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研学循学促学)
幼儿园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研学循学促学)研“学”要将立足点放在对幼儿学习情形的研讨上,着重解读学习行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他们又是独立自主的个体,用自身独特的学习方式进行操作和探究,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方式,只有从幼儿的视角,我们才能真实了解幼儿学习的具体情形和特点。因此,基于幼儿“学”的教研,教师要共同研讨学习问题,共同解读幼儿的学习行为。需要对幼儿的学习态度、习惯和能力等问题展开具体的讨论,分析幼儿学习兴趣、注意持久、思维品质、探究表现和口语表达的特点和水平。如,针对幼儿往瓶子装豆子的学习情形,解读幼儿按物点数和按数取物的兴趣点及操作方式,分析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情况,研讨幼儿对益智区材料的兴趣倾向与探究行为。这体现了研“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基于幼儿“学”的教研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涵。研讨幼儿学习情形,解读学习行为基于幼儿“学”的教研在于研“学”幼儿园教研即教学研究,包括研究教、研究学,以及研究教与学
还没关注?
快来点这里
鼓屏162,《福建教育》杂志官方微信
当前“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虽已为幼儿教师所认可和接受,但根本上未能撼动“以教为导向”的固有思维模式。大部分教师对此仍停留于认识理解层面,未形成自觉的教育意识,未能将“以幼儿为本”真正落实于教育实践中。尤其在幼儿园教研中,依然存在仅从教师“教”的维度研讨教学问题的普遍现象,在教研中一味关注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策略,而较少从幼儿的角度入手分析幼儿学习的状态和原由,依然忽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存在研“教”多 研“学”少的问题,致使教研未能与现代课程改革和先进教育理念相链接,难以真正实现教研推进幼儿学习、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此,探讨基于幼儿“学”的教研内涵及价值理念是当务之急。
基于幼儿“学”的教研在于研“学”
幼儿园教研即教学研究,包括研究教、研究学,以及研究教与学关系等问题。基于幼儿“学”的教研,其实质是研“学”,主要内涵应是研究探讨幼儿学什么、怎么学、教师的教如何适宜学助推学、如何使幼儿获得最有益和有效的学习发展等。
1
研讨幼儿学习情形,解读学习行为
研“学”要将立足点放在对幼儿学习情形的研讨上,着重解读学习行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他们又是独立自主的个体,用自身独特的学习方式进行操作和探究,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方式,只有从幼儿的视角,我们才能真实了解幼儿学习的具体情形和特点。因此,基于幼儿“学”的教研,教师要共同研讨学习问题,共同解读幼儿的学习行为。需要对幼儿的学习态度、习惯和能力等问题展开具体的讨论,分析幼儿学习兴趣、注意持久、思维品质、探究表现和口语表达的特点和水平。如,针对幼儿往瓶子装豆子的学习情形,解读幼儿按物点数和按数取物的兴趣点及操作方式,分析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情况,研讨幼儿对益智区材料的兴趣倾向与探究行为。这体现了研“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基于幼儿“学”的教研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涵。
2
研讨教对学的促动,探究导学策略
研“学”还要研讨教对学的促动作用,探究引导学、促进学的相关策略。虽然幼儿的学可单独存在,但是离不开教育引导。只要有“教”,就必然有“学”的参与,学习活动的参与是教育活动得以发生的基础。由幼儿的学推及教师的教的问题探讨,研究基于幼儿的学习,教导应该如何引发学、助推学,这是更深一层的研“学”内涵。幼儿学的背后有“教”的因素,需要“教”的促动和推进,包括环境、材料和方法策略等因素。基于幼儿学习问题的研“学”探究中,必然涉及导学策略的探讨,这样才能更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推进深度学习,培育良好学习品质。如,《春雨的色彩》散文欣赏教研中,在探讨幼儿对作品意境的直观感知兴趣和对春雨色彩好奇追问的基础上,研讨促动幼儿学习的场景体验、朗诵感知、画面欣赏、对话表演等多样导学策略是自然而必要的,这是引导学习,推进真实和有益学习的重要保障。
3
研讨教与学互促相长,密切师幼关系
研“学”是在教与学关系背景中展开的,因为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教学相长,教与学是共同生发、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的,密切师幼互动关系,自然获得良好教学成效。基于幼儿“学”的教研应包含对教与学关系的研讨,需要立足幼儿本位,从幼儿学的角度研讨教对学的引导促动、学对教的反馈推进,研讨师幼关系以及师幼的有效互动。如,角色游戏教研中,基于对幼儿游戏主题生成、材料选用、角色扮演、人际交往和情节发展等一系列游戏行为的解读与研讨,分析教师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方式的适宜问题,剖析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回应与介入问题,进而深究师幼互动关系与互动质量。这样,才能始终聚焦于幼儿游戏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研究,回归于研“学”的本质内涵。
