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们用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致敬榜样张晴霞)

我们用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致敬榜样张晴霞)2008年,获“全省监狱系统管教工作标兵”称号;1972年出生,现任安徽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庐州女子监狱)副所长(副监狱长)安徽司法行政英模事迹报告文学集— 第五期 —张晴霞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践行法治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省司法厅组织编印了《春风过处:安徽司法行政英模事迹报告文学集》一书。为充分发挥英模榜样的标杆作用,深入开展英模学习教育,大力弘扬英模精神,扎实推进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从即日起,“安徽司法”微信公众号开设“致敬榜样”专栏,陆续刊发报告文学集收录的15名英模先进事迹,全面深入讲述他们坚定信念、忠诚履职、为民服务、担当作为的感人故事。

安徽司法

致 敬 榜 样

安徽司法行政英模事迹报告文学集

— 第五期 —

张晴霞

1972年出生,现任安徽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庐州女子监狱)副所长(副监狱长)

我们用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致敬榜样张晴霞)(1)

2008年,获“全省监狱系统管教工作标兵”称号;

2009年,获“全省监狱系统管教内勤能手”称号;

2010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2014年,被评为“厅直系统身边最美共产党员” ;

2015年,被评选为第二届安徽监狱十大“身边的感动”人物;

2016年,被评为“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 ;

2017年,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五一”巾帼标兵;

2019年,被司法部授予“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称号。

我们用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致敬榜样张晴霞)(2)

一抹晴霞映新岸

2021年致敬榜样

2月的合肥,春寒料峭,却挡不住人们过年的火热。

张晴霞更是格外的开心。这个春节,她难得和家人在一起度过。从警快28年了,一到春节,即使没轮到自己值班,她也会主动提出换班:“很多年轻民警家在外地,难得有个假期,让他们回去和家人多团聚团聚,也是应该的。”

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备勤,组织上给了她三天假期,尽管时间不长,但张晴霞很珍惜,“哪里都不想去,就想在家里陪陪家人”。在父母家蹭蹭饭,和爱人聊聊天,与女儿说说话,琐碎、平淡,却很温暖。这是张晴霞内心一直渴望的生活日常。

今年假期赶上2月14日情人节,女儿早早就叮嘱爸爸:“带妈妈去好好过个节。”爱人想了半天,最后选择在家附近请妻子吃顿饭,这就算是他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 了。张晴霞说到这里,笑了,脸上洋溢着幸福。

过完这一天,张晴霞就要住进宾馆隔离备勤了。虽然春节与家人团聚给了她很多温暖与安慰,但其实,她内心最放不下的,还是监区里的那些人和事。更何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容掉以轻心。

我们用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致敬榜样张晴霞)(3)

大疫之考

时间倒回一年前。

往昔情景,时任十二监区支部书记的张晴霞还历历在目:2020年1月23日凌晨,腊月二十九,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自当日10时起 武汉市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关闭。春节将近,武汉封城,张晴霞清楚,这是前所未有的非常之举,显然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势不乐观。而监狱由于管理职能、空间环境的特殊性,更是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大年初三,第一批值班人员进入监区封闭执勤。张晴霞排在第二批, 虽然不是直接进入监区,但也要提前进入宾馆,先行隔离14天,再进监区执勤14天,确保万无一失。与家人告别那天,张晴霞其实早已在心里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但还是安慰惴惴不安的婆婆说:“妈,别担心, 我28天后就回来!”

结果,刚开始隔离没多久,形势陡转。

大疫之考,千钧一发。司法部迅速出台意见,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做好司法行政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把监狱、戒毒场所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全面强化封闭管理措施,坚决杜绝监所管理漏洞, 坚决遏制监所疫情蔓延扩散。疫情防控态势再度升级,监狱不给进、不给出,张晴霞只好在宾馆里原地待命,就这样,原本准备28天后回家的计划变得遥遥无期了。

“妈妈,你究竟什么时候能回来啊?”面对女儿在微信视频里的追问,张晴霞只好敷衍着回应:“快了,快了!”

