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晋剧演唱技巧(谈晋剧流水的唱法)

晋剧演唱技巧(谈晋剧流水的唱法)这几句唱,完全是嘴皮上的功夫,喷口要有劲。只有练好这种基本功,才能唱好。唱时还要掌握好“四呼五音”。“四呼”是“开、齐、撮、合”,也是演唱时一定的口形。“五音”是指“喉、舌、齿、牙、唇”等发音,掌握不好就不能把词韵准确地送出去。如“本后拍手哈哈笑”地“拍”字和“后宫禀我知道”的“禀”字,掌握不好就念成“呸”字“平”字。嘴上没有功,唾沫唾别人一脸,演员在舞台上最忌讳这个。嘴上的功夫很重要,特别是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有了功,不管天气多冷还是多热都能运用自如。今天主要谈谈流水的唱法和老旦的一段唱腔。“流水”,又分大流水、二流水、小流水。山西梆子的流水不太好唱,特别是大流水(也叫紧流水〉它的节奏是1/4的拍子,速度较快,但快也要保持咬字准、吐字清才行。这要靠嘴皮上的功夫。现在讲下青衣的“紧流水”,比如晋剧《二进宫》的“三对面”,李艳妃有一段唱腔,是这样唱的:作为一个演员,要练好四功、五法,四功即

晋剧演唱技巧(谈晋剧流水的唱法)(1)

谈晋剧流水的唱法

山西省戏曲学校教师

筱桂琴

我能参加全省的艺术教学汇报演出,感到十分高兴。通过几天的互相学习,互相观摩,感到同学们把传统的戏曲艺术继承下来了,青年一代后继有人了。现在我能和大家在这里共同研究艺术教育方面的问题。领导让我给同学们谈谈,我就把晋剧流水的唱法讲讲。由于心情激动又没有什么准备,可能说得很乱、也不一定说得对。请领导和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

作为一个演员,要练好四功、五法,四功即唱、念、做、打。五法即口、手,眼、身、步。缺一不可。不通过苦练基本功是过不了关的。唱又是首位,今天主要讲唱。唱的要求:咬字准,吐字清,字正腔圆,有声有情,做到声情并茂。说起来几句话,要做到、做好是不容易的。有的演员唱了一辈子戏,在唱上不一定过了关。

唱要懂板眼节奏,内行话就是尺寸清楚。还要学会用气,发声是通过气来实现的。用好气口,发出来的声音就好,气口用得不好,发出来的声音就不行,也就送不出去,用不好还会出毛病,所以练好用气,是演唱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戏曲演唱中有多种气口,如大换气、小换气、储气、偷气、吐气、紧换气、慢换气等等。这都是根据演唱的句子长短和表现的感情来灵活运用。必须练好气上的基本功,否则就演唱不好。

山西梆子的板式较多,同是一个板式,因流派不同唱起来也不一样。有些流派巳经失传了。我过去是唱青衣的,学的是已故晋剧名演员筱桂桃的唱法,但我并没有完整地继承下来。筱桂桃生前在晋剧唱腔上有很大改革和创新,遗憾的是没有完全保留下来。

今天主要谈谈流水的唱法和老旦的一段唱腔。“流水”,又分大流水、二流水、小流水。山西梆子的流水不太好唱,特别是大流水(也叫紧流水〉它的节奏是1/4的拍子,速度较快,但快也要保持咬字准、吐字清才行。这要靠嘴皮上的功夫。现在讲下青衣的“紧流水”,比如晋剧《二进宫》的“三对面”,李艳妃有一段唱腔,是这样唱的:

晋剧演唱技巧(谈晋剧流水的唱法)(2)

晋剧演唱技巧(谈晋剧流水的唱法)(3)

这几句唱,完全是嘴皮上的功夫,喷口要有劲。只有练好这种基本功,才能唱好。唱时还要掌握好“四呼五音”。“四呼”是“开、齐、撮、合”,也是演唱时一定的口形。“五音”是指“喉、舌、齿、牙、唇”等发音,掌握不好就不能把词韵准确地送出去。如“本后拍手哈哈笑”地“拍”字和“后宫禀我知道”的“禀”字,掌握不好就念成“呸”字“平”字。嘴上没有功,唾沫唾别人一脸,演员在舞台上最忌讳这个。嘴上的功夫很重要,特别是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有了功,不管天气多冷还是多热都能运用自如。

