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云龙为什么喜欢拍谍战剧(柳云龙谍战剧胜算好看吗)
柳云龙为什么喜欢拍谍战剧(柳云龙谍战剧胜算好看吗)过去和现在,很多谍战剧将叙事重点放在敌营的斗争之中,我方主人公完成潜伏任务之后凯旋归来,或者为了信仰而牺牲。与众不同的是,《风筝》完全摆脱了这样的故事结构,采用了别具一格的叙事风格。《风筝》通过对人物身份“错乱”和情感交织的人性纵向审视,显现出人性复杂性,而传播的是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而然地让观众欣赏剧情时思考和感悟人生的价值,这也为谍战剧在商业运作和艺术内涵上的突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范本。仅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胜算》的观赏性也很强,剧情发展符合逻辑,悬念丛生,每个演员表演不错,演技在线。如果要说《胜算》和《风筝》有什么特别的不同,恐怕就在于人物性格的展现,尤其是对人性的刻画,《风筝》确实难以超越。所以,冷丝还是要好好说说《风筝》的特殊之处。以往的谍战剧,主要展现的是敌我之间的斗争,缺乏张力和艺术感染力。相形之下,《风筝》完全不同,主要将镜头投向了人性深处,人物的塑造不再脸谱化,更加复杂立体
文|冷丝
栏目|谍战剧艺术
不知为何,看《胜算》时,眼前常常浮现《风筝》的画面。
尽管《胜算》很多主角、配角由《风筝》演员出演,但是剧情差异较大,人物性格差异更大,冷丝猜想,常常联想到《风筝》的人物和画面,足以见得柳云龙的这部代表作难以超越。
仅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胜算》的观赏性也很强,剧情发展符合逻辑,悬念丛生,每个演员表演不错,演技在线。
如果要说《胜算》和《风筝》有什么特别的不同,恐怕就在于人物性格的展现,尤其是对人性的刻画,《风筝》确实难以超越。所以,冷丝还是要好好说说《风筝》的特殊之处。
以往的谍战剧,主要展现的是敌我之间的斗争,缺乏张力和艺术感染力。相形之下,《风筝》完全不同,主要将镜头投向了人性深处,人物的塑造不再脸谱化,更加复杂立体,拥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七情六欲,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风筝》通过对人物身份“错乱”和情感交织的人性纵向审视,显现出人性复杂性,而传播的是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而然地让观众欣赏剧情时思考和感悟人生的价值,这也为谍战剧在商业运作和艺术内涵上的突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范本。
过去和现在,很多谍战剧将叙事重点放在敌营的斗争之中,我方主人公完成潜伏任务之后凯旋归来,或者为了信仰而牺牲。与众不同的是,《风筝》完全摆脱了这样的故事结构,采用了别具一格的叙事风格。
《风筝》让正、反面人物回归到日常生活中,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不仅有残酷性的斗争,也常常展现重情重义等传统观念,他们彼此之间都有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为信仰义无反顾地奋斗。这与传统类型谍战剧最大的差异,多面人物形象的塑造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使得人物个性丰富饱满而又耐人寻味。
江湖兄弟情,是指郑耀先与在军统结交的江湖兄弟之间的情谊。在潜伏的18年中,郑耀先用真心结交了一帮过命的兄弟,但最后却不得不成为送他们上黄泉路的幕后推手。
胜利之后,郑耀先用情报将赵简之出卖,导致后者自杀在监狱里;又将宋孝安回的电报破译,而就在码头,宋孝安却为了掩护他献出了生命;最好的兄弟之一宫庶,他甘冒大险来重庆与自己接头,郑耀先却不得不为了组织的利益,用手枪顶着宫庶的头,亲手将他逮捕。
从人性的角度看,郑耀先背叛了江湖兄弟情义,也就背叛了为人的“义”,做了一个不仁不义之徒。但是这又是在信仰驱使下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是郑耀先必然要承受的矛盾与后果。
从艺术形式的角度看,《风筝》特别注重对场景和情景的营造。
该剧将审讯工作大多放在同一个地点展开,形成重复强调的压抑感。郑耀先与敌人的谈话多次设置在幽闭的地下审讯室,镜头多面向墙上的人影而不是人体,人影晃动忽明忽暗,如同主人公真实身份的隐瞒与神秘,他像幽禁暗室的囚犯无法逃脱职业的牢笼。这种场景的封闭性与窒息感蔓延镜头,正如郑耀先接受组织审查之时,镜头前隔着牢房铁栏,组织近在眼前,他却无法被相认,他口述潜伏多年来得到的情报,但“叛贼”的帽子可能永生无法摘除。
郑耀先与陆汉卿的多次秘密谈话选择在郊外,而铁网的存在使开放空间形成牢笼之感,加上晃动镜头的背面拍摄,危机气氛不言而喻。除了渲染气氛之外,这种压抑感同样是危机四伏下主人公心境的传达。
《风筝》照样也有大量悬疑元素,一方面注重描写主人公身临险境的极端体验,也没有忽略对于谍战英雄的人性刻画,还特别重视人物的情感和对信仰的坚守。
很多谍战剧迷认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风筝》确实难以超越。关于这样的议论和观点,冷丝也深以为然。
《胜算》在热播之中,能否超越《风筝》,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但不得不佩服柳云龙的确是创作谍战剧的一块“好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