其实张晴霞心里也急。战斗正酣,正需要战士们冲锋陷阵,她却只能待在宾馆里,哪里都不能去,什么都做不了。她每天关注着手机、电视上的疫情防控进展,有焦虑,也有担心,但更多还是牵挂大墙之内的战友,还有在押犯的健康状况,恨不得立刻就能解除隔离、重返岗位。

很快,42天过去了。3月22日,命令终于下来了:整装进发监区,封闭执勤14天。

张晴霞所在的十二监区,是未管所出了名“最难啃的骨头”。在押犯成分复杂,有65岁以上的老年犯,有精神病残犯,还有新入监的犯人、 未成年犯以及新岸艺术团,管理起来难度大。疫情防控期间,十二监区除了承担罪犯日常管理教育工作外,还承担了新收押罪犯的隔离管理和全所女犯监区临释罪犯的隔离管理等特殊监管任务,这样每名民警都要承担平时几倍的工作量,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进入监区第一天,张晴霞就带着几名民警将监区里的情况摸排了一遍,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记,一边想,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隐患的环节,不遗漏任何一个新情况、新问题,力求把监区工作做实做细。虽然工作繁重,执勤连轴转,但一有时间还是激情饱满,交流着疫情期间罪犯管理教育的新思路、新办法。

对于罪犯来说,疫情期间最大的煎熬就是取消了亲情会见。张晴霞清楚,这样就相当于让犯人与家人彻底断了联系,成年犯还好一些, 十二监区里的老年犯、未成年犯较多,亲情的缺失极易引发情绪波动, 进而带来管理教育难题。

没有了亲情会见,但关爱与问候不能缺失。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不给罪犯跨监区活动,特殊时期,封闭式监舍管理,让不少罪犯难免会出现焦虑、恐惧情绪。张晴霞就带着民警,将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疫情防控知识、信息及时传递给罪犯,纾解她们内心的紧张情绪。对于情绪特别不稳定的罪犯,则安排民警进行个别谈话教育,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适度安抚。

我们用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致敬榜样张晴霞)(4)

14天执勤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换防在即,家人兴高采烈地打来电话,准备接她回家,但张晴霞却改变了主意:监区刚刚收押一批新犯,情况不熟,头绪繁杂,易生事端 而跟她搭班子的主管民警已经连续执勤56天了,得有人顶上,自己身为监区支部书记,责无旁贷!

张晴霞主动向组织上提出,再战14天!

电话那头,爱人却发了不小的脾气:“张晴霞,你真的不要命了!”

电话这头,张晴霞愣了一下,心一酸,泪水夺眶而出,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般地哭了。

她心里知道,爱人是在担心她的身体。春节前体检,她的肺部被发现有个小结节,医生说情况不太好,要求尽快住院手术。春节也是监区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张晴霞就想着,等春节后再找机会去医院住院检査吧,于是又跟医生商量,想先保守治疗。医生也拿她没办法,开了半个月的抗炎药物,“先吃着,半个月后再来复查,搞不好还要开刀才能根治”。回到家,张晴霞只偷偷跟爱人说了这个情况,还特意嘱咐他不要告诉父母和女儿,更不要让单位的同事知道。

没想到,就遇上了疫情。

“疫情就是一场大考,无论如何,不能认怂。”张晴霞心里不是不害怕,但一想到疫情给监区管理带来了很多新的难题,不梳理清楚总是放心不下,“当时就想着再执勤14天,把情况摸清、思路理顺,最起码后面换防的人来了不至于找不到方向”。

爱人最终还是被她说服了。不过,张晴霞也答应了爱人一个条件:等执勤一结束,立即去医院复查。

又是14天......

监区里的生活单调、重复,但也充满了挑战。在张晴霞和同事的努力下,罪犯们波动的情绪慢慢又回到了正轨。张晴霞说,疫情的紧张反而给战“疫”小分队带来了许多活力,每天精力充沛,大家一点也不觉得时间过得慢。

直到有一天,张晴霞接到了婆婆捎来的话:“小霞,你啥时回来,昨天我梦到你穿着那件橘色大衣回来了,我们好想你。”

张晴霞的眼睛湿润了。她说,如果不是婆婆的这番问候,自己都快忘记离开家已经两个多月了。

封闭后的第71天,张晴霞终于回到了家。第二天就她遵守之前与 爱人的约定,去医院做了个胸部加强CT 结果显示情况较好,只要定期复查就行了。她和爱人都长长吁了一口气。

初心之诺

张晴霞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名教师。

16岁那年,父亲调入监狱系统工作,那是张晴霞第一次听说“劳改犯”这个词。当时觉得挺神秘的,脑袋里塞满了问号:劳改犯都是些什么人?劳改民警是干什么的?

