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ktv市场可行性分析(90后的KTV大逃亡)
共享ktv市场可行性分析(90后的KTV大逃亡)KTV太单调太无聊另外,KTV现在消费主体已经是60后大妈,大部分KTV从业者对这些群体避之不及,因为他们占了房间却并不消费,很多人甚至自带水壶和盒饭来唱歌,让店长经理哭笑不得。而这一消费现象更是加剧了90后逃离KTV的速度,“我们的父母现在没事都去KTV玩了,我们怎么可能还去唱歌?”,曾经时髦的Karaoke变成了“广场舞2.0”。 “KTV太土了!”现在年轻人对KTV的一个很重要评价就是“太土了”。土的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KTV的装修十分陈旧,曾经最豪华的钱柜也已经破败不堪,虽然很多店装修了2-3次,但是仍旧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 其次就是服务质量,服务员的素质、餐饮的质量等等,都影响到了年轻人的感官。大部分KTV的服务还是沿用上个世纪末的方式,包括酒水套餐、开房买单、自助餐的流程,让笔者这个85后都感到很“土”,反而台北纯K之前沿用过“全台妹服务员”模式引爆了上海白领圈。
上个周末,笔者和同事去KTV团建,这还是今年第一次去KTV玩,却发现这家钱柜门可罗雀,装修华丽宽敞的大堂里只有两三个中年人在询价。然而商场对面新开业的一家真人密室逃脱游戏馆却异常火爆,等候的队伍都排到了大门口。到底是什么形成了这样的鲜明对比。
KTV在90后中彻底失宠
钱柜曾是高档量贩KTV的代名词,然而现在已经人走茶凉,不再是年轻消费群体的最爱。这并不是假象或者个案,前段时间南方网一篇报道中发布了几个KTV行业现状的重要数据,证实了这个现象的存在。77.3%的人认同“现在去KTV的频次大幅降低”,81.1%的人表示“KTV唱腻了,都玩别的去了”,其中90后的受访者占了大部分。同时在电影行业每年保持30-50%的增长率之下,KTV行业竟然在2013年变成了负增长。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整个KTV行业都在坠落,而90后的“叛离”是主要原因之一。
从这些证据也都能看出,在泛娱乐时代,KTV和90后的线下生活已经完全脱节,而这个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KTV太土了!”
现在年轻人对KTV的一个很重要评价就是“太土了”。土的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KTV的装修十分陈旧,曾经最豪华的钱柜也已经破败不堪,虽然很多店装修了2-3次,但是仍旧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
其次就是服务质量,服务员的素质、餐饮的质量等等,都影响到了年轻人的感官。大部分KTV的服务还是沿用上个世纪末的方式,包括酒水套餐、开房买单、自助餐的流程,让笔者这个85后都感到很“土”,反而台北纯K之前沿用过“全台妹服务员”模式引爆了上海白领圈。
另外,KTV现在消费主体已经是60后大妈,大部分KTV从业者对这些群体避之不及,因为他们占了房间却并不消费,很多人甚至自带水壶和盒饭来唱歌,让店长经理哭笑不得。而这一消费现象更是加剧了90后逃离KTV的速度,“我们的父母现在没事都去KTV玩了,我们怎么可能还去唱歌?”,曾经时髦的Karaoke变成了“广场舞2.0”。
KTV太单调太无聊
照理说,一个大众娱乐的消费产业,会跟随着时代而自我更新,比如电影行业这几年一直保持着30-50%的增速,电影质量的提高功不可没。相比之下KTV行业却在负增长,关键问题还在于内容,KTV的内容目前有两大问题,一是单调,二是无聊。
所谓单调,就是娱乐方式过于单一。桌游和密室之所以能火,是因为他们的娱乐内容一直在变,让你同一个密室多次闯关你还有兴趣吗?同样的道理,电影也是因为不断有新电影才会有人去看。但是KTV呢,唱来唱去永远是那些歌。90后是喜欢变化的群体,一个月唱一次就够腻歪了,于是消费频次变得越来越低。
另外一点就是无聊,不够刺激。90后娱乐消费喜欢“重口味”的、奇葩的、足够刺激的,所以去夜店开包厢卡座,或者去轰趴馆自己组party。而KTV呢?不管你多追求刺激,在KTV里面能干的事情及其有限,也就喝喝酒玩玩骰子罢了。
如今是一个“泛娱乐”的时代,休闲娱乐不再简简单单是一个狭隘的观念,而是一系列服务的组合。比如在夜店有威士忌有雪茄有音乐有妹子可以跳舞聊天,比如在轰趴馆有DJ有电玩有桌游有K歌也能看球赛,围绕一个特定的场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配套娱乐服务,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用户消费。娱乐消费本就是“非理性消费”,而KTV却变成了一个“购买K歌服务”的“理性消费”,这正是KTV行业停滞不前的症结所在。
KTV必须拥抱互联网
大众点评进驻了餐厅,美团开始做电影,而家政、洗衣、小区O2O也接踵而至,KTV作为一个多媒体化的线下娱乐产业,竟然还没有被互联网化,简直不可思议!那么互联网思维能为KTV做啥呢?
