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人生的精髓(天真可抵岁月长)
季羡林人生的精髓(天真可抵岁月长)他出生在当时全中国最穷的县,县中最穷的村,村中最穷的一户。童年时家境艰苦,一年到底只吃一种从盐碱地上扫起来的土,在锅中煮水就着咸菜,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了好多年。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在我看来,其实是多苦难的一生。早前,对季羡林先生的认识不够,有关他的头衔和经历年表知之甚少,又因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极少提及,所以认知一片混乱,甚至是碎片化的。直到读了一本《天真可抵岁月长》,才开始将这些碎片拼接起来,原来现当代的这段时间,先生在欧洲交流读书,而且贡献范畴是在语言方面。《天真可抵岁月长》
提及季羡林先生,我的脑海里即刻想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
某年北大开学,有位新生因为行李太多,就请路边一位老人帮忙照看着,待他过了二三小时回来,发现这位老人仍然站在烈日之下守着他的包裹。
几日之后开学典礼,这位新生惊讶地发现,原来帮他看守行李的那位老人竟然是北大的副校长季羡林。
想到这样一位毫无架子的先生,心中温暖,再想到他每日穿着一件洗掉色的中山装走在校园里,时而看花,时而逗猫,顿时觉得周遭的环境都因此美好起来。
早前,对季羡林先生的认识不够,有关他的头衔和经历年表知之甚少,又因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极少提及,所以认知一片混乱,甚至是碎片化的。
直到读了一本《天真可抵岁月长》,才开始将这些碎片拼接起来,原来现当代的这段时间,先生在欧洲交流读书,而且贡献范畴是在语言方面。
《天真可抵岁月长》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在我看来,其实是多苦难的一生。
他出生在当时全中国最穷的县,县中最穷的村,村中最穷的一户。童年时家境艰苦,一年到底只吃一种从盐碱地上扫起来的土,在锅中煮水就着咸菜,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了好多年。
如果说六岁那年他被寄养到叔父家中,是迫于当时的无奈,但我认为那是一个幸运的转折点。
季羡林先生天资聪颖,小学到初中期间已有相当大的阅读量,高中三年更是每年考试第一名。
十九岁时,数学只考了四分,但是凭借优异的国文成绩被清华破格录取,进入了德语系学习。
后来获得去德国交流学习的机会,谁料这一去便是十年。
在那期间,他同时选择研究难度最高的几门学科,包括斯拉夫语、梵文、巴利文以及全世界最难的吐火罗文。
后来,在80年代的时候,独自完成了吐火罗文的破译研究。
只是在那期间,学习中经常要躲避战乱,其中辗转之苦,唯能先生独自吞咽咀嚼。
先生的一生受人敬仰,不光是因为他的学识和成就,更多是因为他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
《天真可抵岁月长》
01 天真:先生的处世哲学谈《忘记》,先生说“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乐趣,又要忍受痛苦,后者所占比重更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的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刻生动,时刻残酷地折磨着你。”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强调“记”的重要,却极少关注到“忘”也很重要。
一辈子三万天,如果长久记住恨的事物,而不是乐的瞬间,那么痛苦是会不断蔓延的;应给“忘”大唱赞歌,人人都忘一点点,留出更大的空间给美好的回忆。
谈《糊涂》,先生说“难得糊涂”,是真糊涂而不是假糊涂,那么何以真假糊涂?
真糊涂不难得,真糊涂是愉快的,是幸福的;假糊涂才真难得,假糊涂是痛苦,是灾难。
由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其中的醉便是先生所说的糊涂,然而,有时候痛苦便在于“世人皆醉而他独醒,世人皆真糊涂而他独必须装糊涂”,之于此刻,真糊涂是愉快的,假糊涂所以假,是谓无奈。
人生最难得的清醒,便是告别复杂回归简单。用天真的眼光看人、看事、看世界,才有好奇,才得自在,才能抵挡岁月的漫长。
《天真可抵岁月长》
谈《知足》,先生说知足知不足。知足与否要分场合,在适当的真理之下,知足与知不足都有各自的安顿之地。
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并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不安分守己,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知足常乐”是适用于这类人的灵方妙药。
而于前者,“知不足”则要成为他们的支点,知不足,学海无涯,无尽奋斗,以赴更安定的社会,更太平的天下。
《天真可抵岁月长》
02 天真:先生的人生智慧天真是一种自然随性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的人生境界,更是一种幸福的能力。
听雨,在中国是一件雅事。听雨之人,自然可称得上雅人。
南宋词人蒋捷有一首《虞美人》,全词如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人生各个阶段听雨,都会有不同的思绪,每个人带着走过的故事,钻那淅沥的雨声里,感受世间悲欢离合。
赏黄昏,也不失为一件慰藉之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要问黄昏有多美,只有为黄昏驻留过的人才知道。
当西边嵌上一片金黄,是黄昏来了;当暮鸦驼着日色而归,是黄昏来了;当烟囱升起缕缕白绸,是黄昏来了。
黄昏温柔,抚慰终日的疲惫;黄昏浪漫,时刻歌颂着每个相爱的印记。
《天真可抵岁月长》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丰富而天真,这份天真不是单纯,更不是无知,是一种尝尽生活滋味后的选择,是阅尽世间沧桑后的至真至纯。
当我们用天真的眼光去观望世界,会发现春雨动听,黄昏柔美,人间有真情,生活无腻事。
以天真的姿态挣脱物欲的裹挟,抵御灵魂上的侵袭,在纷繁复杂的处事过程中得到一片安宁。
天真抵挡了时间,愿你在时光的洗练中越活越自由,以不羁的灵魂将生命活成一件赏心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