一转身,看见身着警服的父亲,年轻,帅气,张晴霞感到很震撼,她说 或许是从那个时候心底就萌生了 “今后也要当一名警察”的愿望。

可父亲却并不赞成。

张晴霞是家中老小,自幼受两个哥哥的庇护,性格内向、温和, 直到上高中,跟班上的同学都没说过几句话,跟男同学更是一说话就会脸红。

身为“老革命”的父亲知道,监狱警察这碗饭不好吃,工作强度大 很辛苦,还要善于与犯人沟通,这对张晴霞来说简直是个无法逾越的“鸿沟”。

可柔弱的外表之下,掩藏不住张晴霞对于警察职业的向往。她尝试着说服父亲:“我也不能一辈子做家中的乖乖女,总要让我尝试着走向社会嘛!”

父亲终究拗不过这个性格倔强的女儿。

# 1990年 #

张晴霞报名参加了安徽大学法律专业大专班,开始有意识地与人交流,锻炼胆量,提升自信。

1993年,从法律大专班毕业后,张晴霞如愿加入监狱警察队伍。第一个岗位是在白湖干校任带班老师,主要负责监狱系统新入职警察岗前培训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说是监狱警察,其实连犯人都没怎么见过”。好在,算是圆了她早年想当教师的梦想。

波澜不惊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4年。1997年,张晴霞被调入安徽省少年犯管教所(后改称安徽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工作,但还是没有机会直接接触罪犯。毕竟当时所里关押的都是男性未成年罪犯,女性民警只能承担内勤工作,进不了大院。张晴霞负责的主要是一些台账、会议记录、 减刑假释卷宗等的整理,琐碎,单调,却也充满着挑战。张晴霞倒也干得津津有味。

平静的生活,往往在人们毫不经意的时刻,突然发生转变。对于张晴霞来说,2002年8月2日,就是这样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

2002年7月,单位下了通知,将成立女犯监区,张晴霞等人作为首批管教民警,开始收押前的准备工作。张晴霞有点期待,也暗暗给自己打了无数次气,但一想到即将真实面对一个个罪犯,张晴霞的内心还是 不免有点紧张,甚至是有点恐惧。

对于十年来一直从事内勤工作的张晴霞来说,这是个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挑战。没有退路,她必须战胜自我,勇敢迎上去。

我们用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致敬榜样张晴霞)(5)

8月2日是新犯入监的日子。张晴霞还清晰地记得,那一天,是大暑节气后的第10天,高温迟迟不退,空气仿佛要凝固了一般,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而更让她感到紧张的,是所里即将新收押的女性罪犯, 也将是她未来需要“朝夕相处”的人。

未管所第一次收押女犯,来不及改造监房,就临时找了两间大教室替用。一声令下,首批收押女犯一字排开,打起了地铺,场面“壮观”, 却又在张晴霞的心底生出一种逼仄感。

白天还好,十几个民警在场,各司其职,秩序井然。可到了夜幕降临时刻,同事们逐渐离去,只剩下张晴霞和另一位女同事执勤。那是张晴霞第一次以管教民警的身份值夜班。

张晴霞的心一下子就悬到了嗓子眼。好不容易看着罪犯们都睡下了, 她却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开始盘旋着各种奇怪的问题:

“如果她们要聚众闹事该怎么办?”

“如果有人生病了该怎么办?”

