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不仅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不仅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这一段凄惨的经历直到他19岁时才结束。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下令傅友德、蓝玉率30万大军进军云南。在战乱中 11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被阉割,在军中做秀童(男军妓,据说他长得很好看,所以选为军妓。)云南平定之后,他又随军调往北方,先后转战于蒙古沙漠和辽东等地。600多年的斗转星移,郑和下西洋的许多细节都已隐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然而在沧海桑田的异国他乡,我们仍然能找到当年长驶远驾的郑三保的身影。郑和,生于1371年,卒于1433年。原姓马,名和,字三宝,出生于云南省昆阳州人(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郑和的父亲和他的爷爷曾经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朝觐。他的母亲姓温,非常贤良。他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郑家在当地很受人们的尊敬。原本他可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时光,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他的一生。

前言

600多年前,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27000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并巩固了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了友谊的种子,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不仅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1)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我们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进步。同时,郑和下西洋的这段历史也说明了社会进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融合的重要,如果一味自我封闭则会断送民族的生机。

600多年的斗转星移,郑和下西洋的许多细节都已隐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然而在沧海桑田的异国他乡,我们仍然能找到当年长驶远驾的郑三保的身影。

郑和其人

郑和,生于1371年,卒于1433年。原姓马,名和,字三宝,出生于云南省昆阳州人(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郑和的父亲和他的爷爷曾经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朝觐。他的母亲姓温,非常贤良。他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郑家在当地很受人们的尊敬。

原本他可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时光,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他的一生。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下令傅友德、蓝玉率30万大军进军云南。在战乱中 11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被阉割,在军中做秀童(男军妓,据说他长得很好看,所以选为军妓。)云南平定之后,他又随军调往北方,先后转战于蒙古沙漠和辽东等地。

这一段凄惨的经历直到他19岁时才结束。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不仅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2)

剧照--郑和

郑和19岁时,被挑选送到北京的燕王府服役,从此追随在雄心勃勃的燕王朱棣身边,并且逐渐得到朱棣的信任。1399-1402年,“靖难之役”发生,朱棣和他的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郑和立下大功,帮助朱棣登上皇位。被朱棣提升为内官监太监。1404年,朱棣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亲笔赐姓“郑”,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

《明史·郑和传》:初事燕王于籓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

袁忠彻《古今识鉴》卷八:永乐欲通东南夷,上问:“以三保领兵如何?”忠彻对曰:“三保恣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遂令统督以往,所至畏服焉。

于是乎,三宝太监郑和便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七下西洋之壮举。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明成祖朱棣怀疑建文帝流亡海外,派郑和等人去寻找他的踪迹;有的说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些说法是不对的,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是另有他因。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不仅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3)

郑和下西洋

(1)出于经济目的,解决财政危机

持续三年之久的“靖难之役”加上迁都北京,耗费了巨额的财力,使得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为了弥补财政上的亏损,明成祖朱棣不惜耗巨资,派遣郑和下西洋,对海外国家实行开放政策,以求输入大量的海外物品。因为这些海外物品在当时的赢利是非常可观的。拿苏木、胡椒来说,赢利达50倍之巨。朱棣这种“派出去,招进来”的办法,不仅解决了当时所面临的财政危机,而且还使得百姓可以从转贩土物中得以营生。可见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耀兵异域”,而是有着浓厚的经济目的。

(2)出于政治上考虑,和平外交,争取长治久安的和平局面

明成祖时期,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其纺织业、瓷器业、矿业、冶炼业、造船业兴旺发达。明成祖朱棣采取对外开放、稳定周边的对外政策,目的是想争取一个长治久安的和平局面。而郑和下西洋就是当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大举措。

在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不稳定,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呈相互猜疑、互相争夺之势。它们有的国家对外扩张,欺压周边国家;有的拦截访问中国的使团,甚至还有的杀害明朝使臣;再加上海上海盗猖獗,横行一时,使得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到中国南部的安全,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鉴于此,明成祖随即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和平外交政策。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不仅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4)

和平

总的来说,郑和下西洋是带有明成祖的任务的,一是进行贸易活动,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发展经济;二是发展与各国之间的关系;三是赠送礼物,表示愿意与那些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的善意。

