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莫言的蛙为什么那么厉害(让莫言毁誉参半的蛙)

莫言的蛙为什么那么厉害(让莫言毁誉参半的蛙)在这里,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将作者对现实的真切描述和真实记录视同为揭露,更不应该只会贴讨好某些意识形态的标签,因为作者没有回避,我们应该为他的勇气鼓掌喝彩。因为回避终究是弱者的心态和行为,回避永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上海文艺版姑姑的职责由接生改为引产,性质打了个对过儿。风里雨里,姑姑仍然奔波劳碌在乡村里的家家户户。她的名字叫万心,她走过的不仅仅是复杂而曲折的乡间小路,复杂而曲折的村里小巷,还有复杂而艰辛的心路历程。作家版特别是作品的后半部分,姑姑退休之后,对生命,尤其是对婴儿和胎儿生命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晚年的姑姑对生命生发出了中国传统母亲式的大悲悯,表现出一个乡村医生对神秘生命的沉重思考。她把想象中的那些她引流过的婴儿形象描述给丈夫——一个民间泥塑艺人,通过丈夫的手,捏成泥人,祈愿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她对那些没能来到人世的婴儿的歉疚。但与此同时,姑姑也用她那双善于接生的手参与着各种各样的接

第一次读莫言的《蛙》,是在一二年的初秋,那个时候茅盾文学奖结果还没有出炉,读的时候纯粹是冲着作者的名头去的。

作品简介里说,反映的是计划生育题材,觉得很新奇。因为还没有哪部作品对这个话题有所涉猎。话题敏感嘛,怎么评价,牵涉到的问题怎么展示,相关政策怎么规避,这恐怕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问题。

莫言的蛙为什么那么厉害(让莫言毁誉参半的蛙)(1)

上海文艺版

小说一如既往地好读,耐读,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语言,不徐不疾的叙述节奏。为了冲淡话题可能带来的沉重,连人物的名字都别出心裁,基本上全用人体器官命名,我们接受叫肩的,也接受叫鼻,叫眼的,可还有名字叫大肠的,忍俊不禁之余,隐隐感觉到作者不是在逗趣,计生,计划出的与计划掉的,何止是我们的某一个器官呐,是应该诞生的生命!

姑姑的职责由接生改为引产,性质打了个对过儿。风里雨里,姑姑仍然奔波劳碌在乡村里的家家户户。她的名字叫万心,她走过的不仅仅是复杂而曲折的乡间小路,复杂而曲折的村里小巷,还有复杂而艰辛的心路历程。

莫言的蛙为什么那么厉害(让莫言毁誉参半的蛙)(2)

作家版

特别是作品的后半部分,姑姑退休之后,对生命,尤其是对婴儿和胎儿生命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晚年的姑姑对生命生发出了中国传统母亲式的大悲悯,表现出一个乡村医生对神秘生命的沉重思考。她把想象中的那些她引流过的婴儿形象描述给丈夫——一个民间泥塑艺人,通过丈夫的手,捏成泥人,祈愿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她对那些没能来到人世的婴儿的歉疚。但与此同时,姑姑也用她那双善于接生的手参与着各种各样的接生。这种近乎宗教式的悲悯心态也因故事的结局而悲壮而伟大起来。

莫言的蛙为什么那么厉害(让莫言毁誉参半的蛙)(3)

上海文艺版

在这里,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将作者对现实的真切描述和真实记录视同为揭露,更不应该只会贴讨好某些意识形态的标签,因为作者没有回避,我们应该为他的勇气鼓掌喝彩。因为回避终究是弱者的心态和行为,回避永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我们应该相信作者的悲悯情怀,敢于直面人生和高于现实生活才是有良心作家的职责。

莫言的蛙为什么那么厉害(让莫言毁誉参半的蛙)(4)

浙江文艺版

我们这个民族本就多灾多难,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从旧有的废墟上挺立起来,蝶变新生,我们的生生不息,靠的就是自我检省,有自我审视血淋淋的创伤的思想。

莫言作品的厚重,即便是放在其它的世界名著里面,也不显得单薄,在读的过程中,往往会被这些东西所打动,没有阅读经历和阅读经验的人是很难体会体察到的。

记得当时读到一百二十多页的时候,我禁不住随手写下这么几句话:“此书,当得诺奖”!当然这话是情绪的表达。一二年的年底嘛,莫言直飞瑞典,接受了诺贝尔文学奖项。大家不要误解,莫言得这个奖绝对不是因为我的这句话。但确实是一个普通读者被作品震慑后的真实感受。

这是一部“具有荒诞色彩的,融合了诙谐、戏谑、调侃、反讽、嬉闹、灵魂独白、戏中戏等文体风格的活话剧”,在世界文学名著的金色殿堂里自应有其重要的地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