“如果……”

三伏天的夜晚,高温余威依旧。值班室只有一台老态龙钟的电风扇, 像个老黄牛般“呼啦啦”地转悠着,丝毫消解不了张晴霞心头的“暑气”。她和同事两人不时起身,在走廊里巡查,生怕第一天值班就出什么纰漏。

一夜未眠。

张晴霞性格虽然内向,但干事总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她做了十年管教内勤,千头万绪的活儿,都能井井有条,出自她手的台账成了全所甚至全省监狱内勤管理的样本。这一次,她可不能就这么认怂。

不敢面对罪犯的时候,她就每天逼着自己去监舍找女犯谈话,从一开始红着脸不知道怎么开口,到慢慢摸透了犯人的心理,成了很多女犯心目中平易近人的“知心姐姐”。

不知如何讲评,她就留意观察从女子监狱调来的领导怎么说话、怎么点评。遇到关键点,她就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认真记下要点,一 条条,一句句。遇到需要讲评的时候,她会提前在脑海里打个草稿,具体到每个犯人的情况,都做到“一本清”、“一杆秤”。

渐渐地,张晴霞的胆量大了不少,处理起复杂狱情也更得心应手了。

在同事眼里,不善言辞的张晴霞似乎天生就是个“谈判高手”,监区里很多罪犯一闹情绪,谁去劝说都听不进去,但只要张晴霞走过去, 静静听对方倾诉一会儿,安抚几句,犯人的态度很快就会有改观。

张晴霞说,这其实不是她有什么“特异功能”,而在于她有耐心与真诚,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倾听犯人的心声,哪怕是一些不合理的诉求。

监区里曾收押了一名70多岁的女犯,刚来时对管教民警抵触情绪非常大,甚至一度不吃不喝,抗拒改造。张晴霞去了几次,也都碰了 “钉子”,即便如此,她还是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主动去找这位女犯做思想工作 了解她的真实诉求,帮她分析得失后果:“你有诉求可以理解,但国家有国家的政策,不能乱来,更不能跟自己过不去!”

一有空闲,张晴霞就走过去,也不管对方搭理不搭理,总要轻声问候几句:“最近身体怎么样啊?有没有按时服药啊?”

女犯患有白内障,视力不太好,平时行走不太方便,张晴霞就叮嘱其他服刑人员多帮助她。后来还给她申请了营养餐,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老人一些细节上的关爱。

张晴霞的言行润物无声,慢慢敲开了女犯的心门。女犯的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不仅愿意配合管教民警的各项工作,而且会经常主动跟张晴霞说说话、谈谈心。有一次,儿子、媳妇来会见,老人也一个劲地夸张晴霞:“张教对我特别好,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后来,在这位女犯释放前,张晴霞放心不下,又特意找她谈话:“你出去以后,不能再乱来了,好好保重身体,颐养天年!”

女犯知道张晴霞的好意,紧紧握着她的手,不愿意放开,说:“我真想唱一首歌送给您。”

话刚落地,她还真唱起来了:“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 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

张晴霞笑着打趣她:“你眼睛都看不清,怎么知道我笑起来好看不好看?”

“你在我心里笑起来真好看!”女犯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我们用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致敬榜样张晴霞)(6)

大写之爱

每个被收押的罪犯,虽然各有各的不幸,但对于亲情的渴望却如出一辙。然而,有一些罪犯,伤害的本身就是亲人,因而很难得到亲人的谅解。

对于这样的情况,张晴霞在摸底调查时就会用心记下,争取在适当的时候列入家庭走访的行列。

在张晴霞办公室的书柜里,最显眼的是塞了满满两层、大大小小的笔记本。张晴霞笑着说,这可是她千金不换的“传家宝”。

遇事随手记录,是张晴霞多年的内勤工作培养出来的好习惯。她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笔记本,把一天要做的事情一件件写个清单 然后完成一件打一个勾,逐项清理。

这些“宝贝”记录着每一个罪犯的大事小情,也记录着张晴霞甘苦自知的付出与努力。

2018年,监区收押了一名来自芜湖的女性精神病犯张红(化名), 案情是故意杀人。自从入监以后,她的丈夫和女儿只来会见过一次,就再也不来了。每次监狱打电话动员,家人百般推脱,女儿甚至一度言辞激烈,不愿意原谅母亲。

缺乏亲情关爱的张红,情绪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对于亲人的思念也非常强烈。

见此情形,张晴霞记在心里,隔三差五,嘘寒问暖,尽力抚慰张红的情绪。2019年春节前夕,监狱开展“暖阳行动”,安排民警前往生活有困难或家属不原谅的罪犯家庭走访。张晴霞第一个想到了张红,并决定亲自去芜湖一趟。

