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稀有唐楼(漫游香港特色唐楼)
香港最稀有唐楼(漫游香港特色唐楼)太子荔枝角道119号地址:「雷生春」得名来自家族一副对联。这栋唐楼建筑风格极富特色,设有骑楼,即露台部分由八支柱子支撑,而柱子伫立于楼房前,形成迥廊(没有这些柱子的则只呼作露台)。正立面属弧形设计,非常具线条美。七十年代,随着雷氏子孙相继迁出大宅,一直空置。2000年,被古咨会评为一级历史建筑。雷氏后人把建筑物捐予香港政府。目前「雷生春」已被活化成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古物咨询委员会在2022年三月通过将中环些利街清真寺、旺角「雷生春」及香港大会堂列为法定古迹,而「雷生春」更是香港首幢法定古迹唐楼。
唐楼,是一种在19世纪后期至五六十年代之间,由华人建造及居住的矮楼房,流行于东南亚及粤港澳。
随着社会发展,新式楼宇取而代之,历史悠久的唐楼成为罕见的城市景观,值得好好细味。以下是港九富强烈风格的唐楼。
雷生春:弧形设计晋身法定古迹的「雷生春」建于三十年代,楼高四层,本是富商雷亮的大宅,上层是居所,地面是药店。
「雷生春」得名来自家族一副对联。这栋唐楼建筑风格极富特色,设有骑楼,即露台部分由八支柱子支撑,而柱子伫立于楼房前,形成迥廊(没有这些柱子的则只呼作露台)。
正立面属弧形设计,非常具线条美。七十年代,随着雷氏子孙相继迁出大宅,一直空置。
2000年,被古咨会评为一级历史建筑。雷氏后人把建筑物捐予香港政府。目前「雷生春」已被活化成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地址:
太子荔枝角道119号
618上海街:文青蒲点上海街600-626号有一排非常具历史气息的唐楼,四幢为战后住宅楼房,十幢为战前商业楼宇。
唐楼群有13条麻石柱,昔日的浮雕书法依然可见。
唐楼群的骑楼底下昔日藏着形形式式的商店,例如包括米铺、杂货、中药、佛像店等。今日,再逛这条街道,同样看到林林总总的商店。
因为这14幢唐楼已被活化成文创空间,个性文创小店陆续进驻。当然,氛围跟昔日的庶民气息已有重大分别。
地址:
旺角上海街618号
太子道西唐楼群:园艺胜地逛旺角花墟,别忘记与之为邻的太子道西190-220号有16幢战前唐楼。
一间比利时建筑公司在三十年代初以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建造这楼群。
楼底高,阳台宽敞并设有室内厕所,质素比一般唐楼好,有「摩登」住宅的美誉。
现时唐楼群已被活化,有着檐廊和竹形栏杆等装饰。
地铺进驻了多家园艺店,琳琅满目的花卉植物令整条街道洋溢愉悦的氛围。
地址:
太子道西190-204及210-212号
医局街170号:夺目书法深水埗医局街170号的一栋三层高唐楼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它最吸睛的地方是白色外墙满布以红色书法写成的广告标语。
这是已故相框师傅孙景燊的遗产,他在七十年代购入楼房,并在地下经营相框公司「一平」。
地址:
深水埗医局街170号
和昌大押:摩登饮食场所湾仔电车道旁有排亮丽夺目的淡黄建筑群。
建筑群由四幢楼房组成,其中一幢为和昌大押。
其独特之处在于四个阳台是相连及打通的形式长廊。
估计部分楼宇建于1888年,历史悠久。活化工程在2008年完成,现变成摩登饮食场所。
地址:
湾仔庄士敦道60-66号
蓝屋:留屋留人建于20年代的湾仔蓝屋,其72号本为「华陀庙」,五十年代成为黄飞鸿徒弟林世荣侄子林祖的武馆,六十年代则是林祖儿子林镇显的医馆。
跟很多具价值的历史建筑一样,72A 号地铺被活化成「香港故事馆」,与别不同的是蓝屋推动「留屋留人」的保育理念,容许旧住客搬回来,并引入新住户,令活化后的旧建筑不只是陈列品。
蓝屋附近是黄屋、橙屋及绿屋,同样是具特色的唐楼建筑。
地址:
湾仔石水渠街72A号
源吉林:保留原有的民生活动源吉林是香港中草药百年老字号,其生产的甘和茶,俗称盒仔茶,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良药,能治疗感冒。
其座落的唐楼建于1889年,源氏自20年代起在此札根。
建筑物属最早期的「背靠背」设计,并没有后巷,内外亦保留着岁月洗礼的痕迹及氛围。
难得的是,原有的民生活动亦不变,源氏后人一直在此经营家族中草药生意,没有如其他历史建筑般被活化为精品消费场所。
地址:
上环苏杭街112号
永利街:电影改变命运一套电影竟能改写一条街道的命运。
建于五十年代战后的永利街唐楼群本来是推土机下的牺牲品。
2010年上映的港产电影《岁月神偷》,以六十年代的香港为背景,描述一家人胼手胝足艰苦而美好的时光。
电影取景永利街,街道上的唐楼及氛围把旧年月还原过来,感动了不少影迷,亦引起社会对清拆永利街的关注,最终令永利街从清拆计划中被剔走,改以非重建方式存活下来。
地址:
上环永利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