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神话绘画(南阳汉画石头上的天文神话)
嫦娥奔月神话绘画(南阳汉画石头上的天文神话)“嫦娥奔月”画像石1964年3月出土于南阳市西关一座东汉末期(或晚至魏晋)的汉画像石墓中。该画像石是一块盖顶石,被覆盖在墓葬甬道的上方。石长1.41米,宽0.60米。左上方一轮满月中刻一蟾蜍,右边一女子,人身龙尾,拱手面向月轮作飞翔状。画间繁星点点,云气缭绕。《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窃以奔月。”张衡《灵宪》:“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奔月……是为蟾蜍。”因避讳汉文帝刘恒之名,“姮娥”被更名为“嫦娥”。鉴于该画像石表现的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反映了祖先渴望飞升蓝天、探索神秘月球的美好愿望 而且画像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生动,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因此被鉴定为一级文物。1999年3月,我国发行的《汉画像石》特种邮票一套六枚,其中第六枚就是选取《嫦娥奔月》画像石图像制作而成。2010年7月,该石赴日本参加了《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该拓片于2012
#南阳汉画#
南阳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地方,汉代的“南都”、“帝乡”在中国的史册上熠熠生辉;汉代的南阳又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八岁的张衡在浩瀚的星空下观星。1881年之后,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永久编号为180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以此铭记他在天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这个南阳人的名字从此闪耀太空,成为一颗永久的恒星。
汉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南阳汉代天文和神话画像石记录保留了汉代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作为全国汉画像石集中的四大区域之一,南阳天文画像石及与天文有关的神话画像石,居全国四大区域之首,成为本区域汉画像石藏品的一大特点。据统计,南阳表现天文的日、月、星宿、星座、星云的画像石近百块,与天文有关的嫦娥奔月、河伯出行、阳乌、风伯雨师、雷公、后羿射日、玉兔捣药、三足乌、常羲主月、羲和主日等有关天文的神话故事百余块,这两项的数量达南阳汉画像石总量的十分之一,数量之多、内涵之丰富,成为研究汉代天文学的重要历史资料。
嫦娥奔月 143×59×12
“嫦娥奔月”画像石1964年3月出土于南阳市西关一座东汉末期(或晚至魏晋)的汉画像石墓中。该画像石是一块盖顶石,被覆盖在墓葬甬道的上方。石长1.41米,宽0.60米。左上方一轮满月中刻一蟾蜍,右边一女子,人身龙尾,拱手面向月轮作飞翔状。画间繁星点点,云气缭绕。《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窃以奔月。”张衡《灵宪》:“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奔月……是为蟾蜍。”因避讳汉文帝刘恒之名,“姮娥”被更名为“嫦娥”。鉴于该画像石表现的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反映了祖先渴望飞升蓝天、探索神秘月球的美好愿望 而且画像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生动,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因此被鉴定为一级文物。1999年3月,我国发行的《汉画像石》特种邮票一套六枚,其中第六枚就是选取《嫦娥奔月》画像石图像制作而成。2010年7月,该石赴日本参加了《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
该拓片于2012年6月6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装入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13天的太空飞行,返回舱于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主着陆场预定区域回收着陆。这是继1970年信阳长台关编钟演奏的《东方红》随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河南文物以实物形式遨游太空。
来源:南阳汉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