏”的创作经验,继承了《三国演义》的宏大体制,却并非以“天下一统,三家归晋”结尾,而是以诸葛亮平定蜀中为尾。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文人思想管制严格,文字狱严重,导致文人创作只能假托神鬼狐妖之口,或者就是以史鉴今,并且一切戏剧创作都必须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
《鼎峙春秋》也不可逃脱这一命运,清朝自上而下都有“关羽崇拜”,所以在剧本中极力回避关羽的性格弱点和战争败绩,将其塑造成庇佑大清“国泰民安、万寿无疆”的神明。
满人自诩是“马背上得天下”,对这位三国时期的战神,自然是顶礼膜拜。顺治皇帝将关羽敕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并将其在宗教祭祀时的地位提高到与释迦牟尼、观音菩萨一等。
《甄嬛传》第22集,后宫群妃,咸集于清音阁听戏。华妃娘娘为在众人面前压皇后一头,抢先点了一出《鼎峙春秋》,其实由此可以看出华妃飞扬跋扈的性格。而她这种性格的形成与她的出身和家族是密不可分的。
其父年遐龄官拜湖广巡抚,封一等公,授太傅衔。其兄就是雍正朝鼎鼎大名的年羹尧。
华妃的兄长年羹尧是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官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授封一等公,加太保衔。
其一生驰骋战场,曾参与平定西藏乱事,又平青海罗卜藏丹津之乱,战功赫赫、智勇双全。这与《鼎峙春秋》中关羽为蜀汉政权肱骨大将的形象颇为相符。
华妃点这出戏,主要也是想借戏中的关羽来提醒众人其兄年羹尧的不世之功,由此也可以看出,华妃之所以可以横行后宫,正是因为“后宫之宠”与“母家之荣”是息息相关的。
甄嬛的最爱:《牡丹亭》图为《甄嬛传》甄嬛
《甄嬛传》中第19集,甄嬛为见正在禁足的姐妹,化妆成丫鬟模样,在回宫途中为避巡卫,误入果郡王船中,二人在舟中聊到《牡丹亭》的一段唱词: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生,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剧本,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讲述的是太守家小姐杜丽娘天生丽质、风情婉转却又天生有一种痴情。正当她情窦初开之时,其父杜宝为其聘请了一位腐儒陈最良为其授课。
这天陈最良为杜丽娘讲了《诗经》中的关雎一篇,勾起了她心中无限的情思。课后,杜丽娘在丫鬟春香的怂恿下,游幸了自家的后花园。在踏青归来之后,丽娘疲乏已极,沾到枕头就睡了。
偶得一梦,见一清秀书生,手挚一枝柳条,请她作诗唱和。唱和毕,二人就相拥于牡丹亭尝试云雨之欢。
待到大梦方觉,才知自己只是一枕黄粱。从此之后,丽娘感梦而爱,因爱而病。后因药石无医,不治身亡。此时,恰逢其父升官迁职,不得已只能将女儿葬于后院梅树之下,并建“梅花庵”让其魂有依归。
丽娘死后,来至冥府,鬼判审其死因,查其与新科状元柳梦梅有一段夫妻之缘,便让其重返阳间,成其因缘。
话分两头,这柳梦梅进京赶考,途中偶感风寒,病倒于梅花庵,在庵中与杜丽娘的魂魄相遇,二人相亲相爱。
杜丽娘告知其如何还阳之事,柳梦梅掘其坟墓,将其尸体挖出,杜丽娘果然重见天日,死而复生。后柳梦梅又高中魁元,从此二人结为夫妻,长相厮守。
这样的文辞清丽,情意旖旎的戏码正是甄嬛这样的文艺女青年所喜好的。
由此可见,各嫔妃因性格迥异,导致她们各自的戏曲爱好也不尽相同。
皇后娘娘身为正宫,城府极深,所以她行事为人,处处恪守三纲五常,事事以皇帝为先,为求与皇帝思想上的契合,不惜掩藏锋芒,磨光棱角,只求夫君口中的“贤妻”二字,这是皇后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而华妃娘娘身居高位,又仪态万方,加之其母家显赫一世,这样一个出身世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子是很难学会低调处事的。
而甄嬛是汉臣之女,家教甚好,腹有诗书又富于才情,她的喜好自然与那些世俗审美有一定区别,她这一特点正好契合了雍正人性特征的另一面-------追求超脱飘逸的审美价值观,所以雍正在纯元之后,唯有对嬛嬛一人动心,也就无可厚非了。
趣味解读神话,诙谐笑谈历史,轻松品味文化欢迎关注“那个小神仙”,带您看中华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