互联网思维做管理。以台北纯K为首的这些新兴KTV都开始用最先进的ERP系统,其中包括多店联网的会员CRM,结合微信公共账号及台北纯K自己的App去做精准的会员管理和预订助手。人性化的服务不可缺失,北京的温莎和上海的V-Show都在大厅里放有诸多的电脑以供排队的用户上网打发时间,同时房间里面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点酒点歌,并能直接微信付费结账。另外就是用互联网来做营销,包括微信会员推送、第三方预订平台推广以及美团点评等渠道,越来越多的KTV已经开始拥抱这些互联网的变化和改革,越早拥抱就越能从中受益。
互联网如何改造KTV?
这是个大难题。
众所周知,想让传统商户真正地拥抱互联网,最主要是有新兴的公司能提供互联网服务,用破坏性创新去颠覆传统行业。目前,寄希望于用互联网去改变KTV的有三类玩家。
第一类,以视易、雷石为首的传统KTV服务商。这些公司往往成立了5年甚至10年以上,提供的服务覆盖了接近全国的KTV,根基牢固,并且有很强的线下行业口碑。而这些公司缺少 “互联网基因”,所以产品策略一直以来比较保守稳妥,主要靠售卖硬件和后期维护盈利。但是近些年来他们也有一些新的尝试,比如雷石的“90后”系统,也在主打年轻人消费的概念。只不过产品是否能杀出重围、真正的做到颠覆自己,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第二类,则是互联网人比较看好的唱吧、9158。第一类的公司虽然在行业里根深蒂固,但同时大家也知道“颠覆行业的,往往不是这个行业里的玩家”,因此互联网公司对传统巨头并不畏惧。唱吧已经大张旗鼓地推广线下KTV概念,并要在今年底前开北京第一家体验店。9158则已在杭州开了2家旗舰店,并积极地并购连锁品牌。唱吧有一亿多的装机量、月活跃用户破千万,而9158每天同时在线人数也有数十万,这都是他们的天然优势,而将他们的流量变现、把用户价值发挥到最大,则是以流量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据悉最近YY也在积极推动此事,希望也有机会能往线下KTV导流量)。如果这些互联网流量被导流到线下,无法避免的是传统KTV巨头的市场要被蚕食、生意将更不好做,他们对这即将到来的竞争感到又恨又惧,却也无可奈何。但是,唱吧、9158这类公司,线下开一家店一定是非常盈利的,能否不断开连锁店并同时保持住毛利(大部分线下直营店都避免不了亏损的境地),需要极强的线下管理经验,这则是他们一个无法忽视的难题。
第三类就是一些互联网新公司(比如“一起唱”这样的90后创业团队,最近经常被报道),他们有着和传统系统公司相类似的逻辑,从点歌系统去切入商户,然后在用户端提供预订、点歌、娱乐等服务。这个逻辑固然是对的,但是创业公司一上来就想做平台,想要把软件端、硬件端、服务端以及整个售后体系都搭起来并做到最好,是一件不靠谱的事情,不管是技术门槛、整体供应链门槛,还有就是商家的信任危机(KTV更换硬件的心理门槛应该很高),都不是创业公司能轻松解决的。虽然他们创始人最近在媒体采访中透露出已经完成B轮融资,但是用户数量及活跃度与唱吧、大众点评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这也是创业公司的先天短板。所谓精益创业,创业公司很难一口气吃下一个胖子。
乍看起来,现今的KTV行业还是一团乱象,但变革已经开始。传统KTV服务商开始标榜用“互联网思维做产品”,唱吧、9158等互联网“大流量产品”已经迅速开店加入竞争,而一些创业公司也蠢蠢欲动想做平台分一杯羹,多方势力在暗流中试图推动整个KTV行业。线下KTV商户也在翘首以盼,或积极乐观、或谨慎悲观、或跳脚反对、或拥抱迎接,总之,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产业革命即将到来。在互联网分分钟改变线下行业的今天,KTV这个陈旧缺失活力的娱乐项目,何时能真正的焕发青春呢?
本文作者江玮,互联网从业者,亿欧网专栏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声明:亿欧网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亿欧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亿欧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亿欧网的追责。
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O2O行业资讯和商业分析,请您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i-yiou"或者"亿欧网",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亿欧网建立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