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航海史上的一个奇迹

(1)郑和下西洋之庞大的船队

据史书记载,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由240多艘海船组成的一支联合舰队,船队的主体船舶为宝船、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船五类海船,即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指挥船、战船、补给运输船、交通船等。

郑和下西洋用以上五种船,按照用途进行合理配置,适宜远洋航行。

其中,宝船的船体最大,可容纳上千人。上层建筑豪华壮观,是郑和等重要领导成员乘坐的旗舰,同时也为使团的重要成员、外国使节所乘坐。马船为中型宝船,是一种运输船,其功用与当时所谓的运输马匹的船相同,还兼有预备水军出征的功能。粮船规模仅次于马船,是装运粮食或食物的船只,郑和使团每次奉命出使海外,往返需两三年,必须带足两万多人的粮食。战船是船队用来自卫的船,不仅能防海盗袭击,而且还有作战的性能,但广大官兵随郑和下西洋毕竟不是海外军事远征,因而战船较多时间是作坐船使用,用来运输士兵。坐船是士兵所乘坐的船。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不仅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5)

郑和下西洋盛况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人数 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第一次27800人,第二次27000人,第四次27670人,第七次27550人。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得出判断:郑和每次下西洋的人数均在27000人以上。而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0人之间、170多、265人,有着天壤之别。

而船队的规模、船只的大小等,这三位欧洲航海家,更是无法同郑和相比。航海时,哥伦布3-17艘;达加马4艘;麦哲伦5艘。

另外,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达.伽马早了92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了116年。

(2)郑和下西洋之高超的航海技术

定位

中国很早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郑和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这种技术为“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地文航海技术

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不仅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6)

《郑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该图与同时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兰海图相比,制图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虽然数学精度较之低些,但其实用性胜过波特兰海图。《郑和航海图》中记载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标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等。

通讯方式

要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一个庞大的船队,船与船、分船队与分船队之间需要联络、指挥、调度,当时还没有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在茫茫大海上,晚上怎么联系?刮风下雨雾天怎么办?郑和船队用什么方式来联系呢?首先,船队配有交通艇、音响信号、旗帜等装备。另外,根据史书记载,船队“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务在前后相继,左右相挽,不致疏虞。”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的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用于通讯联系。

以上这几个方面,折射出郑和下西洋时所用的中国先进航海科技的光辉,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伟大智慧,从而创造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3)郑和下西洋之跨三大洋的航程

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南端的好望角,也就是说抵达了大西洋,涉及三大洋,开创中国航海史之先河,同时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居于领先地位。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期就开辟了西航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两广地区开始,最远到达今天的斯里兰卡。唐宋时期,中国的远洋船舶抵达到了波斯湾,到了红海和东非海岸。这在中国文献和阿拉伯文献中都有记载。元代著名的旅行家汪大渊在1330年和1339年两次乘商船到达桑给巴尔。《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忽必烈皇帝曾经派遣使者访问马达加斯加。这些为以后中国人的航海奠定了基础。元代以前中国西航的远洋航线,船舶基本上是进行沿岸航行,船的规模、数量和人数、航行的次数,持续的时间都远不及郑和下西洋。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不仅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7)

郑和下西洋航行线路图

郑和下西洋,使中国的远洋航行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开辟了一些新航线,形成了多点交叉的海上交通网络。其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它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郑和七下西洋,其中重要航线有56条,航线总长15000英里。

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从航海发展史角度看,比较成熟,具有创新性的突破,为以后的航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文化象征

28年昼夜星驰的行程,30多个陌生国度的停泊,5万里波澜壮阔的远航,七下西洋的郑和给我们这个民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沿途撒下了文化的种子。郑和在云帆高张的航行中,竭力彰显中华民族关于文明交流和国际关系的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中“和”的思想精髓和“礼”的精神境界体现。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不仅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8)

文化传播

我们回望600多年前的那次伟大远航,并非为了追念一个人的壮举和一个时代的荣耀,而是怀想郑和下西洋所代表的国际交往中的一种历史传统,追忆在这个伟大的远航中不同文化相互走近的可贵姿态。

郑和随带的永乐帝国书:“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凌弱……”