结果,一去就吃了个“闭门羹”。

那天正下着大雪。张晴霞就一直在门外等。到了下午,张红的小女儿回来了,见到正在门外耐心等待的张晴霞,当得知张晴霞已经在雪里等了一上午,张红被震撼到了,然而她还是没办法放下思想包袱,张红说 母亲的犯罪像是一块石头始终压在心头,让她喘不过气,更不愿意与母亲见面。

然而,这一次,听完张晴霞娓娓讲述母亲在狱中的情况,小女儿慢慢打开了心结。她知道,无论如何,母亲对于她的爱是真挚的。其实, 她同样想念狱中的母亲,只是心中郁结的委屈、伤心,淤塞成了一道难以冲破的网,直到监狱民警上门,才得以纾解。最后,张红的小女儿在张晴霞的帮助下录了一段视频给母亲。

视频中,小女儿泪如雨下,终于原谅了母亲。

这一次走访,依然有点小小的遗憾,就是没有见到张红的丈夫。张晴霞没有放弃,又积极联系当地司法部门,希望张红的丈夫能够支持监狱的帮教工作,予以张红适当的亲情关爱。

张红的丈夫终于被打动了,开始正常参加监狱的会见活动。张红也经常能够在视频里见到心心挂念的女儿,压抑的情绪一下子释放了开来 脸上开始洋溢出了幸福的笑。

我们用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致敬榜样张晴霞)(7)

“明艳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先生的这番话,道尽了监狱民警的甘苦。

张晴霞说,虽然有时候会遇到罪犯家属不配合、不理解甚至恶语相向的情形,但真心的付出总会有所收获,而打开的每一个心结都可能会从根本上挽救一个犯人。

在张晴霞的印象中,来自淮南的余卉(化名)是个颇受家庭宠爱的孩子,尽管年纪轻轻就犯下了协助他人强奸的罪行,但父母对她不离不弃,每次会见都很和谐。

蹊跷的是,突然有一天,余卉的父母就像人间消失了一般,再也不来了,怎么联系也联系不上。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惊得余卉一下子情绪崩溃了。

张晴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到处打听余卉父母的消息,依然杳无音信。万般无奈之下,张晴霞特意去了一趟淮南,通过当地司法所找到了余卉家所在的位置,结果发现当地已拆迁,住户都搬走了。

没有人知道余卉父母的消息,包括亲戚朋友。张晴霞失望地回到了合肥。

从那时起,张晴霞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了在了余卉身上,将余卉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她当时毕竟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 是个特别需要关爱的年纪”。

余卉十八岁生日的时候,张晴霞还特意给她策划了个成人礼,买了蛋糕为她庆祝。

余卉感动不已。这一年的母亲节,余卉悄悄做了一张纸卡,等张晴霞值班巡査的时候,交到了她的手中。

当打开那张制作粗糙、略显笨拙的纸卡时,张晴霞一下子愣住了, 泪水忍不住模糊了视线——纸卡上粘着一枝小小的干花,皱巴巴的,显然已珍藏了许久,卡片上方写着一行字:“妈妈,节日快乐!”落款则是“您的孩子”。

苦心人,天不负。在给予余卉更多关爱的同时,张晴霞也一直没有放弃打听余卉父母的消息,终于有一天,传来了音讯:原来在女儿出事后不久,余卉的父亲也因触犯法律被判刑了,在安徽省蜀山监狱服刑, 而她的母亲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带着余卉的弟弟悄悄“隐居”了起来 不与任何亲友来往。

尽管余卉即将释放出狱,但张晴霞想到:“若是能够让她再见父亲一面,或许有助于抚平余卉情感上的创伤,出去以后也能更积极地面对家庭、面对生活。”

征得蜀山监狱狱政科的同意后,余卉终于见到了已经消失了多年的父亲。

父女俩隔窗相望,久久无言,无限的愧悔涌上心头,却只能用泪水与拥抱去表达。

余卉临释放当天,张晴霞还想办法打听到了她母亲的地址和联系电话,算是送给她的一份“临别礼物”。

后来,余卉在淮南找到了母亲,开始了新的生活。“前几年,她还打电话给我,说是要结婚了,丈夫很爱她!”

