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王宝强最后说的什么(选择唐人街探案辞演港囧)
唐人街探案王宝强最后说的什么(选择唐人街探案辞演港囧)从2003年一炮而红,到2006年电视剧爆红,王宝强一直在走农村娃形象,2008年登上春晚,也是唱的《农民工之歌》。总之,王宝强进入影视圈以后,其实演的一直都是一个形象。他的银幕形象,最初就是《盲井》中那个单纯质朴的农村少年第二年被冯小刚看上,在《天下无贼》里面饰演傻根。无论是《盲井》还是傻根,反正王宝强的银幕形象固定下来:农村娃,傻,性格呢比较固执。
如今《唐探2》票房爆炸,成为中国历史上第3部超过30亿的电影(比《红海行动》早一步进入30亿)。
如果只看这个结果的话,王宝强的选择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看事情不能因果倒因。你们只看到了王宝强如今的成功选择,却没有看到他当初做出这个选择的眼光高明。我们简单梳理一下王宝强的电影经历。
王宝强从一个北漂能够立足,关键是2003年的《盲井》,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他的银幕形象,最初就是《盲井》中那个单纯质朴的农村少年
第二年被冯小刚看上,在《天下无贼》里面饰演傻根。
无论是《盲井》还是傻根,反正王宝强的银幕形象固定下来:农村娃,傻,性格呢比较固执。
总之,王宝强进入影视圈以后,其实演的一直都是一个形象。
从2003年一炮而红,到2006年电视剧爆红,王宝强一直在走农村娃形象,2008年登上春晚,也是唱的《农民工之歌》。
好了嘛,这下上个春晚都摆脱不了农民工了,这算是国家认证了:你,王宝强,以后就是钦定的农民工代表了。
5年过去了,观众心中记住的王宝强形象,始终脱离不了农村娃。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是说大家一想起要找个人来演农民工,农村来的傻小子,就能想到他;坏就坏在王宝强只能演这种角色了。
上完春晚,王宝强继续自己的农民工形象。
2008年9月曹保平导演的《李米的猜想》,继续农民工形象。
2010年,第一部《人在囧途》,当然还是农民工啦。
到2012年囧系列的第二部《泰囧》之前,其实王宝强还有一部《神通乡巴佬》,估计很多观众没有听过吧。
你看这次连片名直接就是乡巴佬了。
看来各位导演都觉得,王宝强这辈子是离不开各种农村娃了。
在《泰囧》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纪录以后。王宝强的电影生涯达到了人生巅峰。
作为打破中国电影票房纪录的喜剧片主演,至少也是男二吧,所有人都看好王宝强以后的电影之路。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一直演一种角色,到最后大家都觉得你只能演这样的角色。这是不是挺可悲的呢?一个人,总归有点追求。这里又要祭出马斯洛理论的五种需求了。
你说王宝强在泰囧之后,一不缺钱,二不缺名。换了你是王宝强,还愿不愿意继续去演那些和以前一模一样的角色?想不想换点别的角色试试?要不要打破人们心目中我只会,我只能演农村娃的刻板印象?
那个时候,无论是泰囧,还是《神通乡巴佬》,王宝强演的角色,一是傻,二是装疯卖傻,三是不知道真傻还是假傻。
反正到最后,就是个傻。
这个时候,你曾经的好兄弟,想要拍一部电影。告诉你,哥们儿,来我这吧,我这个戏你不用再演傻子了。
换了你是王宝强,你心里怎么想?
我靠,那还等什么呀。
这就是当年王宝强选择去《唐人街探案》,而不是去《港囧》的心理历程。
看看《唐探1》里面的人物形象,先不管别的,至少和以前演的傻子完全不一样了啊。
咱宁愿去演个中年油腻大叔,也不想继续去演傻子了。
作为一个演员来说,最怕的是重复,最怕的是不能突破自己,最怕的是观众心中自己已经固化,再也没有改变的机会。否则你迟早混不下去。
作为一个人来说,王宝强不缺钱不缺名,他缺的是啥?他缺认同和尊重,如果所有人都觉得他只能演傻子,对他来说这绝对不能接受。
难道我王宝强就只能演个傻子吗?
所以得到《唐人街探案》中唐仁这个角色以后,王宝强义不容辞的演好了,他想用这个机会证明他也能演其他类型的喜剧角色。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唐人街探案》虽然和泰囧一样也是喜剧,唐仁和宝宝也有相似的地方,但本质上,唐仁是个形象更丰富,情感层次更丰富的角色。
更有发挥余地。
更能证明,我王宝强是一个优秀的演员,能演好其他角色。
所以他当年一定要拒绝《港囧》一定要选择《唐人街探案》,就这么简单。
王宝强当年的选择充满了高明之处。后来《港囧》虽然票房好,但其实是占了《泰囧》的便宜,口碑并不好。所以后来徐峥谋划的《印囧》迟迟没有下文。
而《唐人街探案1》虽然票房只有8亿,看起来不怎么多。但口碑非常非常好,也奠定了如今第二部票房出色的基础。
王宝强当年的选择,虽然看起来损失了一些票房,但为今天的再次崛起打下了伏笔。
这才是他高明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