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佛山城市的夜晚(雾中的佛山)

佛山城市的夜晚(雾中的佛山)所属国家Fatshan中文名佛山镇外文名

佛山镇

广东省南海县下辖镇

佛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镇,佛山镇原属南海县,1951年改设佛山市后佛山镇就早已经消失,现在谈论的佛山镇只限于1950前的。镇域大致位于现时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内。我国南方著名的手工业城镇。如今为我国四大丝织业中心之一。[1]

基本信息

佛山城市的夜晚(雾中的佛山)(1)

佛山城市的夜晚(雾中的佛山)(2)

佛山城市的夜晚(雾中的佛山)(3)

佛山城市的夜晚(雾中的佛山)(4)

佛山城市的夜晚(雾中的佛山)(5)

中文名

佛山镇

外文名

Fatshan

所属国家

中国

相关合集

佛山城市的夜晚(雾中的佛山)(6)

中国古代四大名镇

共4个词条590阅读

景德镇

江西省地级市

朱仙镇

河南省开封市下辖镇

佛山镇

广东省南海县下辖镇

查看更多

中国四大古镇

共4个词条695阅读

佛山镇

广东省南海县下辖镇

景德镇

江西省地级市

朱仙镇

河南省开封市下辖镇

查看更多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百越地,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已成为颇具规模的农渔业民聚居村落,乡人称为“季华乡”。唐贞观二年(628年),因在城内的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遂立石榜称“佛山”而得名。宋元丰年间推行保甲制度,乡分都堡,佛山堡为季华乡之首。

明清年间,佛山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为“天下四大聚”。

清雍正十年(1732年),佛山从南海县分出,设“佛山直隶厅”,直隶广州府。雍正十二年,改设广州府同知于佛山,为广州府佛山分府,行政上仍属于南海县。

民国元年(1912年),佛山正式改镇建制,南海县署也从广州迁至佛山。

1925年,国民政府将佛山从南海县分出,成立佛山市。

1927年又撤消佛山市建制,重新划为南海县属一镇。

1941年,设立佛山特别区,下辖佛山、富福、汾文三镇。

1946年,佛山三镇合并重组为佛山镇。

1949年10月31日,由南海县析佛山镇置佛山市。

1950年7月1日改市为镇,重归南海县管辖。

1951年6月26日佛山镇改镇为市,设立佛山市(指现祖庙街道)。

1954年6月,中共粤中区党委、粤中行署由江门市迁入佛山市大福路10号。

1956年设立佛山专区,辖佛山、江门、石岐3市和中山等13县。

1966年,佛山市升为地级市。

1970年佛山专区更名为佛山地区,辖佛山、江门2市和中山等12县。

1983年6月开始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辖中山等5县。

1983年6月1日地市合一,粤中行署和佛山市政府合并,成为广东下辖的一个地级市,这才是今天的佛山市有历史以来的历史开始。顺德县、南海县、高明县、三水县、中山县正式隶属佛山市的历史开始。后中山市由于是广东四小龙和远离佛山市,扩权设为地级市,正式脱离佛山市管辖。

1992-1994年,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先后撤县设市(县级),由佛山代管。

1999年,撤销管理区办事处,设立村委会工作;同时调整了部分居委会。

1999年12月31日,佛山市下辖城区、石湾区两区,代管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四市。

2002年12月8日,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1)撤销佛山市城区和石湾区,设立佛山市禅城区。以原佛山市城区、石湾区和原南海市南庄镇的行政区域为禅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大福南路。

(2)撤销县级南海市,设立佛山市南海区。以原县级南海市的行政区域(不含南庄镇)为南海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南海大道。

(3)撤销县级顺德市,设立佛山市顺德区。以原县级顺德市的行政区域为顺德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德民路。

(4)撤销县级三水市,设立佛山市三水区。以原县级三水市的行政区域为三水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三路。

(5)撤销县级高明市,设立佛山市高明区。以原县级高明市的行政区域为高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文汇路。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于2003年1月8日正式挂牌。