我们用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致敬榜样张晴霞)(8)

张晴霞感到很欣慰。“不抛弃,不放弃”,给每个罪犯重生的机会 是张晴霞和她的同事从事监狱管教工作始终不渝追寻的方向。

我们用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致敬榜样张晴霞)(9)

2016年7月,她被调往十二监区工作。当时,刚好来了一批新犯。16岁的花季少女崔芳(化名)引起了她的注意。

崔芳是在住校期间与同学发生矛盾,冲动之下,持刀伤人,酿成大祸, 获刑入狱。

小女孩个头出挑,外形姣好,言语之间,也颇有几分文艺气息。张晴霞一看就断定,这是个搞艺术的好苗子,可以考虑留在新岸艺术团。

本来以为崔芳有些舞蹈功底,结果一问却大失所望——没学过。

不过,张晴霞相信自己的眼光,开始做崔芳的思想工作:“你虽然没有舞蹈功底,但你年纪还小,柔韧性也好,可以先练练看,学好了可以做个舞蹈演员,出去以后也多了一门本领。”

有此好事,崔芳当然是一口应承下来,开心得不得了。

只两三天工夫,崔芳就打起了 “退堂鼓”,说什么也不愿意去艺术团练习舞蹈了,甚至一度哭着说要退出,“按照要求,一个星期就要把横叉、劈叉练出来,可她没有舞蹈基础,压腿压得受不了,开始出现畏难抵触情绪”。

她找到崔芳,有意打趣她:“你看你一开始还信心满满的,怎么才这么几天,就变得不堪一击了?”

崔芳有些委屈,捋起衣裤给张晴霞看:大腿内侧青一块、紫一块, 看得出孩子也是咬着牙在坚持,确实受了不少苦。

张晴霞默默看着直掉泪的崔芳,想起了 “红舞鞋”的故事。这是一 个真实发生在省未管所的故事——花季少女晴儿因为在学校犯罪,被判处死缓。刚开始服刑的时候,面对遥遥刑期,晴儿非常消极,加上缺乏父母的关心,晴儿一度破罐子破摔,多次自杀未遂。

这时候,省未管所决定成立新岸艺术团。晴儿有幸被选中,成为了一名舞者。但幸运之神并未就此降临。因为没有舞蹈基础,面对艰苦的基本功训练,晴儿难以承受,一心想着要放弃。

为了鼓励晴儿继续坚持下去,负责管教的民警自掏腰包,为她买了 一双红舞鞋,悄悄放在她的床头——早上醒来,晴儿感动得哭了,再也没有提过离开训练场……

后来,晴儿成了省未管所新岸艺术团的骨干,一度还登上安徽广播 电视台的新闻报道……

“不就七天嘛,很快就过去了!”讲完故事,张晴霞又继续给崔芳 打气:“只要努力,你完全可以成为另一个晴儿!”

听了张晴霞一番温暖而贴心的话语,崔芳点点头,答应一定会坚持下去。

“她后来真的一边哭一边练,看得令人心疼,但又觉得很欣慰,没 有看错人。”张晴霞说,韧带拉开之后,崔芳的舞蹈天赋也得以充分展示 很快成了新岸艺术团的一颗“新星”。

张晴霞还记得,崔芳第一次登台表演前,异常紧张,怕失误,怕辜负了她的期待。张晴霞就安慰她:“没事,就像平时训练那样去演,相信自己!”

首场演出,大获成功。崔芳下台后,直接奔向张晴霞:“张教,我终于做到了!”

张晴霞也很感动,看到崔芳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也看到了自己 的辛勤耕耘终于收获了果实。

后来,崔芳还通过了全国社会舞蹈等级证书考试,拿到了 “优秀” 的成绩。由于表现突出,两次获得减刑。出狱后,崔芳凭借在狱中打下的基本功和表演经验,成功应聘为一家幼儿舞蹈机构的教师,像一只蜕变的蝴蝶,又重新自由地飞舞在了阳光之下。

我们用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致敬榜样张晴霞)(10)

