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你所不知道的世界(你所不知道的时与间)
电影你所不知道的世界(你所不知道的时与间)(《説文解字》:四時也。从日寺聲。旹,古文時从之日。市之切。)繁体的時与简化的时,区别就在于,简化的把土字去掉,只留下日字,本是用来量天(日)又量地(土)的時字,现在只剩下量天了,生活在这样的“时”间里,感觉很不踏实,因为,“无立足之地”已经成了现代人的生活常态,尤其是城里人,天天生活在半空中(楼房是越盖越高,可是,却离大地母亲越离越远,一阵风来,就可以把日子吹得摇摇晃晃),梦中常常都在飞翔中度过的。二、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三、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
汉字有着几千年的辉煌史,一笔一划都凝聚着祖先们的智慧与心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提高全民识字率, 搞了汉字简化,结果,全民认字率提高了,但是,对于汉字的理解力却下降了,好多字大家只是识其形、辨其义,而不知其源。
老黄觉得,辨字识源是件有趣的事,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就给我们做了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那就是编了本名这《说文解字》的书,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我无许慎之才,只是从一个文字爱好者的角度,来给大家调侃下汉字的原始意义,说得不对处,大家可以喷我,但不要搞谩骂攻击。
今天想给大家说的我们最常用的两相字,时与间。
时字简化前,是这样的——時。计时一事,古人是相当重视的,古代没有表,如何掌控时间?聪明的先人们发明了一种方法——量。用什么量?最常用的有三种方法:
一、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二、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三、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繁体的時与简化的时,区别就在于,简化的把土字去掉,只留下日字,本是用来量天(日)又量地(土)的時字,现在只剩下量天了,生活在这样的“时”间里,感觉很不踏实,因为,“无立足之地”已经成了现代人的生活常态,尤其是城里人,天天生活在半空中(楼房是越盖越高,可是,却离大地母亲越离越远,一阵风来,就可以把日子吹得摇摇晃晃),梦中常常都在飞翔中度过的。
(《説文解字》:四時也。从日寺聲。旹,古文時从之日。市之切。)
再说下间字,繁体的間与简化的间,是随門字一起简化的。繁体的門是关闭的,而简化的门是敞开的。间的本意是日光透过紧闭的门缝挤进来,而简体后的大门一直为“间”敞开着,所以,能够珍惜时间的人才越来越少。帮大家脑补下,間的原始字型为閒。
“间”与“閒”同源,后分化。閒,金文
(门,代表家居)
(“夕”或“月”,代表光阴转暗,由昼入夜),
造字本义:由白天的外出奔波,转入夜晚的家居休闲,含义与“闲”字近同。籀文
将金文的“夕”
写成“外”
,强调“閒”是由“野外”奔波转入“屋内”安歇。没有电力的古代,夜晚没有足够的照明可以提供正常的劳动环境,于是“入夜”加“家居”,便构成无所事事的“安闲”。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早期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由于“閒”与“闲”混用,因此当“閒”由“休闲”含义引申出其他名词与动词含义后,晚期隶书
用“日”
代替“月”
另造“间”,以使“閒”(间)清楚区别于“闲”。
(《説文解字》:閒,隙也。从门,从月。古文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