2009年5月,佛山市辖5个市辖区,11个街道、20个镇。

文化

佛山镇又名佛山埠,为一个商业镇,销售西樵、九江等镇的纺织丝绸。即今天广东佛山市,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佛山已生息着一个人口相当密集的聚落,当时,佛山的先民已经拥有较好制陶、纺织技术。

东汉时期,出现了先进的耕作技术,成为鱼米之乡。

唐宋时期,佛山成为工商业城镇,至明清时期更成为中国四大名镇和中国“四大聚”。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水路踞广州上游而处西江、北江下游,是水路通达省城的必经之路。

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民国时期,佛山曾先后设佛山镇、佛山市、佛山镇。古籍记载:“诸宝货南北互输,以佛山为枢纽,商务益盛。”繁荣的商贸带动以手工业为主的制造业迅速发展。

到明清时期,佛山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合称为“中国四大名镇”。

逐步发展成为岭南地区商品集散地和冶铸、陶瓷、纺织、中成药等制造业的中心,以至与京城、汉口、苏州合称为“天下四聚”。繁华的商贸活动和兴旺的手工制造业孕育了中医中药行业的迅速发展。

民族文化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孕育并保留了秋色、醒狮、舞龙、龙舟说唱、龙舟竞渡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

秋色、剪纸、木刻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独树一帜。狮舞、粤剧、龙舟说唱、佛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石湾陶塑技艺、佛山狮头、香云纱染整技艺、祖庙庙会、佛山秋色、十番、人龙舞和佛山彩灯等13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行通济、无闭翳”

始于清初,盛于乾隆年间的正月十六“行通济”这一传统习俗完好的延续至今,并逐渐被赋予了现代色彩,日趋旺盛,每年都有数十万群众参加。

食在广东,厨出凤城

佛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珠三角“美食之乡”。佛山是粤菜发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广东,厨出凤城”的美誉。一直以来,佛山以其民间食谱丰富、茶楼食肆林立、烹饪技艺精良而蜚声海内外。

2004年,顺德区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每年“十一”期间举办的“佛山美食欢乐节”,已成为集美食、旅游、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盛大旅游节庆活动。

人文荟萃,才俊辈出

佛山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9个状元,佛山占其5。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

政治活动家张荫桓、戴鸿慈、谭平山、何香凝、罗登贤、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简照南、简玉阶,科学家詹天佑、邹伯奇,文学家吴趼人,粤剧名伶薛觉先、马师曾,武术名家梁赞、黄飞鸿、叶问、李小龙,名医李广海,能工巧匠黄炳、陈渭岩、刘传,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

深厚底蕴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形成了秋色、“行通济”等佛山独特的民间风尚习俗。

“石湾瓦,甲天下”

佛山是“南国陶都”、“中国陶瓷名都”,制陶工艺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 。

“红船泊晚沙,万人看琼花”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纱,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岭南成药之乡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其产品种类齐全,大约分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类,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备的中成药,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武术之城

佛山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明初,佛山武术已相当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术流派纷呈,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武术名家和武术组织,并通过各种途径走向世界,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根都在佛山,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咏春宗师梁赞、叶问,影视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

时至今日[1],南北派别的武术划分已经不复存在了,然而作为南派武术的发源地---佛山,这座美丽的小城市,依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有关于武术发展的点点滴滴,在佛山的本地,依然有很在学习我们的传统武术的人,在民间仍然存在练武之说。

而佛山武术的传人,在经历了许多大型的变故以及战争后,仍然散布在世界各地,并把武术一代接一代的传授下去。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术之城”称号。

狮艺之乡

佛山是“狮艺之乡”,是南狮的发源地,是首个“中国龙狮龙舟运动名城”。龙狮起舞既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佛山武术重要项目之一,每年的“狮王争霸赛”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参与。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南海区西樵镇是全国惟一“中国龙狮名镇” 。

南方铸造中心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