紧流水速度较快,在运气上没大换气的时间。就是边唱边偷着换气。气从哪来?气是用丹田的力量顶上来,捍到横隔膜上来,这叫中气,唱流水时把气都储存这儿加以控制。提气有两种,一种是收腹放胸,一种是鼓腹塌胸。后一种戏曲演员不能用,因为涉及演员整个艺术形象。戏曲演员为什么要扎宽一点腰带,而且还要扎得紧紧的呢?这是为练好收腹的力量,这和用气有直接关系。

还有一种唱法叫“虚唱”,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声音出来“松”、“散”,音色也不好听,也听不清唱什么。

唱时的口形也直接关系到演员的形象,特别是旦角,唱起来嘴不能歪,不能斜,不能呲牙,不能努嘴,口不能张得太大 口形一开始就要打好基础,唱出毛病再改就困难了。

戏曲演唱,吐字要靠前,利用头腔共鸣,把腔行圆,使声情并茂。字靠后了,把字偷吃了,吐不出字,观众听不清你唱什么。

字可分为三部分:字头、字腹、字尾。字头一出,韵就裹上字腹,字尾韵要重,这样才能达到吐字清楚,符合规律。

再讲一下小流水,也是1/4的拍子,有中速的也有快速的。这要根据剧情的需要来设计唱腔,如《算粮》中王宝钏的一段小流水的唱法:

晋剧演唱技巧(谈晋剧流水的唱法)(4)

这就是以词行腔,唱出抑扬顿挫,有刚有柔,婉转动听,比如“打打扮扮”的“打”字在牙音上,“扮”字是唇音上。字咬不清不行,咬死了也不行,只有字正腔圆,才能唱出较好的效果来。

再谈须生的流水唱法,须生和青衣不一样,如《蝴蝶杯》中前五堂江夏县的那段二流水是这样唱的

晋剧演唱技巧(谈晋剧流水的唱法)(5)

二流水比紧流水慢一些,有换气的时间。须生的口腔共鸣比青衣重,口形可以稍微放大一些,但不能太大。因为须生的“啊”“恩”音要重一些。如“咱两家无仇又无冤”,“冤”字是两头重,中间轻,这不能死唱,也不能平唱。“帅府男”的“男”字,不能直唱,要有鼻腔共鸣,唱时要掌握技巧。

再一个是韵要跟上字走,如“甘证见”的“见”字,是舌尖音。拖音要落在“安”的音上边,只能在“安”字上行腔,不然就裂了韵,就把字和韵分割开来了。

最后再谈一点老旦的唱腔。一般的孩子都不愿学老旦。说起山西梆子老旦也确实没有什么像样的唱腔,都是上下两点,唱起来唱的和听得都不感兴趣。别的剧种老旦比山西梆子老旦好,比如上党梆子《三关排宴》的老旦,和京剧的老旦,从唱腔、道白,表演上都很丰富。晋剧有的唱腔,如花脸、老旦等唱腔有待研究。我写过一些,想改一改,只是初步的研究过程。如我谱写的《雏凤凌空》佘太君的一段,虽然写出来,没有机会实践它,在这给大家唱一下,和同志一起研究,希望批评指正。

(介板)

晋剧演唱技巧(谈晋剧流水的唱法)(6)

晋剧演唱技巧(谈晋剧流水的唱法)(7)

晋剧演唱技巧(谈晋剧流水的唱法)(8)

我写佘太君这一段唱腔,并没有硬套其它唱腔,是根据人物性格和剧情需要写的。在谱写时吸收了本剧种的须生,青衣、花脸唱腔和其它剧种唱腔的一些优点。为了适合人物的个性需要,有的板式破开了,按原来的板式,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写第一句时要把佘太君十分沉重的心情突出来,要突出佘太君为国担忧的心情。靠原有的板式不一定表达出来,所以在第二句“那有良将”上,将原板式破开来唱,前边散唱,后边归板。结合其它唱,在第三句用了花脸、青衣唱腔某些部分唱法,如“大战在沙场”。借鉴不等于照搬,不管吸收那个剧种优点,都要融化到山西梆子里来,不能两张皮,要保持晋剧原有风格,使晋剧事业不断地推陈出新,向前发展。这也是实验性的尝试,是一些粗浅的认识,不一定对,请同志们同学们批评指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