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工业区现在是德国的吗(德国也曾有老东北)
鲁尔工业区现在是德国的吗(德国也曾有老东北)20世纪上半叶,鲁尔区的重工业为德国发动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正因为这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和比利时军队占领了鲁尔区的杜伊斯堡,将其变为莱茵非军事区的一部分。莱茵非军事区是指莱茵河以东50公里的空间内,禁止德国驻军设防。1923年,当德国未能支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赔款,整个鲁尔区被法比联军占领,这也引发了一场危机。德国以消极抵抗的方式来回应,号召鲁尔区的工人进行罢工,这对许多国家的经济都产生了影响。法比联军最终不得不退出鲁尔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区的工厂受到了战火的破坏。重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城市的繁荣,人口在19世纪中期急剧增加,大量的工人从西里西亚、东普鲁士等地区迁移到鲁尔区。1870年时,已有超过300万人居住在鲁尔区,形成了诸如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之类的著名工业城市。然而,这些外来工人在促进当地城市化和重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外来工人中有相
作为“共和国长子”,东北地区凭借自身优秀的重工业基础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东北的经济已经没落。根据2021年全国各省份GDP数据统计,东三省中最靠前的辽宁省位列第18,而黑龙江和吉林则分别位列27和28位。经济上依旧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面临着人才流失的严峻问题。而在德国,也曾有一个地区遇到了和东北类似的状况,那就是鲁尔区。鲁尔区曾凭借传统重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这种优势随着经济转型而逐渐消失,那么它将如何破茧重生?
一、鲁尔区概况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其南部是鲁尔河,西部是莱茵河,北部是利佩河,是个由诸多城市组成的城市群。鲁尔区拥有将近600万人口和4000多平方公里面积,这使其成为德国最大的城市群。鲁尔区中共有53个城市及城镇,其中人口最多的三个城市是:多特蒙德、埃森和杜伊斯堡。
鲁尔区的位置
中世纪时期,这里大部分属于马克郡、克里夫斯公国、贝格王国以及明斯特主教和科隆大主教的领土。与后来不同的是,中世纪这一地区以农业为主,由村庄和城堡组成,该地区拥有广阔的黄土地,使这里成为非常富有的地区。而且这一地区还处在欧洲的贸易要道上,连结着西欧与东欧、南欧与北欧, 来往客商和货物也为当地带来了繁荣。
传统德国城堡
二、重工业造就的繁荣鲁尔区真正的黄金时代开始于18世纪后期,临近的贝尔吉什地区进行了早期的工业化。到了1820年代左右,鲁尔区已经兴建了数百个大大小小的水力磨坊,这些磨坊为当地各种工业提供动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鲁尔区开始大量开采煤矿、冶炼钢铁,并通过逐渐扩张的铁路网将各种工业成品运往各地。到了1850年,当地有将近300座煤矿在运营,这里也随之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重工业区。
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炭工厂
重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城市的繁荣,人口在19世纪中期急剧增加,大量的工人从西里西亚、东普鲁士等地区迁移到鲁尔区。1870年时,已有超过300万人居住在鲁尔区,形成了诸如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之类的著名工业城市。然而,这些外来工人在促进当地城市化和重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外来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波兰裔,而由于波兰在18世纪末被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三国瓜分,因此波兰人就被视为二等公民,这样的民族矛盾甚至引发了1899年赫恩的波兰工人叛乱。
20世纪上半叶,鲁尔区的重工业为德国发动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正因为这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和比利时军队占领了鲁尔区的杜伊斯堡,将其变为莱茵非军事区的一部分。莱茵非军事区是指莱茵河以东50公里的空间内,禁止德国驻军设防。1923年,当德国未能支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赔款,整个鲁尔区被法比联军占领,这也引发了一场危机。德国以消极抵抗的方式来回应,号召鲁尔区的工人进行罢工,这对许多国家的经济都产生了影响。法比联军最终不得不退出鲁尔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区的工厂受到了战火的破坏。
1923年鲁尔危机
三、鲁尔区的困境二战结束后,由于石油逐渐成为主要能源,鲁尔区的炼油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同时电气、电子工业也有了较大发展。鲁尔区的工业成为西德战后经济重建的重要基础,这里生产了德国80%的煤炭、2/3的钢铁,工业产值曾一度占据全国的40%。
尽管鲁尔区在战后依旧保持着重工业的传统优势,但是这种经济结构也有其弊端,环境污染便是其中之一。德国作家海因里希·波尔就曾在1958年写道:“鲁尔区中比比皆是的煤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断排除污水,空气中的粉尘给一切东西都蒙上了阴霾……工厂林立的莱茵河犹如被六万多种化学物品调成的鸡尾酒。”其实不仅仅是德国鲁尔区,环境污染问题几乎可以说是每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毕竟历程和必然结果。最早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英国也出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工业生产不仅污染了泰晤士河的河水,还让伦敦赢得了“雾都”的称号。给环境造成如此严重的污染,鲁尔区的经济模式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20世纪50年代的鲁尔区
除了环境污染外,鲁尔区的传统工业模式还存在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1958年后煤炭需求的下降,以及1973年的石油危机,对鲁尔区造成了巨大冲击。鲁尔区的煤炭业和钢铁行业急剧衰落,大量工人失业。同时大量工厂聚集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和交通堵塞问题,迫使当地众多企业向向外转移,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发展已经无法继续。
四、涅槃重生面对经济衰退、失业率攀升的窘境,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政府从20世纪下半叶制定了《鲁尔发展纲要》 的文件,决定对鲁尔区进行了工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和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鲁尔区的变革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世纪6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来对传统工业进行清理改造,并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交通,兴建高校和科研机构;第二阶段是70年代,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来发展当地的新兴产业;第三阶段是80年代至今,逐步实现鲁尔区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如今的鲁尔区焕发了生机
经过综合整治,鲁尔区的产业结构由单一的重工业逐步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经过多年的改造,鲁尔工业区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和休闲区,经济重新走向繁荣,鲁尔区的涅槃重生无疑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范本。
位于鲁尔区的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
文史君说经济转型的浪潮对传统工业区的冲击是巨大的,鲁尔区曾经的困境绝非孤例,然而真正实现了经济结构调整,重新起步的工业区却并不算多。因为实现经济转型不仅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创新的眼光和思维,以及敢于革新的魄力,否则只会固步自封、恶性循环。中国东北地区可以借鉴鲁尔区的历史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里志胜、王立新:《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利用方式研究》,《城市建筑》2022年第2期。
江山、林超君:《19世纪和20世纪德国鲁尔工业区环境问题与综合治理》,《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ABC之友)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