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的小故事(诗词中的小故事)
关于古诗词的小故事(诗词中的小故事)[what]:起码他没作奸犯科吧,比李天一强多了~[抠鼻]:别提那个“坑爹”货。丹朱从小就是个凶顽之人,哪知道用仁政来管理部落。他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还是你来吧~ 于是尧又找到了许由。[呲牙]:许老先生,你看我年龄这么大了,体力、智力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我想到雷泽(山东菏泽)去养老。不如你接了我的职位吧~[害羞]:那哪成啊?应该继承你位置的,是你的儿子丹朱啊。
故事1.
话说唐尧在位时,部落里有两大隐士。一个有名字,叫许由。一个没名字,或者大家不知道他的名字。因他在树上筑巢而居,大家就称呼他为“巢父”。这两个人学识渊博,而又淡泊名利,隐居于颖水之滨。
尧执政后期,想找个贤明的人来继承他的位置。
他首先找到了巢父,但巢父坚辞不受。
于是尧又找到了许由。
[呲牙]:许老先生,你看我年龄这么大了,体力、智力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我想到雷泽(山东菏泽)去养老。不如你接了我的职位吧~
[害羞]:那哪成啊?应该继承你位置的,是你的儿子丹朱啊。
[抠鼻]:别提那个“坑爹”货。丹朱从小就是个凶顽之人,哪知道用仁政来管理部落。他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还是你来吧~
[what]:起码他没作奸犯科吧,比李天一强多了~
两个人唧唧歪歪半天,许由也是坚辞不受。
后来,尧找到正在安徽池州光着膀子耪地的虞舜,总算把部落首领的职位让了出去。
话归原题。尧走后,许由装腔作势地来到颖水边,用手撩水洗自己的耳朵。正好另一位大神巢父来颖水边饮牛。于是两人有了一段对话。
“老许,蚰蜒钻耳朵里去了?用水洗不管用的,回家往耳朵里滴几滴蓖麻油,蚰蜒自己就出来了。”
“哪是蚰蜒啊,比蚰蜒要腌臜百倍。是尧来找我了,要把王位禅让给我。我讨厌听这种话,所以把耳朵洗一洗。”
“哟哟哟~老许你可真会说话。如果你隐居在高山深谷中,不与人世往来 ,谁还能找到你?这还不是你浪的,为博个好名声整天到处显摆你的才学。喝你的洗耳水,简直是脏了我牛口!”
说着话,巢父把牛牵到许由的的上游上流去了。
成语“颖水洗耳”和“饮犊上流”就是这么来的。
故事2.
3000多年前,在今日的秦皇岛市一带,有一个国家叫“孤竹国”。孤竹国国君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大毛”,二儿子叫“二毛”,三儿子叫…… 不对,跑偏了。大儿子叫伯夷,二儿子叫“仲X”,小儿子叫叔齐。国君最喜欢小儿子,想把王位传给他。
孤竹国君去世后,大臣们按照宗法制度,要拥立伯夷继位。伯夷说要尊重父亲遗愿,让他老弟来继承。叔齐也是个好同志,要求按制度办事,让老大来当国君。两个人你推我让,谁也不想干这个差事。最后两个人干脆逃离了孤竹国。留下来的老二继承了国君之位。
再说伯夷叔齐这哥儿俩,离开孤竹国后结伴而行,要去西岐找贤明仁厚的西伯侯姬昌。路上恰逢周武王和姜尚的部队。一唠嗑,才知道姬昌已经去世,姬发拉着父亲的牌位去找商纣王干架。
伯夷叔齐就开始教育人:“你不葬,为不孝;臣伐君,为不忠,你这么做,就是不忠不孝之人。”
气得周武王要把二人拉出去枪毙,幸亏被姜尚劝止。
不久,商纣王战败,于鹿台自焚。周统一了天下。伯夷叔齐哥儿俩隐居于首阳山,发誓“不食周粟”,采薇为食。
某天,一位老妇人上山打柴,遇到了蓬头垢面的老哥俩。本以为遇到了野人,想拍照发个朋友圈。一番交谈,老妇人才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老妇人说道:“你们二人的忠心,天地可鉴,义不食周粟。但如今,西周得到天下,这山中的野菜也是周朝的草木啊!”
二人听了,羞愤不已,最终绝食而死。
好端端的两个人,竟然被老妇人几句话给说死了。
采薇图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中华文明史,悠悠五千年。其中李斯的贡献,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车同轨、书同文,包括统一货币和度量衡,都是李斯提出并实施的。
小篆、隶书,是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演化并推广的。
李斯书法石刻
哦~隶书的发明,还有一个大功臣,名字叫程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