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溯洄从之洄是什么意思(诗经有遡迴从之)

溯洄从之洄是什么意思(诗经有遡迴从之)(《洛神赋图》邮票)但在古文献中,呈均不用此义,文献中用到的都是“呈现、显露”之义。比如:《广韵.清韵》:“呈,示也;见也。”比如曹植的《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露。”李善注说:“呈,现也。”这是描写美女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呈”的字形演变)在西周等早期汉字里,“呈”是象形字,因为对这个字的字形专家们并无肯定论断,李学勤先生编的《字源》中(陈英杰)称“构形不明”,但均出现在“<呈 戈>”字的偏旁,并不单独使用,约在战国时期,“土”旁声化为“壬”旁。现在我们看到的呈字,上部是口,下部是王,其原始字形下部是“壬”,这在小篆中仍有体现,写小篆要注意这一点。我们做字形【猜想】:“呈”象形一种标准计量工具(或是测量工具),上半部是一个标准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用手拿捏的把柄。《说文解字》称“呈,平也。”这是许慎认定的“呈”的本义,就是“平”,这个平,不是“平坦”之平,而是衡量标

先行奉上标题中问题的答案:(1)在《诗经》“钟鼓既设,一朝右之”里,“右”是劝酒的意思,同侑;(2)在《诗经》“遡迴从之,道阻且右”里,“右”的意思是迂曲。详情请见相关字条,无兴趣内容可自行忽略。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71课,讲《说文解字》“口”部汉字中的两个汉字,分别是:呈和右。详情如下:

1、呈。这个字有两个读音:

(一)ché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呈,平也。从口,壬声。”《说文解字》许慎认为它是形声字,但《字源》认为“呈”字最早应为象形字。既曾为象形字,就要先看字形演变,如图:

溯洄从之洄是什么意思(诗经有遡迴从之)(1)

(“呈”的字形演变)

在西周等早期汉字里,“呈”是象形字,因为对这个字的字形专家们并无肯定论断,李学勤先生编的《字源》中(陈英杰)称“构形不明”,但均出现在“<呈 戈>”字的偏旁,并不单独使用,约在战国时期,“土”旁声化为“壬”旁。现在我们看到的呈字,上部是口,下部是王,其原始字形下部是“壬”,这在小篆中仍有体现,写小篆要注意这一点。我们做字形【猜想】:“呈”象形一种标准计量工具(或是测量工具),上半部是一个标准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用手拿捏的把柄。

《说文解字》称“呈,平也。”这是许慎认定的“呈”的本义,就是“平”,这个平,不是“平坦”之平,而是衡量标准的“平”。王筠《说文句读》称“他书皆无此训,盖许君以呈为程古文也。”先理解“程”,“程”的本义是一种长度单位,引申义是度量衡的标准规格,是衡量事物的标准

但在古文献中,呈均不用此义,文献中用到的都是“呈现、显露”之义。比如:《广韵.清韵》:“呈,示也;见也。”比如曹植的《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露。”李善注说:“呈,现也。”这是描写美女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

溯洄从之洄是什么意思(诗经有遡迴从之)(2)

(《洛神赋图》邮票)

除此之外,呈还有其他用法,举常用的说说:(1)送东西给人的敬词。《正字通.口部》:“呈,下以情陈于上曰呈。”比如《水浒传》第二十二回:“一面申呈本府,一面动了一张海捕文书。”

(2)旧时公文的一种,用于下对上。比如《儒林外史》第十三回:“老爹,我而今就写呈去首。”其实,现在我们也称辞职信叫“辞呈”。

(3)通“程”。指标准;法式;定额。《正字通.口部》:“呈,与程通。”这个与上面所说的本义有相关处。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皇帝甚至用称来称量各种书写文件的竹简木简的重量,日夜都有定额,阅读达不到定额,就不能休息。

溯洄从之洄是什么意思(诗经有遡迴从之)(3)

(秦始皇与他的诏令)

此外,呈还是姓。《正字通》有载。《古今印薮》上也有私印:呈绅。

(二)chěng。读这个音时,呈通“逞”,快意。《广雅.释诂一》:“呈,解也。”《集韵.静韵》:“逞,快也,或作呈”比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淫刑以逞”陆德明释文称:“呈,……本或作逞。”意思指滥用刑罚以图快意。

呈字的小篆写法:

溯洄从之洄是什么意思(诗经有遡迴从之)(4)

(呈字的小篆写法)

2、右。读yòu。《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右,手口相助也。从又,从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今人以左右为又字,则又制“佐佑”为左右字。”还是先看字形:

溯洄从之洄是什么意思(诗经有遡迴从之)(5)

(右的字形演变)