基于幼儿“学”的教研重在循“学”
基于幼儿“学”的教研,应突出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围绕“学”开展教学研究。其本质特征应是循“学”,遵循幼儿学习规律、追随幼儿学习兴趣和迎合幼儿学习方式,以循“学”为核心、为重点,应着重研讨和评判教育教学活动是否遵循幼儿学习规律,是否适合幼儿学习发展水平,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等。研“学”中,不仅要探究幼儿学习行为特点,更要研究学习规律和发展水平。从教研的基本要素和组织方式看,可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等角度进行理解。
1
遵循学习规律,
自我反思审议导学设计的适切性
幼儿作为教育对象和学习主体,表现出鲜明的心理发展进程和年龄特征,有着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如何遵循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这既是教学设计前需要充分分析和把握的,也是研“学”中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依据。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学习规律,设计和审议教学方案、导学策略与学习规律的吻合度和贴近性,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水平和经验特点反思教学设计意图和目标的针对性,反思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如,关于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教研,教师需要常常反思场地安排、活动范围、器械组合、分班结伴、指导方式等方面是否适合幼儿动作发展的年龄段特点,是否符合幼儿身体锻炼的一般规律,让幼儿经历由单一动作到综合体能、由个体独立到同伴合作、由生疏胆怯到熟练勇敢等不同阶段的锻炼,促进动作和体能发展,体现混龄活动的适宜性和实效性。而不是一味从“教”的角度考虑活动形式的新颖,氛围的热闹,场地、材料的利用,指导的便利等非本位因素。由此,遵循幼儿学习规律、把握导学设计的适切性是循“学”的重要表现,是研“学”的基本原则。
2
追随学习兴趣,
同伴互助研讨行为观察的客观性
兴趣是幼儿的天性表现,也是幼儿的学习动力。幼儿凭着兴趣而参与学习活动,且兴趣在活动中又极易转移变化,所以要研讨如何追随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在学习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时,幼儿的兴趣稳定性和注意持久性较弱,给幼儿行为的观察评判带来极大麻烦,容易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研“学”中需要同伴互助,借助团体力量共同进行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共同研讨行为观察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问题。如,建构游戏教研中,要共同观摩幼儿搭建过程和行为表现,按照统一的记录表进行观察记录,研讨幼儿搭建的兴趣表现、结构表征和行为特点,在交流互动中把握追随幼儿兴趣的技巧,在同伴互助中提高幼儿行为观察的细致性和客观性,提高观察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因此,追随幼儿学习兴趣、把握行为观察的客观性也是循“学”的主要表现,是研“学”的基本原则。
3
迎合学习方式,
专家引领成为幼儿学习的研究者
《指南》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此,在研“学”中需要研讨如何选择最能满足幼儿需要、最适合幼儿学习的支持策略和活动方式,需要树立教师即幼儿学习研究者的理念。每位教师必须‘琢磨’实践中要如何让幼儿充分地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如何解决迎合幼儿学习方式的问题。这个‘琢磨’的过程就是研究过程,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是研究者,尤其是在儿童学习的帮助上,除了参考相关心理学研究成果外,还应借助儿童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开展关于幼儿学习的研究。因此,基于幼儿“学”的教研必然要研究如何迎合幼儿的学习方式,需要在专家引领下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如在专家的带领下开展“幼儿学习观察与行为评价”“幼儿学习方式与导学特点”“幼儿学习困难与应对策略”等课题研究,掌握有关幼儿学习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成为幼儿学习的研究者。这是循“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研“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基于幼儿“学”的教研是为了促“学”
基于幼儿“学”的教研,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基于幼儿“学”的教研,从“以教为导向”转为“以学为导向”,不断落实以幼儿为本位,弘扬儿童精神,营造儿童文化的教育理念,朝着为了学、促进学的理想目标,深入推进幼儿游戏活动,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