面对周边国家的冲突动荡,强大的大明王朝想到的是“和平使者”,而不是武力霸权。之所以派出“才负经纬,文通孔孟”的郑和率数万人舟师,七下西洋,是要传播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文化理想,展示止戈为武的和平发展思路,宣讲“共享太平之福”的天朝理念。正是因为将远征的目的定为“宣德化而柔远人”,才能在“以德睦邻”、“厚往薄来”的理念下,创造出一种“中外通和,万国来朝,四海一家,共享太平”的崭新外交局面。

郑和下西洋播撒的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播的是先进的中国文化。郑和下西洋所传播的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和造船技术等。

郑和下西洋建立了一个和平的国际交往模式和文化交融模式。对于一个强盛之国和强势文化而言,这样的姿态和作为,在以国家利益为准的现代解释中,很难被想象和理解,但穿越历史云烟,面对当今现实,却更令人觉得无比珍贵。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不仅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9)

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深得当地民众的爱戴,他们尊称郑和为“三宝”(郑和小名叫三保(宝))。在东南亚各地有许多以三宝命名的地方,如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菲律宾有三宝颜,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等,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

从这个意义上讲,郑和七下西洋,早已不是一个历史事件,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它寄托着中国人的回忆与荣光,也寄托着人们关于国际新秩序的想象与期望。不同国家之间呼唤沟通合作,不同文明之间需要尊重和对话,在世界多极化、国家冲突民族争端连续不断之时,在国际关系日益跌宕的新格局中,纪念郑和七下西洋,会让我们重新思考世界历史的走向。它告诉我们,只要调整一下姿态,人类可以书写另一种世界史。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不仅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10)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文化象征

今天,当人们一次次为当年那次远航给沿途带去的和平与文明所震撼时,这些文明与友谊的种子,依然生生不息。中国文化的点滴遗存在经历六个甲子之后依然绽放着美丽。这一切,让“郑和下西洋”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所体现的中国睦邻友好、和平交往的理念与实践,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吻合,这正是今天国际社会所需要的。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和平的使者

郑和所率领的船队虽然是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但从来没有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传播友谊、实现和平。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的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威慑和打击倭寇,消灭海盗,保障海上安全。

郑和船队虽然前后航行达28年之久,遍历亚、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统领官兵众多,但他们没有在海外建立一块殖民地,没有对他们到达的任何地方声称拥有主权,甚至夸耀是自己的伟大“发现”。尽管当时明朝拥有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或民族都雄厚的国力,但是郑和船队并没有因此而凌辱小国,霸占别国的土地。这说明,中国人没有掠夺其他民族土地,或者把其他国家的土地开拓为殖民地的习惯。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不仅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11)

和平

密切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交往,增进了中国人民和亚非人民的友谊。

据不完全统计,在郑和下西洋期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东南亚4个国家的9位国王8次来华进行访问。他们之中,有的因病不幸去世,将“体魄托葬中华”,至今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李约瑟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计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马六甲首席部长拿督里莫哈末阿里曾感慨地说,在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的促成下,才使马六甲这个弹丸之地,得以和当年超级强国的中国明朝建立起稳固的外交关系,而且两国的关系历久不衰。他指出,郑和舰队下西洋到马六甲,可以说对马来西亚及马六甲人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宗教、文学、贸易及外交关系,并且丰富了马六甲的多元文化。

发展海外贸易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不仅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12)

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中国古代礼制朝贡贸易关系的最高水平,客观上刺激、启示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郑和七下西洋的总人数大约有十多万人以上,这些人走出了国门,外面的精彩世界,触手可及。他们回国之后,以言传身教感染了数倍的人。特别是闽浙地区多靠海为生的人们,当地百姓逐渐把从事海外贸易当成维持生计的一种重要手段。大规模的民间海外贸易在沿海地区开始蔓延,商舶贸易呈崛起之势。可以这么说,明朝商人与欧洲商人在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活动,为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做出了前瞻性的启示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航海事业的贡献

郑和是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他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成为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的先行者。郑和下西洋时,其统率的船队数量、载重量等都远远超过几十年后的达·伽马、哥伦布或麦哲伦所率领的船队。船队配有指南针、罗盘、船尾舵和风帆,能够在逆水顶风的情况下航行,在地文航海、天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对中国航海史和世界航海史的发展,对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完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本文作者:点点文史

参考资料:《明史》《古今识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