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见过的黄河全貌简直美翻了(黄河奔向幸福河)
你没见过的黄河全貌简直美翻了(黄河奔向幸福河)1953年9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发报道《黄河流域勘测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当时,开封少年王渭泾12岁,名字中的“渭”和“泾”,都属黄河支流,这似乎注定了他与黄河的一生情缘。1961年起,20岁的王渭泾即参与治黄。后来,他长期担任河南黄河河务局局长。而今,耄耋之年的他发挥余热,现任局里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欲治黄,先规划。欲规划,先勘测。进入门厅,眼前是覆盖了整面墙的一帧巨幅油画——滔滔奔腾的黄河,自陡崖倾泻而下,形成壮美的壶口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游客赞叹道。数千年来,母亲河昼夜奔流、水患频仍,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治黄斗灾。黄河博物馆的史料显示,先秦至1949年以前的2540年里,黄河决溢1590次,改道26次。最大一次洪水,发生在1843年,“道光二十三,洪水涨上天”。馆内一份水情奏折格外醒目,官员极尽描绘水灾惨况,道光皇帝竟只是朱批三字:“知道了”。除了天灾,还有人祸。1938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1953年9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一版。
河南济源“黄河三峡”景色。 新华社记者 郝 源摄
河南郑州迎宾路402号,有一座雅致小院人气很旺。“想懂黄河,要来这儿。”讲解员说。这里是黄河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江河博物馆之一。
进入门厅,眼前是覆盖了整面墙的一帧巨幅油画——滔滔奔腾的黄河,自陡崖倾泻而下,形成壮美的壶口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游客赞叹道。
数千年来,母亲河昼夜奔流、水患频仍,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治黄斗灾。黄河博物馆的史料显示,先秦至1949年以前的2540年里,黄河决溢1590次,改道26次。最大一次洪水,发生在1843年,“道光二十三,洪水涨上天”。馆内一份水情奏折格外醒目,官员极尽描绘水灾惨况,道光皇帝竟只是朱批三字:“知道了”。除了天灾,还有人祸。1938年,国民党政府炸开郑州花园口大堤,黄河改道,给下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黄河治理迎来转折,是在1946年。那一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前身、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首次离京考察,他来到郑州黄河岸边,坐在小顶山上久久凝望,“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自此响彻全国。
欲治黄,先规划。欲规划,先勘测。
1953年9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发报道《黄河流域勘测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当时,开封少年王渭泾12岁,名字中的“渭”和“泾”,都属黄河支流,这似乎注定了他与黄河的一生情缘。1961年起,20岁的王渭泾即参与治黄。后来,他长期担任河南黄河河务局局长。而今,耄耋之年的他发挥余热,现任局里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退休前,每到汛期,王渭泾总是四处巡堤、处险。提起1985年秋汛,他记忆犹新。那年中秋夜,他焦急地赶往长垣县于林控导工程,当地物料储备不足,防洪工程较薄弱,他现场协调解决完相关问题,马上又赶到温孟滩,那里出现“横河”,直冲大堤和蟒河河道。“当地修防处主任两天两夜没合眼,刚咬了一口包子,就骨碌碌滚下大堤。别人救起他,他说太困,睡着了。”王渭泾告诉记者,温孟滩抢险,他们奋战了26个日夜。
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几代治黄人勇敢地站在黄河边上,黄河大堤加高4次,一批批水利工程规划建成投用。尽管时有险情,但黄河岁岁安澜。
“现在的大堤,可以说是‘固若金汤’,沿岸老百姓汛期也能睡个好觉。”王渭泾说。
从他办公室向窗外望去,隔着一条金水路,就是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记者采访研究院副院长彭少明时,他直接把我们带到一张黄河流域规划图前,“这样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黄河的规划”。
“对黄河来讲,2019年9月18日是一个大日子。”彭少明记得很清楚,那一天,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自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座谈会后,黄河治理沿着新思路展开,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对上中下游、干支流统一规划,加强生态保护,黄河就能造福人民。”彭少明说。
听了当地人的推荐,记者又专程去了一趟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我们公园成网红打卡点了。”在临河广场上,公园管委会副主任杜振宇扶着一根栏杆介绍,2019年9月,曾在这里凭栏远眺,视察黄河。
“从这儿看黄河,很有深意。”杜振宇指着东侧,说出一串数据:“3座桥,500米,100年”——3座铁路桥,相隔500米,跨越100年。最老一座,1906年建成,是黄河上第一座铁路桥,由清政府投资、外国人设计修建。后两座桥,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最新的那座,2013年贯通,可以跑城际高铁。百年时空浓缩在500米之内。“站在这里,能深深体会什么叫国家富强、黄河安澜!”杜振宇说。
距临河广场不远处,炎黄雕像高耸入云,黄河地质博物馆人流不断,中华名人雕像群栩栩如生,黄河文化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一群参加研学旅行的小学生,正专注地听老师讲述黄河的历史故事。宽阔堤岸的一块巨石上,“黄河”两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