落实幼儿本位,推进游戏活动
落实“幼儿本位”是基于幼儿“学”的教研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所在。研“学”中要始终秉持幼儿本位、幼儿中心的理念,需要立足幼儿视角,关注幼儿的兴趣倾向,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需要坚定幼儿立场,关注幼儿的行为动向,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需要走进幼儿内心,关注幼儿的思维走向,激励幼儿的好奇探究。
推进游戏活动是研“学”的永恒主题。因为推进游戏活动能够全面落实“幼儿本位”,游戏是儿童重要的生活方式,福禄培尔曾说:“儿童游戏是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最纯洁的素质和最内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表现的。”基于幼儿“学”的教研,要使游戏活动充分凸显幼儿本位,确保幼儿游戏权利,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和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游戏真体验,吸引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主题生成和玩法创新之中,真切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满足。为此,研“学”要深入探讨幼儿游戏的推进问题,既要深入研讨专门式游戏的产生、开展、推进和评价问题,也要研讨渗透式游戏和游戏形式的运用问题。要将游戏活动融入一日生活中,要使幼儿的学习游戏化、课程游戏化,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
2
弘扬儿童精神,发挥主体作用
弘扬儿童精神是基于幼儿“学”的教研的重要意义。儿童精神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有别于成人精神。儿童精神即指儿童的天性及灵性,是儿童个体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志及精神的外部表现,是儿童在处理与自然、内在自我、他我关系以及超越个人关系等方面的领悟感知能力。儿童精神包括儿童的意识、儿童的思维、儿童的神志等,表现为童真天性、美好梦想、泛灵心理、游戏特质等方面。
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弘扬儿童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研“学”的必然追求。研“学”的目的就在于让教学活动绽放幼儿的童心、童真和童趣,让幼儿的童真本性得于彰显,让幼儿充满想象与期待,顺利实现自己的美好梦想,让幼儿带着泛灵心理,将周围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有意向的东西。让幼儿展现游戏特质,把真实的东西转变为他想要的东西,达到现实与超现实的统一,严肃性与非严肃性的统一,实现自我满足,迸发创造源泉。为此,研“学”中要直指幼儿主体发挥,研讨幼儿独立自主、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的实质问题,探究环境、材料、人际关系等多方支持的有效策略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个体的认知能力、思维、情感和意志,遵从幼儿的天性,焕发幼儿的灵性,培育幼儿的领悟感知能力和独立精神。
3
营造儿童文化,促进全面发展
营造儿童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基于幼儿“学”的教研的理想目标。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是基于儿童所特有的身体、生理、心理和情感形态而形成他们的生存、生活内容和生存生活方式。营造儿童文化,能够凸显幼儿本位,弘扬儿童精神。研“学”是为了促进教师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生活,尊重儿童文化,促进儿童的学习发展。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既是研“学”的出发点也是研“学”的归宿。研讨学习目标的针对性、内容的适宜性、支持策略的有效性,研讨幼儿的学习行为、学习特点,探究幼儿的学习规律、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等不同内容,以及采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不同途径,运用观察记录、一课多研、观摩研讨、游戏跟踪、个案分析、学习故事等不同形式,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形成自主、开放、融合的教研文化,研究幼儿的学习和幼儿文化。为此,研“学”中要使园所、班级环境创设充满童年欢乐气息,成为幼儿喜爱的乐园;要使学习内容来自儿童真实生活,挖掘利用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使本土文化融入课程内容;要使导学方法有助于增强幼儿自主意识,反映幼儿学习特点,让学习成为幼儿快乐生活的一部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原文刊载于《福建教育》2018年第34期
文 /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颜晓燕
责编:郭向纯 排版:潘 玲
在这里,打开教育生活
鼓屏162
fjedugp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