“每当看到罪犯获得新生,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就是张晴霞理解的大写的爱。

温馨之家

大写的爱的背后,是家人默默的奉献与支持。每每聊到这个话题, 张晴霞言语之间,既有掩饰不住的愧疚,又透着一种别样的幸福。

父亲是张晴霞一直敬佩的人。“他就是那种典型的老干部,刚正不阿 铁面无私,但对于犯人却总是充满惋惜与关爱之心。”张晴霞说,尽管父亲长期在监狱管理局机关工作,但一有机会,他就要去基层监狱转转, 对于基层民警的辛苦了然于心,对于罪犯改造也是时刻牵挂,“从父亲那里,我听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也懂得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从最初不太支持张晴霞从事监狱民警工作,到如今乐见女儿在各个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父亲也是格外欣慰。即便如此,每次见到张晴霞 他还是不忘叮嘱几句:“监狱工作千头万绪,干什么事一定要认真,要细致!”

2018年,父亲、母亲同时做手术,张晴霞想去医院陪护,但父亲坚决不同意:“没什么大事,有你哥哥在就行了!”

张晴霞拗不过父亲,但还是一有空就往医院跑:“我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从小就受父母和哥哥的疼爱,如今他们还是把我当作小孩子一 样!”

其实在自己的小家庭里,爱人老牛也是同样默默地支持着张晴霞的工作,从无抱怨。

本来身为公务员的老牛,也有好几次机会可以去基层挂职,但考虑到家庭的现实情况,都放弃了。

“我觉得我很幸运,我的老公真的很爱我,很支持我,所以我觉得 '监狱人民警察好榜样’的称号,至少一半的功劳属于他……”这是张晴霞当选司法部“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好榜样”时的感言,也是她的心里话。

我们用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致敬榜样张晴霞)(11)

确实,没有爱人的付出,就没有家庭的稳定。由于监狱工作特殊, 张晴霞几乎每隔三四天就要值一次班,“女儿从小几乎都是跟着爸爸长 大的,父女俩都习惯了,有我没我都一样。”张晴霞经常这样自我调侃。

2003年“非典”时期,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张晴霞需要封闭执勤10天, 那时候女儿才4岁,整天在家哭着喊着要妈妈,整夜整夜不睡觉。实在没办法,爱人就带女儿到监狱门口,却也只能远远地看上张晴霞一眼。

张晴霞满愧疚地说,女儿上学之后,几乎所有的家长会都是爱人去参加的,“有时候他回来也抱怨,说一眼望过去,都是妈妈”。但说归说 下次开会,爱人还是会去。

女儿上高三的时候,学校要举行“成人礼”。女儿早早就提出,希望妈妈能参加:“从小到大,您几乎没参加过我学校的活动,连我的老师都不认识,这一次,相信您肯定不会让我失望!”

这是女儿最重要的人生时刻。张晴霞满口答应了。

没想到,最终还是爽约了。

监狱里,总是充满各种不确定,随时可能有突发事件。不巧,张晴霞就遇上了:在女儿“成人礼”那一天,一位罪犯突发疾病,需要送医院住院治疗,还需要安排民警陪护看守。作为监区主管,张晴霞当仁不让就顶上去了。

女儿听说后,根本无法理解:“我人生这么重要的时刻,您都不能来,到底是我重要还是您的犯人重要?”

像往常一样,张晴霞没有作更多解释。她的心里充满歉疚,但她只能作出这样的选择。

爱人老牛看到女儿有情绪后,认真地找她谈了一次:“妈妈不是不想来参加你的成人礼,而是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她。你应该以有妈妈而骄傲!”

爱人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慢慢滋润了女儿的心田。

第二天,张晴霞从医院值完班回家,看到女儿给她留了一束鲜花和一封信:“妈妈,您辛苦了!”

很意外,也很幸福。后来女儿考上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第一学期拿了一笔奖学金,最先想到的就是在网上给妈妈买了一个足浴盆:“她说,妈妈工作太辛苦了,这样晚上就可以泡泡脚,放松一下!”

不经意间,女儿就长大了。

而更让张晴霞感到欣慰的是,伴随着女儿的逐渐懂事,她开始成为女儿人生的榜样。女儿说,将来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像妈妈一样敬业、 —样认真!

这是幸福的誓言,也是由衷的歌赞,化为春天般的温暖,映照着张晴霞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我们用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致敬榜样张晴霞)(12)



来源:安徽司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