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了解上海古镇(浦东新区新场古镇)
一张图了解上海古镇(浦东新区新场古镇)先自牌楼路拐进新场街北段,街道两边店铺毗邻,招牌猎猎,商业气氛浓厚,想要的鸡鸣狗吠铁定是不存在的。沿街前行200米到达后市河的洪福桥,坐标洪福桥开启了左右沿河漫游模式。本来想早点起床去感受一下清晨的古镇风貌,可因前两天走的路太多累瘫而睡过了点,走进古镇的时候已经八点多了。还好,这里的人喜欢慢生活,八点多的街上依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只有为数不多的生意人在打扫门厅,预备着开启新一天的营生,这样的氛围甚合吾意。新场史称“石笋滩”,又名“石笋里”,它是一座因盐而兴、面向大海的江南水乡古镇。至此,才闹明白“新场”之“场”,谓之晒盐场也。当然,不难明白,新场就是新的晒盐之场地,它是相对于旧场而言的。有记载,古镇现今尚保留有明清风貌建筑70余处,雕花门头100余座,马鞍水桥古石驳岸1000多米,南北长街2000多米,是上海地区少有的保存完整的传统水乡。
上海游记:浦东新区新场古镇,一个不一样的古镇
说实话,对于新场古镇这个名字,莫名的对“新场”俩字的兴趣比“古镇”要浓厚得多。
“新场”是个什么意思呢?古镇的名字因何而来呢?
所以到古镇游必去展览馆,古镇的历史在这里最全面,也最具权威性。
新场史称“石笋滩”,又名“石笋里”,它是一座因盐而兴、面向大海的江南水乡古镇。至此,才闹明白“新场”之“场”,谓之晒盐场也。当然,不难明白,新场就是新的晒盐之场地,它是相对于旧场而言的。
有记载,古镇现今尚保留有明清风貌建筑70余处,雕花门头100余座,马鞍水桥古石驳岸1000多米,南北长街2000多米,是上海地区少有的保存完整的传统水乡。
本来想早点起床去感受一下清晨的古镇风貌,可因前两天走的路太多累瘫而睡过了点,走进古镇的时候已经八点多了。还好,这里的人喜欢慢生活,八点多的街上依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只有为数不多的生意人在打扫门厅,预备着开启新一天的营生,这样的氛围甚合吾意。
先自牌楼路拐进新场街北段,街道两边店铺毗邻,招牌猎猎,商业气氛浓厚,想要的鸡鸣狗吠铁定是不存在的。沿街前行200米到达后市河的洪福桥,坐标洪福桥开启了左右沿河漫游模式。
南岸右行是洪桥下塘街,小桥、水埠、斑驳的墙头上开着老式的木窗,一层两层,瓦屋顶、马头墙,一户挨着一户沿街排开,让人流连忘返,隔十几二十米会有大大的樟树送荫迎客,站在桥上望去,两岸被红灯笼、黄招牌相映成趣,标准的江南水乡模样,闭目想象一下古街旧时盐业商贸的繁荣景象。前行的脚部止于千秋桥。折返,沿北岸的洪东街回到主街新场大街,洪东街有一处老宅,记不清是哪个朝代的了,门前两边的用砖砌成的柱子早已风化侵蚀得凸凹不平,年代感特强。主街上很多标了铭牌的深宅大院不知为何大多都朱门紧闭不能参观,只能靠想象脑补一下大院内的几进几出的阔绰(脑补的画面来自展览馆的大院模型)。
巧的是在“郑生官宅”弄里碰到了拍电影的,一男一女两位演员着红衣带斗笠挎刀剑,第一次近距离看见拍影片也是有点小激动,跟着进了弄里看了一会热闹后继续南行。
以牌楼路为界,新场大街分南街北街,相比较北街的以吃为主更热闹的景象而言,南街以穿戴、小商品为主就相对冷清了很多,尤其过了石笋街再往南走,除了住户外几乎没有游人光顾。
就这样一个人走走拍拍,不知不觉到了新场大街的南尽头,左拐便是南山古寺的正门,透过新场大街上的侧门望去,善男信女接连不断的焚香祈愿,看上去香火很旺的样子,不谙此道,故没进此门。
最后才将脚步留给了展览馆,有了第一古镇全貌的粗略印象后再看展览,可以拾遗补缺一些疑问。一圈走下来,感觉最值得看的还是后市河两岸的古建筑,古镇的历史通过建筑可以窥见一斑。当然,我喜欢的你不一定欣赏,总的来说新场古镇还是值得一游的,虽然半天时间仓促了点。
从展览馆出来已是午后,想着喝杯咖啡歇歇脚,于是从记忆里搜索出了下塘街那个门前屋里挂满许愿牌的“一期一会”小屋,一个很文艺的地方,边等咖啡边浏览那些许愿牌,祈愿真是五花八门,想必每一个许愿牌后面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吧。就着咖啡阅读了关于“新场古镇”旅游景区发现、考察、建设的曲折过程,对古镇景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以上流水账就是在“一期一会”小屋里码就的,彼时很是享受那种被千万人的美好许愿包围着的宁静和美好,码完字后继续发呆了很久,直到完全放空了内心才起身离开了古镇。
古镇有很多美食值得推荐,譬如街南头的鸡汤豆花,和该店对面的烧麦,譬如展览馆右侧不远处的卤肉店和它紧邻的汤圆馄饨店,回头专门写一篇新场古镇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