从上图可知:右的甲骨文作“又”,西周金文开始写作“右”,从又象形表意同时兼声。“口”乃分化部件。早期的(左)、又(右)二字,是像左手、右手之形。意义经过引申,又用来表示方位之左与右。因为意义代表方位,字形的部件方位成了二个字表示方位的左与右的重要依据。但商周时期,构字的偏旁部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方位排列没有严格的规范,正书、反书经常混着使用(早期文字,常常“左”、“右”难辨),因此,在实际文献中,辨析二字的最主要标准是文本的实际意义不能出问题。

到了战国时期,偏旁部件在区别意义的方面作用越来越大,于是有了以“工”部件为“左”的标志(比如著名的战国玺“左司马),以“口”部件为右的标志。

溯洄从之洄是什么意思(诗经有遡迴从之)(6)

(战国三晋小玺:右司马)

古文字角度:右的本义指右手。但甲骨文、金文中均不使用本义。比如《集韵.有韵》:“右,左右手也。”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口部》称:“今人以左、右为、又字。”比如《左传.成公二年》:“左并辔,右援袍而鼓。”意思是左手一把握着马缰,右手拿着鼓槌击鼓;再比如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用的也是“右手”义。

溯洄从之洄是什么意思(诗经有遡迴从之)(7)

(密州出猎)

在《说文解字》体系下,许慎认为右的本义是助,帮助。后来写作“佑”。比如《左传.襄公十年》中有“王右伯舆”,杜预注称:“右,助”,意思即指周灵王帮助伯舆。

本义之外,右字还有许多用法,举常用的说说:(1)保祐。后来写作“祐”。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称:“祐、右实同字。今据许书,凡助为右、为佑,神助则为祐。”比如《诗经.周颂.雝》:“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列考,亦右文母。”郑玄笺称:“子孙所以得寿考与多福者,乃以见右助于光明之考,与文德之母。”《诗经》这句诗的大意是:赐与我长命百岁,又助我大福大祉。既保祐光明的先父(周文王),又保佑文德的先母(文王妻太姒)。

溯洄从之洄是什么意思(诗经有遡迴从之)(8)

(周文王与太姒雕像)

(2)亲近;袒护。《广雅.释诂三》:“右,比也。”比如《战国策.魏策二》:“ 衍将右韩而左魏,文将右齐而左魏。”意思是:(公孙)衍必会亲近韩国,疏远魏国;田文必会亲近齐国,疏远魏国。

(3)通“侑”。指劝酒;劝食。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頣部》:“右,假借为侑。”比如《诗经.小雅.彤弓》:“钟鼓既设,一朝右之。”《毛传》称:“右,劝也。”钟鼓乐器齐备好,从早上劝酒到中午。

溯洄从之洄是什么意思(诗经有遡迴从之)(9)

(古人的劝酒场面)

(4)指右手一边的方位,与“左”相对。比如《易.丰》:“折其右肱。”再比如《山海经.序》:“穆王驾八骏之乘,右服盗驪,左骖騄耳。”都是此义,注意其与本义“右手”的差异。

(5)西边。取面向南,则右为西。注意这跟现代地图上的左右方位相反,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比如温庭筠诗《过五丈原》:“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这里的关右,指的是关西。

溯洄从之洄是什么意思(诗经有遡迴从之)(10)

(中国地图)

(6)往右。比如《左传.宣公十二年》:“晋师右移,上军未动。”晋军向右转移,上军没有动。

(7)车右。亦名骖乘。古代的车,一车乘三人,尊者居左,御车的人居中,骖乘居右,以有勇力的人担任,称“车右”。这是个专用词,比如《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待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意思是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

(8)上;高;贵。在中国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上,为高,为贵。(关于左、右的尊卑差异,不同时代,并不完全相同,相当复杂,会另文再说。)比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所以才有了以后“负荆请罪”的故事。

溯洄从之洄是什么意思(诗经有遡迴从之)(11)

(负荆请罪壁雕)

(9)崇尚;尊崇。比如《淮南子. 氾论》有:“兼爱上贤,右鬼命,墨子之所立也。”高诱注说:“右,犹尊也。”

(10)指政治思想上属于保守的、反动的。比如右倾,右翼团体等。

(11)迂曲。比如《诗经.秦风.蒹葭》:“遡迴从之,道阻且右。”郑玄笺注说:“右者,言其迂迴也。”这首诗因为《在水一方》的原因,现代人非常熟悉,但对其中“右”的理解,很多人理解错了。这句诗的大意是:逆着流水去寻她,道路险阻又迂曲。

溯洄从之洄是什么意思(诗经有遡迴从之)(12)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此外,右还是姓,《古今姓氏书辨证》有记载。

右的小篆写法如图:

溯洄从之洄是什么意思(诗经有遡迴从之)(13)

(右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171,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猜您喜欢: