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的甲骨文解释(丙亚古今字义)
丙的甲骨文解释(丙亚古今字义)《说文.亞部》:“亚,丑也。象人局背之形。贾侍中说,以为次弟也。凡亚之属皆从亚。”(亚,丑恶,像人驼背的样子。贾侍中说,用它来表示次一等的意义。 大凡亚的部属都从亚。)“亚”的本义为火塘、火坑。但后世其本义完全消失了,被假借表示次一等、第二。儒家尊称孔子为“至圣”,尊称孟子为“亚圣”,意思就是孟子仅次于孔子。现在人们把次于冠军的称为“亚军”,也是这个意思。
“丙”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非常相似。小篆整齐化、线条化。隶变后楷书写作“丙”。
《说文.丙部》:“丙,位南方,万物成,炳然。阴气初起,阳气将亏。从一入口。一者,阳也。丙承乙,象人肩。凡丙之属皆从丙。”(丙,定位在南方(南方是夏天的方位),这时万物都在长成,都光明强盛。阴气开始出现,阳气将要亏损。由一、人、冂会意。一 表示阳气。丙继承着乙,像人的肩。大凡丙的部属都从丙。)
“丙”的本义早已消失,后来被借为天干的第三位,在甲、乙之后,也表示次序的第三。汉代后期的宫室建筑,正室两边的房屋,就以甲、乙、丙、丁为序,第三等房屋称作“丙舍”古人常说“丙夜”,指的就是“三更”(即晚上十一时至第二天凌晨一时)。
“亚”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个火坑。上古人们有祭祀火的风俗,就是在屋中央挖一个十字土坑,里边点上火,昼夜不灭,象征祖先所在。隶变后楷书写作“亞”。汉字简化后写作“亚”
《说文.亞部》:“亚,丑也。象人局背之形。贾侍中说,以为次弟也。凡亚之属皆从亚。”(亚,丑恶,像人驼背的样子。贾侍中说,用它来表示次一等的意义。 大凡亚的部属都从亚。)
“亚”的本义为火塘、火坑。但后世其本义完全消失了,被假借表示次一等、第二。儒家尊称孔子为“至圣”,尊称孟子为“亚圣”,意思就是孟子仅次于孔子。现在人们把次于冠军的称为“亚军”,也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